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蓮
(河北省昌黎縣第三中學)
淺談農村中學音樂教學中的藝術教育
◆韓雪蓮
(河北省昌黎縣第三中學)
從農村音樂教學中應利用現有資源,認真設計,提高認識,充分利用教學、課外活動、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了研究,以便于更好地開展藝術教育,使少年兒童的藝術教育得以健康發(fā)展。
藝術教育 農村 音樂 素質教育 審美
21世紀,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和前所未有的機遇。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力培養(yǎng)具有民族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的素質人才,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大力開展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界及全社會的共同行為。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首先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關鍵。藝術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而且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在實施藝術教育的今天,農村和城市出現了地域性的偏差,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局面呢?
(1)升學考試中沒有藝術考試要求;(2)認為農村學校,條件不具備,很難開展;(3)農村目前對此類人才沒有迫切要求;(4)認為國家需要的專業(yè)人才不需要靠我們這里來培養(yǎng);(5)農村中小學專職藝術課的教師很少,大都是兼職。總之,對藝術教育的作用缺乏本質的認識,導致在學校工作安排上,藝術教育沒有地位、沒有時間、沒有規(guī)劃、沒有專職教師、沒有資金投入,真是到了要啥沒啥的地步。另外。在農村的藝術教育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重知識傳授,輕技能培養(yǎng);重專業(yè)本身的知識系統,輕學生興趣、愛好及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和審美情操的陶冶;重教學任務的完成,輕學生智力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少兒藝術教育的健康發(fā)展首先需要在觀念上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采取更貼近孩子特點的方法。提高孩子的藝術素質,培養(yǎng)孩子的藝術審美體驗。應更多地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針對孩子自身的心理、性格特點選擇藝術門類,讓孩子做他們喜歡做的事,在輕松愉快中發(fā)揮天性和創(chuàng)造力。
要使藝術教育真正引起同學們的關注,必須首先解決對藝術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1.要充分認識到,發(fā)展藝術教育事業(yè)是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2.要充分認識到,發(fā)展藝術教育事業(yè)是推動我國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一個突破口和切入點。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素質全面得到提高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為學生學會做人、求知、健體、審美、勞動、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3.要充分認識到,發(fā)展藝術教育事業(yè)是貫徹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戰(zhàn)略方針的需要。要通過積極、健康的藝術教育,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占領教育戰(zhàn)線的思想文化陣地,把青少年一代鑄造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通過藝術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陶冶高尚的情操,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促進學生的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
1.在音樂教學中,我把識譜、唱歌、樂器演奏、欣賞、舞蹈律動等融于一爐,改善了音樂課堂教學結構,使歌曲與形體結合,聲樂與器樂結合,促使學生手、耳、腦并用,增強節(jié)奏感,發(fā)揮了音樂教學的合力作用。在介紹民歌時,我把民族舞蹈融入教學當中。在講授《走近西藏》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西藏人民勤勞善良的品質和熱情奔放的性格,表現出那高原激越的藏族歌曲風格。我利用多媒體大膽整合素材,放光盤,讓學生欣賞舞蹈,學習藏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體會藏族舞蹈的風格,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2.器樂教學在音樂教育體系中既是學生學習音樂和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又是開發(fā)其智力的重要途徑。從生理上分析,學生在演奏樂器時,美妙音樂影響其情緒,情緒又影響著荷爾蒙的分泌,進而影響其大腦分析能力和記憶力的發(fā)展。由此可見,通過演奏美的音樂,不但能激發(fā)與影響學生的情緒,促進智力的開發(fā),而且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這就是器樂進課堂的意義所在。
3.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動畫、影視、圖片、文字等素材,以這些新穎元素刺激學生的感官,使之形成興趣,達到較好的藝術教育效果。例如,我在教授《唱臉譜》一課時,首先讓同學們在互聯網上觀看京劇表演,使同學們對京劇產生情趣,加深認識,對作品產生更直觀、更全面的了解,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在輕松愉悅中享受了教學過程,起到了通過藝術欣賞來提高審美情趣和綜合素質的積極作用。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學科綜合”。蔡元培先生曾說:“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關的?!边@就是說,各科教材中都不同程度地蘊藏著藝術教育因素。這就需要教師要利用各學科教材,教學的藝術效果。挖掘其他學科的藝術教育的因素,探討其基本規(guī)律,學科之間相互匹配,以便促使學生形成對“美”的感知的完整性。
學校的藝術教育離不開課外活動。如果說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主陣地,那課外活動無疑更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擴大視野、陶冶情操、激勵創(chuàng)新的一個重要窗口。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圍和教師傾向的束縛,獨立地、自主地發(fā)展。課外活動最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使他們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特長,為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1.利用大自然進行藝術教育。我校地處舉世聞名的碣石腳下,風景秀麗,物產豐富。更有名聞遐邇的碣石山、韓文公祠、黃金海岸旅游區(qū),國際滑沙活動中心、翡翠島、海洋大漠風光等無不是藝術教育的好材料。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遠足、登高和參觀游覽等活動,通過觀察、感受、欣賞大自然,讓學生從欣賞客體的形式美過渡到體現其內容美,從而把最美的東西通過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表達出來。
2.利用廣闊的社會課堂進行藝術教育。我們的地秧歌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民間藝術(地秧歌)之鄉(xiāng),同時也被納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根據特有的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滲透到教學中去。
3.充分利用家鄉(xiāng)文化藝術
我們家鄉(xiāng)的民歌、吹歌、皮影戲、羽毛畫、麥秸畫、根雕、剪紙等都非常具有家鄉(xiāng)特色。我充分利用這些特有的資源,讓同學們課下收集、學習,并開展各種活動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快樂,是創(chuàng)造的火種;而音樂,則是快樂的源泉”??傊?,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都要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得知識,在快樂中達到審美教育。正像美國教育家雷塔科說的那樣:“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尋找自己道路的時候,教育才能成為藝術,才會有高質量?!?/p>
[1][英]赫伯·里德.通過藝術的教育.湖南美術出版社.
[2]葉朗.現代美學體系.北京大學出版社.
[3]陸明德.現代中小學藝術教育論.江蘇教育出版社.
[4]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