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傘頭秧歌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文學美感

      2011-08-15 00:45:44張紅娟
      關鍵詞:秧歌

      張紅娟

      (太原師范學院 舞蹈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傘頭秧歌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文學美感

      張紅娟

      (太原師范學院 舞蹈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傘頭秧歌較多接受中國古老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創(chuàng)作手法,具有獨特的文學美感。其美感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哀而不傷的和諧之美、樸實真純的自然之美、聲韻諧調(diào)的韻律之美、清新自然的意境之美。

      傘頭秧歌;創(chuàng)作手法;文學美感

      流行于黃河流域的晉西和陜北黃土高原的民間歌舞藝術傘頭秧歌,被譽為黃河文化和黃土地文化的精髓,是秦晉兩省、黃河兩岸人民在長期的生存和發(fā)展中用生命和智慧創(chuàng)造的人文瑰寶,是我國民間口頭文學稀有的藝術品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傘頭秧歌較多接受中國古老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形成了獨特的文學美感,成為我國口頭文學領域一朵艷麗的奇葩。2006年5月20日,“陜北秧歌”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2008年6月7日,“臨縣傘頭秧歌”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擴展項目。

      一、傘頭秧歌的創(chuàng)作特征

      (一)神靈情化的創(chuàng)作手法

      古代漢民族從官府到民間立春都有隆重的迎春儀式,春節(jié)期間都要祭神以求豐年,這種隆重的祭祀歌舞活動稱為“社火”。人們將自己的崇拜情感和民族心理指向,定位在能呼風喚雨的神靈身上,意在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萬事如意。可以說,傘頭秧歌是古代臘日祭祀活動、春社活動以及漢代興盛起來的元宵節(jié)活動的復合形式,是原始宗教儀式在民間的遺存,最初功能是向神靈祈福和驅(qū)鬼逐邪,以祈求豐年。直至20世紀30年代,鄉(xiāng)村鬧秧歌仍保留有祭神拜廟的傳統(tǒng)習慣,而且還有一套完整的儀式和規(guī)矩。人們將神靈神化,表現(xiàn)了對天地神靈的感激、敬畏和無限依賴,相信神是人類命運的主宰者,并將心中的美好愿望和美麗希冀寄托于神靈。

      傘頭秧歌《祭風神》:“風爺爺你顯一顯靈,風雨離不開你鋪云。你老家掩住半扇扇門,千萬不要叫起黃塵”;《拜河神廟》:“一拜天,二拜地,三拜山神老土地,四拜河神在跟地,保佑咱船船水漂起”。由此可以看出,傘頭秧歌活動有著濃厚的祭祀遺俗,這些秧歌都是在對神靈的感激和敬畏之情中祈求神靈禳瘟祛疫,賜福賜壽不僅要保佑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而且要保佑老百姓的船兒外出平安,表達了人們欲借助神靈力量改變自然、改變命運的渴望。

      有的秧歌,不僅不能說是恭敬,簡直可以說是調(diào)侃和戲謔了。如:“秧歌隊跪下一大院,單單不見觀音的面。如今世道大轉(zhuǎn)變,恐怕是出去尋老漢(丈夫)?!眰泐^不僅對“跪下一大院”的人們見不到觀音感到可悲,同時還用調(diào)侃的口吻,把“不見觀音面”的原因歸結為觀音“出去尋老漢(丈夫)”,真是幽默至極。也有用秧歌給予神靈以期望,希望神靈發(fā)揮威力,幫助人們實現(xiàn)心中的愿望。如:“山神爺爺坐云頭,你老家去到日本游。不要嫌他們的人人猴(小),多吃上幾個報一報仇。”既表達了對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又表達了消滅侵略者的強烈愿望,并期望神靈也能多殺鬼子。

      從娛神到娛人功能的轉(zhuǎn)變,傘頭秧歌的吸引力與自娛號召力逐漸增強。特別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后,傘頭秧歌開始為人民大眾服務,成為晉綏邊區(qū)的文藝宣傳形式之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傘頭秧歌再度繁榮,傘頭秧歌從街頭、廣場登上了高雅的藝術舞臺,被專家稱為“最生動、最具體、最直接反映人民大眾心聲的民眾詩章”,這也標志著傘頭秧歌藝術的成熟、興盛和繁榮。

