魯 麗,常 樂,王 省,秦書理,文 進
亞健康即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tài),是近年來醫(yī)學界提出的新概念。亞健康直接影響部隊干部健康狀態(tài),進而影響部隊戰(zhàn)斗力。亞健康狀態(tài)者血清S-100β蛋白明顯升高,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越高,發(fā)生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危險性增加[1]。對亞健康狀態(tài)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水平進行干預,可有效預防亞健康狀態(tài)向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過渡。筆者于2008-06~2010-04對某部干部亞健康狀態(tài)應用運動療法治療,并進行了血液流變學、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檢測,以同期未應用運動療法的健康體檢者作對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符合亞健康狀態(tài)診斷標準、納入標準[2]者103名,男 87名,女 16名;年齡 29~56歲,平均(38.62±9.82)歲。另設健康體檢(正常)組30名,男20名,女10名;年齡30~55歲,平均(37.81±8.76)歲。所有檢查者檢查前3 d控制攝入含高蛋白、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禁止口服各種藥物。
1.2 排除標準 不符合亞健康狀態(tài)診斷標準、妊娠及哺乳期婦女、精神神經疾病患者。
1.3 方法 103名亞健康狀態(tài)者分兩組。慢跑組52名,在加強健康教育、針對性進行心理指導、矯正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合理膳食等治療的同時,進行有氧運動(慢跑),1次/d。運動強度:心率:≤170-年齡(歲);持續(xù)時間:20~30 min;運動頻率:3~5次/周。對照組51名,治療方法同治療組,但不加用運動療法。以兩組治療后第6個月為統計界限。兩組均于治療第2天及治療后第6個月清晨空腹抽靜脈血4 ml檢測血液流變學、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清晨空腹抽靜脈血
4 ml檢測血液流變學、血清S-100β蛋白含量1次。全血粘度(高、低切)、血漿粘度、紅細胞壓積(Hct)采用北京中勤世帝R80A錐式血流變儀測定;纖維蛋白原(Fib)采用免疫比濁法,用日本OLYPMSAU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測定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采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試劑盒由大連泛邦化工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提供。各種操作嚴格按試劑盒中說明書進行。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處理有SPSS11.0軟件完成,組間顯著性分析采用配對比較t檢驗。
2.1 血清S-100β蛋白 慢跑與對照兩組治療前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均較正常組高(P<0.01);治療后較治療前均顯著性降低(P<0.05,P<0.01),且慢跑組較對照組低(P<0.05)。 表1。
表1 3 組血清 S-100β 蛋白(μg/L,±s)
表1 3 組血清 S-100β 蛋白(μg/L,±s)
與正常組比,☆P<0.01;與治療前比,◆P<0.05,★P<0.01;與對照組比,▲P<0.05
組別 慢跑組 對照組 正常組治療前 1.39±0.38☆ 1.37±0.36☆ 0.55±0.16治療后 0.72±0.24▲★ 1.05±0.31◆ -
2.2 血液流變學 慢跑與對照兩組治療前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均較正常組高(P<0.05,P<0.01);慢跑與對照兩組治療后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P<0.05,P<0.01),且慢跑組較對照組低(P<0.05)。表2。
目前普遍認為,亞健康狀態(tài)是由于心理、生理、社會等方面因素導致機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整體協調失衡、功能紊亂而致。同時亞健康狀態(tài)者多與精神因素有關[2],如在煩躁、情緒不穩(wěn)定、精神緊張等情況下,局部微循環(huán)血管痙攣,血管管徑變小,阻力變大,液體外滲,血液濃縮,引起血漿粘度的增高,由于血漿中滲透壓改變及紅細胞鈣泵活性降低,使紅細胞變形能力減弱。同時增加了血液動力狀態(tài)對紅細胞的機械作用及紅細胞表面電荷被免疫球蛋白覆蓋,又使紅細胞的集聚性增加,從而加重血液粘稠度。所以本組亞健康狀態(tài)者血液流變學明顯高于健康者。血液流變學升高,血液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縮,使微血管內血流變慢,又可使低切變率粘度值升高,導致微循環(huán)障礙,具體表現為:管袢減少、清晰度降低、輸入支變細、交叉畸形增多,血流緩慢多呈粒流、粒緩流甚至停滯等改變[3]。以上改變可引起腦組織缺氧、缺氧造成腦細胞水腫,致使S-100β蛋白從神經膠質細胞釋放。所以亞健康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較正常組增高。血清S-100β蛋白濃度越高,發(fā)生缺血性腦血管病如腦梗死、腦栓塞和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危險性越大[1,4]。
表2 3組血液流變學各參數(±s)
表2 3組血液流變學各參數(±s)
與正常組比☆P<0.05,★P<0.01;與治療前比◇P<0.05,◆P<0.01;與對照組比△P>0.05,▲P<0.05
對照組 正常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高切(ma/s) 9.35±2.23△☆ 7.17±1.63▲◆ 9.44±2.14☆ 8.26±1.66◇ 6.56±1.58低切(ma/s) 45.69±8.84△☆ 36.46±6.18▲◆ 45.52±8.37☆ 40.57±7.22◇ 31.59±5.62血漿粘度(ma/s) 1.65±0.45△☆ 1.38±0.41▲◇ 1.64±0.47☆ 1.50±0.42◇ 1.31±0.31 Hct(L/L) 0.46±0.16△★ 0.40±0.13▲◇ 0.46±0.17★ 0.43±0.15◇ 0.38±0.11 Fib(g/L) 3.83±1.19△☆ 2.76±0.89▲◆ 3.79±1.02☆ 3.28±0.95◇ 2.29±0.83慢跑組
長期有氧運動可使機體纖維蛋白原溶解作用增加,血容量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增加,血粘度下降[5]。同時,長期運動可使血漿容量和紅細胞容量增加,但是相對于紅細胞容量,血漿容量的增加更顯著,就會形成紅細胞壓積減少和單位容積中的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含量減少,血液相對稀釋。長期有氧運動可促使血液流變學的改善。血液流變學的改善,微循環(huán)障礙解除,腦組織缺氧相對增加,S-100β蛋白從神經膠質細胞釋放相對減少。所以長期運動者較無運動者不但可促使血液流變學的改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也相對降低,發(fā)生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危險程度也降低。
[1]宋素景,李政軍,劉蘭芬.亞健康人群血液流變學、微循環(huán)學和S-100β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29(2):360-361.
[2]張 斌,韓 西,劉曉斌,等.某部干部亞健康狀態(tài)的原因及干預對策[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7,24(07):885-886.
[3]李春信,申 爽.苦蝶子注射液對腦梗死患者血液流變性及甲襞微循環(huán)的影響[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5,15(4):568-569.
[4]趙 娟,譚延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S-100β蛋白變化的臨床意義探討[J].檢驗醫(yī)學,2009,24(1):33-36.
[5]賀小華,劉冬梅.體育鍛煉對亞健康的預防與治療[J].職業(yè)圈,2007,17(69):8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