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英
(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警察管理系,河南鄭州450053)
美國的警察培訓和高等教育
——以美國警務專家觀點為視角
崔海英
(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警察管理系,河南鄭州450053)
警務培訓和高等教育在美國警務工作中的地位孰輕孰重,是多年來困擾美國警方的熱門議題之一。培訓歷來被放在美國警務工作的重要位置上,而對是否要求大學學歷的爭議之聲卻是不絕于耳。從歷史到現(xiàn)狀對美國的警察培訓和高等教育分別進行追蹤,審視美國警務工作對培訓和高等教育的需求,并融合美國警務專家的觀點,以期對美國警務在警察高等教育和警察培訓這兩個領(lǐng)域的未來走向有一個總體把握。
美國警察培訓;高等教育;警務專家
警察培訓和高等教育,孰輕孰重,是多年來困擾美國警方的熱門議題之一。警務培訓是重點議題。與之相聯(lián)系的,是要求警官具有大學教育的觀點——把大學教育和培訓結(jié)合起來,會對警務工作有更復雜寬泛的視角,既有警務實踐者的觀點,又有學者視角。把培訓從教育中區(qū)分開來的最有代表性的觀點來自Shernock和Dantzker:“當受教育的人們面臨新情況時,他們能夠?qū)@一情況進行分析、解釋和作出決策,而不是依賴他人告訴該做什么……而一個受過培訓的人更易于依賴他人告訴該做什么,而更少可能去理解這么做的理由?!?/p>
教育和培訓對警務工作雖同等重要,但有區(qū)別。在美國,培訓被視作手工操作或應用技術(shù)的傳遞,而教育被看成是正式的學院經(jīng)歷,通過高等教育機構(gòu)獲得對概念和理論等的學習。教育通常被視作是知識性、哲學性、正規(guī)化的課堂授課方式。
自上世紀初,警察培訓和高等教育都經(jīng)歷過仔細的審查和辯論。今天所有的州都有一些必需的基礎培訓,并且有更多的警察機構(gòu)看到了警方對高等教育的需求。除這兩方面的進展外,諸如對警官培訓應該采取何種形式,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學學位是不是必要條件等,都有諸多爭議。本文通過審視美國警務工作對培訓和高等教育的需求,融合美國警務專家對此問題的探討,旨在探討美國警務工作在這兩個領(lǐng)域的未來方向。
在美國現(xiàn)代警務的早期年代,“培訓”這一概念并不真正存在?!耙驗榕嘤柧褪侵苯釉趰徫簧线M行,給雇傭來執(zhí)行警察職務的人配發(fā)一副徽章和一支槍,就可以打發(fā)到大街上執(zhí)勤”。這一做法自美國早期警察機構(gòu)成立一直用了70年都沒有遭遇到挑戰(zhàn)。1908年,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警察局長August.Vollmer認識到警官有接受正規(guī)培訓的需求,他主張并幫助啟動了首輪正規(guī)的警官培訓計劃。
在接下來的8年中,紐約在1908年、底特律在1909年、費城在1913年都分別成立了正式的培訓學院。1916年,Vollmer說服位于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亞大學通過大學教育給警方提供培訓;1918年,改革成由大學教師提供文科課程教育,而由警官上技術(shù)課或者警務實踐課。這只是協(xié)助Vollmer改革的步驟之一。作為大學的政治學教師和伯克利警局局長,Vollmer幫助開設了一系列課程,“他定期在暑期班講課直到1931年。聽課學生既有警務實踐者,也有在校大學生”。Vollmer的努力使得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成為“警察培訓項目的先鋒”。
自那時起,培訓就成了警務工作的一個強有力的組成部分,并且一直是人們調(diào)查、關(guān)注和爭論的話題,但在伯克利之外沒有引起更多的關(guān)注。
1931年,在Wickersham委員會報告之后,國家的焦點都被放到了警察培訓上。報告中,委員會建議警察機構(gòu)開展最低水平的訓練和教育。
在Wickersham委員會報告35年后,總統(tǒng)委員會做出了關(guān)于執(zhí)法和司法管理的報告,增加了對培訓的支持。其主要觀點是:“不管他的個人資質(zhì)如何,沒有哪個警察準備單單依靠自身能力去履行職責。除了個人智能、先前教育、判斷力和精神健康外,警官在理解警務任務和學會如何完成之前必須接受廣泛的職業(yè)培訓。”