      (二)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

      傘頭秧歌是特定時代、特定環(huán)境綻放的絢麗的口頭文學藝術之花,或為人民的苦難而憂患,或為人民的渴求而吶喊,或為人民的偉大而頌揚,或為人民的幸福而歡樂,都是和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和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顯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這正是傘頭秧歌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具體表現(xiàn)。

      秧歌創(chuàng)作者許凡就是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杰出代表。正值中國農(nóng)村普遍困難時期,他過著“稱不起咸鹽買不起炭,渾身衣裳稀巴爛。一年四季生生飯,過時過節(jié)啃瓜蔓”的貧困日子。說起炕上的情景,他唱道:“一家人家七口子,一塊被子來回撅。蓋住腦,露出尾,睡到坑上凍了腳”。因生活所迫,在拉起討吃棍乞討后,許凡非常痛苦、自慚和不安,并且渴望能盡早結束這一不光彩的乞討生涯。這種思想情感也滲透到他的秧歌里面。比如:“穿得爛,走得慢,凄惶不過討了飯。東家走,西家轉(zhuǎn),眉高眼低管夠看!”“熱一頓,冷一頓,寒風冷氣罪受盡。渾身惹下一身病,誰想拉這討吃棍!”“冬天冷,夏天曬,天陰下雨沒遮蓋。營生不受人抬愛,一梁梁心閑口自在?!薄般@神堂,入古廟,黑間睡不成安然覺,白天孩們往死造,多會把這討吃棍撂?!保?]短短的四首秧歌,通過衣食住行幾個具體細節(jié),就把他的全部乞討生涯作了形象的概括,并將由此產(chǎn)生的痛苦、悲傷、不安的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傘頭秧歌的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最多。賀升亮是清末以來呂梁傘頭界的第四代領軍人物,關于傘頭秧歌發(fā)展他唱過三首秧歌:“攜手并肩心牽掛,艱難困苦都不怕。要想秧歌走天下,文化再加普通話?!薄皞泐^秧歌待發(fā)揚,網(wǎng)絡現(xiàn)實共輝煌。青山不老綠水長,我愛地球沒商量?!薄败浻箔h(huán)境全適應,提高自身敢打拼。秧歌突圍我堅定,網(wǎng)絡先行是捷徑。”[2]這三首秧歌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文化再加普通話”,“我愛地球沒商量”,“網(wǎng)絡先行是捷徑”,都是用現(xiàn)實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在網(wǎng)絡時代發(fā)展秧歌文化、振興秧歌文化的意愿和理想。再如秧歌:“元宵佳節(jié),燈火輝煌,喜氣洋洋。晴空萬里,春回大地,鳥語花香。喜逢盛世,萬民同樂,高奏凱歌。祝愿大家,萬事如意,身體健康?!庇矛F(xiàn)實主義的手法表現(xiàn)了元宵佳節(jié)“盛世萬民同樂,高奏凱歌”的盛況,也表達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對廣大人民的深情祝福。如秧歌:“一春期盡把黃風嚎,黑豆稻黍也捉不了苗,溝坪壩地都不濕潮,耕起的土塊能碹成窯?!币彩怯矛F(xiàn)實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生動反映了自然災害對人類所造成的損失。

      (三)民間語言的創(chuàng)作手法

      為控制隧道圍巖變形,對隧道拱頂及邊墻進行深孔注漿,并在隧道邊墻與水平線30°角度處施加鎖腳錨管。施工遵循“短臺階、短循環(huán)、快封閉、勤量測和強支護”的原則[10],如圖2所示,考慮的施工方法有:

      傘頭秧歌是一種大型的民間歌舞活動,多則數(shù)百人,觀眾對唱詞內(nèi)容的理解、欣賞、體味以至產(chǎn)生心理上的共鳴,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全靠聽覺來完成,這就要求它的語言必須是通俗易懂,明快自如,唱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清新悅耳。

      由于歷史上交通不便、建制固定等原因,傘頭秧歌受外地文化影響較小,因此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地方音韻。吶木迷發(fā)表的《淺析傘頭秧歌唱詞的藝術特點》和郭丕漢發(fā)表的《傘頭秧歌唱詞簡論》對傘頭秧歌的唱詞特點進行了總結。傘頭秧歌唱詞都押腳韻,即每句末尾一個字要求合轍押韻。四句末尾字同韻是傘頭秧歌最常見的押韻方式,但在上世紀30年代之前,特別是文人所唱的秧歌,有許多是一、二、四句合轍,第三句則可換韻。如拜磧口黑龍廟的秧歌:“臥虎靈山多出眾,座在東晉向西秦。湫水黃河分兩岸,黍民百姓享太平?!?0年代以后,這種押韻格式的秧歌已很少見。

