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慧 高 瑜(寶雞文理學院美術系 陜西 寶雞 721000)
民間剪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藝術,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人們的喜愛。剪紙的出現(xiàn)最早可追溯到西漢時期,但從商代開始就有人用金銀箔、皮革或絲織品進行接空刻花制作裝飾品。到公元105年,蔡倫改進和推廣前人的經(jīng)驗開始大量造紙,這種鏤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從而誕生了剪紙藝術,它歷經(jīng)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得到進一步發(fā)展,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剪紙的直接意義是為了裝點老百姓的生活環(huán)境,滿足廣大民眾的審美要求,漸漸被人們賦予了辟邪納福、祥瑞吉利、祈禱平安等一些愿望,從多種多樣的剪紙作品中體現(xiàn)出了廣大勞動人民熱愛生活,向往和平、安康、吉祥的一種精神追求。雖然剪紙藝術發(fā)自于民間,且大多出自鄉(xiāng)村,但藝人們的銳意創(chuàng)新,使剪紙出現(xiàn)了繁榮昌盛的景象,創(chuàng)造出現(xiàn)代人所喜聞樂見并符合現(xiàn)代人審美趣味的作品,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歡迎,使得大批美術工作者和學者也介入了剪紙藝術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工作。
民間剪紙藝術所表現(xiàn)的題材內容豐富多樣,主要有辟邪納福、祥瑞吉利、風俗民情、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小說戲文、時事幽默、百戲娛樂、風景花卉、瑞禽祥獸、書法等,可謂洋洋大觀,它既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群眾喜聞樂見的事物,也表現(xiàn)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xiàn)出勞動人民那種樸實、純真的思想感情。民間剪紙藝術在題材的選擇處理、構圖形式、造型、色彩等諸多方面與其他繪畫藝術有著顯著的區(qū)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時,它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xiàn),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并用自己特定的表現(xiàn)語言,傳達出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民間剪紙藝術的題材內容內涵深廣,比如:《年年有魚》《五福臨門》《招魂娃娃》《喜上眉梢》《招才進寶》等等,寓意祥瑞吉利、辟邪。也有表現(xiàn)戲曲人物和傳說故事的作品,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紅樓夢》《八仙過海》《老鼠嫁女》等等,這些剪紙作品在表現(xiàn)手法上都大膽地采用了夸張變形的方法。作為民間藝術作品,為了裝飾生活環(huán)境,所以在造型構圖、色彩上必須合乎鄉(xiāng)村民眾的審美心理,講究形象、構圖、色彩等各種審美的要素。
由于剪紙的材料紙張和工具刀剪,限定了剪紙造型的平面化,投影化和刀剪味,所以在造型上人們并不注重科學的透視、比例等方面如實地去刻畫,他們習慣于根據(jù)自己的觀察、想象去創(chuàng)造形象。比如剪紙中的《抓髻娃娃》《招魂娃娃》、剪紙牛以及庫淑蘭的剪花娘子等等,無論是正面還是側面,必將其雙手雙足、雙耳雙眼一齊展現(xiàn)在畫面上;剪紙牛、獅子等變形夸張后,頭和身子的大小比例幾乎一樣。再如《娃娃坐蓮》中一對戲蓮的水鴨頂起一朵盛開的蓮花,蓮花及水鴨就占去畫面的三分之二,一對金雞和蓮花面對一個坐在蓮花上的娃娃,這朵蓮花比娃娃還要大三倍,以寓意新婚夫婦生活美滿、白頭偕老、蓮花孕子、人丁興旺。這種大膽的取舍夸張,使作品形象突出,主題鮮明,而且看上去也很舒服。