委員會進一步闡明觀點:“當前的訓練計劃絕大部分為警官提供的教育是讓他們機械地執(zhí)行警務工作,而不是去充分了解社區(qū)、警察角色和刑事司法系統(tǒng)的缺陷。”委員會建議每個州都應當建立警務標準委員會或者擴展現(xiàn)有的警察培訓委員會。
提及此,Palmiotto認為這些新的或擴展的培訓委員會應該做到:建立全州范圍內(nèi)的最低精選標準;建立最低訓練標準,決定開設和批準開設課程,批準可用于訓練的設備;證明宣誓警官;加強和激勵旨在改進警察服務的私人和公共機構(gòu)的警務研究;監(jiān)督、檢查委員會標準的執(zhí)行;為政府部門提供資金支持。
之后,委員會在報告中詳盡地描述了關(guān)于諸如此類的委員會應該如何建立和運行。最后,此類委員會的宗旨逐漸發(fā)展成為鼓勵為警官提供正規(guī)化、標準化警務訓練。
正如前面提到的,國家對在全州范圍內(nèi)普及標準化培訓的關(guān)注最初源于1967年總統(tǒng)委員會的執(zhí)法和司法管理報告,1973年國家刑事審判標準和目標咨詢委員會支持了報告的觀點,咨詢委員會建議最基本的警察招募學院應該包括至少400個小時的培訓。由于在1959年之前,所有的州都沒有要求基礎訓練,該委員會要求到1975年時,每個州都應當有強制性培訓,建立最低警務訓練標準,成立代表機構(gòu),提供持久資金支持,并為宣誓警官出具證明。
到上世紀70年代,執(zhí)法培訓的入門訓練計劃開始了重大變革。兩大變化是:使用任務分析,幫助確立課程;增加最低入門訓練時間。盡管國家咨詢委員會在1987年建議最低培訓時間是400小時,但是“在上報的州,執(zhí)法入門訓練計劃平均最低時間是356個小時;在1997年,平均最低時間是456.6小時;2000年,則是489個小時”。
今天,人們認識最多的警務訓練課程是由州政府的警官和標準訓練委員會(POST)提供的,最早的當屬上世紀50年代的加利福尼亞州。今天,48個州都有州委員會,委員會具有立法權(quán),建立和執(zhí)行強制性最低訓練標準。除了有委員會之外,10個州仍然沒有全州統(tǒng)一的基礎警察培訓課程,7個州仍然沒有可執(zhí)行的培訓目標,24個州考慮放棄對基礎培訓的要求。
與50年前相比,警察培訓已經(jīng)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還遠未滿足警務需求。盡管大多數(shù)學院都提供相對相似的課程,許多州也都有接受另一個州基礎培訓的互惠協(xié)議,但全國范圍內(nèi)的標準化課程仍然缺失。美國警察學院正在著力改變培訓方式,以期能夠跟上時代步伐。
培訓中現(xiàn)在最流行的運動之一,同時也被認為是必需的運動,是對不同學習模式的認知。模式之一就是成年學習模式。Weinblatt解釋:“最基本的前提包括對以學生為中心模式的改變,以學生為中心模式的關(guān)鍵是為學生學習提供方便和提供教員?!?/p>
另一模式是職業(yè)培訓模式。據(jù)Snelson介紹,這一模式“經(jīng)濟實惠,貼近實踐,能夠自我激勵,方法靈活,包羅萬象,學起來興趣盎然,能夠真正反映技能∕才能∕能力,課程設計能夠識別快速成功的學員,在培訓領(lǐng)域被普遍認同”。
第三種模式是運用批判性思維模式。這一觀點認為要把學習演變成更有意義、更具指導性的行為,需把重點放在提高學員的決策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上。
Britzer對現(xiàn)代警察培訓理念做了深入研究。他探究了不斷演變的警務主題對培訓變革的必然要求,但又提及現(xiàn)有培訓是原地踏步,保持現(xiàn)狀。他還探討了傳統(tǒng)警察教學法,指出傳統(tǒng)警務容易忽略“成年學習者”觀念。他強烈建議警察培訓要向自我指導或成人教育學方向發(fā)展——老師只是推動自我指導順利進行的人。
Spencer支持的觀點是,警務尤其是社區(qū)警務需要新形式的培訓,她把“有目的教學”的新方式添加進去,這種方法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實際需要,在期望達到的實際操作方面為其提供便利。
另外,遠程教育,尤其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遠程教育,正日趨流行。例如,1997年,得克薩斯州立法機關(guān)通過了州培訓委員會的預算決議,支持八門遠程教育課程的開展。最初,有五門課程是立法授權(quán)開設的必修課。按照委員會報告的說法,對這種授課方式的反應,效果比預期的還好。
