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君
山東省武城縣郝王莊中心衛(wèi)生院中醫(yī)內科,山東武城253000
中醫(yī)的成熟是由《黃帝內經》開始。理、法、方、藥的完整基于《傷寒雜病論》?!饵S帝內經》云:“陰者藏精起亟也;陽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贝硕谓浳恼f明“陽氣”在陰陽平衡協(xié)調中起主導作用。只有陽氣致密,陰氣才能固守,從而保持陰陽的協(xié)調平和?!饵S帝內經》的重陽思想,對后世醫(yī)家的理論和臨床產生了較深刻的影響。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一書中就繼承和發(fā)揚了《黃帝內經》重陽氣的重要思想。比如在《傷寒論》中明顯提到陽氣損傷的條文基本上占1/2,在112個處方中,運用辛溫熱藥的處方共85個。張仲景更加強調了扶陽和護陽在治療當中的作用。筆者從臨床實踐中探討陽主陰從觀的實質價值。
正如盧先生所說:“因為我祖父盧鑄之先生1908年就在成都籌備了一個扶陽講壇,到了辛亥革命就不斷壯大了……當時我祖父為什么要力倡扶陽,為什么要搞扶陽講壇?從1903年到1906年,他用了3年時間,走了全國二十幾個省考察,考察什么呢?考察各個地方人的體質狀況,各地中醫(yī)的辨證思維和臨床路子。通過3年時間,他走了北方、南方、東方、西方。他得到一個看法,就是基本上在整個中國,都沒有明確地認識到陽氣的重要性。他為什么這么做?這也是他的老師鄭欽安先生的一個囑托,說必須去看一看,了解一下?!盵1]
從盧先生這段回憶里說明3個重要問題:①清朝末年一代名醫(yī)鄭欽安先生“扶陽”治學思想對當時中醫(yī)發(fā)展的影響和它的歷史意義;②盧鑄之先生對老師的尊敬和忠誠之心,以及對學術的認真追求,不惜一切代價的精神和對中醫(yī)學術的傳承意志值得后人學習;③從古至今中醫(yī)界存在著對“扶陽”治學思想認識不足的普遍性。所謂認識不足實際上是中醫(yī)的真正理論(五運六氣、天文學、物候學)的知識掌握的不足,臨床經驗又不豐富,從何談起“扶陽”的理論觀念呢?這也是筆者想淺談“陽主陰從觀”的理由。
從筆者40多年的臨床經驗來看,多數(shù)患者存在著陽氣不足或陽氣虧虛的病理機制。從普通感冒到癌癥,都有陽氣虛的病例。如1例先天性早搏的男性患兒辨證為“胸陽不振,腎陽不足”為主要病機。故采用“振奮心陽,溫補腎陽”為主的治療原則而治愈。筆者的患者南到海南、上海,西南至貴陽,西到新疆的庫爾勒、石家莊,西北到呼和浩特,東北伊春、佳木斯、虎林,東到黃島等。最典型1個病例:天津血液病醫(yī)院確診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伴有白血病反應” 的女性成年患者,治療多年后全身發(fā)黑,大便便水。診脈后,患者回答以前大夫沒有評過脈,看化驗單開藥。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筆者對此患者,從始至終都以溫補脾腎之陽為主要治療原則進行治療,現(xiàn)患者已治愈。有1例白血病患者是黑龍江省虎林農場的職工,2007年在哈爾濱醫(yī)院就診,醫(yī)囑是:“只要不做骨髓移植最多活3個月”。因為患者已做了4次化療,身體虛弱。脈癥合參,屬陽氣虛為主要病機?;颊邚拈_始治療就使用溫補脾腎之陽的藥物,中后期更加重了此類藥物的劑量,至今健康存活。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有萌芽時期,“陰陽學說”的形成也不例外。對陰陽有了初步概念,是古人通過對宇宙萬物矛盾現(xiàn)象的直接觀察得出來的,故朱子說:“盈于天地之間,無非一陰一陽之理[2]?!痹诠湃诵哪恐?,天地、男女、上下、晝夜、寒熱、動靜、勝負……幾乎生活環(huán)境中的一切現(xiàn)象都體現(xiàn)著普遍的,相互對立的矛盾。根據這些直感的、樸素的觀察,紛紜復雜的事物分為陰陽2大類,并且用2種符號表示:陰的物為“- -”,陽的物為“—”。為什么用這2種符號(而不是別的符號)來象征陰陽呢?這也是人們歷來猜想的1個問題。認為是男女生殖器的象征,或以為是龜背紋所演化,或以為是古代用于占噬的兩種竹節(jié)的象形,或以為是取用上古“結繩”時代“有結”“無結”的形態(tài)等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皆可并存。這2種符號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學專著《周易》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基礎。