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勇
(石阡縣本莊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貴州 石阡 555109)
腹瀉是指動物排糞次數(shù)頻繁,糞便稀薄,呈水樣或粥狀。肉羊腹瀉臨床常見,致病因素復(fù)雜,其中主要有4種:飼養(yǎng)管理不當、病原微生物感染、寄生蟲病、中毒。病因不詳情況下治愈有難度。若久瀉機體失水,消化功能下降會引起機體消瘦、貧血、被毛蓬松,最后整個機體衰竭死亡。肉羊腹瀉病的治療盡量使用中草藥治療,以盡量確保肉羊食品消費安全。以下是近年來在實踐工作中摸索出的一些具體做法,僅供參考。
氣候驟變致羊感冒,中獸醫(yī)分寒、熱兩種。風寒性感冒,一般在秋冬及早春季節(jié),機體在牧草鮮草缺乏寒冷的冬季,體質(zhì)有所下降,抗病力低,放牧時被雨淋,舍內(nèi)遇賊風等都易感冒。病初體溫上升,高達39~40℃,耳角大熱,可視黏膜潮紅,流水樣鼻涕,鼻無潔,惡寒不惡熱,輕微肌顫。此時是最佳治療時期,所有解熱鎮(zhèn)痛藥物皆有效。風熱性感冒,一般在夏季發(fā)生,飼養(yǎng)密度過大、通風不良、圈舍悶熱等因素所致(注意與熱身病的區(qū)別)。病初體溫升高,耳角大熱,黏膜紅腫,有時結(jié)膜發(fā)炎而失明,流淚、目眵,水樣鼻涕,鼻上有汗,喜涼惡熱。以柴胡、穿心蓮注射治療為佳。此時不論寒或熱,病邪都在表,發(fā)汗解表,辛涼解表是正治。稍后病邪入里為陽明,首犯消化系統(tǒng),肺臟次之,再次為心、肝。由于病邪入里,胃、腸道消化液分泌,消化、吸收功能失調(diào)(中獸醫(yī)稱之中焦失氣),水鹽代謝障礙而出現(xiàn)腹瀉。外瀉,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機體失水致急劇消瘦、貧血、胃腸道炎癥出現(xiàn)便血。有時還見呼吸加快、喘氣,聽診肺部呼吸音粗糙,干、濕性啰音(肺炎前兆或肺炎)。治療應(yīng)以抗菌消炎為主。
辨證:里熱腹瀉。治則:清熱止瀉。方:三黃湯、五苓散加減。藥:黃柏、黃芩、柴胡、防風、茯苓、澤瀉、木香、陳皮、建曲、麥芽、山楂、甘草。便血加仙鶴草、白芨。水煎服,2次/d,一般1劑而愈。
病例1:畜主村民甲,育成波本雜肉羊2只,2010年2月求診。
主訴:1月前2只羊相繼患病,耳角發(fā)燒,眼睛紅腫,流清涕,行走緩慢,不愿采食,斷斷續(xù)續(xù)請人診治,都按感冒治療,打過幾針,近10余天來又出現(xiàn)腹瀉,其中1只還便血,注射過阿莫西林沒見效果。
癥見:體溫 38.4~39.0℃,呼吸 30 ~32 次/min,脈搏74~76次/min,營養(yǎng)偏低,被毛蓬松,眼球微凹,貧血,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嗜睡,腹瀉,其中1只便中帶血,尿色清。
辨證:里熱腹瀉。治則:清熱止瀉。方:三黃湯、五苓散加減。藥:黃柏45g,黃芩 35g,茯苓 40g,澤瀉 30g,黃芪35g,白術(shù) 30g,陳皮 35g,川木香 45g,建曲 50g,山楂 35g,麥芽 50g,仙鶴草 30g,白芨 20g,甘草 25g。水煎服,2次/d,3d隨訪愈。
前期失治,外寒入里化熱,胃熱(陽陰腑病)。方中用黃柏、黃芩清之;熱傷胃腑而迫津下注(水鹽代謝障礙)故用茯苓、澤瀉滲濕利水,引水歸源而止瀉;內(nèi)熱迫血妄行,便中帶血,仙鶴草、白芨有止血之功。熱犯中焦失后天之本,黃芪、白術(shù)、甘草、木香補脾理氣;三仙助消化。
病例2:畜主村民乙,飼養(yǎng)羔羊4只,2010年3月求診。
主訴:18日齡波本雜羔羊4只,相繼腹瀉,請過鄉(xiāng)村獸醫(yī)診治,先后注射過炎立克、痢疾120、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均效果不佳。