最后,報告還建議讓警方監(jiān)督檢查實訓項目,盡管這也不是新模式。Engelso指出FTO(實訓教官)的地位是“在警察招募中理解與工作有關(guān)的價值觀時的一個重要因素”。Doeoner與其合作伙伴以Tallahasee警局為參照物,揭示了FTO(實訓教官)項目的發(fā)展和進步。該研究的結(jié)果除了揭示項目取得的進展外,同時指出了改進的空間和余地,并且提出了可應用于FTO(實訓教官)其他項目的建議。
如果把20世紀70年代作為起點的話,對警察培訓的標準和高等教育的標準,不管是口頭還是書面,討論的都太多,重點是側(cè)重于要求警官具有大學學位,但是,對培訓課程水準的審查卻并不多,尤其是隨著社區(qū)警務時代的到來。
現(xiàn)實情況是仍需對培訓進行審查并按時進行培訓。否則,警方會因未盡法定的培訓職責而在法庭上敗訴。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社會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警察角色正日趨多元化,而法庭卻更樂意去起訴警方的缺陷。隨著社會多樣性、文化多元化的進程,培訓課程必須變革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但是,事實遠非那么簡單,例如,在一項由Langworthy et al做的研究中,他發(fā)現(xiàn)在1990至1994年間,被研究的機構(gòu)在課程中沒有任何變化,然而該時期卻是社區(qū)警務最為活躍時期。但是,研究也顯示,在授課方式上確實發(fā)生了變化,特別是在武器培訓和警務程序中使用了計算機。另外,Marin(1998年)認為警察學院培訓確實為個人在當今環(huán)境下成長為一名警官提供了必備課程。顯然,對警察培訓的及時性方面仍存在爭議。
警官如果想在工作中表現(xiàn)最佳,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培訓,而培訓多是由警察學院搞的。因此,對警察學院的管理非常重要。Haley強調(diào)了這一點并進行了擴展。在他的討論中,他回顧了培訓的歷史、標準、培訓和高等教育之間的比較以及警察學院的種類和特色。他還對警察學院職責進行了界定,包括基礎培訓、在職培訓、資格或資質(zhì)的認定準備和認定授權(quán)、資格認定、應對壓力和非壓力環(huán)境、授課和學習策略、實地訓練項目、輔助警察訓練、公民警校、特殊培訓。
對新警的基礎訓練仍舊是調(diào)查、評估和改進的頭號領(lǐng)域。盡管基礎訓練很重要,但這并不是唯一需要加以注意的區(qū)域。
Fischer探討了培訓警察領(lǐng)導的概念。他認為警察決策層像新警一樣需要接受培訓以勝任工作,但是現(xiàn)實中這種培訓卻非常有限。Fischer對美國和臺灣地區(qū)的決策層培訓進行了比較研究,他注意到,在臺灣地區(qū),決策層學位既是要求的條件之一,也是要求后的一種結(jié)果。而在美國,學位甚至都不是決策層的要件之一。為了證明如何培訓決策層,F(xiàn)ischer對運用于伊利諾伊州的“決策管理項目”和“新警察局長項目”的培訓方式進行了探討。他的觀點是警察決策層也需要培訓,所在州可以為他們提供此種培訓。
Tannehill審視了在人際交往技巧領(lǐng)域的培訓。大多數(shù)人同意他提出的前提,即警務工作需要警察個體在各種情形下都能夠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有效交流的前提是,警察應該透徹理解人際交流的基礎、交流過程、各種社會心理學知識以及如何運用于警務工作等。另外,Tannehill認為有效溝通包括:了解人類行為的實用知識和基礎心理學,做一個好演員,有說服力、耐心和毅力,處事客觀,了解文化差異和性別差異知識,熟知人們交流的方式,掌握人們常感興趣的一些話題知識,熟悉人際交流過程。他還談到了人際交流過程、交流障礙和失敗、改善交流過程以及一些社會心理學因素等等。他的觀點可以概括為:警察培訓需要致力于幫助警官獲得技巧以便能服務現(xiàn)實,成為優(yōu)秀的溝通者。
Tannehill強調(diào)了對警官的多文化培訓,認為文化差異影響人們交流。Fischer Stewart探討了多文化培訓需求問題,分析了對文化培訓的歡呼聲和反對聲,又研究了怎樣傳遞這種培訓。她界定了傳播信息方法和重點培訓群體。最后,她提供了一個建議課程,其貫穿始終的主題就是對全人類的“尊重”,不管其種族、信仰、膚色、性別如何。
