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林
(湖南女子學(xué)院,湖南 長沙 410004)
《撰集百緣經(jīng)》詞語考釋*
羅曉林
(湖南女子學(xué)院,湖南 長沙 410004)
《撰集百緣經(jīng)》譯于三國時期,保留了魏晉時期漢語復(fù)音化的痕跡。它的詞匯系統(tǒng)繼承先秦兩漢而來,又涌現(xiàn)出一大批新詞,有較高的語言學(xué)價值,是研究中古漢語的重要語料。本文對《撰集百緣經(jīng)》中出現(xiàn)新詞進(jìn)行考釋,以期能對中古漢語史研究及大型漢語辭書的編纂工作有些許幫助。
《撰集百緣經(jīng)》;新詞;《漢語大詞典》
魏晉南北朝社會持續(xù)動亂,新的社會思潮、社會形態(tài)迅速形成,佛教用語大量傳入,復(fù)音化進(jìn)程迅猛加劇,種種因素使新詞、新義大批繁衍滋生。漢文佛典的語言從整體上看是一種既非純粹口語又非一般文言的特殊語言變體。漢文佛典是宣傳佛教的工具,在翻譯過程中選擇詞語不避俚俗,接近口語,從而保留了豐富的歷時詞匯,成為漢語詞匯研究的重要語料庫。
《撰集百緣經(jīng)》為三國時高僧支謙所翻譯,共八萬多字,講述佛及弟子因緣,共一百個短小生動的故事,相當(dāng)于一個故事集?!蹲倬壗?jīng)》取材廣泛,故事性強,語言淺近、生動,出現(xiàn)大量人物的話語,口語性很強?!蹲倬壗?jīng)》常常被學(xué)者作為研究佛典的語料,涉及到漢魏六朝佛典詞匯研究的論著往往將《撰集百緣經(jīng)》作為語料的一部分,如《佛經(jīng)釋詞》、《佛經(jīng)續(xù)釋詞》、《敦煌變文詞匯研究》等。它的詞匯系統(tǒng)體現(xiàn)了漢文佛典的詞匯特點,詞匯系統(tǒng)舊質(zhì)與新質(zhì)交雜,一方面在詞匯體系上繼承先秦兩漢,另一方面又涌現(xiàn)出一批新詞新義。所謂的新詞是根據(jù)《漢語大詞典》判斷出來的,我們將《漢語大詞典》沒有收入以及《漢語大詞典》中僅有一個義項而又引例晚于三國的詞看成新詞。此文僅選取部分新詞進(jìn)行考釋。
【丑弊】(1次)
“咸見諸鬼,狀貌丑弊,甚可怖畏,皆共舍離,慳貪之心,厭惡生死?!?224b)
按:弊與丑同義,意為容貌不佳。丑與弊同義連文,表示丑陋難看。我們可以在其它佛典中找到此詞的用例,如:“如是壽終,墮于惡趣,受諸長苦,得出為人,下賤丑弊,示眾見之?!?佛說大阿彌陀經(jīng)T12,332b)“于是野干,心自念言:畜生道中,丑弊困厄,無過野干?!?佛說未曾有因緣經(jīng)T17,577b)這個縮略形式未能如它的詞組形式一樣在經(jīng)中得到廣泛流通,在后世中土文獻(xiàn)中也少有用例。
【坌散】(2次)
“欲知彼時以栴檀香坌散地者,今香身比丘是?!?235b)
按:《說文·土部》:“坌,塵也?!薄稄V雅·釋估》:“坌,塵也?!币曛?,則以塵土等粉狀物污染、撒落或附著于物體之上亦謂之坌。坌散即是撒落。
【拔斷】(1次)
“花熏去五陰,拔斷十二根,不貪天世樂,心凈開法門?!?255c)
按:拔除,斬斷。我們可以在其它佛典中找到此詞的用例,如:“滅一切苦,得一切樂,永斷貪欲,瞋恚愚癡,拔斷一切,煩惱根本?!?大般涅槃經(jīng)T12,395b)“眾生犯是,根本罪已,拔斷一切,諸善根行,當(dāng)墮惡道?!?虛空藏菩薩神咒經(jīng) T13,665a)
【并及】(3次)
“二梵志在大眾前,各發(fā)誓愿。信富蘭那者,尋取香花,并及凈水,在大眾前,發(fā)大誓愿……作是誓已,尋散香花,并及凈水,皆住不去,即便墮地。”(206c)
按:并與及同為連詞,兩者同義復(fù)合成詞,仍為連詞,和。
【并共】(1次)
“各懷喜悅,并共施設(shè),百味飲食,請佛及僧?!?211a)
按:并有“一起,一同”義,與“共”同義連文,表“共同,一起”義。我們可以在其它佛典中找到此詞的用例,如:“時等目菩薩,及諸菩薩眾,咸悕樂欲見,普賢菩薩,并共叉手向頂?!?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jīng)T10,576a)
【粗強】(2次)
“面貌極丑,身禮粗澀,猶如蛇皮。頭發(fā)粗強,猶如馬尾。王見此女,無一喜心?!?242b)
按:《說文》:“強,弓有力也?!睆娪忠暧写罅x。粗與強同義復(fù)合成詞表示粗的意思。
【都皆】(1次)
“時諸餓鬼,見嚪婆羅,臭處不凈,都皆舍去?!?227b)
按:都、皆同為副詞,都皆即是都。我們可以在其它佛典中找到此詞的用例,如:“若有人隱于深山,修集善法者,于四印中,都皆有名。持此印不得長生者,無有是處?!?龍樹五明論T21,965c)“若閻浮利人,都皆持十善,其功德百倍、千倍、萬倍、萬億倍、巨億倍。”(摩訶般若鈔經(jīng)T08,536b)