由于剪紙作品是在紙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須采取鏤空的辦法,正是由于鏤空所形成的線線相連與線線相斷的方法,使剪紙在構圖上,力求飽滿完整,大膽取舍,極富裝飾趣味。比如《招才進寶》中,一個裝滿了金銀財寶的大聚寶盆,向上分枝長葉,變成了金光閃閃的搖錢樹,盆上立著兩位天官,被枝葉、財寶緊緊包圍,作品飽滿而充實,有一種熱鬧的氣氛。雖然剪紙力求簡潔,在造型中不斷做減法,減到不能再減為止,但剪出來的作品,整體畫面豐富、構圖飽滿、寓意深刻,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剪紙在構圖上還多采用對稱式及均衡式,如結婚時,窗戶上貼的《蝶戀花》,欞花等都是完全對稱的,而辟邪除毒的《艾虎薄葫蘆》中又是上下均衡式的。對稱與均衡的應用,使畫面增強了裝飾性,突出了主題,強化了中心地位,也是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民間剪紙由于材料和工具的限制,所以畫面構圖不講縱深空間,只講平面構成,以形象的組合、線條和表現(xiàn)手法及色彩造成豐富、飽滿的畫面,增強裝飾美感。
民間剪紙藝術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利用象征、寓意、諧意等手法表達人們的愿望。象征、寓意是借助某些動物、植物、器物的有關屬性、特征及其活動引申含有祈福禳災、長壽多子之意。象征、寓意剪紙顯得比較隱晦、委曲或牽強,有時則具有較強的區(qū)域性而事出有典,比如:鴛鴦或龍鳳象征夫妻,蟠桃象征祝壽,牡丹寓意富貴,龜、鶴、松柏寓意獻壽,石榴、葫蘆寓意多子多孫,帶有各種特征的娃娃圖案又分別寓意招魂、送病、去災、防澇和辟邪等等,這些難以表達的含意,民間藝人們通過象征、寓意的手段,借用具體可感的形體、符號、表達出要表達的希望與寄托。而諧意法也是民間藝人表達不具物質形體和無法描寫的對象的一種方法,它是利用形象的相似,數(shù)目的巧合,讀音的諧同等象征塑造對象,以某些動物、植物、器物讀音的諧音,喻吉祥富貴、長壽多子者如雞諧吉、羊諧祥,扇諧善,魚諧余,蓉諧榮等等;以數(shù)字巧合與文字諧音的組合象征塑造對象,如五只蝙蝠象征五福,三只羊象征三陽,一百個壽字象征百壽等。在民間剪紙創(chuàng)作中,藝人又巧妙地運用象征、寓意的組合,生成祥瑞吉利的概念,如蓮花與鯉魚象征連年有余,芙蓉與牡丹象征榮華富貴,喜鵲與梅花象征喜上眉梢等等。這些表現(xiàn)手法充分表達了人們的一種美好愿望,使大眾樂于接受,也使剪紙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一種特殊的藝術種類。
民間剪紙藝術的色彩也很有特色,比較單純、明快。由于中國傳統(tǒng)美術及民俗美術色彩深受中國禮教,信仰和習俗的影響,具有較強的觀念性,剪紙的色彩尤甚。剪紙的基本色彩是紅色,它用于節(jié)慶、禮儀的環(huán)境布置,器物裝飾等,具有喜慶、吉利的含義。在視覺感受上,紅色也易于喚起人們熱烈興奮和激動的情緒。在剪紙中,還有粉、綠、橙、紫等色,這些色彩也常用于一定節(jié)慶,禮儀場合的布置和裝飾。但它們與紅色配合放在次要位置,起到與紅色陪襯和呼應的作用。民間剪紙的某些色彩還有特殊的含義,專用于相應性質的節(jié)令或禮儀活動。同時,這些活動則禁忌用其他的色彩。如黃色具有尊貴、神圣以及神秘的意義,專用于神佛性質的含有宗教意義的對象和環(huán)境。而青色、藍色和白色多用于喪葬活動,具有哀悼和傷感的意義。民間剪紙的色彩單純而明快,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這也對民間剪紙藝術風格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總之,民間剪紙藝術和其它藝術一樣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由于剪紙的材料和工具決定了剪紙平面化、鏤空化、線線相連、線線相斷的藝術風格,而且在造型、構圖、色彩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利用特定的形象象征特定的概念,運用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從自然事物中提煉、加工、創(chuàng)造出樸實、古拙、富有民間特色的形象,也簡單明快地體現(xiàn)出了民間剪紙獨特的藝術風格。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民間剪紙藝術也將融匯現(xiàn)代文化,與現(xiàn)代藝術共同發(fā)展。
[1]呂勝中.《中國民間剪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4.
[2]宋如新.《陜西民間剪紙釋要》.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