擁有法律知識和憲法約束知識對成功、高效率的警務工作來說是必需的。因此,教給警官搜查和扣押的相關(guān)法律知識是應盡的義務。Bickel審視了第四修正案條款,限定了警察培訓的中心工作。他特別強調(diào)的內(nèi)容包括調(diào)查中止、基于可能原因的逮捕、逮捕中的搜查事件、對汽車的無證搜查和扣押等。Bickel強調(diào)了卓越培訓在此領(lǐng)域的重要性,因為這樣直接影響警官可能處理的任何事情,進而影響到逮捕、搜查或扣押措施等。
有關(guān)培訓專業(yè)化,Sewell研究了兩個重要因素:a.經(jīng)培訓可提高的工作技巧;b.個人性格特征。對于經(jīng)培訓可提高的工作技巧,Sewell認為此類培訓有三個重要組成部分:提供技巧培訓,通過培訓和實踐強化技巧,通過職業(yè)反饋強化與高效率的犯罪調(diào)查相關(guān)的個性特征(個性特征包括有主見、創(chuàng)造性、不屈不撓、耐心、注重細節(jié)、抗倦怠、好奇心、看穿人的能力、正直等)。但是,Sewell注意到,這些個性特征中許多是不可教的。Sewell仍然建議警察機構(gòu)能夠識別那些個性特征,利用案例指導警察個體,獎勵那些能夠高效工作的警察。
毫無疑問,在當今社會培訓是警務工作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在最近幾年,對培訓的要求已經(jīng)超越傳統(tǒng)的警察學院,延伸至大學課堂。今天,一個比較常見的觀點是,除卻接受警察培訓外,警官應該受過大學教育。因此,教育就成了警務工作中另一個流行話題。
是否必須要求一名警官擁有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正規(guī)教育,長期以來都是爭論的焦點。警官擁有高等教育,這一觀點源于Vollmer的喜好,他在1900年代早期就開始主張警官需要接受大學教育。Vollmer早在1916年就能夠?qū)Σ死募永D醽喆髮W的警官大學課程的開設施加影響。實際上,早在1923年,加利福尼亞大學就開始對完成學習計劃的警官頒發(fā)學士學位。
盡管Vollmer是在警務工作中倡導高等教育的最早的領(lǐng)軍人物,但這還是需要若干個國家委員會共同努力才能使國家的注意力聚焦于此。1931年Wickersham委員會建議警官應該是接受過嚴格培訓、能力卓越、專業(yè)精湛的執(zhí)法官,并且強調(diào)為達此目標的手段之一就是以良好教育保障之。
1967年關(guān)于執(zhí)法和司法管理的總統(tǒng)委員會對Wickersham委員會提及的觀點發(fā)表評論進行支持。委員會這樣主張:“警務職責本身的錯綜復雜性決定了警官必須擁有很高程度的智能、良好的教育水平、機智勇敢、判斷準確、情感穩(wěn)定、公正無私、誠實坦率。除非對警務人員設定了必須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否則警察服務的質(zhì)量不會顯著改善。鑒于警察任務的本質(zhì)和對我們社會的影響,有必要把履行警務職責的警務人員的教育水平從在正式機構(gòu)培訓提升至獲得大學學位?,F(xiàn)在的培訓項目,大部分把警官培訓成了機械地履行警務工作,而不是使他理解社區(qū)、警察角色或者刑事司法系統(tǒng)的缺陷?!?/p>
委員會為證明其對高等教育的態(tài)度和觀點,建議要求所有的警官至少要有正式承認的兩年以上大學經(jīng)歷。它還就提供激勵、資助學費、課表編排等提供建議。按照Carter和Sapp(1990)的說法,“做出這些建議的根據(jù)是:警務任務日趨復雜,警官迫切需要一個堅實的教育基礎,這樣在做社區(qū)警務工作時才能據(jù)此做出許多至關(guān)重要的決定”。
1973年,國家咨詢委員會做了一項與此密切相關(guān)的陳述:“現(xiàn)在國家有一半以上的年輕人上大學,就教育標準而言,今天的大學學位與世紀之交的高中文憑大致相當。但許多機構(gòu)的最低教育標準卻仍同40年前一樣——要求高中學歷?!?/p>
今天,對警官的更加相關(guān)的要求是:“顯而易見,當今社會要求警官智慧聰明、善于表達、成熟老練,對社會和政治形勢了如指掌。”
1973年委員會基于它的立場,撿起1967年委員會所遺棄的東西,建議所有的警察機構(gòu)招募新警要按照擁有30個小時的大學教育標準。到1978年時,它則要求有3年(90個小時)的大學教育。到1982年時,則提高到了4年(120個小時或者學士學位)。它最有意思的建議之一是倡議國家組建一個專門機構(gòu),為警察教育項目制定課程準則。