打開《周易》看到的是八卦、六十四卦符號,以及與這些符號相關聯(lián)的卦辭,爻辭。這就是《周易》的“經”文。還有“河圖”“洛書”。據《易系辭上》說:“伏羲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xiàn),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xiàn)背負“洛書”。伏羲據此“河圖”、“洛書”畫八卦為周易來源。據“《帝王世紀載》”伏羲氏仰觀象于天,俯觀法于地……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所以六氣六腑,五臟五行,陰陽四時,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類,乃嘗味百藥而制九針,以拯夭枉焉[3]。”朱熹在《易學啟蒙》書中說:“河圖以五生數(shù)統(tǒng)五成數(shù),而同處其方,蓋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數(shù)之體也。洛書以五奇數(shù)統(tǒng)回偶數(shù),而各居其所,蓋主天陽以統(tǒng)陰,而肇基變,數(shù)之用也[4]。”朱熹的這段話是對“河圖洛書”精辟的論述,闡明了自然界一切事物的開端,都是以陽為主導作用的陰輔助之。一陰一陽謂之道,道法自然的規(guī)律性。與“陽主陰從觀”是異曲同工?,F(xiàn)代學者劉力紅教授對“河圖洛書”的論述更為透徹和詳盡。形成為“陰陽術數(shù)構系體系論”的學術思想。不愧為“運氣學導論?!卑选昂訄D洛書”又升華為“象數(shù)之學”總結為“數(shù)法陰陽”“數(shù)法日月星辰”“數(shù)法天地”這一觀點[5],更加闡明了天體運轉產生了四季。知道陰陽術數(shù)構造體系里,方位始終是與四時、數(shù)、陰陽、風寒暑濕燥火、木火土金水是密切相關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一年過程總是以陽為先,陰隨后的自然規(guī)律。和陽主陰從觀是和拍相應的。中醫(yī)為什么要學習周易呢?要知道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是什么呢?是春、夏、秋、冬四時。河圖、洛書是什么呢?上古的圣人伏羲,中古的圣人文王,下古的圣人孔子認為:太極是天地未分開之前,元氣混合為一體。宇宙的變化是從“太極”開始的,這個太極不是普通概念中某一具體事物的一,而是指宇宙的整體,即宇宙最初渾然一體的元氣,它是物質世界的開始,“太極生兩儀”是指渾然一體的元氣分解為二?!拜p清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毙纬闪颂斓匚镔|實體。上與天是陽,下與地為陰。儀者,一陰一陽之謂道,形成了自然規(guī)律狀態(tài)。兩儀生四象。四象,四時也。兩儀,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故又生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少陽象征春,老陽象征夏,少陰象征秋,老陰象征冬,故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時的自然規(guī)律。體現(xiàn)了陽為先,陰在后的狀態(tài),春生夏長為上升,秋收冬藏為下降,又是一對陰陽相互對立,相互為根的消長關系。河圖洛書中的數(shù)又給予了什么知識呢?劉力紅教授引用了錢乙《小兒藥證直訣》的1句話來驗證:“七使驚駭,八使抽風。”“七”怎么能使人驚駭,“八”怎么能使人抽風呢?顯然,這里的“七”“八”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七和八,它是陰陽、六氣、五行、臟腑等因素的集合?!捌摺笔切?,是火,“病機”說:“諸病腑腫;痛酸驚駭,皆屬于火?!彼哉f“七使驚駭?!薄鞍恕笔歉?,是風“病機說:“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諸暴強直,皆屬于風”所以說:“八使抽風”。因此,中醫(yī)的數(shù)是陰陽術數(shù)體系的數(shù),不是現(xiàn)代數(shù)理邏輯體系的數(shù),這一點一定要清楚。故孫思邈在“大醫(yī)習業(yè)上”這篇文章里說:“凡欲為大醫(y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等……又須妙解……灼龜五兆,周易六壬,并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yī)[6]。”這位隋唐時代的中醫(yī)大家為什么要強調精益求精的學習周易呢?不難看出,陰陽五行學說的真諦來源于“周易”也就是“易經”。要知道陰陽雖是互根為用,但總的是以陽為先為主導作用的,陰在后為輔助作用的。
