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引,張菊香(河北醫(yī)科大學附屬衡水哈勵遜國際和平醫(yī)院呼吸科,衡水市 05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合并呼吸衰竭常常需要機械通氣進行治療,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COPD合并重癥呼吸衰竭療效肯定,但會增加患者的痛苦,易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等并發(fā)癥[1]。近年來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NPPV)治療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已取得肯定療效,且并發(fā)癥少、使用簡便、治療費用低。但治療過程中,往往由于通氣時間的延長而增加患者痛苦和治療風險。筆者采用參麥注射液聯(lián)合NPPV治療COPD合并重癥呼吸衰竭,取得較好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07年7月-2010年12月我院COPD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61例,均符合2002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分會制定的COPD診斷標準[2],治療前的血氣分析指標符合Ⅱ型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3]。排除:(1)呼吸停止;(2)循環(huán)不穩(wěn)定(低血壓、心律不齊、心肌梗死);(3)神志障礙達到不能配合的程度;(4)高誤吸風險,分泌物多而黏稠;(5)嚴重面部畸形;(6)對面罩極度不耐受。將入選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1例)。其中,治療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69.5±10.4)歲,病程(18±4.8)年;心率每分鐘(123±16)次,冠心病4例,糖尿病3例,高血壓3例。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齡(67.8±14.9)歲,病程(20±4.6)年;心率每分鐘(126±11)次,冠心病3例,糖尿病6例,高血壓3例。治療前2組患者基礎疾病、一般情況及血氣分析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給予抗感染、解痙平喘、祛痰、穩(wěn)定內環(huán)境、物理治療及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
1.2.1 NPPV 應用BiPAP呼吸機(德國HOFFRICHTER公司,VECTORST33),選擇合適面罩。呼吸機參數(shù)設置:S/T模式,呼氣壓(EPAP)最初設定為0~2 cmH2O(1 cmH2O=98.07 Pa),待患者完全適應后,將EPAP調至3~5 cmH2O,一般吸氣壓(IPAP)不超過20 cmH2O,使呼吸頻率低于每分鐘25次,呼氣潮氣量達7m L·kg-1以上。NPPV治療無好轉或不能耐受面罩者改為有創(chuàng)通氣治療。2組患者每天應用NPPV的時間及通氣參數(shù)的設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2 藥物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行NPPV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參麥注射液40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中,靜脈滴注,qd,共10 d。
觀察治療前、治療后72 h 2組患者臨床癥狀(神志、呼吸、心率)的變化,治療前及治療后72 h動脈血氣分析(pH值、動脈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C反應蛋白、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態(tài)評價系統(tǒng)Ⅱ(APACHEⅡ)評分、病情的轉歸、2組住院時間和機械通氣時間及不良反應等。
根據(jù)《內科疾病診斷標準》[4]進行療效評價。(1)有效:呼吸困難緩解,呼吸頻率、心率下降,發(fā)紺、意識障礙好轉。(2)無效:呼吸困難無緩解,呼吸頻率、心率無下降,發(fā)紺、意識障礙無好轉,甚至惡化。
采用SPSS 1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行列表資料的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C反應蛋白的變化、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且治療后72 h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動脈血氣指標、C反應蛋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組實驗室指標比較(±s)Tab 1 Com parison of laboratory indexes between 2 groups(±s)
表1 2組實驗室指標比較(±s)Tab 1 Com parison of laboratory indexes between 2 groups(±s)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72h治療前治療72h pH 7.23±0.10 7.39±0.03 7.22±0.13 7.37±0.07 PaO2/mmHg 56.2±16.3 80.1±15.7 55.8±18.9 65.8±14.2 PaCO2/mmHg 78.0±11.2 60.7±9.8 77.2±11.9 62.5±8.3 C反應蛋白55.2±3.1 22.8±6.4 56.3±1.9 36.2±5.8 APACHEⅡ評分/分22.5±3.8 12.3±2.0 22.2±2.9 14.6±3.5
