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林 霆
一只蒼蠅引發(fā)的心理劇
——評湯吉夫的短篇小說《從早到晚》
/[天津]林 霆
最初讀到這篇小說時,我仿佛被一種黏稠的東西所攫住。在它平淡的情節(jié)和熨帖自然的意識流背后,有種略帶滄桑感的力量,將人深深震撼。以致今天再次讀到它時,覺得它就像一位故人,還一直站在上次見面的地方。
小說的情節(jié)其實很簡單,如果從主題學的角度來看,《從早到晚》無非就是在表達一個空巢老人的孤獨感。對于一個漸入晚境的作家來說,書寫一種感同身受的人生經(jīng)驗其實并非難事;但是,作為一個已然存在的社會問題,而這問題又被各種媒介連篇累牘地討論過,此時,作家能做什么?小說又能做什么,以使得它不同于各種簡單的討論、呼吁和倡議?也就是說,在介入各種社會現(xiàn)象、社會熱點問題時,小說如何區(qū)別于其他媒介方式?小說的獨特魅力又在哪里?
小說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是一種藝術。如果進一步追問:難道新聞不也號稱是一種“媒體藝術”嗎?我們可以進一步補充為:小說是一種形式化的藝術,形式本身即藝術。小說必須對人的種種存在——體現(xiàn)為小說的素材——進行審美的組織,它應該通過自己或綿密或疏朗的針腳,或緊實或松軟的肌理來實現(xiàn)小說意義的表達。小說的形式就是意義,而非僅僅其所傳達的“內(nèi)容”。正是因為可以破解形式密碼背后的意義,小說敘事學才具有真實的價值。從《從早到晚》中,可以觀察一篇小說如何表達和生成意義。
就小說所傳達的內(nèi)容來看,作家已經(jīng)對人物的生活及其事件進行了精心的選擇。時間上,選擇了女兒和小外孫應該到訪的日子。我們姑且把它稱為“這一天”。這一天,親人們應該到來。但是,她等了一整天,除了一只騷擾她的蒼蠅以外,誰都沒有來。就小說中所呈現(xiàn)的事件而言,在這一天的等待中,她先后吃了三頓飯,看了早中晚三份報紙。如果小說僅此而已,那么它就失去了能夠表達意義的情節(jié)?!扒楣?jié)”是什么意思?在敘事學上,情節(jié)雖然也是對事件的敘述,但更側(cè)重在因果關系上。英國小說家福斯特曾說:“‘國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是故事。‘國王死了,王后也傷心而死’則是情節(jié)?!保╗英]愛·摩·福斯特:《小說面面觀》,蘇炳文譯,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小說家不僅僅是講故事的人,更是為故事賦予意義的人,而情節(jié)無時無刻不在傳遞著情感的或思想的信息。這篇小說的情節(jié)集中在一只蒼蠅身上:因為最終沒有等來女兒和小外孫,她憤而追殺蒼蠅,直至將蒼蠅累死,才感到了一絲安慰和滿足——“畢竟打死了一只可惡至極的蒼蠅”。這一深富意味的情節(jié)傳達了這樣一種令人心酸的信息:一位孤獨的老人,在一只蒼蠅身上發(fā)泄著她的孤獨。
對于精通形式的小說家而言,他們很清楚意義產(chǎn)生于各種事件之間或清晰或混沌的因果關系中,而且,事件的因果關系必須建立在絲毫不能含糊的逼真的心理事實之上。《從早到晚》也是如此。“女兒一家未能如約到來”和“殺死蒼蠅”之間,原本是遙不相及的兩件事,如何才能在它們之間建立起讓人信服的因果關系,決定著小說的成敗。
如何表達心理真實,不同的作家會做出不同的選擇?,F(xiàn)實主義作品會直接進行心理獨白,或者利用變化的景物來表達情緒。例如,列夫·托爾斯泰作為一位技藝高超的現(xiàn)實主義大師,就為我們做出了很多示范。在中篇小說《家庭幸?!分校绱吮磉_一位剛剛陷入愛情的少女的心理:“我順著我們所走的林蔭路往前看,我總覺得不能再往前走,仿佛前面就是世界的盡頭,這一切都已永遠凝固在自身的美妙之中。但我們一往前走,那道美麗的魔墻就分開來,讓我們過去,那里似乎也有我們熟悉的花園、樹木、小徑和枯葉。我們真的在小徑上走著,踏著一圈圈光和影,枯葉也真的在我們腳下颯颯做響,嫩葉也真的拂著我的臉。那挨著我、小心翼翼地挽著我的手臂緩緩走著的,真的是他;那在我們旁邊沙沙地走著的,也真的是卡嘉。而那漏過靜止不動的枝葉照著我們的,也真的是天上的月亮……”([俄]列夫·托爾斯泰:《托爾斯泰文集·哥薩克》。中短篇小說1857-1863,草嬰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5年版)熟悉的景物變得如此不真實,都是因為愛情之美妙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這里,景物描寫承擔了傳達心理真實的作用。