總而言之,陽主陰從觀是對“陽氣”在人體中起到作用的重要性,也是對《內經》中重視陽氣觀點的應用和發(fā)揮。《內經》中有這么一段話:“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wèi)外者也?!边@段話大體意思是:人體的陽氣,好象天體中有太陽一樣,如太陽失常,則天地不明,自然界的萬物就不能生存,人身的陽氣失常,就會折壽而夭亡。所以說天體的運轉不息,萬物的生存,是由于太陽的不失其所而光明生存,而人體的健康無病,是發(fā)揮了陽氣的作用,陽氣向上向外的周游固密的作用。
古為今用,學以至用。筆者在1972年正是隨父學醫(yī)的開始階段。住在郊區(qū),房東女兒的老師之妻身患“骨癌”。每四小時注射一次杜冷丁,仍難以控制住疼痛。約筆者診治,脈癥合參,屬氣血雙虧、陰陽俱虛、正不勝邪。在氣血雙補、調整陰陽的基礎上重用黑附子、肉桂,患者服用9劑后疼痛明顯減輕,12 h注射1次杜冷丁針,就能控制住疼痛。1位老中醫(yī)說:有兩味藥不適合(指黑附子、肉桂),癌癥不能用熱藥。故去掉了上兩味藥,又加了生地和丹皮二味藥,服了1劑后患者疼痛又恢復到原來癥狀。從這例晚期“骨癌”患者的治療可以說明2點:①對任何疾病要用中醫(yī)觀點辨證施治用藥,否則是無效的;②陽氣在人體內的重要性。癌癥患者只要辨證正確,用藥恰當,是能夠治愈的。
李克說:“這個陽虛的人十有八九,真正陰虛的人不見其一。有些中醫(yī)開方子的時侯,思維也掉進了一個錯誤的圈子里,那就是滋陰降火;結果越降越糟,雪上加霜。而筆者所見的這些病沒有一例不需要扶陽的?!戏饺岁枤獾膿p傷比北方要大得多。這個時侯你就應該經常保護這個陽氣、不要讓它釋放過度[7]。一代名醫(yī)李克上述這段話基本上總結了他多年來臨床所見、南北方各自損傷陽氣的原因。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活動、走路、說話、唱歌、跑步、吃東西等,無不是陽氣的動力在發(fā)揮作用,這是正常的,是陰陽的互根作用。若是常年生活習慣喝冷飲、沖冷水澡;再者夏天空調開的溫度過低,室外溫度又高,溫差之大,損傷了衛(wèi)陽。
《靈樞·本臟第四十七》曰:“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關合者也”。“衛(wèi)氣”顧名思意,衛(wèi)是指防衛(wèi)或保衛(wèi)之義,在此是指防衛(wèi)于體表的陽氣[7]。衛(wèi)氣是溫煦肌肉,充養(yǎng)皮膚、滋潤腠理和主宰汗孔的關(開)合作用的。臨床上所見到的慢性鼻炎、慢性氣管炎、時常感冒的患者均是以損傷衛(wèi)氣為主要病機,其病因多數(shù)是人為的。經常性的洗冷水澡、春天過早的換薄衣服、秋天過晚的穿厚衣服、空調溫度定的過低均是造成上述疾病的原因。1名典型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對冷空氣特別敏感。同樣配制的10 d中藥,頭5 d效果很理想。自從單位開通空調后,又陣發(fā)性的打噴嚏、流清鼻涕。對出現(xiàn)這種病因病機的患者,應在原來的藥物基礎上增加補陽氣藥物的品味和某些助陽藥物的劑量,讓衛(wèi)陽之氣的生理功能得到鞏固和增強。
[1]盧崇漢,劉力紅.扶陽論壇[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1-4.
[2]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
[3]金東辰.中國醫(yī)史三字經[M].山東:山東科技出版社,1997:1.
[4]劉力紅.開啟中醫(yī)之門[M].第3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6:10.
[5]周一謀.歷代名醫(yī)論醫(yī)德[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96.
[6]田原,趙中月.中華中醫(yī)名流[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13.
[7]孟景春.黃帝內經靈樞譯釋[M].上海:上??茖W術術出版式.198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