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勇,應巨林
溫州高校學生宗教信仰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建議
陳建勇,應巨林
當代大學生的宗教信仰既是信仰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既是高校內(nèi)部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通過問卷調(diào)查,分析了大學生宗教信仰的現(xiàn)狀及信教的原因,提出了正確應對大學生宗教信仰問題的建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開設宗教文化選修課、開展科學主義教育、提早宗教信仰教育。
溫州;大學生;宗教信仰;調(diào)查
思想信仰是指人們對某種理論、學說、主義的信服和尊重,并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活動指南,它是一個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準則。因此,思想信仰是人的靈魂,是人生精神支柱的基石,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信仰分人生信仰、政治信仰、宗教信仰三種形態(tài)。全球化和信息化已經(jīng)成為了當前的社會發(fā)展大趨勢,中國社會和經(jīng)濟也正在處于大轉型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非常有必要研究和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宗教信仰問題,因為只有了解和把握當代大學生宗教信仰現(xiàn)狀,才能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大學生樹立起科學正確的信仰觀。
此次調(diào)查問卷的對象是溫州地區(qū)的高校大學生,我們在溫州大學、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溫州科技職業(yè)學院等高校隨機選取了2000名大學生進行了有關宗教信仰的實證調(diào)查。調(diào)研的方法主要有問卷調(diào)查法、個案訪談法、參與觀察法以及后期的數(shù)據(jù)分析等。其中問卷調(diào)查法主要針對在校大學生,共隨機發(fā)放問卷2000份,回收1873份,有效問卷1790份,有效回收率為89.5%;個案訪談法除在校學生外,還包括教師和宗教工作者等人群;參與觀察法要求本課題組成員深入到學生中間去,以圈內(nèi)人的角色觀察和調(diào)查學生在日常實際生活中的宗教信仰和精神狀態(tài)。
(一)信仰宗教的學生比例
根據(jù)有關的實踐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在我國的當代大學生中信教的學生正逐步增多,但是對于信教學生的具體比例問題目前來看還是非常難以界定和具體量化的,只能給出一個預估的數(shù)字比例。目前為止,當代大學生中信教的大學生比例最高約20%左右,最低在3%~4%。本次調(diào)查問卷涉及1873名被調(diào)查者,結果顯示272人信教,占總數(shù)的15.2%,這個比例顯然要比李志英老師在2003年對北京地區(qū)部分高校2820名本科生的信仰宗教的情況調(diào)查得出的比例9.2%要高一些。
(二)信教類型
在272位信仰者中,信仰佛教137人,占50.2%;信仰基督教82人,占30.1%;信仰伊斯蘭教、天主教、道教、其他教的人數(shù)分別為12人,17人,14人,10人,所占比例分別為4.5%,6.4%,5%,3.8%??梢?,在信教群體中,信教類型以信仰佛教和基督教為主。
(三)對宗教的認識
對于您如何看待具有宗教信仰的人,表示尊重其個人信仰的人數(shù)560人(占31.28%);表示一定因為某種原因所以信仰宗教的人數(shù)688人 (占38.44%);表示別人相信與我無關,反正我不信人數(shù)229人(占12.79%);表示我不信同時也勸說別人不相信的人數(shù)313人(占17.49%)。關于您清楚宗教與科學的關系上,調(diào)查結果表明,623名學生回答了“宗教即科學”,占總數(shù)的34.8%;關于您認為宗教與大學生成長的關系上,結果表明,“關系密切”的學生705人,占總數(shù)的39.39%;關于您清楚宗教與邪教的關系上,認為“一回事或說不清楚”的學生1009人,占56.73%;關于您清楚宗教和迷信的關系上,認為“同一回事”的學生523人,占總數(shù)的29.22%,表明大學生對于“宗教”與“科學”,“宗教”與“邪教”,以及“宗教”與“迷信”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表層,還沒有看到實質(zhì)。調(diào)查中,有的同學甚至直接認為宗教就是“迷信”或認為宗教就是“邪教”。這樣的認識表明當代很多大學生對宗教問題具有政治認識上的不明確和不穩(wěn)定性,政治態(tài)度上不鮮明的特征。
(四)當代大學生信教的起始時間
通過本調(diào)查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信仰宗教的人數(shù)中只有大約3.1%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時候開始信教的,高達57.6%的當代大學生信教時間是在初等教育階段,還有大約18%的當代大學生信教發(fā)生在小學教育階段,甚至還有高達21.4%的當代大學生信教發(fā)生在啟蒙幼兒教育階段。從這些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信教多數(shù)是發(fā)生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可以說這一階段是當代大學生信教觀形成的重要時期。
(一)大學生信仰宗教現(xiàn)象值得關注
首先,信教具有擴大化趨勢。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大學生是不信教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學生信教,并且這些信教的學生基本信仰的是世界三大宗教。調(diào)查顯示,不信教的當代大學生占88.5%,信教的當代大學生也正逐步由過去的極小比例向稍微大比例的方向發(fā)展,這就充分說明了當前信教大學生有增多的趨勢。其次,信教程度多樣化。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盡管部分大學生信教,但是他們對宗教活動的參與度并不高,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的教義和教規(guī)都不了解,這部分大學生的信教程度其實是非常低的。調(diào)查表明,只有19.7%的信教大學生會經(jīng)常參加宗教活動,而高達80.3%比例的大學生并不積極參加宗教活動。從這個層面來講,很多的信教大學生其實還不能被稱為虔誠的宗教者,這樣的情況就為通過教育來轉化他們的信教觀提供了可能性。最后,滿足大學生需求的教育方式有待改進。大學生信教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多是現(xiàn)實中接受到的教育方式缺失或不科學導致的,現(xiàn)實中的教育方式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需要,忽視了他們的“表達信仰”的需要,“服從權威”的需要、“求神的保佑”的需要、“獲得回報”的需要,等等,應該說都是大學生正常的需要,如果平時的教育方式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這些需要,他們就會轉而通過信教來傾訴,來獲得滿足。
(二)信仰呈現(xiàn)多元化和集中化