      除了四句末尾字同韻外,有許多名家的秧歌還特別講究四句末尾字用同一聲調(diào),即同聲同韻的特色,演唱起來音韻更為和諧,如:“呂梁山川水常流,晉西秧歌數(shù)傘頭。臨方離柳到石樓,歌手如潮遍地游?!庇械拇髱熒踔聊茏龅矫烤涠己限H押韻、流暢通順,如:“毛驢驢跑的忽踏踏,我老漢笑的卜哈哈。首里叫的個咪親家,打早走在這陣家。這般執(zhí)著用土話,在咱本地永沒差。方興離柳能鬼詐,一出呂梁就死下?!?/p>

      傘頭秧歌數(shù)臨縣最盛,臨縣方言最具代表性。臨縣方言中有中東、人辰、發(fā)花、遙條、姑蘇、懷來、一七、由求八個韻轍與“十三道大轍”基本相同?!笆来筠H”指在北方說唱藝術中,為了使演唱順口、易于記憶和富有音樂美,韻母按照韻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韻尾,則韻尾必須相同)的基本原則歸納出來的分類。臨縣方言中“中東”、“人辰”可通韻,而十三道大轍中“言前”轍中的部分字,在臨縣方言中是由ian變成了ie,從屬于十三道大轍中的“乜斜”轍,如“邊、天、尖、仙、年、連”等字;十三道大轍中“灰堆”轍中的部分字,在臨縣方言中變?yōu)榱恕皯褋怼鞭H,如“賠、雷、輩、配、妹、對、退、會、罪”等字;十三道大轍中“梭波”轍中的部分字,在臨縣方言中變?yōu)榱恕敖枴鞭H,如“歌、波、多、拖、羅”等字。

      傘頭秧歌對韻腳有著更高的要求,“不光四句要押韻,還要講究句句順”,正所謂“編唱秧歌有訣竅,四句同韻不變調(diào)”,不但要講究“韻”,還要講究“順”。拜年秧歌《餅子鋪》:“量的麥子推成面,打成火燒和油旋。芝麻餅子油鋤片,轉(zhuǎn)眼工夫就掙了錢。”這首秧歌每句最后一個字不但押韻(普通話里屬“言前”轍,方言中屬“乜斜”轍),而且聲調(diào)(去聲)也完全一致。除了末尾字同聲同韻外,還有末尾字同聲的形式,如:“人勤不如地近,地近不如上糞?!蹦┪矁勺滞?,如:“好的對好的,賴的對賴的。杏虎呲怪子,偶鬼配對子?!?“的”、“子”在方言中均讀去聲)

      秧歌大師們正是由于能夠熟練地駕馭這些民間語言藝術,他們的秧歌才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得以廣泛流傳。

      (四)就地取材的創(chuàng)作手法

      我國古代民間大型的迎神賽會活動所唱祭歌,一般都是固定的歌詞,當這種單純祭祀性的活動逐漸演變?yōu)閵蕵沸缘拿耖g歌舞活動之后,原來的祭歌無論從內(nèi)容上還是數(shù)量上就遠遠不能適應了。

      傘頭秧歌大多都是在某種特定的歷史背景,具體的時間、地點和環(huán)境氣氛中產(chǎn)生的,好的秧歌唱詞更是如此。傘頭歌手在鑼鼓聲中,在眾目睽睽之下,或觸景以生情,或遇事而有感,或因人而議論,或互問互答,都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就地取材,即興創(chuàng)作,達到與群眾交流溝通、齊歡共樂的目的,當?shù)厝朔Q之為“現(xiàn)炒現(xiàn)賣,不吃剩飯”。這種約定俗成的傳統(tǒng)習慣使得傘頭秧歌的唱詞永遠新鮮,人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句會唱什么,表現(xiàn)出強烈的刺激性和神秘的誘惑力,這正是傘頭秧歌久盛不衰、具有頑強生命活力的關鍵所在,也是傘頭秧歌深受群眾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傘頭杜云峰曾如此評價現(xiàn)場編唱的必要性:“秧歌要好肚里出,學下的東西使不得。人家剩下的你溫著吃,一時忘記就把底跌(出丑)。”

