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包 可 王 勇
1云南中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院2010級骨科研究生,昆明 650011
2云南省中醫(yī)醫(yī)院骨科,昆明 650021
3西昌市人民醫(yī)院骨科,四川西昌 615000
骨質疏松癥是以骨量減少、骨的脆性增加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質疏松癥可由多種原因所引起,好發(fā)于絕經后女性和中老年人群。隨著當代疾病譜的改變,世界衛(wèi)生組織把骨質疏松癥列為中老年三大疾病之一,在常見病中居第7位。骨質疏松癥分為三大類: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和特發(fā)性骨質疏松癥[1]。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主要由于年齡老化、器官生理功能退行性改變和性激素分泌減少引起??煞譃閮尚?Ⅰ型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為高轉換型骨質疏松癥。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生機制主要是以絕經后婦女的雌激素分泌明顯減少為誘導、破骨細胞為介導而引起的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高轉換型的骨質疏松癥,好發(fā)于絕經后的婦女。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特點是腸鈣吸收減少、骨丟失加劇,且以骨小梁丟失明顯。骨丟失先發(fā)生在中軸骨(脊柱),以后逐漸波及周圍骨(橈骨遠端、股骨上端、脛腓骨下端),骨折以胸椎、腰椎和橈骨遠端為主。反映骨吸收和骨形成的生化標志物大都高于正常值。Ⅱ型為老年骨質疏松癥,屬低轉換型,一般發(fā)生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一般由年齡老化、器官功能減退、內分泌功能下降而引起,又稱為退行性骨質疏松癥。Ⅱ型骨質疏松癥可引起很多并發(fā)癥,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骨折,在骨質疏松癥患者中的發(fā)生率約為20%[2]。輕者可致活動受限,重者則長期臥床。此外,老年人骨折可引發(fā)或加重心腦血管并發(fā)癥,導致肺感染和(或)褥瘡等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嚴重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骨質疏松癥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可以概括為激素調控[3]、營養(yǎng)因素、物理因素、遺傳因素的異常,以及與某些藥物因素的影響有關[4]。內毒素和激素[5]也可引起脂代謝與骨代謝紊亂,與骨壞死、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6]。針對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可采取以下預防對策和措施[7]:①保證合理的營養(yǎng)和足量的鈣攝入;②有規(guī)律的負重鍛煉,據(jù)報道堅持負重鍛煉可使髖部骨折的危險性減少一半;③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限煙控酒;④雌激素替代療法可以預防老年婦女的骨質疏松,但要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通過上述措施實行防治骨質疏松癥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骨質疏松癥及骨質疏松性骨折是可以防治的,而且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應加強骨質疏松癥的早期診斷和早期防治工作。預防措施包括飲食、生活方式、運動鍛煉、防治慢性肝、腎、胃腸疾病以及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等。已患骨質疏松癥者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堅持治療,預防骨折,減少致殘率和病死率,盡量延長中老年人的壽命并提高他們的的生活質量。
對于骨質疏松癥及其并發(fā)癥,可采用手術、藥物、針灸、物理以及運動等方法治療,這一系列的手段對治療骨質疏松癥及其并發(fā)癥都有其獨特的臨床效果。
二膦酸鹽類藥物可糾正骨代謝的平衡,減少骨組織和骨量的丟失,維持骨結構[8]。研究[9]證實,對骨質疏松癥患者采用該藥治療可以預防脊柱和髖關節(jié)骨折,同時患者對于該藥的耐受性良好。在阿侖膦酸鈉聯(lián)合注射用骨肽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觀察中,阿侖膦酸鈉主要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誘導破骨細胞凋亡,骨肽主要刺激成骨細胞增殖,促進新骨形成,在防治骨質疏松癥中兩者有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的作用[10]。在大鼠實驗中,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促進大鼠絕經后骨質疏松骨小梁的改建,改善骨小梁的三維結構,增加骨質的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學強度,有可能成為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新型藥物之一[11]。在觀察續(xù)斷總皂苷和三七總皂苷配伍對去卵巢大鼠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作用中,采用雙側摘卵巢手術建立大鼠原發(fā)性骨質疏松模型,術后3個月開始連續(xù)給藥3個月,觀察續(xù)斷總皂苷和三七總皂苷配伍對去卵巢骨質疏松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學及骨代謝相關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續(xù)斷總皂苷和三七總皂苷配伍可顯著增加大鼠股骨與腰椎的骨密度,提高骨生物力學,同時提高血清ALP的水平。