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平 王媛媛 (西安理工大學(xué)藝術(shù)與設(shè)計學(xué)院 陜西西安 710054)
1976年在甘肅玉門火燒溝遺址出土了夏朝時期的金耳環(huán),迄今為止是中國最早的金器。[3]說明中國從夏朝開始就已經(jīng)掌握了制金技術(shù)。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掌握了鎏金技術(shù)。[4]至隋朝,何稠比照波斯所獻“金線錦袍”制作了金錦,入唐,織金錦數(shù)量漸多,據(jù)記載,玄宗時,內(nèi)庫有金鳥錦暖子(即袍)。[5]但到了宋朝,統(tǒng)治者開始頻繁頒布禁金令,上起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下訖度宗咸淳八年(1272年),有明確紀年的銷金禁令總共有62條。[6]
其中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三月庚子頒布的禁金令中包含了宋時期最常用,最流行服飾用金技法,即銷金、貼金、縷金、間金、寅戉金、圈金、解金、剔金、捻金、陷金、明金、泥金、榜金、背金、影金、闌金、盤金、織金金線。[7]那么宋朝的服飾究竟是如何使用這十八種金飾技法,并且服飾在用金有什么特點呢?
黃金具有異常強的延展性,1盎司的金可以拉成50里長;首屈一指的鍛造性,1盎司重的金可以錘薄至400萬分之1呎厚及100平方尺面積大;極易磨成粉末的特性。根據(jù)這三種特性可將宋真宗所禁的十八種金飾技法分為四大類:金線刺繡,金箔貼金,金粉描金,金線織錦。
金線刺繡:包括銷金,縷金,圈金,盤金。
金線刺繡:銷金,即將金線嵌于服飾上。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公主出降,又有宮嬪數(shù)十,皆真珠釵插吊朵玲瓏簇羅頭面,紅羅銷金袍帔?!盵8]銷金是在紅羅袍子上鑲嵌的金色絲線。又如宋徽宗《宮詞》:“銷金花朵遍輕羅。”[9]銷金是用金線繡成的花朵??|金,即以金絲為飾。在宋詞中,有不少來形容女性的縷金服飾,如:鳳宿云縮金縷帶;絳裙金縷褶;淡紅衫,縷金裙;搖曳綠蘿金縷帶。[10]圈金,是在刺繡好的物體上以金線勾邊,以便增強裝飾效果。盤金:將金線按照紋樣的輪廓盤繡在織物上,并且以細線加以固定。
金箔貼金:包括貼金,影金。
金箔貼金:貼金,是將黃金飾物貼于服飾上,作為衣物的裝飾。民間舞蹈《抱鑼》之中的舞者就穿著貼有金色花飾的短上衣。[11]影金,將金箔縫綴與衣物之上,并且在金箔之上進行彩繡。通過彩繡的空隙可以隱約看見金色,若影若現(xiàn)。
金粉描金:包括泥金。
金粉描金:泥金,即將金粉和膠水調(diào)和而成。德安南宋周氏墓出土了球路印金羅襟雜寶紋綺衫,襟邊寬6厘米,上有凸版泥金直印的球路印金圖案;印金折枝藥紋羅衫,襟邊寬6厘米,在其上有兩套金色花紋,其一為凸版泥金直印的雜寶花紋;還有一件羅襟長安竹紋紗衫,襟邊寬4.8厘米,上有凸版泥金直印的圖案。[12]根據(jù)出土的實物來看,泥金也被用于凸版印制。
金線織錦:包括織金金線,間金,明金,捻金。
金線織錦:織金金線,指金塊做成的絲線,用于織錦中。間金:是指用金線在織物上織繡間斷的花紋。如宋詞中這樣形容:“繡羅援子間金絲”。[13]明金,以寬邊金線進行織繡。能使衣物起到耀眼的點綴。捻金,又稱拈金,是以絲線為胎,外加金箔而制成的金縷絲線,作緯線以織。一般用于織錦。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寶津樓前呈百戲,有女童皆妙齡翹楚,結(jié)束如男子,短頂頭巾,各著雜色錦繡,拈金絲緞?wù)?,紅綠吊敦束帶?!盵14]
寅戉金,解金,剔金,陷金,榜金,背金,闌金