      傘頭的從容應對,充分顯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功底、高超的語言技巧以及機敏的應變能力。在即興的狀態(tài)下,總會有華彩的樂章和好的作品誕生,也會產(chǎn)生經(jīng)典。2004年晉陜兩省傘頭民歌大賽中,初賽與決賽都設有“自報家門”這一環(huán)節(jié),而決賽現(xiàn)場要求參賽選手不能重復在初賽中的唱詞,這一要求難倒了不少選手。輪到趙連書時,他靈機一動,為自己設計了一個與外國人相遇的場景,借此來自報家門,而其中“問我是榆林人還是柳林人,這個問題問得沒水平。榆林和柳林本是一家人,我們兩個市的友誼永長存”的唱詞,贏得了滿堂喝彩。

      傘頭唱秧歌也不是完全沒有準備,有時會經(jīng)過什么地方,會碰上什么人,傘頭心中大概有個底,去之前也會有所準備,但是,情況往往千變?nèi)f化,很難準備周全,也許準備的秧歌根本用不上,所以必須練就應對各種情況的本領。比如有一次,著名傘頭高萬青先生領著秧歌隊經(jīng)過臨縣磧口的一條街,街上有一家叫“天源居”的商店,他原準備唱上一兩首關于煙酒的秧歌,但是主人為了跟他開玩笑,順手塞了兩個糖月餅在他手里,使得他準備好的秧歌根本用不上。只見他靈機一動,開口唱道:“原打算到天源居喝兩盅酒,不著意糖月餅遞到了我手。黑糖粘得張不開口,幾乎在這搭價(這里)出下丑?!保?]機敏幽默的即興演唱當場贏得了觀眾的好評。

      最紅火的要數(shù)鄰村互訪彩門子秧歌,秧歌隊進門要過彩門,對方秧歌來迎接,兩隊的“傘頭”就要展開對歌。作為“傘頭”,必須機警、靈活、才思敏捷,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常常是十幾秒、幾十秒,最多不過一分鐘)即興編出針對性強、內(nèi)容含蓄、語言準確且合轍押韻的唱詞來。高萬青先生1942年在延安遇上著名的民主人士李鼎銘先生,李鼎銘先生唱了一首夸贊自己故鄉(xiāng)陜西的秧歌來向高萬青“挑戰(zhàn)”:“千里華山是文峰,文王武王兩圣人。西望長安風景好,自古人物出西秦?!彼敿椿貞艘皇祝骸熬徘S河為硯池,大堯大舜在山西。解州關某奇男子,則天皇帝生文水?!保?]高萬青先生先以觀眾熟知的“黃河”比“華山”,又用“大堯大舜”比“文王武王”,再舉出解州奇男子關羽和女皇武則天,生動地表明了山西自古人杰地靈,構思巧妙,智慧過人,堪稱秧歌之絕唱。

      二、傘頭秧歌的文學美感

      (一)哀而不傷的和諧之美

      錢穆《論語新解》說:“常人每誤認哀樂為相反之兩事,故喜有樂,懼有哀??鬃幽似脚e而合言之,如成一事,此中尤具深義,學者更當體玩??鬃友匀食<嫜灾?,言禮常兼言樂,言詩又常兼言禮,兩端并舉,使人容易體悟到一種新境界……此章哀樂并舉,亦可使人體悟到一種性情之正,有超乎哀與樂之上者?!保?]孔子詩學名論“興觀群怨”說,稍加尋繹,亦可發(fā)現(xiàn)“兩端并舉”的思維特征,有著詩歌藝術原理上的和諧對稱的微妙平衡。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所表現(xiàn)的情感世界都非常豐富,將各種復雜的情感調(diào)融在一起,像高明的廚師的烹調(diào)作品,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說不出具體有哪種滋味,卻又耐人尋味。