最后一個提出教育問題的重要委員會是1978年的顧問委員會,它對有關(guān)大學教育提出了如下倡議:1.警務部門應該把教育對象的側(cè)重點由教育已經(jīng)招募的轉(zhuǎn)變?yōu)檎心际苓^教育的。2.警務部門應該做一些能夠進行正確評估的實驗,為受過大學教育的警務人員提供更加適當?shù)?、全新的組織設計。3.所有的警務部門現(xiàn)在都應該調(diào)整方向,要求新警去攻讀一個學士學位,沒有一個警務部門會把2年大學經(jīng)歷當做最低資格要求。為減緩此標準對少數(shù)民族帶來的任何可能的排外影響,應該對符合條件、富有朝氣與活力的少數(shù)民族人員進行招募。4.警察職位所要求的大學學位沒有專業(yè)限制。5.警察薪水的增長不應該建立在層層貸款的基礎上。6.警察部門應該經(jīng)常批準和鼓勵警察因接受教育的離崗請假。
不幸的是,盡管提供和許多即將提供大學學位(通常是刑事司法學位)同時也是警官們注冊入學的大學和學院的數(shù)量很多,警察機構(gòu)對學位的要求卻是最低限度的。實際上,至今許多警察機構(gòu)都未能達到1967年委員會首次建議的標準,1967年只是要求30個小時大學教育的最低標準。很少有要求4年學位的。也許對此問題的最佳答案是缺乏實證來支持對大學教育的需求,現(xiàn)有文獻對此問題存在矛盾和模棱兩可的意見。
Finckenauer(1975)認為受過高等教育的警官在某些可自由裁量情形下,與他們的未受大學教育的同事相比會有不同的反應,他發(fā)現(xiàn)受過大學教育的警官更不可能提倡求助于刑事程序去解決既定問題。受過大學教育的警官將嘗試使用所有其他可利用的手段,最后的考慮才是逮捕措施。
Cascio(1977)發(fā)現(xiàn)警官受過高等教育可能就意味著少受傷害和減少身體對抗,在意外事件中保持紀律行動,減少每年在工作時生病的時間。他還進一步發(fā)現(xiàn)了擁有高等正規(guī)教育經(jīng)歷的警官很少有被投訴為作風粗暴的。然而,他也觀察到在與行為相關(guān)的指數(shù)中,如工作知識、判斷力、首創(chuàng)性、可靠性、行為、態(tài)度等,與高等教育幾乎沒有明確的聯(lián)系。
Sanderson(1977)在對洛杉磯警局警官的一項比較研究中,列舉了警務工作與大學教育之間存在的幾個積極關(guān)系。在警察培訓學院,有過大學經(jīng)歷的警察考試分數(shù)都比較高;擁有4年大學教育經(jīng)歷的警察與那些擁有兩年大學教育或沒有大學教育經(jīng)歷的警察相比,抱怨更少;受過四年大學學位教育的警察,生病或受傷害的時間都更少。他還發(fā)現(xiàn),在做比較研究的十年時間里,擁有4年大學學位教育經(jīng)歷的警察中,只有3%被中止過工作,而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警察是90%。最后,就提升而言,一個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升職就越快。總之,他的研究結(jié)果揭示出大學教育對警官的工作表現(xiàn)有積極的影響。
Sherman聲稱:“優(yōu)秀的警察可以提供卓越的警務工作,這一信念催生了通過高等教育進行警務改革這一遠見卓識?!彼诌M一步陳述道:“警官應該受過大學教育這一理念已經(jīng)成為警察專業(yè)化運動的基石。”
Gerald Lynch博士,John Jay刑事司法大學的校長,對大學教育和警務發(fā)表了如下見解:“警官不僅僅必須弄懂他們工作中的法律問題,而且還必須理解人的本質(zhì)和他們?nèi)粘C鎸Φ纳鐣栴},了解那些態(tài)度上公然與法律對抗、與警察思考問題迥然不同的人的想法。不管是哪個專業(yè),只要是大學教育,都能夠使原始的體驗變得明朗化并以成熟的理論取而代之,能夠消除偏見,對模棱兩可的東西會保持寬容。”
在1989年的研究中,Carter、Sapp和Stephens在受過教育的警官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先前認同的潛在好處,諸如表現(xiàn)卓越、溝通能力優(yōu)異、處事靈活等。Dantzker發(fā)現(xiàn)教育影響警察的工作滿足感。Palumbo在對洛杉磯警局的研究中,指出教育在警察對公眾和對警局自身的專業(yè)態(tài)度方面扮演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角色。Smith和Aamodt(1997)發(fā)現(xiàn)在教育和警察總體表現(xiàn)之間具有重大和積極的聯(lián)系,教育影響警察以下表現(xiàn):溝通技巧、公共關(guān)系技巧、報告書寫技巧、對新培訓的反應、決策能力、對警局責任感等等。
