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從艷 劉 維 鄭方遒 謝 擎 邱明才
目前周期性麻痹臨床多見,根據發(fā)作時血鉀水平可分為低鉀型、高鉀型及正常血鉀型,以低鉀型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ypoPP)最常見。有研究認為其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鈣通道病,但仍無法解釋該病的發(fā)作性和低鉀現象[1],因此其具體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臨床以對癥補鉀治療為主。我科于2008年5月—2009年10月收治hy?poPP患者33例,現對其臨床資料及口服葡萄糖(75 g)耐量試驗(OGTT)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h ypoPP患者(低鉀周麻組)共33例,男30例,女3例,年齡17~55歲,平均(30.52±10.35)歲,體質量指數(BMI)17.6~33.0 kg/m2,平均(23.91±3.96)kg/m2其中 B MI>25 kg/m2者14例,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17例,不合并甲亢16例。選取同期來我院健康體檢者33例為對照組,男30例,女3例,年齡22~47歲,平均(33.27±7.61)歲,BMI 19.12~26.98 kg/m2,平均(22.56±1.76)kg/m2。研究對象均無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病史。2組年齡(t=1.234)、性別構成(χ2=0.160)及BM(It=1.78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 方法 研 究對象均行OGTT,并計算空腹和服糖后0.5、1、2、3 h時的胰島素量總和(總INS)、穩(wěn)態(tài)模型法[2]評估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和胰島素敏感指數(ISI)。比較2組BMI、HOMA-IR、ISI及總INS結果。其中16例低鉀周麻患者因肌無力伴明顯肌肉酸痛在獲得其知情同意情況下取三角肌肌肉組織,冰凍切片5 μm厚,應用免疫熒光技術對冰凍切片進行染色,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 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BMI、總INS、ISI)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2樣本均數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其中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HOMA-IR)經對數轉換,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后進行相同統(tǒng)計學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正常對照組和低鉀周麻組血漿胰島素及胰島素抵抗情況比較 低鉀周麻組總INS、lg(HOMA-IR)均高于正常對照組,而ISI低于正常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血漿胰島素及胰島素抵抗情況比較(n=33±s)
表1 2組血漿胰島素及胰島素抵抗情況比較(n=33±s)
**P<0.01
組別正常對照組低鉀周麻組t總 INS(mU/L)183.88±70.31 371.79±187.14 5.491**Lg(HOMA-IR)0.192 1±0.178 7 0.370 8±0.322 0 2.826**ISI 6.86±2.57 4.40±2.48 4.041**
2.2 合并甲亢組與不合并甲亢組BMI、總INS、lg(HOMA-IR)及ISI比較 2組 BMI、總INS、lg(HOMA-IR)及ISI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合并甲亢和不合并甲亢患者BMI、總INS、lg(HOMA-IR)及ISI比較 (±s)
表2 合并甲亢和不合并甲亢患者BMI、總INS、lg(HOMA-IR)及ISI比較 (±s)
均P>0.05
組別合并甲亢組不合并甲亢組t n 17 16 BMI(kg/㎡)23.85±3.28 23.97±4.69 0.81總 INS(mU/L)343.38±117.22 396.74±237.94 0.825 lg(HOMA-IR)0.365±0.301 0.372±0.342 0.068 ISI 4.02±1.97 4.83±2.87 0.939
2.3 16例低鉀周麻患者三角肌活檢免疫熒光檢查 患者三角肌活檢均可見大量IgG沿肌細胞膜沉積,見圖1。
一般認為hypoPP通常是由肌細胞膜離子通道功能異常引起,且以青壯年男性多見,但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3],可散發(fā),亦可呈家族性,我國以散發(fā)者多見,部分患者可并發(fā)甲亢[1]。有研究認為對低鉀周麻患者應警惕甲亢的存在[1],本組33例患者中,并發(fā)甲亢17例且甲亢和低鉀周麻亦同時或先后出現于同一患者不同時期。本研究結果顯示,低鉀周麻組較正常對照組血漿胰島素水平明顯升高,存在胰島素抵抗現象,但33例低鉀周麻患者中合并甲亢與不合并甲亢OGTT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低鉀周麻患者無論合并甲亢與否都存在高胰島素血癥。本組因肌無力伴明顯肌肉酸痛16例患者三角肌活檢免疫熒光檢查分析結果表明,肌細胞表面沉積的大量免疫球蛋白可能通過影響胰島素與其膜表面受體結合而致肌細胞胰島素抵抗,進而出現高胰島素血癥,低鉀周麻患者肌肉組織病變可能為其高胰島素血癥原因之一。目前,研究認為高胰島素血癥可通過誘發(fā)鉀離子由細胞外轉移到細胞內而引起周麻發(fā)作,并已得到學者公認[4]。文獻報道,正常骨骼肌細胞外鉀離子濃度(K0)降低可使正常骨骼肌細胞超極化[5]。但有研究發(fā)現正常肌細胞在K0正常時可出現一定頻率的去極化電位(P2),其與肌細胞興奮性降低有關,在低鉀性周期性麻痹患者P2頻率較正常肌細胞明顯增多并隨K0降低而明顯增高,低鉀周麻患者在某些誘因作用下在高胰島素血癥基礎上出現胰島素脈沖分泌,血中過多胰島素可通過作用于Na+-H+、Na+-K+-2Cl-交換蛋白及Na+-K+ATP酶使鉀離子大量流入細胞內,K0降低,P2頻率增多而使肌細胞興奮性降低誘發(fā)低鉀周麻發(fā)作[6]。這可能是高胰島素血癥致低鉀周麻發(fā)作的電生理機制之一。
有學者提出甲狀腺疾病的本質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狀腺僅為受累器官之一,全身其他器官、系統(tǒng)可同時受累,甲亢、甲減是甲狀腺功能狀態(tài)的描述,而非疾病的本質[7]。低鉀周麻患者肌細胞表面可見大量免疫球蛋白沉積,其對細胞表面鉀離子通道功能有無直接影響及自身免疫紊亂是否為甲亢及低鉀周麻的共同發(fā)病基礎仍需進一步研究。
[1] 呂波.低鉀性周期性麻痹的臨床診治[J].中外醫(yī)療,2009,28(15):30.
[2]Petersen KF,Dufour S,Feng J,et al.Increased prevalence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Asian-Indian men[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6,103(48):18273-18277.
[3] 廖二元,超楚生.內分泌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673-1674.
[4] Soonthornpun S,Setasuban W,Thamprasit A.Insulin resistance in subjects with a history of 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TPP)[J].Clin Endocrinol(Oxf).2009,70(5):794-797.
[5] Jurkat-Rott K,Weber MA,Fauler M,et al.K+-dependent paradoxi?cal membrane depolarization and Na+overload,major and revers?ible contributors to weakness by ion channel leak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9,106(10):4036-4041.
[6]Boini KM,Graf D,Kuhl D,et al.SGK1 dependence of insulin in?duced hypokalemia[J].Pflugers Arch,2009,457(4):955-961.
[7]邱明才.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治療的反思[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2,82(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