      傘頭秧歌正是吸取了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演唱中使人亦喜亦哀、百感交集,使人感受到超脫了悲喜哀樂,又浸透了悲喜哀樂的大和諧境界,這正是傘頭秧歌哀而不傷的和諧對稱之美。如《揀藍炭》唱道:“因為沒燒的做不熟飯,引上老婆揀藍炭。雖然現(xiàn)象上不好看,世上的窮人有千千萬?!眲?chuàng)作者對大眾的疾苦有切膚之感,通過秧歌創(chuàng)作揭示出天下窮人的生存狀況,并貼切地表現(xiàn)了作者從痛苦的生活體驗中迸發(fā)出來的奔放激情和火熱希望。這種火熱希望,不僅是為自身的暫時困苦而嘆息,更是渴望有人能出來為千百萬窮人謀福利。創(chuàng)作者透過表面現(xiàn)象反映了事物的實質(zhì)所在,達到了見微知著、見一葉而知秋的效果,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和疾苦,并激勵人們?yōu)閯?chuàng)造幸福生活而努力奮斗。

      傘頭秧歌追求的就是一種和諧、無沖突的美的境界,表達的是經(jīng)過理性篩選、過濾了的情感,往往能從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折射出社會大道理,因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唱出的秧歌十分大氣,甚至是一種享受,一種超脫,這種樂觀和自豪也表現(xiàn)在秧歌里面。過著乞討生活的許凡唱道:“名叫許凡實不凡,范丹老祖把家業(yè)傳。世上的賬賬要不完,我不上門人不還。”[1]范丹是我國東漢時期杰出的學者,給官不就,而將家產(chǎn)全部施舍于饑民,最后連祖上留下的外欠賬簿也分發(fā)給饑民,讓他們分頭出去討賬,自己卻一貧如洗,因此被后世乞丐奉為祖師。許凡在這里抬出一個范丹祖師為他的乞討生涯自圓其說,雖有點滑稽,卻也幽默。在他看來乞討只是一種上門要債,那是因為人們不主動還債逼出來的。再如:“落盤菜,搖壺酒,天南海北任我游。盤龍大棍挽在手,打遍天下咬人狗。”[1]這是許凡對自己乞討生涯的生動寫照。吃著人們桌上的剩菜剩飯,喝著先搖一搖試探里面有沒有的剩酒,卻冠以“落盤菜”、“搖壺酒”的雅名。一根打狗用的討吃棍,竟比作宋朝天子趙匡胤打天下用的盤龍棍,而且是天南海北任我闖蕩,多么自豪,多么氣派啊!再如:“走交城,過文水,兩個肩肩抬個嘴,吃罷碗也不用洗,無非說我是討吃鬼?!保?]許凡窮困到沿交城、文水兩地乞討的地步,窮困潦倒之余,還能找出“吃罷碗也不用洗”的快樂和悠閑,表現(xiàn)得是那樣的超脫、浪漫、無所顧忌,展現(xiàn)了哀而不傷的和諧之美。

      (二)樸實真純的自然之美

      樸實又真純是文學語言成熟的標志??鬃釉疲骸把灾疅o文,行而不遠?!鼻f子在《天道》篇中說:“樸素無極而眾美從之?!碧拼畎赘叱骸扒逅鲕饺?,天然去雕飾。”中晚唐的司空圖更是大力推崇自然之美,明清時期也積極推崇“自然妙者為上”,王國維則干脆認為元劇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特色:“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巴金先生說:“寫作的技巧就是無技巧?!彼麄兺瞥绲亩际亲匀恢?。傘頭秧歌之所以備受推崇,與它所具有的清水芙蓉般的樸實自然之美是分不開的。

      地理環(huán)境的相對封閉性決定了當?shù)匚幕墓爬闲院拖鄬Κ毩⑿?,直?0世紀70年代,當?shù)剞r(nóng)村人還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終年辛勤勞作而所獲甚少的生活,終日吃著小米糠菜,穿著破衣爛衫。傘頭秧歌就是在這種落后、封閉的社會背景下保留著它的原生美質(zhì),實實在在地唱出了當時社會大眾的生活狀況,沒有絲毫的偽飾,表現(xiàn)出自然的天性,恰如一曲曲如泣如訴的好歌,挾帶著一股強大、雄渾的穿透力量,將聽者帶入意境。歌詞所寄予的愛恨情愁統(tǒng)統(tǒng)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觀眾會被深深打動,仿佛在一瞬間就被帶入到或是凄婉哀轉(zhuǎn)或是情思澎湃的精神世界里。如:“自古道人勤地不懶,大豐收全憑包了產(chǎn)。大囤子圪堆小囤滿,責任田變成刮金板”,多么樸實的語言!既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成語的堆砌,只有那洋溢在廣大農(nóng)民心頭的喜悅。再如高萬青唱侯家溝:“蘋果核桃大母棗,香水油梨甜葡萄,山上山下都是寶,賽過仙花靈芝草?!保?]“蘋果”、“核桃”、“大母棗”、“香水油梨”、“甜葡萄”,展示了山區(qū)人民辛勤勞動喜獲豐收的美景,也表達了山區(qū)人民“山上山下都是寶”的自豪和喜悅,將人們的思緒帶到漫山遍野、美不勝收的山區(qū)田園境界,構成了樸實與真純的自然之美。

