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發(fā)浩
結核性腦膜炎作為神經內科的一種常見病,在目前醫(yī)學診斷技術條件下,確診率高,誤診少,并且抗結核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加強了治療效果,死亡率明顯降低。而結核性腦膜炎并發(fā)腦梗死的報道較少,在我院還是首次,現(xiàn)報告1例如下。
患者,女,47歲,因“發(fā)熱、頭痛15 d”,于2011年2月18日收住我科。伴有惡心,嘔吐胃內容物多次,納差、盜汗。無咳嗽、無咳痰。PE:T37.6℃,R20 次/min,P62 次/min,BP110/70 mm Hg。神清、語利,雙側曈孔等大等圓(直徑3 mm),伸舌居中,口角無歪斜,項強4指,雙側克氏征(+),四肢肌力V級,肌張力正常。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9.2×109/L,其中中性粒細胞0.52×109/L,淋巴細胞0.45×109/L;腦脊液:腰穿時,腦脊液滴速65滴/min,蛋白質0.75 g/L、葡萄糖1.0 mmol/L,氯化物102.1 mmol/L,白細胞數(shù)510×106/L,中性粒細胞0.38×109/L,淋巴細胞0.60,單核細胞0.02,抗酸染色未見結核菌,墨汁染色未見新型隱球菌??紤]結核性腦膜炎。入院后經脫水(20%甘露醇),抗癆(INH+RFP+PEA+SM),激素(早期DXT后期強的松),治療2個月后患者自認癥狀緩解,停用所有抗癆藥。5月2日再發(fā)頭痛,嘔吐胃內容物2次,5月4日出現(xiàn)右側肢體活動受限,吐詞不清。PE:神清,不完全性運動性失語,項強4指,右側中樞性面、舌、肢體癱,右側肢體肌張力減弱,右上肢肌力IV-級,右下肢肌力IV+級,右側巴氏征(+)。頭顱CT示,左側基底節(jié)區(qū)梗塞,復查腦脊液大體同前。在抗癆同時給予擴管,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住院30 d后,癥狀消失,查體未見明顯異常,帶藥出院。
臨床診斷:結核性腦膜炎合并腦梗死
結核性腦膜炎并發(fā)腦梗死的機制:①患結腦時由于炎癥滲出及增殖引起動脈內膜炎或全動脈炎,動脈內膜有大量纖維組織增殖,使動脈管腔變細變窄甚至閉塞。②由于炎癥滲出粘連,腦細胞缺氧、水腫,導致顱內壓增高,血管阻力增加,腦血流減少。③炎癥的刺激反射性引起腦血管痙攣,致腦循環(huán)血流減慢及灌注不足。另外,亦與患者長期發(fā)熱、脫水及血液粘稠度增加使血流瘀滯有關。筆者認為,對于發(fā)熱、頭痛合并神經癥狀已確診為結核性腦膜炎、病程中出現(xiàn)癱瘓癥狀者,除考慮腦蛛網(wǎng)膜粘連外,還應考慮由上述因素導致的腦梗死,應盡早進行頭顱CT掃描,明確診斷,在積極抗癆的同時予以抗栓擴血管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