寅戉金,解金,剔金,陷金,榜金,背金,闌金在史書資料中暫無出處論證,但是根據(jù)字面意思來看,榜金是意為在領(lǐng)口,袖口等突出部位做裝飾,作為服飾的亮點;背金是在衣服的背面做縷金,貼金裝飾;寅戉金是虎符兵器類的金飾;解金是將整片的金箔分成小片進行裝飾;剔金是在金箔上進行鏤空刻畫,然后貼于衣物之上;陷金是在金箔上做凹印紋飾;闌金是將金線縱橫交錯,參差錯落的進行織錦。由此看來在宋詞與史書資料中詞人和作者在描述用金時將其籠統(tǒng)的歸為了銷金、縷金、貼金、和金線織錦。
宋時期的人們追求典雅質(zhì)樸之美,不但服飾的樣式發(fā)生了改變,就連服飾上的裝飾也發(fā)生了改變。首先,由于宋時期的絲織工藝進入鼎盛時期,服裝面料講究以絲織品為主,同時,這一時期的宋代山水畫、花鳥畫發(fā)展迅速,繪畫作品更加趨向?qū)憣崳苑椉y樣受畫院寫生花鳥畫的影響,紋樣造型趨向?qū)憣?,?gòu)圖嚴密。其風(fēng)格與唐代截然不同?;y有組合型幾何紋的八搭暈、六搭暈、盤毯等;幾何填花的葵花、簇金四雕,大窠馬打毯、雪花毯路、雙窠云雁等;器物題材的天下樂(燈籠錦,是文彥博在成都為諂媚仁宗張貴妃而創(chuàng)制);人物題材的宜男百花等:穿枝花鳥題材的真紅穿花鳳、真紅大百花孔雀、真紅水林檎等;動物題材的獅子、云雁、天馬、金魚、滿端、翔鸞等;幾何紋的龜紋、曲水、回紋、方勝、波紋、柿蒂、棗花等。[15]其次,宋時期朝廷開始頻頻的頒布禁金令中以銷金為首。說明,宋時期,所有金飾技法中以銷金最為流行。如:李清照的《南歌子?天上星河轉(zhuǎn)》“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翠貼”即貼翠,用細線縫連而不見針腳叫貼。整句是指衣服上貼翠蓮蓬小巧精美,勾金荷葉稀疏有致。[16]所以宋時期服飾上用金風(fēng)格的變化跟寫實花鳥畫、山水畫的產(chǎn)生和屢次禁金是分不開的。花鳥畫和山水畫用于衣物之上更符合宋人的審美,而金又能體現(xiàn)出畫龍點睛的作用。
根據(jù)以上所有論述得出宋時期金是作為服飾花紋上邊緣的點綴,勾畫出物體的邊緣或者貼小塊金箔作為裝飾,織物織金也不是整片進行加金,而是根據(jù)織物的花紋進行選擇性的織金。強調(diào)局部的突出與裝飾,高貴而不浮華。
注釋:
[1] 何志國:《織金錦探源》,《裝飾》,2007年第4期,第40頁.
[2] [6] 劉秋根.柴勇:《宋代銷金禁令與銷金消費》.《河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4年5月.第3期第29卷.第24頁,第25頁.
[3] [4]金永鐸:《黃金知識概括》,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94,第23頁.
[5]尚剛.《元代的織金錦》.《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1995年.第6期.第63頁.
[7] 王栐(宋):《燕翼詒謀錄》,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卷二,第十八頁.
[8] [11][14]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6年,卷四,第78頁,卷七,第139頁,第145頁.
[9] 北京大學(xué)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第26冊,1995年,第17044頁.
[10][13]唐圭璋:《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4034頁,第669頁,第3954頁,第4693頁,第905頁。第2790頁.
[12] 周迪人、周碭、楊明:《德安南宋周氏墓》,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9頁.
[15] 矯石:《宋遼金時期服飾文化的時代特征》,《華章》,2009年第9期,第23頁.
[16] 謝穡:《宋代女性詞中的裝飾民俗》,《時代文學(xué)(下半月)》,2009年第2期,第1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