【彈鼓】(3次)
“時善愛王,即便自取,一弦之琴,而彈鼓之,能令出于七種音聲。聲有二十一解,彈鼓合節(jié),甚可聽聞?!?211b)
按:彈與鼓都為動詞,此處同義復(fù)合成詞,表示彈奏。
【彈扣】(1次)
“化王還取,以指張弓。復(fù)還持與,語令引挽,殊不動弦?;踹€索,以指彈扣,聲震三千大千世界,皆悉震動?!?248b)
按:彈動。我們可以在其它佛典中找到此詞的用例,如:“化王還取,以指張弓,復(fù)持與之,敕令挽。金地國王,殊不能挽?;鯊?fù)取,而彈扣之,三千世界,皆為震動。”(經(jīng)律異相T53,146b)“化王還取,以指張弓,復(fù)持與之,敕令引挽。金地國王,殊不能挽。化王復(fù)取,而彈扣之,三千世界,皆為振動?!?賢愚經(jīng) T04,398c)
【等雙】(1次)
“王見女身,端政殊特,世無等雙,歡喜無量?!?243a)
按:等與雙近義,都有匹敵義。等雙即是相等、匹敵義。我們可以在其它佛典中找到此詞的用例,如:“吾今于三界中,獨言獨步,莫有等雙。”(佛般泥洹經(jīng)T01,172a)“此須菩提,阿蘭若行,最為第一,而無等雙。”(菩薩念佛三昧經(jīng)T13,804a)
【弘廣】(1次)
“吾今富貴,生業(yè)弘廣。唯汝一子,當(dāng)嗣門戶。”(254b)
按:弘,大。弘廣即是廣;大。我們可以在其它佛典中找到此詞的用例,如:“吾能具足,持斯經(jīng)典,普于十方,流布弘廣,勸無量人。”(寶女所問經(jīng)T13,452c)“一切釋梵,及四天王,其諸聲聞,并緣覺地,至于無極、無壞、弘廣、無窮之業(yè)?!?大寶積經(jīng)T11,050c)
【鑒達(dá)】(1次)
“時彼城中,有一婆羅門,名曰梵摩。多聞辯才,明解經(jīng)論,四韋陀典,無不鑒達(dá)。……如是展轉(zhuǎn),所聞甚多。耆舊長宿,皆來諮啟,無不通達(dá)?!?239c)
按:句中“通達(dá)”與“鑒達(dá)”對舉。鑒達(dá)即通達(dá)義。我們可以在其它佛典中找到此詞的用例,如:“六,寂照內(nèi)證,皎然無瑕。七,觸境了如,無不鑒達(dá)?!?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疏 T35,928c)“二,聞法速悟,諸根通利。三,性情鑒達(dá),智能明了。”(妙法蓮華經(jīng)玄贊T34,796c)
【尋即】(53次)
“告阿難言:‘汝往喚彼,拔提比丘,來到我所?!瘜ぜ赐鶈??!?221b)
按:立即。此詞已見于后漢《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
【姻婚】(1次)
“王大歡喜,擊鼓唱令,集諸兵眾,賞賜財物,等同歡慶。求相和解,共為姻婚?!?241c)
按:姻婚即婚姻。語言在發(fā)展過程中以“同義連文”的方式形成雙音詞,這些由同義語素并列組合成的詞語在使用初期不穩(wěn)定,隨意組合,所以婚姻與姻婚并存。
【足滿】(35次)
“其婦懷妊,足滿十月,產(chǎn)一男兒。”(235a)
按:足滿即是滿足,達(dá)到一定期限。在語言的競爭中,“足滿”漸漸弱化直至消失,后世便只使用“滿足”?!白銤M”在現(xiàn)代已成不合法的詞語,不再使用,但它在語言發(fā)展歷史過程起到豐富詞匯的作用。
【愛戀】(1次)
“觀其寶物,愛戀貪惜,不肯施佛?!?204c)
喜愛眷戀。《大詞典》例引三國魏曹植《鼙舞歌》:“沉吟有愛戀,不忍聽可之?!?/p>
【闇?zhǔn)摇?2次)
“我種何罪,為夫所憎?恒見幽閉,處在闇?zhǔn)?,不睹日月,及與諸人?!?242c)
遮去光線的房間;別人看不見的處所。《大詞典》例引《晉書·列女傳·王廣女》:“俄于闇?zhǔn)覔舴?,不中?!?/p>
【懊惱】(13次)
“迦葉世尊,今欲涅槃,是故我今,心懷懊惱,涕泣如是?!?221b)
煩惱?!洞笤~典》例引《百喻經(jīng)》:“此弊惡驢,須臾之頃,盡破我器,是故懊惱?!?/p>
【白凈】(6次)
“生一女兒,端政殊妙,有白凈衣,裹身而生?!?239b)
潔白干凈?!洞笤~典》例引《水滸傳》第十回:“五短身材,白浄面皮,沒甚髭須,約有三十余歲?!?/p>
【瞋?!?29次)
“有一三藏比丘,將五百弟子,遊行他國。在大眾中,而共論議。有難問者,不能通達(dá),便生瞋恚,返更惡罵?!?232c)
忿怒怨恨。《大詞典》例引《後漢書·方術(shù)傳下·華佗》:“太守果大怒,令人追殺佗,不及,因瞋恚,吐黑血數(shù)升而愈?!?/p>
【晨朝】(9次)
“時諸比丘,見此事已,於其晨朝,前白佛言:世尊,昨夜光明,普曜祇桓……”(229c)
