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權芳
文章通多比較東西方早期文學的起源及后來的書寫文學的共性和特性,探討了文學給作家及讀者帶來精神力量和心理治療作用。
奧地利著名精神病醫(yī)生,精神分析學創(chuàng)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其著作《創(chuàng)作家與白日夢》中說到:“我們可以斷言一個幸福的人決不會幻想,只有一個愿望未滿足的人才會?;孟氲膭恿κ俏吹玫綕M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個愿望的履行,它與使人不能感到滿足的現(xiàn)實有關聯(lián)。”這就是說文學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的產物,它具有治療的作用。這里的治療作用是說作者以虛構的滿足來傾訴苦悶和發(fā)泄心中未曾實現(xiàn)的愿望,從而滿足現(xiàn)實中的不滿足,這有助于疏導心中的痛苦,使有創(chuàng)傷的心理恢復平衡,從而達到文學的精神治療的作用。
在人類的早期,人們非常依賴自然力量,對自然規(guī)律也不理解,更無力駕御自然規(guī)律。所以一遇到刮風、下雨、打雷甚至人類死亡等他們所不能解釋的自然問題的時候,他們就開始產生幻想,古代神話也就由此孕育而生。最早的神話主要是關于天地和人類的由來的。原始人在那個懵懂的年代,常常為天、地、人、動植物乃至雷、電、雨等的出現(xiàn)而苦惱,以及由此產生恐懼、依賴、無力自衛(wèi)和驚異的苦悶,于是他們開始以幻想的方式進行思考,開始設想和編造能解釋這些現(xiàn)象的神話和傳說來達到自我心理安慰的目的,并無意識的為我們例證了文學對人類心理的治療作用。但在這里要注意的是這些神話和傳說幾乎完全是虛構的,是通過集體創(chuàng)作的方式、為解釋那些當時人們所不能明白的自然現(xiàn)象所進行的治療。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開始用文字記錄,于是誕生了書寫文學。中西方創(chuàng)作者們有著一定的共性,他們卻有這樣一個區(qū)別:中國作家的苦悶是深受中國古代士大夫政治苦悶的影響,他們的苦悶主要集中在社會政治報復上,個人的懷才不遇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他們寫作的主要話題,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總以拯救社會為目的,并以之作為拯救自我的途徑,如明清時期的曹雪芹、蒲松齡,現(xiàn)代的魯迅、郭沫若等作家都是以此類針砭時弊的政治性極強的小說而聞名;但是西方作家卻很少受到此類因素的影響,他們有為競爭而奮斗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他們倡導自由,所以他們的寫作主題相當廣泛,從喚醒世人、解救社會到宣泄個人苦悶再到專門的愛情小說等他們是應有盡有,但是他們的各類作品卻總是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伴隨著很強的宗教色彩,而且總是“通過個人自救的方式來達到拯救社會的目的”。
比如,約翰·班揚是英國新古典主義時期的重要作家之一,他是一個堅定的清教徒,并堅信人一定能通過精神上的奮斗得到拯救。他的經歷頗為坎坷,而他的那部成名小說《天路歷程》卻恰恰寫于他囚于監(jiān)獄之際?!凹s翰·班揚于1647年婚后開始了宗教生活”,他加入了不奉國教的新教教會,并開始到處傳教,告訴人們他的觀點和對上帝的教義的詮釋。他分別于1660年和1675年因為他未經國教教會的批準私自傳教,而讓人難以想象的是也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也就是在那個囚禁了他兩次、并且長達十二年的可怕監(jiān)獄里,他居然給人們留下了這樣一部驚世聞名的著作,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短炻窔v程》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名叫“基督徒”的朝覲者背著沉重的擔子在誦讀《圣經》的時候,得知他們居住的那座城市將被一場大火毀于一旦,于是他開始勸說鄰居與他一同逃走,可是人們都不理睬他,于是他帶著一位名叫“柔順”的好朋友開始了跋涉。故事結局是他們歷經艱險終于戰(zhàn)勝惡魔,抵達天國,在那里和上帝一起永享長生不老。作者那被壓制的強烈的宗教信仰使他造就了作品中的“基督徒”,“基督徒”的勸說影射著現(xiàn)實中作者的傳教,“基督徒”歷經的種種艱辛也正是作者痛苦傳教經歷的寫照,而“基督徒”的抵達天國也成就了作者通過虛擬世界中主人公的成功來超脫自身,并通過宗教教義的實現(xiàn)來拯救自我,實現(xiàn)自己的宗教愿望,從而拯救社會。西方作家通過自我拯救來達到治療社會目的的寫作方法在這里得到完整真實的體現(xiàn),而他們與宗教的緊密相連性也暴露無疑。
尼采說:“生命通過藝術而自救”,而作家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的出現(xiàn),不僅為作為個體的個人補償了某種缺陷感,也為作為社會的群體彌補了不同意義上的不如意,并為失落的人們超脫自我提供了精神力量。文學,大概就是基于這樣的原因,能經久不衰,并越發(fā)顯現(xiàn)其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1]葉舒憲.文學與治療[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2]劉燕萍.怪誕與諷刺——明清通俗小說詮釋[M].學林出版社,2003.
[3]張伯香.英美文學選讀[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