      (三)聲韻諧調(diào)的韻律之美

      韻律美在詩歌藝壇中一直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先民們很早就注意到韻律之美,認為文學作品的語言在音韻上應當富于一定規(guī)律的變化。早在漢魏時期,曹操就提倡詩賦創(chuàng)作應注重韻律變化,所以劉勰《文心雕龍·章句》說:“魏武論賦,嫌于積韻,而善于貿(mào)代?!蔽鲿x的陸機在《文賦》中大力倡導“詩緣情而綺靡”,明確提出詩歌語言藝術美主張,而韻律美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文賦》本身就是一篇聲韻抑揚頓挫,回環(huán)往復的美文。

      傘頭秧歌是對中國古代詩歌之精華的絕佳繼承,演唱起來音韻更為和諧,從而增強了秧歌的藝術感染力。杜云峰唱《鑲牙館》:“能鑲能補手藝巧,滿口模子往下咬。假的要比真的好,不如干脆全拔了”[2];李銘瑤唱《汽車站》:“過去出門靠兩條腿,熬死熬活來回歪(在方言中讀上聲)。如今車站把票買,三五天就能到上海?!保?]這兩首秧歌都做到了四句末尾字同聲且同韻。有的大師甚至能做到每句都合轍押韻、流暢通順。如賀升亮唱:“真金不怕烈火煉(liàn),兩軍陣前撐好漢(hàn)。真槍實彈好好地戰(zhàn)(zhàn),山水越大越好看(kàn)?!贝耸籽砀杷木湮沧侄际侨ヂ暻彝?。平仄的變化和韻腳的變化使之音韻鏗鏘,讀起來瑯瑯上口,形成了格律詩的美感,把詩的主旨推向極致。

      傘頭秧歌提倡新詩格律,追求韻律但不完全拘泥于格律,而是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傘頭秧歌的唱詞一般為四句一首,大致可分為七字句、十字句、九字句、十二字句四種格律結構。傘頭秧歌在實際演唱中并不都是如此規(guī)整,或多兩個字或少兩個字的情況是很正常的,但通過節(jié)奏的調(diào)整,歌詞也會顯得更加韻律和諧、流暢動聽。如:“如今/幸運了/辛來旺,你的/日子/還能過。供應糧/急湊的/吃飽肚,布票/足夠你/縫襖褲?!边@首秧歌,語言節(jié)奏細密緊湊,頓挫感增強了悲涼而幽默的情調(diào),使人在娛樂中品味出侏儒癥患者辛來旺的甜酸苦辣,取得了聲情并茂的效果。為了更貼切地表達情感,格律有所突破,使秧歌陡生波瀾,別立一番境界,真可以說得上是美臻佳境而妙到毫巔,這正是傘頭秧歌不受束縛創(chuàng)新發(fā)揮、自由瀟灑的聲韻諧調(diào)的韻律之美。

      (四)清新自然的意境之美

      意境也稱境界,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文學審美范疇之一,是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人生境遇的高度融合。如阮籍《詠懷》“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著力烘托的是秋夜孤獨的心情,表現(xiàn)出作者對現(xiàn)實不滿而又無法解脫的矛盾苦悶的境界。陶潛《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集中反映了他渴望從污濁社會羈絆下獲得自由的愿望,形成一種自由獨立的境界。近代“境界說”之集大成者王國維提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并指出“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