2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2組患者的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2組臨床指標比較(n,%%)Tab 2 Com 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2 groups(n,%%)
參麥注射液為中藥制劑,成分復雜,含有多糖等大分子物質,這些物質作為抗原直接入血,易引起變態(tài)反應。合并用藥也可能導致制劑不溶性微粒的增多。中藥注射劑還存在由于熱原未除盡而引起的熱原反應。有報道顯示,患者在應用參麥注射液半分鐘內即發(fā)生胸悶、氣促等不良反應。
本研究中參麥注射液未與其他藥物配伍,靜脈滴注前、后采用0.9%氯化鈉注射液沖管,過敏體質者未納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未見不良反應發(fā)生。
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很高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COPD急性發(fā)作時氣道阻力增加、感染中毒、酸堿失衡、營養(yǎng)不良等導致呼吸肌疲勞,出現(xiàn)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是治療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增加患者痛苦,帶來VAP、肺損傷等并發(fā)癥。NPPV的患者能正常進食、交流、咳嗽,大大減少了其痛苦,容易被患者及家屬接受。NPPV采用雙水平氣道正壓來提供壓力支持通氣。IPAP幫助患者克服氣道阻力,改善呼吸肌疲勞,增加肺泡通氣量;改善彌散功能,減少無效死腔氣量。EPAP可對抗內源性呼氣末正壓,增加功能殘氣量,防止肺泡萎陷,改善彌散功能,使肺泡內CO2有效排出,從而達到提高 PaO2、降低 PaCO2的目的[5,6]。NPPV 幫助患者克服氣道阻力,使疲勞的呼吸肌得以休息及恢復,已成為治療呼吸衰竭的一個重要手段。
C反應蛋白為急性時相蛋白,是一種非特異性免疫應答組分,在炎癥開始數(shù)小時便升高,在感染控制后急驟下降,是敏感的炎癥指標。本研究中,治療組C反應蛋白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說明參麥注射液能抑制促炎因子的表達,調節(jié)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間的平衡[7]。
COPD患者由于長期慢性缺氧,致使患者出現(xiàn)膈肌疲勞、氧自由基損傷、免疫功能低下、高黏血癥等改變,單純機械通氣不能改善患者的這種病理狀況。參麥注射液通過抑制平滑肌細胞膜Na+-K+-ATP酶活性,進而影響Na+-K+和K+-Ca2+交換,使Ca2+內流增多,促使Ca2+收縮蛋白接觸濃度增加,增強膈肌收縮力[8]。本研究中,治療組動脈血氣分析結果明顯好于對照組,與參麥注射液的上述作用機制有關。
APACHEⅡ是反映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評分系統(tǒng),分值越大,病情越重。本研究中,治療組較對照組APACHEⅡ下降更明顯,說明參麥注射液能有效緩解病情,從而縮短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本研究中,治療組的死亡率較對照組有所下降,但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本研究病例數(shù)少有關。
綜上所述,NPPV可明顯糾正低氧血癥、降低血PaCO2、改善心肺功能;參麥注射液可調節(jié)免疫功能,扶正固體,提高COPD患者抗感染及耐缺氧的能力。二者聯(lián)用可以促進病情緩解、縮短機械通氣時間、縮短住院時間,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1]王 辰,商鳴宇.有創(chuàng)與無創(chuàng)序貫性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嚴重呼吸衰竭的研究[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0,23(4):212.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137.
[3]蔡柏薔.呼吸內科學[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347-348.
[4]鄧樂巧,徐玉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肺心病急性發(fā)作期呼吸衰竭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0,20(5)∶372.
[5]鄭瑞強,劉 玲,楊 毅.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研究[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5,14(1):21.
[6]朱 蕾.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03,2(4):198.
[7]黃翠萍,楊和平,張珍祥.參麥注射液對脂多糖誘導大鼠急性肺損傷防護機制探討[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28(1):67.
[8]趙建平,牛汝楫.參麥注射液對慢性缺氧大白鼠膈肌條收縮性的影響[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5,1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