信仰的多元化和集中化使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和考驗。溫州高校學生中信仰佛教和伊斯蘭教比例較高,究其原因,可能是這兩個宗教也是全民族普遍信仰的宗教派別的原因。除此之外,當代大學生還有信仰道教、天主教或伊斯蘭教的,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信教學生都是非常虔誠的教徒,但是這種信教的傾向性有多元狀態(tài)下逐步集中的趨勢,這樣的發(fā)展趨勢表明當代大學生的信教呈現(xiàn)出多元化和集中化的特點,這也給當前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考驗。
(三)信教學生的性別比例
在當代大學生中,男性信教比例要普遍高于女性信教比例。在本次調(diào)查的大學生群體中,信教男性占大約64.8%,而信教女性只占大約35.2%。調(diào)查還表明,信教的男性要占到男大學生總數(shù)的30.1%,信教的女性占女大學生總數(shù)的20.4%。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與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重男輕女”思想根深蒂固有關系,男性大學生被社會和家庭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值,這樣的高期望值給了當代男大學生在學業(yè)和未來事業(yè)的發(fā)展上以更大的壓力,這樣的壓力導致其一定程度上需要有一種精神方面的寄托。另外,男性大學生比女性大學生在信教方面表現(xiàn)出了更活躍的態(tài)勢,所以宗教人士更會優(yōu)先考慮吸收男大學生入教,這也是當前男性大學生信教比例比女性大學生信教比例高的原因之一。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大學生的宗教信仰問題可能會更加突出,與宗教活動的接觸將會更加頻繁,對宗教文化的認識將更加深入,可能會有更加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宗教組織中去。對此,高校應加強大學生宗教信仰的認識和管理,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大學生宗教信仰教育。
其一,高校要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幫助大學生樹立起科學的信仰觀,培養(yǎng)他們不斷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要明確高校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四有人才和傳授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陣地,絕對不是宗教活動的場所。目前,高校必須要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徹底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尤其是要采取切實措施對大學生進行無神論教育,努力引導當代大學生去深刻理解黨的宗教信仰政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生的思想、心理特點,培養(yǎng)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幫助他們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和信仰觀,幫助他們掌握好科學的方法論,從而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分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爭取認識和對待自己的信仰問題。
其二,主動開設宗教選修課和舉辦宗教類講座,幫助當代大學生理性認識宗教,樹立正確的信仰觀。在信息大發(fā)展的時代,當代大學生對于宗教知識和文化認識也是可以從多方面獲得的,既然這樣就不能用堵來解決問題,而應該是主動用疏的辦法來解決問題。高??砷_設宗教選修課或者舉辦宗教相關的學術講座,給學生介紹宗教文化和知識,開辟一條能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宗教的新途徑,這樣也可以大大消除當代大學生對諸多宗教認識的神秘感,也可以提高他們對宗教的理性認識,從而逐步樹立起正確的自我宗教信仰觀。
其三,廣泛普及科學知識,大力培養(yǎng)大學生的科學精神??茖W知識是驅(qū)除非理性信念的強有力武器,人們對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了解得越廣泛深入,那些無中生有的幻想、牽強附會的妄斷,對外部力量的恐懼和由此產(chǎn)生的毫無根據(jù)的迷信就會越少。只有用科學的知識武裝,才能有科學的信念充實心靈。高校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必須加強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的教育和培養(yǎng)。
其四,在人生的中小學教育階段提前開展宗教信仰教育。從上面的調(diào)查結果可以看出,學生信教大多發(fā)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所以對大學生的信仰觀教育要下移,重點要從高等教育階段放到中小學階段。但是在現(xiàn)實教育中,我們發(fā)現(xiàn),真正能在中小學教育階段開展信教觀教育的非常少,幾乎是空白。其實,中小學教育階段恰恰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及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沒有學校的信仰觀教育指引,學生就只能接受來自家人或信教群眾等外部因素的影響,這樣的狀況很容易導致中小學生,甚至幼兒很早就稀里糊涂地走上了信教道路。
總之,從本次調(diào)查結果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信教比例有逐步提高的趨勢,高校必須高度關注當代大學生的信教問題,從他們的理想信念教育入手抓起,為保持社會和高校的和諧穩(wěn)定提供信念支持。從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更應該要采取一切可行的途徑,從理論到實踐逐步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起科學的信教觀和理性的信教觀。
[1]金志霖.當代大學生與宗教信仰[J].當代宗教研究,2002(3).
[2]張晶晶.大學生宗教信仰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
[3]李志英.關于當前大學生信教的調(diào)查與思考[J].理論前沿,2004(8).
[4]梅曉慧.大學生宗教信仰問題及德育對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6(12).
[5]葉小文.社會主義與宗教的歷史新篇[J].中國宗教,2002(1).
D64
A
1673-1999(2011)06-0068-02
陳建勇(1984-),男,浙江溫州人,碩士,溫州科技職業(yè)學院(浙江溫州325000)信息技術系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2010-12-20
溫州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課題“溫州大學生宗教信仰思考與研究”(WSK1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