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喬鳳,陳苑莉,岑敏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傳染科,廣東廣州,510630)
肝衰竭是多種因素引起的嚴重肝臟損害,導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轉化等功能發(fā)生嚴重障礙或失代償,出現以凝血機制障礙和黃疸、肝性腦病、腹水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癥候群[1]。在臨床實踐中,100%的肝衰竭住院患者需要接受靜脈輸液治療[2]。肝衰竭患者使用的大多數藥物有刺激性,需反復使用血制品或輸血,反復采血,治療時間達3個月以上,病情發(fā)展迅速、并發(fā)癥多,病死率為50%~70%。傳統靜脈輸液治療途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種輸液治療相關并發(fā)癥,影響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等[3]。本文通過病例對照研究方法,探討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能否減少輸液治療相關并發(fā)癥,提高實用性[4],現報告如下。
選擇2008年5月1日~2010年5月31日在中山大學肝臟病醫(yī)院感染科被確診為肝衰竭住院治療的患者140例,均需長期使用有刺激性藥物,并需反復使用血制品或輸血,反復采血,治療時間達3個月以上,入選患者年齡為18~60歲。將其隨機分為置管組75例、對照組65例,如住院治療未達到3個月為中途退出,重新納入研究對象,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血管選擇:置管組75例患者應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對照組65例應用安全型留置針(BD Saf-T-Intima密閉式安全型留置針22 G,直型),血管條件符合插PICC導管及安全型留置針,預定插管無放療史、靜脈血栓史、外傷史或血管外科手術史,均為貴要靜脈,血液粘稠度檢查正常,同一血管只穿刺1次,操作者嚴格執(zhí)行置管技術要求。
記錄與分析:兩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簽定《知情同意書》,觀察兩組1、2、3月后患者穿刺口/針口滲血/滲出/壞死、一針穿刺成功、穿刺點、靜脈通道、靜脈炎、肢體腫脹情況、職業(yè)暴露風險、費用、疼痛感受、精神狀態(tài)、療效、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等,所得數據使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
置管組和對照組1、2、3月后回訪結果顯示,置管組穿刺口/針口滲血/滲出/壞死、靜脈炎、肢體腫脹、穿刺點異常發(fā)生頻率低于對照組,一針穿刺、靜脈通道建立效率高于對照組,職業(yè)暴露風險較對照組低。兩組就以上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置管組和對照組1月后輸液相關并發(fā)癥、職業(yè)暴露風險回訪結果(例)
兩組患者分別于 1、2、3月回訪。月平均費用顯示,置管組比對照組費用增加,但隨著住院時間的延長,兩組費用逐漸趨于相同,見表2。
表2 不同處理方案住院患者的月平均費用比較(元)
兩組患者分別于1、2、3月回訪患者的疼痛感受顯示,置管組比對照組疼痛感受明顯減輕。兩組疼痛感受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不同處理方案住院患者的疼痛感受比較(例)
兩組患者分別于1、2、3月回訪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顯示,置管組比對照組精神狀態(tài)好,置管組比對照組療效好,兩組精神狀態(tài)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4。
表4 不同處理方案住院患者的療效比較(例)
置管組滿意度平均得分(95.36±6.11)分,對照組滿意度平均得分(980.00±10.69)分,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置管組比對照組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高。
近幾年來,發(fā)展為肝衰竭患者仍處于上升的趨勢,盡管肝衰竭治療措施不斷進步,病死率仍高達50%~70%[5]。在研究中發(fā)現,大部分轉入本科患者外周血管已經沒有可穿刺血管,因此增加護理人員為患者迅速建立血管通道難度,甚至導致醫(yī)療糾紛。
使用安全型留置針費用雖然便宜,但由于實用性低,輸液相關并發(fā)癥高,需要頻繁穿刺。同時停留時間不能超過96h,堵塞率、脫出率高,靜脈炎發(fā)生率高,增加患者疼痛。使用治療藥物對外周血管刺激大,也會使肝衰竭患者最終可能沒有可穿刺血管。
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穿刺口滲血、滲出、壞死、靜脈炎、肢體腫脹、穿刺點異常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患者疼痛低,療效高,最終達到提高靜脈輸液護理質量,提高靜脈輸液治療安全性[6],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可以為肝衰竭患者實施搶救全過程順利進行提供前提條件,嬴得搶救最佳時機,明顯降低肝衰竭病死率。
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具有三向閥防返血功能,只用生理鹽水沖管,且間歇期1次/周,不再用肝素,對易于出血的肝衰竭患者尤其有意義[7]。而且應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到后期費用可以有極大的降低,是肝衰竭患者長期治療的最佳選擇。
[1] 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功能衰竭與人工肝學組、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重型肝病與人工肝學組聯合制訂.肝功能衰竭診療指南[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6,24(6):422.
[2] 王喬鳳,陳苑莉,岑敏瓊.三向瓣膜式 PICC在慢重肝患者應用及護理[J].廣東醫(yī)學,2010,31(22):3011.
[3] 王喬鳳,陳苑莉,岑敏瓊.無粉手套置管減少PICC術后靜脈炎[J].護理學雜志,2011,4(26):74.
[4] 王秀榮,孫文彥,陳 偉.兩種不同類型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實用性和費用比較[J].中國臨床營養(yǎng)雜志,2007,15(5):371.
[5] 楊紹基,任 紅.傳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3.
[6] 王建榮.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節(jié)[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21.
[7] 鄭麗花,熊彩娟,楊春,等.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靜脈置管在感染病科的應用及護理[J].實用肝臟病雜志,2009,6(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