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聽雨
云南師范大學 650000
教師備課,決定了這堂課按照什么樣的順序,以什么樣的節(jié)奏讓學生有效地學習到知識。這是教師在了解學生情況以及清楚教學內(nèi)容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分析之后,做出的課堂教學計劃。
時間:2010年6月21日
對象:泰國清邁三所中學即將要參加YCT一級考試的初中生,28人
教材:YCT一級考試大綱及樣題
教學過程:教師準備了一些YCT一級重點詞匯的圖片和卡片,自制和印刷的皆有。教師首先拿出三張卡片,分別是“眼睛”、“的”、“媽媽”,將其擺在桌上,讓學生一個個把詞卡上的生詞讀出來。之后,隨機擺放,讓學生說出句子,直到順序正確。其中,有一組詞卡是這樣的“喝”、“蘋果”、“我”。學生把詞卡擺放成“我喝蘋果”的句子,教師重復詢問別的同學,在很多同學做出同樣的錯誤回答后,教師才指出這樣是不對的,然后拿出另一張寫著“吃”的詞卡,代替了“喝”。在進行了幾組詞語的認讀和說句子之后,教師在黑板上寫下“1、2、3”幾個數(shù)字,拿出“老師”、“有”、“狗”和“媽媽”、“有”、“鳥”兩組詞卡,讓同學在黑板上擺放正確的順序。
接下來,教師進行一組句型變換的練習。教師在黑板上寫下句子“她的眼睛很大”,“她是大眼睛”。之后,教師寫下句子“他的家很大”,學生迅速得出“他是大家”這樣的句型變換答案。此時,教師把學生回答出來的句子寫到黑板上,并告訴學生不可以這樣說。
一、教具的準備:
1、該教師準備了充分的教學用具,能滿足該次課堂教學的需求。但是,教師沒有考慮到教學的實際情況,比如,詞卡不統(tǒng)一,有自制的,有印刷的,從視覺效果上來看,會有參差不一的感覺,學生會對教具的質(zhì)量產(chǎn)生懷疑。
2.、教師僅考慮到需要使用掛圖,卻沒有考慮到掛圖時應準備工具,導致備課的預案無法按計劃完成。
二、教具的使用:
1、上課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無序的拿出詞卡,并且從一堆雜亂的詞卡中翻找自己需要的那一張,讓學生感覺教師對自己準備的東西很不熟悉。
2、在運用詞卡時,只從句子的角度出發(fā),都是讓學生排序,結果兩次課堂活動都進行地大同小異。
三、板書設計:
教師沒有充分運用黑板的空間,僅僅是在做活動的時候把需要用到的句子寫上,而參加YCT一級培訓的學生中很多都是不認識漢字的,教師沒有把在教學中必要詞匯的拼音補充在黑板上。
四、詞語-句式的使用:
1、讓學生按照中文的正常語序擺放詞卡是一個很好的活動設計,可是,有一組詞卡“喝”、“蘋果”、“我”,這組詞卡本身就不能組成一個正確的句子。教師偏離了句式這個教學點,轉(zhuǎn)而進行了動詞辨析的教學,這與教師之前做的例子不符,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速度和步伐。這致使學生最終也不能意識到怎樣說是正確的。
2、教師長時間在黑板上擺放和重復說錯誤的句子,會讓學生誤以為這是正確的說法。
一、備課時要注意教具的準備
使用教具是輔助教學的方法,因此教具的選擇和準備工作很重要。選擇什么樣的教具,數(shù)量多少,怎么使用,該準備哪些與之配套的用具,這些都是要造備課的過程中完成的。
教師需要在大腦中預先模擬上課的情景,根據(jù)可預見到的課堂狀況來準備教具。一下是需要注意的幾點:
1、教具的數(shù)量不宜過多,否則會喧賓奪主,甚至造成教師圍著教具團團轉(zhuǎn),無暇顧及學生的狀況。
2、準備教具時要注意教具是否還需要別的工具輔助。
3、教具使用時,是以教師為主還是以學生為主,要有預案。
4、教具的制作應統(tǒng)一規(guī)范,可以統(tǒng)一用成品或者統(tǒng)一手工制作,最好不要混用。
二、備課時要注意板書的設計
教師備課時需要精心設計板書,設計時要考慮內(nèi)容、位置、時間和形式這幾個方面。內(nèi)容:是指應明確哪些必須板書,哪些可以板書,哪些不必板書。位置:是指應考慮黑板可分成幾個版面,哪些內(nèi)容應寫在哪個具體位置。時間:是指板書呈現(xiàn)的時機和板書所需要的時間。板書如果需要較長時間,應提前寫好。形式:是指將內(nèi)容以什么方式呈現(xiàn)出來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另外,板書設計和運用都有一定的原則。這些是教師需要注意的。
1、目的明確,靈活運用:通過板書要讓學生掌握什么,采用什么形式的板書,為什么采用這樣的形式,都要非常明確。語言技能課主要是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技能,板書的設計應該有助于展示語言項目的特點,體現(xiàn)教學規(guī)律。
2、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板書要反映教學的重點、難點,重點要求學生掌握的,對他們的記憶、復習、自學有幫助,必須板書,“特別是最后留在黑板上的內(nèi)容,應能體現(xiàn)本課的教學重點”。
3、安排合理:在板面布局上,對于一次課要用幾塊板書,每塊大{既要用多大的板面,分布在哪個位置,第一節(jié)課與第二節(jié)課的板書怎么交替銜接,都要考慮周到。同一課型的板面安排要相對固定。在板書的內(nèi)容方面,應該條理清楚,有邏輯上的聯(lián)系,注意由易到難,由淺入深。
三、備課時要注意分析教材
教材的好壞同樣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教師若有好的分析教材和使用教材的能力便能彌補這一劣勢。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教材中最適合的部分進行教學。有些部分可以不進行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課后閱讀或者自己學習。有些部分是教材編寫者沒有考慮完善的,這時則需要教師運用自己的能力進行修改或者補充。
四、備課時要考慮到語料的實用性和情境性
漢語課堂為學習者提供語法規(guī)則的學習機會,并不是為了在學習者的頭腦中建立關于漢語語法規(guī)則的系統(tǒng)。學習者學習漢語的最終目的是走出教室,和以中文作為母語的使用者打交道,使用漢語完成各種交際的任務。既然學習者的中介語系統(tǒng)是以真實的交際為導向的,那么在課堂的學習中,教師就應該幫助學習者對語言的形式和語言使用的情境及功能之間建立聯(lián)結。
因此,在設計課堂活動時,要考慮學生的自身情況,盡量運用學生能接受的,常用的語料進行練習。
綜上所述,教師備課時應多考慮這些問題,以達到有備無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