癥見:哺乳母羊及羔羊體溫、呼吸、脈搏都正常,哺乳母羊營養(yǎng)偏低;羔羊拉灰白色稀糞,精神沉郁,嗜睡,眼球微凹,輕度貧血。其它未見異常。
分析:母羊精料補給不足,泌乳量不足和乳汁稀薄,又因產(chǎn)羔過多耗乳量較大。乳汁的變化引起羔羊消化不良性腹瀉,治療本病的關(guān)鍵是補足母羊精料,增強泌乳量和提高母乳品質(zhì),同時提高羔羊消化功能而止瀉。
辨證:氣失腹瀉。治則:醒脾理氣,消食止瀉。方:理中湯,五苓散加減。藥:黨參30g,黃芪35g,白術(shù)30g,陳皮20g,云木香35g,茯苓 30g,車前子 30g,建曲 40g,麥芽20g,山楂45g,甘草20g。文火煎服,2次/d,2d回訪已愈。
方中黨參、黃芪、白術(shù)、甘草補中益氣,陳皮、云木香醒脾;茯苓、車前子滲濕利水以止瀉,三仙助消化。
引發(fā)肉羊腹瀉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致病性大腸桿菌,病菌侵入腸道使黏膜及黏膜下層發(fā)炎,胃腸道機能紊亂引發(fā)腹瀉。病原微生物引發(fā)的腹瀉各種羊群皆可發(fā)生,但以羔羊腹瀉(羔羊痢疾)臨床常見。胃腸道炎癥,體溫升高,瀉糞粥樣,?;烀撀?、腐敗的黏膜細胞或黏液,故奇臭。治療應(yīng)注意腸道消炎藥物劑量,輕則治療無效,重則“關(guān)門”而增加治療難度。中藥以芍藥湯為宜。
辨證:濕熱痢疾。治則:清熱燥濕。方:芍藥湯。藥:桂枝、大黃、當歸、檳榔、黃芩、黃連、木香、芍藥、甘草。水煎服,2次/d,一般1劑可望全愈。
病例:畜主村民丙,飼養(yǎng)羔羊2只,2010年5月求診。
主訴:產(chǎn)羔后不到幾天都出現(xiàn)腹瀉,肌注阿莫西林有效,其中1只注射后,已止瀉,但腹脹幾天后就死了。另一只到11日齡,又出現(xiàn)腹瀉。
癥見:體溫39.5℃,呼吸、脈搏基本正常,粥樣糞便,糊臭,精神沉郁,嗜睡,行走無力,吸乳量下降。
辨證:濕熱痢疾。治則:清熱燥濕。方:芍藥湯加減。藥:桂枝 25g,大黃10g,黃芩30g,黃連20g,木香30g,當歸20g,檳榔25g,芍藥15g,甘草10g,茯苓15g,山楂20g。水煎服,2次/d,回訪已愈。
能引起反芻家畜腹瀉的寄生蟲主要是吸蟲(雙口吸蟲、肝片吸蟲),嚴重的寄生蟲病使肝、前胃黏膜損傷,致使消化功能紊亂而腹瀉。機體漸進性消瘦,驅(qū)蟲后(鏡檢無蟲卵)很長一段時間消化功能都不能恢復(fù)正常者,宜補中益氣,特別是秋季。
辨證:中焦失氣。治則:補中益氣。方:補中益氣湯加減。藥:黨參、黃芪、白術(shù)、云木香、建曲、麥芽、山楂、甘草。文火煎服,2次/d。
有機磷、砷、汞、鉛等可引起肉羊中毒,但臨床少見,特別是非礦山開發(fā)區(qū)。霉變玉米中毒較常見,既可引起便秘,也可引起腹瀉,更嚴重的是引起繁殖障礙,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
玉米霉變:一是因收獲時節(jié)遇梅雨,曬制過程中多次被雨淋,久雨無法曬干堆放而霉變;二是倉容潮濕,通風不良而霉變。
霉玉米中毒的臨床癥狀:玉米是作為肉羊補飼的精料之一,長期用霉變玉米補飼,會造成赤霉素積累性中毒,輕者大便溏瀉,偶見便血,體溫、呼吸、脈搏基本正常。重者不孕、假孕、流產(chǎn)、產(chǎn)死胎、引發(fā)繁殖障礙等。
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關(guān)鍵是要停喂霉變飼料,中毒癥狀輕者可用中藥辨證治療,保胎。
辨證:料毒腹瀉。治則:滲濕利尿。方:五苓散加減。藥:茯苓、澤瀉、車前子、黃芪、白術(shù)、木香、黃芩、山楂、甘草。水煎服,2次/d。保胎:黃芩、黃芪、白木、升麻、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