Hawley特別指出大學教育與警察專業(yè)化具有重要聯(lián)系。Johnson(2000)發(fā)現(xiàn)在警察學院的學業(yè)表現(xiàn)方面,受過大學教育的新警比那些服過兵役或沒有大學經(jīng)歷的新警表現(xiàn)更好。
盡管研究結(jié)果表面看來是揭示了對警官要求高等教育會帶來巨大的利益,但這一觀點還得靠警察機構(gòu)去貫徹執(zhí)行或采納使用。Scott(1986)認為對招警要求大學教育最主要的反對觀點是:把大學教育作為完成警察任務的必要條件,這并沒有充足的實證證據(jù)來支持,從這點看,也許不應該審查新警是否受過高等教育。
Powell對為什么到1986年基層還沒有廣泛要求學士學位,提出了四個理由:1.時間因素;2.地理位置因素,大學太遠,再加上學費和書費等;3.制訂培訓計劃所需要的最少人力資源;4.警察機構(gòu)在對高等教育需求上的矛盾心理。在四個理由中,最后一個理由是相關(guān)性最強的,是對不要求大學學歷的很好的解釋。
其他的研究試圖去揭示教育對警務工作方方面面的影響,比如憤世疾俗、工作表現(xiàn)、態(tài)度觀點、紀律行動等。盡管探討此問題的文獻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xiàn),許多都是站在積極、正面的立場,但仍然存在模棱兩可的觀點。正如Baro和 Burlingame主張:“鑒于警察的本質(zhì),大多數(shù)警官也許并不需要四年大學學歷?!彼麄兘ㄗh需要轉(zhuǎn)換警察角色以支持對高等教育的要求。他們的結(jié)論是這樣的:“高等教育扮演兩個重要角色。一個是把教育拓展到課堂之外,鼓勵深層次的改革;另一個是幫助改進警察培訓和教育,這樣至少會打造出高水準的禮儀之師,甚至會推動更加注重人文的警察專業(yè)化運動?!?/p>
多年來,研究人員曾嘗試界定高等教育與警務工作之間的關(guān)系。回顧研究,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既有正面、積極的,也有負面、消極的。據(jù)報道,擁有高等教育經(jīng)歷的警官,公民投訴率低,過度使用武力的投訴少,更具創(chuàng)新精神和更加靈活,更少武斷和對警務工作更少具有僵化的態(tài)度。消極方面是:總有一些沒有大學學歷的優(yōu)秀警官,也總是存在有大學學歷的警察敗類。對學歷的要求會對警察招募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受過大學教育的警官會變得職業(yè)倦怠,煩躁不安,會反對權(quán)威,會挑戰(zhàn)組織結(jié)構(gòu)和組織目標。
除卻消極方面,仍有積極因素支持推動繼續(xù)要求警官擁有較高程度的大學教育這一運動。例如,1994年的《暴力犯罪控制和執(zhí)法法案》通過了兩項與教育有關(guān)的法案,即《特種警察部隊法案》和《執(zhí)法培訓獎學金和招募法案》,兩個法案都支持要求警官具有高等教育運動。此外,美國上大學的個體數(shù)量日趨增多,這也說明大學已經(jīng)成為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事實上,高等教育是獲得好工作的通用手段。高等教育是不是警察招募的必要條件,高等教育是否與警察培訓有毋庸置疑的聯(lián)系,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
培訓和教育在警務工作中舉足輕重,這一點沒有任何異議。多年來,二者都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而它們與警務工作的關(guān)系,培訓看起來是略勝一籌。顯然,兩個領(lǐng)域都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做。
關(guān)于美國警察培訓的走向,第一個目標就是朝向標準化國家基礎訓練課程發(fā)展,該課程符合各州法律和司法程序,每個州的課程都是相同的。應該成立一個由各州專家組成的國家委員會來制訂這樣的課程。時不我待,應該立刻著手這項工作。
關(guān)于教育,仍需朝向這樣一個目標奮進:尋找更有力的實證證據(jù)去支持大學學歷要求的有效性和必需性。這項工作應該由有資格的研究人員運用縱觀設計來完成。這項研究也會幫助決定是否有與現(xiàn)實警務更具相關(guān)性的特別課程,換言之,刑事司法學位確實是現(xiàn)實需要嗎?