這一實驗證實了續(xù)斷總皂苷和三七總皂苷配伍可使去卵巢所致的實驗性骨質疏松大鼠骨密度增加,骨生物力學強度提高,有明顯的治療骨質疏松作用,且配伍后有一定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12]。同時,骨質疏松癥與維生素A、K之間的關系也被廣大學者研究,其中部分研究[13-14]表明,適量維生素A、K攝入能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生。然而,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抗骨質疏松的藥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比如,乳腺癌和子宮內膜增生的發(fā)病率提高,胃腸道反應,免疫力降低,治療窗口窄,用藥不方便等,這些都限制了骨質疏松癥患者長期使用以上藥物。因此,積極尋找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高效的抗骨代謝且促骨合成的抗骨質疏松藥物具有深刻的社會和醫(yī)學意義[15]。
中醫(yī)治療骨質疏松癥主要著重于腎臟,費震宇等[16]認為骨質疏松癥的病因以腎虛為主,兼有脾虛及脈絡瘀阻。彭勇[17]將骨質疏松癥的病因病機歸納為肝腎虧虛、脾胃虛弱、血虛、血瘀四個方面。許書亮等[18]認為本病因年老體弱,臟腑虛衰或有病變,精氣不足;或久病耗損正氣,跌仆墜傷,勞逸失度,絡脈傷損,導致氣血積滯,筋骨失養(yǎng)之;或氣血兩虛,經絡自身陰陽失調。孫湘[19]方用加味左歸丸治療骨質疏松癥所引起的腰背疼痛,其疼痛等癥狀得以明顯好轉,骨密度較治療前明顯增加。方中熟地黃滋腎填精,山藥補脾益精,山萸肉養(yǎng)肝滋腎,枸杞補腎益精,川牛膝活血通經,菟絲子補腎中之氣,龜膠、鹿角補督任之元,乃三陰并補,水火交濟之方。此外,明代名醫(yī)張介賓所創(chuàng)右歸丸,記載于其著《景岳全書》,具有溫補腎陽,填精益髓之功效。方中附子、肉桂、鹿角膠補腎溫陽、益精養(yǎng)血;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山藥滋養(yǎng)肝腎、填精補髓,與君藥相伍有“陰中求陽”之功,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同時佐以杜仲、菟絲子、當歸,補腎之中兼顧養(yǎng)肝益脾,使腎精得充而虛損易復。歸脾湯亦是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上方,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精需依賴脾精的滋養(yǎng)才能源源不斷得以補充,方中人參、龍眼肉、黃芪、白術、當歸、茯神、遠志共奏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之功,化生水谷精微,滋養(yǎng)先天之精,充養(yǎng)骨髓。用歸脾湯補后天以養(yǎng)先天確為治療骨質疏松癥的重要方法。另外,中醫(yī)食療藥膳配合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20]。結合中醫(yī)辨證施食原則,進行飲食調配,更有助于發(fā)揮藥物治療效果。腎俞穴位埋線對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臨床疼痛和骨密度減少也有明顯療效[21]。中醫(yī)藥治療骨質疏松癥有其獨特的方法和效果,在配合現(xiàn)代手術等方法的治療中,有著重要的臨床地位。
低強度脈沖超聲波通過刺激骨小梁形成,減少了骨質丟失,在一定程度上對骨質疏松癥有良好的治療效果[22],能夠防止廢用性骨質疏松。目前,臨床上已廣泛應用低強度脈沖超聲波治療新鮮骨折、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節(jié)段性骨延長等,并已顯示出明顯的促進骨愈合作用。此外,納米技術在骨質疏松癥方面的應用也有初步的研究[23]。目前對骨質疏松癥的納米水平觀察一般使用原子力顯微鏡、微小角度X線散射技術和掃描電鏡。這種納米水平的研究為骨質疏松藥物效果提供了微觀水平的測試手段。在治療方面,主要體現(xiàn)在納米藥物、納米骨等研究上。國內使用納米鈣已經得到比較肯定的臨床效果。在使用碳納米管制備納米骨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其可促進成骨細胞在其表面的生長。另外,由于納米材料本身的理化性質特點,其更易穿透皮膚、細胞膜,進入組織器官內部,因此要注意其使用的安全性。物理療法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骨細胞代謝,預防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增強局部應力負荷,促進鈣磷沉積,有利于骨塑形、重建的正平衡和成骨,從而改善骨質疏松。
運動療法主要針對骨質疏松癥引起的骨折進行康復治療[24]。骨折后患者的骨密度有顯著下降,運動療法通過直接作用和肌肉收縮作用于骨,刺激骨形成與骨吸收正平衡的建立,從而有利于局部骨量和骨生物力學強度的增加。由于髖部骨折多發(fā)于老年人,因此,選擇運動療法要注重運動項目的針對性。對于老年人運動療法的選擇要注重簡便易行,如步行、健身操或太極拳等。另外,髖部骨折患者在非完全負重階段以主動等長運動和主動輔助運動為主,在可以完全負重階段以肌力和耐力的運動為主[25]。運動可增加骨皮質血流量和促進骨形成,而骨皮質的血流減少是骨質疏松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運動所引起的關節(jié)活動可對軟骨產生“擠壓”效應,使骨獲得足夠的營養(yǎng),從而改善骨密度。
綜上所述,骨質疏松癥是由于人體骨骼衰老的自然規(guī)律所引起的,任何人都無法避免,同時,骨質疏松還受激素調控、營養(yǎng)因素、物理因素、遺傳因素、生活方式、經濟文化水平、醫(yī)療保障等方面的影響,若能早期預防,加強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自我保健水平,積極進行藥物、運動、物理甚至手術等方法的合理綜合治療,這將有利于提高骨質疏松癥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質量。
[1] 李險峰.骨質疏松癥的臨床類型及其特點[J].新醫(yī)學,2007,38(5):344-347.
