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犁
對中學語文教師而言,最頭疼的無疑是作文教學。而在作文教學的諸多環(huán)節(jié)中,最讓人無奈的無疑是作文的批改。原因有二:第一,作文批改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勢必會影響到教師的備課、教研等活動,進而影響到課堂的教學質量。第二,投入與產出未必成正比。教師煞費苦心、絞盡腦汁地批閱、評改,但學生往往對老師的評語不以為然。因此“嘔心瀝血”的的評語和批改意見換來的往往是收效甚微。
當然,我們需要總結,需要反思。我們務必在作文教學尤其是作文評改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的收到實際效果。但在新課標的背景下,高中語文的教學內容明顯增多,任務明顯加重,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不僅要有效果,而且還必須講究效率,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思考怎樣讓學生的作文有進步,而且還要思考怎樣讓她們進步得更快?我覺得在作文評改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需要冷靜反思、潛心總結和大膽實踐。
作文評改活動應該是一項系統(tǒng)性的工作,因此我們也應該分階段,分步驟,循序漸進的進行,我的做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繼承傳統(tǒng),全批全改,面批面改,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這一階段只是基礎階段,而在該階段,我注意了幾個方面的細節(jié):首先,明確傳達我在謀篇布局和立意構思等方面的要求和標準,讓學生心中有數。面對一個全新的班集體,我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班級學生的寫作基礎和特點,包括其優(yōu)點和缺點,既要找出帶有共性的問題,又要找出個性的問題,共性的問題就在班級講,個性的問題就個別與學生交流。面對一篇篇幼稚的習作,老師應該心平氣和,不急不躁的耐心修改。如果學生在主題和立意上沒什么明顯問題,而只是在語言表達或者結構的安排上存在不足時,我往往就嚴格按照學生原來的主題和立意方向,幾乎用我自己的語言和結構幫他完成一篇示范作文,然后要求該生認真對照,總結得失。有時甚至可以把原文和改文拿出來,作為一個案例面向全體同學做細致的對照分析。至于審題和立意方面的問題,往往帶有共性,可以放在班級和學生一起交流討論,共同提高。其次,精心打造每一篇評語。無論是全批全改,還是面批面改,我們的用語都要盡量做到既切中要害,針對性強,同時又具有中肯的商榷性,讓學生得到必要的尊重,以便她們更虛心地接受老師的觀點。值得強調的是,我們給學生的評語還必須具有強烈的鼓勵色彩,鼓勵總能給學生以希望和力量。毫無疑問,這一階段的工作對老師而言是艱辛的,但也是必要的。因為只有打好了基礎,我們才可以進入下一步。
第二階段:指引方向,適時放手,讓學生互評自評,自己慢慢學著走 在這一階段,老師似乎成為了旁觀者,其實不然。我們的精心指導,就是為了讓學生明確作文評改的一些要求、方法和方向角度。這一階段,我們應該大膽地把一部分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互評和自評前,自己先從幾個不同層次的具有代表性的同學入手,及時發(fā)現和總結代表性的問題,做到總攬全局,成竹在胸,以備評講時能高屋建瓴、切中要害。在明確要求和要點之后,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互相評改了。事實證明,寫作文對于絕大多數學生而言是相當枯燥乏味的,老師評講作文似乎也不能激發(fā)他們多大的興趣,但是互評活動則完全不一樣,它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學生自己批自己改,往往能夠找到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這一階段工作的具體操作過程又可以分為三步:
(一)互評討論,采它山之石 學生們當慣了被動者的角色,一旦翻身做了主人,就能興致勃勃且一絲不茍。因此只要我們做好了指導工作,就應該放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具體流程為:提前分發(fā)作文→小組集中討論→批改手頭作文→推薦典型問題作文→商討修改意見→推薦典范佳作→商討借鑒和完善意見。在這些過程中,學生們深入地分析和體會到問題作文的弊病,感受到優(yōu)秀作文的成功之處,就會很自然的把這些體會和感受與自己的作文聯系起來,而這正是我們最大的目的所在。
(二)自評自改,用之以攻玉 領略了其他同學的作文的“風采”后,優(yōu)點缺點也都一覽無遺,可一旦回到自己的作文上來,同學們往往反倒異常冷靜,這是一種很好的冷思考過程,因為這個過程正是他們理性回歸的成長、成熟過程。通過一系列討論,學生們已經對所寫的作文相當熟悉,對應該如何寫這篇作文也已經心中有數。在這種情況下,再讓他們把自己所寫的作文拿出來,認真比照,仔細分析,然后自己按照要求進行評改,實事求是地找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處,并且加以進一步的修改,接著再請其他同學批閱,再找不足,再修改。在這樣反復修改的過程中,同學們就可以很明顯地加深關于寫作的心得體會。
(三)水到渠成,總結提高 這一環(huán)節(jié)重在反思、歸納和總結,是一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把握的質變過程,值得我們去認真組織和落實。學生在互評自評的過程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再給他們些許時間,讓他們認真進行反思,歸納和總結。在評改作文的過程中,學生們在找到不足的同時,往往也會實事求是地發(fā)現他人及自己寫作的優(yōu)點。因此,我們老師就應該抓住機會,及時要求他們把評改作文過程中的心得體會認真全面地加以歸納和總結。然后,各組組長把本組同學的心得體會再加以分類整理和歸納總結,最終形成本次作文訓練的小結。當然,教師還要在同學們推薦的基礎上,精心挑選出兩三篇優(yōu)秀范文 (包含經過修改后的優(yōu)秀范文),供全班同學借鑒和學習。
第三階段:要求重寫,教師點評,全班過關 長期以來,不少學生的作文一直在及格線上下徘徊。這種“及格效應”一直困擾著她們,嚴重影響了她們的寫作興趣和信心。而在經過前面兩個階段的評改和總結之后,學生對待重寫作文這一任務的態(tài)度就完全不一樣了。首先,她們已經有了前車之鑒和可供學習的優(yōu)秀范文,可謂心中有數。因此,她們有一種志在必得的信心和決心。其次,由于全班重寫作文的氛圍已經營造出來,加上老師和學生自己都對重寫之作滿含期待,這就在無形中也給她們增加了壓力。有了寫好作文的信心、決心和一定的壓力,我們就完全沒有必要去擔心和懷疑她們的重寫作文態(tài)度了。當一篇篇飽含期待的重寫作文交到我們手中時,我們應該能夠感受得到那一份份沉甸甸的希望。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老師必須手下留情:該肯定的要加大力度肯定,沒有肯定之處的要想方設法找優(yōu)點肯定,當然,如果實在存在較大的問題非指出來不可,那么我們也要用表揚的口吻提出希望來加以引導。要知道,此時我們給予每一位學生的尊重和肯定,就等于保留了他們的信心和希望。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達到全班作文過關的最終目的。
最后,筆者想借機就學生范文的選擇問題談談個人拙見。我以為,給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形神兼?zhèn)涞拿牢?,無疑可以開闊其眼界,但是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刻意去尋找一些近乎完美的習作。如果同學們身邊有較為優(yōu)秀的習作,就可以用來作為范文,特別是那些規(guī)范與創(chuàng)新并重,立意新穎,語言富有個性的習作。因為這些范文對學生來說不僅有一種親切感,而且和自己的作文水平更具比較性和借鑒性,容易激發(fā)學生的作文信心和熱情。相反,語言和立意過于高深莫測,文采過于華麗深奧的作文,往往給我們的學生帶來一種陌生感甚至自卑感。因此,我們提供給學生的范文,不求最好,但求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