綜上所述,警務工作需要經(jīng)過良好培訓和受過高等教育的警察個體,這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如何才能達此境界仍是關(guān)注和爭論的問題,而且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1]Michael J.Palmiotto.Policing&Training Issues[M].USA: Pearson Education,Inc.,Upper Saddle River,New Jersey,2003:p295-311.
[2]BAKER,T.E.&BAKER,J.P..Teaching criminal investigation:A critical think approach[J].Journal of Criminal Psychology,1996,(11).
[3]BIRZER,M.L.,TANNEHILL,R.A more effective training approach for contemporary policing[J].Police Quarterly,2001,(4).
[4]IADLEST(2000).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Sourcebook 2000.Danvers,MA: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rectors of Law Enforcement Standards and Training.
[5]SHERMAN,L.W.The quality of police education[M].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1978.
[6]SHERNOCK,S.,&DANTZKER(Ed.).Education and training:No longer just a badge and a gun.In M.L.Dantzker(Ed.),Contemporary policing:Personnel,issues,and trends[M].,MA:Butterworth-Heineman,1997:p75-98.
責任編輯:儀宏斌
Subtract:Which one is more important,police training or higher education?It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that has troubled the American police for years.Training is always attached with importance in American policing work while there're continual arguments about whether college education is needed.The author tries to follow the situation in America from the history to the present and view the need of American police and American police experts'points in order to get an overall grasp of the trend of American police training or higher education.
American Police Training and Higher Education-From the Angle of American Police Experts'View
Cui Haiying
(Department of Police Mangement,Railway Police College,Zhengzhou 450053,China)
American police training;higher education;experts of police
D631
A
1009-3192(2011)01-0123-06
2010-10-20
崔海英,女,河南三門峽人,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警察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為外國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