清晨。《大詞典》例引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欲覩慈顏,莫由審察,必於晨朝持大明鏡,引光內(nèi)照,乃覩靈相?!?/p>
【婇女】(10次)
時王須提,及諸群臣、后妃、婇女,號啼涕哭,悲感懊惱。”(235b)
宮女。“《大詞典》例引唐法琳《辨正論》卷七“孫皓溺像,陰疼累月”注引南朝宋劉義慶《宣驗記》:“中宮有一婇女,先奉佛法,內(nèi)有所知,凡所記事往往甚中”
【晨朝】(9次)
“時諸比丘,見此事已,于其晨朝,前白佛言:世尊,昨夜光明,普曜祇桓……”(229c)
清晨?!洞笤~典》例引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欲覩慈顏,莫由審察,必于晨朝持大明鏡,引光內(nèi)照,乃覩靈相?!?/p>
【慈愍】(6次)
“唯愿世尊,慈愍我等,更為重說,開示道要。”(234a)
仁慈、憐憫。《大詞典》例引南朝宋何承天《重答顏光祿書》:“制飾土木,不發(fā)慈愍之心;順時搜狩,未恨慘虐之性?!?/p>
【餐具】(5次)
“明日時到,遣使白佛。餐具已辦,唯圣知時?!?204c)
指飯食用的器具?!洞笤~典》例引南朝梁沉約《述僧設(shè)會論》:“僧伽藍(lán)內(nèi),本不自營其餐具也。”
【船師】(15次)
“伊羅拔河邊,有諸船師,止住河側(cè)?!?208b)
船夫?!洞笤~典》例引《百喻經(jīng)》:“既至海中,未經(jīng)幾時,船師遇病,忽然便死?!?/p>
“討論新詞和新義的目的是為了弄清漢語詞匯發(fā)展到某一歷史時期出現(xiàn)的新的變化,這是漢語詞匯史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它可以從某些方面非常詳實地反映漢語詞匯系統(tǒng)的豐富與變化情況?!弊龊眠@些漢文佛典的詞匯研究對大型漢語辭書的編纂也是有重要意義的?!稘h語大詞典》這樣的體現(xiàn)漢語詞匯研究的集大成的權(quán)威工具書,雖然在它編纂中已注意盡可能完全收集詞匯并體現(xiàn)詞的歷時演變,但由于《大詞典》編纂時學(xué)術(shù)界對漢文佛典的研究并不深入,出現(xiàn)詞語漏收或是在追溯詞語的歷時演變軌跡時所引書證滯后。漢文佛典詞匯研究將促進(jìn)大型漢語辭書的編纂更完整、準(zhǔn)確。
注:(1)《撰集百緣經(jīng)》使用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版本,《漢語大詞典》使用上?!稘h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的版本。文中《大詞典》為《漢語大詞典》的省寫。
(2)所列詞條后(次)表示該詞在《撰集百緣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
(3)本文引用《撰集百緣經(jīng)》中的例句,其后只標(biāo)明頁號和欄號,其它佛典例句則標(biāo)明經(jīng)名、頁號和欄號。
[1]朱慶之.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匯研究[M].臺灣:臺灣文津出版社,1992.
[2]丁福保.佛學(xué)大詞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3]方一新.東漢語料與詞匯史研究芻議[J].中國語文,1996.
[4]江藍(lán)生.近代漢語探源[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0.
[5]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況[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4.
[6]汪維輝.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
[7]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漢語語詞例釋[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8]俞理明.佛經(jīng)文獻(xiàn)語言[M].成都:巴蜀書社,1993.
[9]張永言.詞匯學(xué)簡論[M].武漢:華中工學(xué)院出版社,1982.
[10]陳秀蘭.魏晉南北朝文與漢文佛典語言比較研究[D].2003.
2011-03-09
羅曉林(1980-),女,湖南益陽人,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