      傘頭秧歌有獨辟的藝術境界,往往使看起來平平淡淡的事物出現(xiàn)驚人的波折,增加內(nèi)容的藝術色彩,給人以難忘的藝術享受?!褒堫^豬肚虎尾巴”是傘頭秧歌常用的一種布局手法。正如郭丕漢所唱:“唱秧歌必須要內(nèi)容集中,每四句為一首都用比興。頭句起二句承三句引申,第四句作總結畫龍點睛。”首先用開門見山的氣勢引起聽者的注意,這樣開頭能語出驚人,鎮(zhèn)住場子;中間像豬腸子一樣百轉(zhuǎn)千回,將聽者引入“迷陣”;最后,虎尾巴一揚,突然呈現(xiàn)出一個使人意想不到的結局,令人瞠目結舌。

      早年臨縣小川一傘頭正要唱歌安撫神靈時,他的褲帶不慎松開,眼見褲子滑落就要當眾出丑之時,他連忙一只手提著褲子,另一只手打板唱道:“正要開口安神靈,你不該出頭執(zhí)耳聽。鬼不鬼來人不人,多管閑事‘二先生’?!睓C智地將意外出現(xiàn)的尷尬,巧妙地化為“二先生”故意搗亂,指責“二先生”多管閑事,不該出來偷聽他唱秧歌,使本來“尷尬”的局面化為了生動的“調(diào)侃”,達到了極好的“娛人”藝術效果。傘頭大王杜云峰在呂梁影劇院參加傘頭秧歌表演時,有觀眾問他和小姨子的關系,問題一提出,觀眾嘩然,都想聽他怎么回答這棘手的問題。如果否認和小姨子有曖昧關系,就不能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如果承認和小姨子有曖昧關系,卻又有損他的形象。只見他稍一思索,隨即唱道:“我小姨子如今沒老漢,由我抱住親來由我看。黑夜里我領上她出去串,白天還得送她到幼兒園?!保?]杜云峰開頭直面觀眾的好奇心理,開口便唱“我小姨子如今沒老漢”,誤導觀眾想象著他與小姨子可能有著曖昧的關系,接著他繞來繞去,把他和小姨子的“曖昧”關系表現(xiàn)到了非常親切又日夜相守、形影不離的地步,讓觀眾都認為他和小姨子確有“曖昧”關系。在觀眾的好奇心得到十分滿足之時,他突然露出了“虎尾巴”——他的小姨子還是個正上幼兒園的小孩子,霎時間,把他關愛、撫養(yǎng)年幼小姨子的辛勞和美德表現(xiàn)得生動有趣,感情真摯,語出驚人,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極具戲劇性,展現(xiàn)了清新自然的意境之美。

      [1] 孫文善,張犬照.奇人奇詩——許凡秧歌集錦[G].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1.

      [2] 李亮亮.黃河飛歌——臨縣傘頭秧歌百年精選[G].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3] 錢穆.論語新解[M].成都:巴蜀書社,1985.

      【責任編輯 張 琴】

      2011-01-10

      張紅娟(1965-),女,山西永濟人,太原師范學院舞蹈系講師。

      1672-2035(2011)01-0131-04

      J722.21

      B

      猜你喜歡
      秧歌
      “秧歌”的戲劇化與“劇種”定型
      戲曲研究(2021年4期)2021-06-05 07:10:00
      金湖秧歌的傳承和發(fā)展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6:00
      同氣連枝 和而不同——音樂維度下膠州秧歌與北方秧歌的對比關系研究
      樂府新聲(2021年1期)2021-05-21 08:09:02
      富平村里唱秧歌
      莊稼人把秧歌扭起來
      昌黎地秧歌
      大眾文藝(2019年13期)2019-07-24 08:26:42
      寸蹺秧歌風格特點的探究
      消費導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19:46
      富平村里唱秧歌
      “手絹”在東北秧歌中的淵源及其演變
      樂府新聲(2016年4期)2016-06-22 13:03:12
      把咱的秧歌扭起來
      东源县| 黔西县| 平凉市| 万荣县| 易门县| 溧阳市| 两当县| 济阳县| 区。| 阿尔山市| 建昌县| 益阳市| 碌曲县| 乌兰县| 垣曲县| 文化| 西乌珠穆沁旗| 凤城市| 桓台县| 崇阳县| 江川县| 商城县| 阳东县| 东宁县| 辽阳市| 嘉兴市| 高邮市| 江阴市| 大安市| 咸阳市| 越西县| 广东省| 漳平市| 凌源市| 新营市| 通海县| 光泽县| 平昌县| 丰城市| 九龙城区| 布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