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霞 蘇宗霞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受失眠困擾的人相當多,大量數(shù)據(jù)顯示,一生中受過失眠困擾的人,在一般人群中不小于 1/3,對于失眠癥的治療已經(jīng)成為醫(yī)學界的重要課題。現(xiàn)階段,鎮(zhèn)靜催眠藥(主要為苯二氮卓類藥物 BZD)的應用是治療失眠癥的常用方法,對失眠癥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有較大的改善。但是,鎮(zhèn)靜催眠藥的不良反應,尤其是其戒斷癥狀成為失眠癥治療的一大難題。佐匹克隆和認知行為療法在失眠癥的治療中,國內(nèi)外均見有報道,但是,二者合并治療失眠癥近年未見報道。本研究以減少不良反應,增強療效為目標,以認知行為療法和佐匹克隆聯(lián)合治療失眠癥,觀察認知行為療法對失眠癥治療效果的影響。
1.1 對象
1.1.1 入組標準 ①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和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有關失眠癥的診斷標準(511.0),自 2010年 5月 1日-12月 31日在本院就診的門診患者;②年齡為18~ 70歲;③使用中等半衰期 BZD治療(> 3次 /周 )3個月以下。
1.1.2 排除標準 ①繼發(fā)性失眠;②入組前 1周使用過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等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藥物;③以往使用鎮(zhèn)靜催眠藥療效欠佳;④1年內(nèi)有酒精及藥物依賴和濫用。
1.2 方法
1.2.1 入組方法與過程 本研究采用單雙數(shù)入組法,即按照就診的先后順序,將符合入組條件的患者,單數(shù)組以佐匹克隆治療,雙數(shù)組以作匹克隆合并 CBT治療,治療前后分別進行睡眠質量及心理健康狀況測驗。
1.2.2 治療方法 佐匹克隆片由齊魯之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7.5mg/片 ,睡前半小時服用 ,每次 3.75~7.50mg,不合并其他鎮(zhèn)靜催眠藥。每 1~ 2周復診 1次,療程 8周。
CBT治療每周 1次 ,每次 50分鐘,療程 8周。首先,要與病人建立平等,互信的良好治療關系,疏導病人情緒,使病人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然后,幫助患者明確其對睡眠的不合理的認知觀念,逐漸重建健康合理的睡眠觀念和模式,給予科學的睡眠衛(wèi)生教育,根據(jù)患者不同情況,制定睡眠時間及睡眠行為的相關規(guī)則.要求病人按照以上規(guī)則進行治療,8周后進行睡眠質量及心理健康狀況測試。
1.2.3 療效評價工具 ①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適用于睡眠質量差和精神障礙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價、療效觀察,一般人群睡眠質量的調查研究以及睡眠質量與心身健康相關性研究的評價工具;②癥狀自評量表(SCL-90):此量表因包含有較豐富的精神病癥狀學內(nèi)容 ,如思維,情感 ,行為,人際關系,生活習慣等臨床癥狀學資料,在國內(nèi)外廣泛應用于臨床,特別是精神衛(wèi)生領域。
1.3 統(tǒng)計方法 將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 SPSS 10.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組間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
2.1 治療前后兩組睡眠質量比較 見表 1。
表 1 治療前后兩組 PSQI因子分比較(±s)
表 1 治療前后兩組 PSQI因子分比較(±s)
注:*P <0.05,** P <0.01,下同
治 療 前治 療 后因 子 藥物組 聯(lián)合治療組 t 藥物組 聯(lián)合治療組 t總 分 14.53± 2.46 15.39± 2.57 1.413 10.21± 2.13 9.09± 1.69 2.471*睡眠質量 2.56± 0.69 2.55± 0.63 1.900 1.75± 0.72 1.36± 0.69 2.346*入睡時間 2.22± 0.57 2.36± 0.70 0.860 1.95± 0.56 1.65± 0.50 2.398*睡眠時間 2.05± 0.82 1.95± 0.76 0.537 1.95± 0.76 1.45± 0.56 3.178**睡眠效率 2.60± 0.65 2.64± 0.60 1.682 1.96± 0.55 1.70± 0.46 2.176*睡眠障礙 1.13± 0.39 1.09± 0.38 1.342 0.95± 0.40 0.78± 0.37 1.872催眠藥物 1.75± 0.76 1.55± 0.65 0.877 1.41± 0.56 1.15± 0.51 2.060*日間功能 2.58± 0.83 2.68± 0.88 1.295 1.83± 0.98 1.45± 0.76 1.838
表 2 治療前后兩組 SCL-90因子分比較(±s)
表 2 治療前后兩組 SCL-90因子分比較(±s)
治 療 前治 療 后因 子 藥物組 聯(lián)合治療組 t 藥物組 聯(lián)合治療組 t軀體化 2.23± 0.70 2.18± 0.45 0.361 1.66± 0.71 1.30± 0.38 2.682**人際關系敏感 2.21± 0.70 2.33± 0.76 0.697 1.93± 0.68 1.57± 0.43 2.685**強迫癥狀 2.59± 0.77 2.47± 0.55 0.761 2.10± 0.59 1.74± 0.42 2.983**抑 郁 2.35± 0.81 2.38± 0.70 0.168 1.95± 0.79 1.62± 0.56 2.045*焦 慮 2.41± 0.81 2.24± 0.72 0.941 1.89± 0.77 1.52± 0.33 2.650**敵 對 1.95± 0.86 1.90± 0.73 0.266 1.90± 0.75 1.70± 0.70 1.170恐 怖 1.77± 0.74 1.89± 0.83 0.647 1.75± 0.69 1.58± 0.58 1.132偏 執(zhí) 1.99± 0.91 1.85± 0.82 0.686 1.96± 0.87 1.75± 0.78 1.078精神病性 1.96± 0.63 1.86± 0.58 0.701 1.90± 0.69 1.3± 0.40 1.279
