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吉敏 樊成虎(指導老師)
1.甘肅省中醫(y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2.甘肅省中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頸椎間盤突出癥(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CIDH)是由于頸部損傷或頸椎間盤退變引起的急、慢性頸神經或脊髓壓迫,出現(xiàn)相應支配區(qū)癥狀、體征的病癥,其發(fā)病率約為全部椎間盤突出癥的 4%~6%,呈逐年上升趨勢及年輕化傾向 [1]。我科門診自 2008年 11月~2010年 6月采用頸托外固定、牽引、推拿、中藥熱敷、內服中藥等多種治療手段治療 81例頸椎間盤突出癥,經治療,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81例,男性37例,女性 44例;最小年齡 21歲,最大年齡 70歲。病程最短一周,最長12年。影像學檢查顯示,28例 C4~5~6椎間盤突出癥偏左。24例 C4~5~6椎間盤突出癥偏右。29例 C4~5~6椎間盤突出為中央型,伴有頸椎退行病變51例。
1.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
1.3 臨床表現(xiàn)、體征及影像學檢查:臨床表現(xiàn)有頸僵不適,肩臂部疼痛,手麻無力,枕大神經痛,眼脹,下肢行走不穩(wěn),有漂浮感,頭暈耳鳴,偏頭痛,心慌,惡心,嘔吐等癥狀。體征:頸部活動受限,頸椎間盤突出相應部位棘突旁壓痛,轉頸試驗陽性,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部分患者霍夫曼征及巴彬斯基征陽性,肌力減退,甚至有痛、觸覺減退。影像學表現(xiàn):X線平片及側位片顯示頸椎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弓,椎間盤突出的椎間隙為前寬后窄,CT、MRI可看出椎間盤突出的程度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壓迫和程度。
2.1 頸托固定 使用合適大小頸托將頸椎固定于中立位,每日除睡覺、進食、洗漱外,均應佩帶,工作、學習、長距離行走和乘車時必須佩帶。
2.2 頸椎牽引治療 采用枕頜帶床前臥式牽引法,牽引時背部墊一棉墊使胸背部加高,頸椎處于輕度過伸位。牽引重量為 2~3kg,每次牽引時間為 20min,10日為一個療程。
2.3 推拿治療 患者坐位,使用三步九法治療。第一步:舒筋法,通過摩、揉、拿三法舒松筋肉、松解粘連。第二步:正骨法,通過提、轉、扳三法,切記兩手協(xié)調,用力穩(wěn)實,不可粗暴。第三步:通絡法,通過點穴、抖法、拍法以補瀉頸氣、疏通氣血、消除疲勞,隔日 1次,7日為一療程。
2.4 中藥熱敷治療 甘肅省中醫(yī)院自制中藥洗劑,組成有花椒30g,五味子 30g,山楂30g,當歸 15g,赤芍 15g,伸筋草15g,透骨草20g,羌活15g,獨活15g,乳香6g,沒藥6g,制草烏 6g,川烏 6g等,裝于紗布中,水煎煮約 25分鐘后取出擰干?;颊哐雠P或俯臥位,將藥包置于四至五條毛巾上乘熱熱敷 (防止燙傷),當溫度降低時可以減少毛巾數量,大約 30分鐘。每日2次,15天為一療程。
2.5 內服中藥 以自擬補氣活血益腎方為主:(黃芪 40g,黨參30g,當歸10g,川芎10g,葛根10g,白芍10g,桑枝10g,桑寄生 15g,杜仲 10g,陳皮 15g,天麻 10g,地龍12g,白術 15g,甘草6g)并隨證加減,分早、晚 2次口服。
3.1 療效評定標準 依據 《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原有疼痛及癥狀消失,肌力正常,頸、肢體功能恢復正常,能參加正常勞動和工作,MRI復查突出物較治療前縮小為治愈;原有癥狀減輕,頸、肩脊疼痛減輕,頸、肢體功能改善,MRI復查突出物治療前后改變不明顯為好轉;癥狀無改善為未愈,MRI復查突出物治療前后無改變。
3.2 結果 所有病例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 3個月,治愈38例,占 47%;好轉 35例,占 43%;未愈 8例,占 10%,總有效率90%。
頸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病與多發(fā)病,頸椎韌帶松弛、椎體失穩(wěn)、頸部軟組織勞損等因素導致頸椎間盤變性、壓縮、纖維環(huán)斷裂或髓核脫出,刺激或壓迫頸椎動脈、頸交感神經、脊神經、脊髓等,引起相應臨床癥狀和體征。多見于 4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屬中醫(yī)學 “頸項痛”、“痹痛”、“頸肩痛”等范疇?!鹅`樞?經脈》說:“不可顧,肩似拔,孺似折。頸頷肩髃肘臂外后廉通。”明 《張氏醫(yī)通》中說:“腎氣不循鼓搗,氣逆挾脊而上,致肩背痛。” 《素問?痹論篇》所記載:“風寒濕雜至合而為痹”。其病機特點是氣血不足,肝腎虧虛,再加勞倦內傷、外感風寒濕邪,致風寒濕邪留連于經絡、氣血瘀滯、絡脈閉塞。
頸托對頸椎能起到制動和保護作用,有保護脊椎過伸、過屈、過度轉動作用,避免造成脊髓、神經的進一步受損。并有利于調節(jié)患者的不良姿勢,預防患者不良習慣。牽引可以解除頸部肌肉痙攣,減少椎間盤的壓力,利于突出椎間盤的修復;改善患處的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組織的充血和水腫的消退;可以增大椎體和椎間孔,解除神經根和脊髓所受的機械壓迫和刺激。推拿師以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傷科正骨、內科推拿與現(xiàn)代脊柱生理解剖學、生物力學相結合,具有活血、化瘀、通脈、止痛、消腫。中藥熱敷借助熱氣和藥力直接作用于病灶,使中藥透過皮膚吸收,流通氣血。長期使用具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補肝益腎,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理氣止痛溫經通絡的中藥。毒副作用小,效果好。內服中藥補肝腎,強筋骨,補氣益脾為主,配以活血祛瘀,除濕散寒,通絡解痙,扶正以祛邪。
以上幾種治療,標本兼顧,在頸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上安全、可靠。對于無效的患者考慮手術治療。
[1]姚本順,謝遠軍.中醫(yī)藥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進展 [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08,16(10):68-69.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