[2] 黃公怡.骨質疏松性骨折[J].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03,9(2):79-81.
[3] 張楊,李秀蘭,王學謙,等.甲基潑尼松龍沖擊療法引發(fā)骨壞死及骨質疏松的血清學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2010,30(1):79-83.
[4] 楊召,馬信龍,馬劍雄,等.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病機制[J].中國骨與關節(jié)外科,2009,2(4):328-331.
[5] 賀茂林,肖增明.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松癥的研究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9,15(6):466-470,450.
[6] 薛云,劉興炎,高明暄,等.免疫與骨質疏松癥的關系以及骨質疏松癥的篩選及診斷方法進展[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09,25(2):187-188.
[7] 陳健.試述骨質疏松癥的預防[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9,15(4):311-313.
[8] 閔理,王以朋,吳志宏.二膦酸鹽類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研究進展[J].中國骨與關節(jié)外科,2009,2(2):131-135.
[9] 戴哲浩,戴如春,蕭毅,等.骨質疏松癥藥物治療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0,16(11):894-906,888.
[10] 黃建民.阿侖膦酸鈉聯(lián)合注射用骨肽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療效觀察[J].廣東醫(yī)學,2010,31(16):2159-2160.
[11] 陳志文,吳子祥,桑宏勛,等.阿司匹林治療骨質疏松大鼠的實驗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0,16(11):851-854.
[12] 張琪,成硯萍,馬博,等.續(xù)斷總皂苷和三七總皂苷配伍對去卵巢大鼠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作用[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0,21(5):502-505.
[13] 竇清惠,魏麗.維生素A與骨質疏松癥[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8,14(2):134-137.
[14] 洪又佳,梁九根.維生素K與骨質疏松癥[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0,16(7):525-528.
[15] 劉曉青,崔燎.防治骨質疏松癥的藥物研究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9,15(2):153-157.
[16] 費震宇,王文健,張新民,等.補腎健睥活血方藥防治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比較實驗研究[J].中醫(yī)藥學刊,2003,21(4):544-545.
[17] 彭勇.骨質疏松的病因與治療理論探討[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26(1):10-11.
[18] 許書亮,張永寶.骨質疏松癥的辨證分型與治療[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1995,3(4):30-32.
[19] 孫湘.加味左歸丸治療骨質疏松癥腰背痛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02,10(5):36-37.
[20] 李燕燕,韓繼紅.中醫(yī)食療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臨床癥狀和骨密度的影響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6):490-492.
[21] 林志葦,黎健,高麗萍,等.腎俞穴位埋線對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骨密度影響的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6,12(4):381-383.
[22] 劉沐青,郭霞,王曉云,等.低強度脈沖超聲波防止廢用性骨質疏松癥[J].科技導報,2010,28(11):43-46.
[23] 張智海,劉忠厚.骨質疏松癥診治中應用納米技術現(xiàn)狀[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8,14(6):425-427,401.
[24] 何濤,史繼祥,岑建平,等.綜合性運動療法治療髖部骨折后骨質疏松癥[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7,22(10):820-822.
[25] 富靈杰,湯亭亭,戴尅戎.骨質疏松性骨折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07,9(12):1192-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