現(xiàn)代主義手法則往往利用經(jīng)過變形的素材,和出離現(xiàn)實、不符合常理的事件,甚至是荒誕不經(jīng)的經(jīng)歷來表達產(chǎn)生于現(xiàn)代社會的艱澀體驗和不同于傳統(tǒng)的生存現(xiàn)實?!稄脑绲酵怼愤x擇了后者。這篇小說最重要的藝術變形就是,在文本中建立起兩個不同的層次系統(tǒng)。以一只蒼蠅為銜接物,人物在兩個時空系統(tǒng)中自由穿梭,一個是現(xiàn)實中的晚年處境,一個是回憶中的往昔生活。小說的現(xiàn)實時間是“從早到晚”的一天,空間是老人日常生活的狹小區(qū)域。這一時空安排顯得異常逼仄,毫無詩意可言。然而這就是屬于她的生活,吃飯、睡覺、看報紙、下樓買早點、在小區(qū)散步。它像一個停滯的點,既無過去也無未來。如果沒有人物心理時空的自由轉(zhuǎn)化,小說就無法實現(xiàn)它不同于生活現(xiàn)實的審美飛躍?!吧n蠅”振動的翅膀在現(xiàn)在與過去之間轟鳴,讓她想起五歲那年日本人的飛機轟炸,想起了她那些逝去的親人們。她孤單生活的原因種種,便一一呈現(xiàn)。這樣的敘說,自然而然地填滿了老太太的過去,她不再是一個沒有歷史、沒有故事的陌生人。雖然她已白發(fā)蒼蒼,但她也年輕過、美麗過,也曾經(jīng)愛過、追逐過?;蛘呖梢哉f,在每一個孑然一身、踽踽獨行的身影背后,都有一個不簡單的往昔。然而,俱往矣,老年孤單就如命中注定、如影隨形,她凄涼的晚境就在眼前。在兩個時空的比照下,小說完成了對于人物全部人生的敘寫,同時也在巨大的反差下強化著人物的悲劇性。
小說另一處變形是對蒼蠅的著力描寫?!澳侵簧n蠅很大,綠瑩瑩地像一只飽滿的碩大的綠豆?!?,“竟然挑釁似的降落在她的右耳的邊緣上,而那飛機一樣的聲音也就因此更加嘹亮”。用報紙拍打之后,“那蒼蠅似乎也受到驚嚇,從半空俯沖下來時,竟然撞到了她的額頭上”。睡醒午覺,“那只碩大的綠豆蒼蠅,正環(huán)繞著她的頭顱飛行”,“綠豆蒼蠅俯沖下來的姿勢完全像一架當年的日本飛機”。一只蒼蠅有那么重要嗎?以至于它儼然成為和老太太一樣突出的“主人公”?我甚至揣測過,《從早到晚》是一篇由“蒼蠅”這個詞語所引發(fā)的小說。為什么不可能呢?它的聲音是那么“響亮”,它的存在是那么醒目,無時不在、無所不在。在現(xiàn)實的經(jīng)歷中,一只蒼蠅有那么討厭嗎?當然沒有。這是小說的又一次變形?!吧n蠅”以它微弱的動靜,來彰顯老太太生活的絕對安靜。蒼蠅的存在,映襯著親人的缺席和人物心靈的孤獨。而它被放大的聲音,它的“巨大”存在,卻是源于一種心理事實:老人不僅害怕孤單,更怕對孤單的嘲諷。蒼蠅是知道真相的。老太太可以對鄰居撒謊說,女兒一家來過了,但是她騙不了這只蒼蠅。在她看來,孤獨是可恥的。追殺蒼蠅,是她掩蓋孤獨真相的必然手段。如果女兒一家不來,蒼蠅的命運便必死無疑。小說所有的變形都是為了還原。還原人物潛意識中的精神狀態(tài)。小說家所做的,就應該優(yōu)于普通人所幻想和思考的。我甚至覺得,這樣的題材只能如此來寫。
《從早到晚》所透露出的空巢老人的無邊孤寂,或許會令不?;丶铱赐改傅膬号畟冃膽亚妇危酶改傅墓聠?,從而實現(xiàn)小說的社會價值。但我想說,那只是小說的副產(chǎn)品,小說的核心價值并不在于此。事實上,優(yōu)秀的小說并不告誡讀者某種必須履行的職責,而是通過作家特殊的才能與天賦,讓文本局部的時空與人的完整時空角力,讓人能從宇宙時空去俯視人的悲涼、人的宿命,在人的整體性中去理解自己與他人,讓人具有更加寬容悲憫的情懷、更加從容淡定的行走姿態(tài),也就是成為有境界的人。小說正是在讀者的審美愉悅和沉思冥想中,來確立自身的藝術品質(zhì)及其嚴肅意義。
作為一位筆耕多年的小說家,湯吉夫先生的藝術探索之路讓人感佩。他們這一代作家往往受困于歷史所造就的文學“經(jīng)驗的貧乏”,受困于外界環(huán)境的無形重壓,在藝術起步階段已落后了幾秒。然而正是這樣的老作家,卻對小說的形式感充滿了探索的熱情,仿佛因過度饑餓而對食物產(chǎn)生的貪婪。他不再滿足于講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而是致力于“如何講”一個故事。在新時期小說走過多年的探索之路后,當下的小說家仍然需要對“如何講故事”或者說構造小說的形式給予足夠的重視。因為只有這樣,小說區(qū)別于其他媒介的特殊價值才能得到彰顯,小說的獨立意義才能夠進一步確立。
作 者:林霆,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
編 輯:張玲玲 sdzll08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