治療前 ,兩組 PSQI個因子分間差異無顯著性;治療后,各因子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聯(lián)合治療組多個因子分顯著低于藥物治療組,差異有顯著性;只有睡眠障礙和日間功能因子分治療后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
2.2 治療前后兩組間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見表 2。治療前,兩組 SCL-90各因子分差異無顯著性;治療后,除藥物組的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因子分無明顯變化,其余各因子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聯(lián)合治療組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抑郁、焦慮因子分顯著低于藥物組,差異有顯著性。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因子分差異無顯著性。
失眠癥是當今社會的普遍問題,失眠癥可以由環(huán)境、疾病、情緒、應激等多種因素引起,它又可以導致認知和情緒發(fā)生改變,形成錯誤的認知,藥物是治療失眠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苯二氮卓類藥物的依賴性和耐受性以及藥物的宿醉現(xiàn)象,致使失眠癥治療遇到困難。近年應用的新型、短效催眠藥物佐匹克隆應用日趨廣泛,取得了良好療效。但研究表明,藥物治療不能改變患者對睡眠的錯誤觀念和態(tài)度[1-2],顯示出失眠癥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性。
本文以佐匹克隆治療為對照組,佐匹克隆合并認知行為療法來觀察認知行為療法對失眠癥的療效及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后兩組睡眠質量評分均顯著降低;治療后,聯(lián)合治療組各因子評分較藥物組均有明顯降低,其中,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催眠藥物方面明顯優(yōu)于單純藥物治療組,與國內(nèi)外結果一致[3-5],表明 CBT能有效的促進睡眠改善,是治療失眠癥的有效方法。本文以佐匹克隆為治療藥物,減少了傳統(tǒng)藥物導致的各項不良反應,提高了病人日間功能;同時,本文選取病人為無 3個月以上苯二氮卓類藥物使用史,其催眠藥物因子分明顯低于同類研究[6]。關于認知行為療法對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本研究顯示,聯(lián)合治療組治療后SCL-90各因子分較治療前降低明顯,尤其是軀體化、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強迫癥狀較藥物組有明顯療效,與國內(nèi)外研究結果一致[5-7],由此可見,CBT對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有研究證明[3],CBT治療結束后,療效追蹤可延續(xù)至第 8個月,患者睡眠及各種情緒改善仍有更顯著療效。對此本文未作跟蹤,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進行更細致的觀察。
[1]Edinger J D,Wohlgemuth W K,Radtke R A,et al.Treating sleepmaintenance insomnia without sleeping pill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test.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 edical Association,2001,285:1856-1864
[2]Espie C A,Inglis S J,Harv ey L,et al.Isomniac's attributions: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dysfuncti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 and the sleep disturbance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0,48:141-148
[3]Morin C M,Blais F,Savard J.Are changes in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related to sleep improvem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J].Behav Res Ther,2002,40(7):741-752
[4]吳任鋼,張春改,鄧軍,等.認知行為與安眠藥物治療慢性失眠癥臨床效果對比分析 [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16(10):677-680
[5]劉罕雋,徐英,王金華.認知行為治療對失眠癥患者的治療作用[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9,21(1):30-33
[6]Partonen T.Stimulus control combined with relaxation improved sleep in secondary insomnia[J].Evid-Based M ental Health,2000,3(4):116
[7]蔣春清,陶建青.認知行為療法對失眠癥患者睡眠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