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欣
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龜崇拜文化。“龜馱碑”就是龜崇拜的一種典型體現(xiàn)。但是,隨著龜崇拜的衰落,龜?shù)牡匚慌c意義發(fā)生了戲劇性的逆轉(zhuǎn),赑屃應運而生。“龜馱碑”也演變成“赑屃馱碑”。文章以武當山八大宮的“赑屃馱御碑”作為切入點,旨在通過梳理龜崇拜的歷史演變過程,揭示赑屃產(chǎn)生和“赑屃馱碑”出現(xiàn)的原因。
武當山的八大宮共矗立著12座由大龜似的龐然大物馱著的古碑,老百姓稱其為“龜馱碑”,《武當山志》卻稱之為“赑屃馱御碑”。似乎馱碑的似龜而不是龜,是一種叫赑屃的動物。那么,赑屃到底是什么動物呢?
赑屃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典籍是在漢張衡的《西京賦》中:“綴以二華,巨靈赑屃,高掌遠跖(蹠)……”,唐人李善注云:“……赑屃,作力之貌也。”可見,“赑屃”最初是個形容詞,是用來形容河神、巨鰲等用力前行的姿態(tài)。到了明代,“赑屃”變成了名詞,楊慎的《升庵集·八一卷九五》中就說“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①。將其解釋為龍生九子之一。
可見,赑屃一物是從宋明之際才出現(xiàn)于典籍的想象之物,那么,它與龜是什么關系,又為什么被作為碑趺的呢?通過追溯碑的歷史,我們發(fā)現(xiàn):漢代開始用長方形巨石做碑座;漢末出現(xiàn)了龜形碑座;唐代碑的形制基本定型,大部分石碑都采用了龜形碑座;到了元明時期,碑趺就由龜變成了赑屃。很明顯,赑屃是由龜將頭換為龍首演變而來,赑屃馱碑是從龜馱碑發(fā)展而來。那么,古人為什么選擇龜作碑趺,而元明之后,又由赑屃替代了龜呢?要對此問題做一解答,就必須從中國自古以來的龜崇拜談起。
遠在原始社會,龜就成為先民崇拜的動物神之一。龜?shù)鸟饭靶蔚谋臣缀蛯捚降母辜着c古代人天圓地方的說法是吻合的②。再加上龜向先民提供了肉食,并且壽命比人長的多。所以龜曾經(jīng)是原始崇拜的對象。在神話傳說中,龜?shù)纳碛邦l頻出現(xiàn):它幫助女媧補天;它向伏羲獻八卦太極圖;黃帝與蚩尤之戰(zhàn)中,西王母通過玄龜授符于黃帝使之獲得了勝利;它還幫助堯治理國家,幫助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成功后,天帝還通過神龜賜予了大禹洪范九疇。龜成為四靈之一,龜甲被用來占卜,充當神與帝王之間的使者。
到了漢代之后,象征皇位的鼎上鑄上了龜紋,名為龜鼎;皇室祖廟中設有龜屋,把龜與祖宗供在了一起;皇帝出門乘龜形的車輿,打著龜旗;五品以上的官印上都鑄著龜鈕。
龜崇拜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潮是在唐代。唐代邊陲的都護府稱為龜林府;滿朝文武穿的是有龜圖案的綠色官服;五品以上的官要佩龜袋,等等。而對龜?shù)某绨葸_到最高點的標識就是出現(xiàn)了龜趺?!啊拼鞒雠c佩龜袋的相應規(guī)定,凡五品以上即生前能佩龜?shù)墓?,死后可以恩賜在墓碑下佩以龜形碑座,稱為龜趺。凡生前能享有佩龜?shù)臉s耀者,死后亦可以得龜馱碑而留芳。從此,龜馱碑成為流芳百世的象征,凡神靈圣賢,忠臣良將,以及重大功績事件需要立碑銘記的,都要有龜趺,否則不足以顯威頌德?!币札斪鞅?,顯然是由于它神圣的地位決定的。而從此后,以龜趺載豐碑幾乎就成了建碑的定制延續(xù)下來。
那么,這一定制是如何被打破,神圣的龜為什么會被一個后人生造出來的“龍子”所替代呢?如果說龜馱碑的出現(xiàn)是龜崇拜達到頂峰的表現(xiàn),那么也可以說,龜由赑屃替代就是龜崇拜衰落導致的。更確切的說,龜崇拜不僅是衰落了,而且走向了反面。
趙翼曾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考證,認為“諱龜起于元時無疑矣”。劉兆元在其《中國龜文化》一書中,也對龜?shù)牡匚灰宦淝д蛇M行了分析,他贊同對龜?shù)馁H損起于元代。但是他把龜敗壞歸于元入主中原,這是不妥當?shù)摹?/p>
我們認為,龜崇拜的興盛與它本身的特性有關,龜崇拜的衰落甚至其名譽的敗壞也和人們對它自身習性的誤解有關。
首先,龜是現(xiàn)實存在的生物,人們通過與之長期相處發(fā)現(xiàn)它并沒有什么神奇的功能,而龜?shù)膭幼骶徛龅轿kU的時候會縮入甲殼內(nèi)以求自保,會讓人覺得它很膽小怯懦,對其產(chǎn)生鄙視的心理。其次,當龜?shù)撵`光褪盡,人們注意到了它“不光彩”的一面——一種源于古人對龜?shù)腻e誤認識。許慎《說文解字》釋“龜”字:“龜,舊也,外骨內(nèi)肉者也,從它,龜頭與它頭同,天地之性,廣肩無雄,龜鱉之類,以它為雄”。段玉裁為之作注說“以它為雄,則其子皆它子也,故字從它”。他們認為龜以蛇為雄性,龜與蛇交才產(chǎn)子。之前龜在神壇上的時候,沒有人去計較這種說法,而現(xiàn)在則正好可以被好事之人拿來說事。而湊巧元明時期政府規(guī)定娼妓之家男性要戴綠頭巾。恰恰烏龜?shù)念^部有道綠色的環(huán)形紋,更有一種綠毛龜,龜殼上長著綠毛,于是龜就無端和綠頭巾聯(lián)系到了一起,代指妻子有外遇的男子,并且漸漸發(fā)展成了罵人之語。
由此,龜?shù)纳裥韵Я耍踔帘成狭藧好?,為人們所厭惡。那么,記載著最尊貴的帝王將相的功績、銘刻著皇帝圣旨的豐碑怎么還能由龜來承載呢?人們想到了找其它神圣尊貴的東西來替代龜。顯然,形似龜而不是龜?shù)内P屃成了最好的選擇。一方面它被傳說成龍子,由龍的兒子來馱碑更可以彰顯皇權的至高無上;另一方面,以赑屃做碑座,也保存了龜趺接觸地面的面積大,重心又低的優(yōu)點。
綜上所述,赑屃是在龜?shù)幕A上結(jié)合龍首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神獸形象,它至遲在明代出現(xiàn)。從龜馱碑到赑屃馱碑,展現(xiàn)了龜崇拜的興衰。武當山上的宮觀為明代所建,其碑下動物為赑屃無疑。
注釋:
①《升庵集》(明)楊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808頁 說明:關于龍生九子,民間有不同說法,這里我們不作討論。
②《龜之謎—商代神話、祭祀、藝術和宇宙觀研究》(英)艾蘭著,汪濤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