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怡
杜甫“歲暮”中的生命之光
廖 怡
杜甫有151首詩歌中出現(xiàn)了“暮”字。由“暮”字所組成的意象深刻的反映了杜甫敏銳的時間觀念和清醒的生命意識。強烈的遲暮之憂成為了杜甫生命中一個重要的符號,對歲暮的焦灼又讓他的詩歌始終籠罩上了一層淡淡的蒼涼。然而杜甫對自身生命價值的執(zhí)著追求又讓我們從暮色看到了一絲希望。
暮;杜甫;意象;時間;生命意識
陸機的《文賦》在論述創(chuàng)作動機時說道:“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心懔懔以懷霜,志渺渺而臨云?!保?]20客觀物象與作家的主觀精神會如此契合交融,自古以來則有之。黃昏時分,夕陽西下,暮色四合,鳥獸歸巢,最容易觸發(fā)人們的懷遠(yuǎn)思?xì)w的情緒。黃昏的來臨也標(biāo)志著夜晚的來臨。如果說白晝象征著生命、活動,那么黑夜則象征著靜止、死亡,而黃昏恰恰就處于這個轉(zhuǎn)折點上?!对娊?jīng).王風(fēng)》中:“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遍_啟了黃昏懷人的深沉與惆悵。而杜甫恰有一首《日暮》與此遙相呼應(yīng):“羊牛下來久,各已閉柴門。風(fēng)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頭白燈明裹,何須花燼繁。”風(fēng)月一聯(lián)寫出了詩人漂泊在外,思念家園,而末聯(lián)燈下白頭、繁花落盡又進(jìn)一步感嘆自己的衰老,尤為悲涼。中國詩人的黃昏感受,實在是生命缺憾中的一種痛苦情結(jié),是對和諧安寧之生活的一種永恒的祈求[2]127。
杜甫詩歌中多次出現(xiàn)“日暮”、“暮云”、“暮江”“暮蟬”這些暮色深沉的意象,意味著生氣了無,走向結(jié)束。而杜甫愁眼看景,暮色的濃郁與他的漂泊流離結(jié)合起來更添悲涼。
漂泊在外讓杜甫非常思念故土的親人、朋友。思念親人:“風(fēng)吹紫荊樹,色與春庭暮?;滢o故枝,風(fēng)回返無處。骨肉恩書重,漂泊難相遇。猶有淚成河,經(jīng)天復(fù)東注?!保ā兜蒙岬芟ⅰ罚┠捍簳r節(jié),漂泊在外,寂寞孤獨之感、傷時不遇之感也浮現(xiàn)出來。家書難續(xù)、親人難見那種憂愁真是愴然而涕下?!肚才d》:“干戈猶未定,弟妹各何之。拭淚沾襟血,梳頭滿面絲。地卑荒野大,天遠(yuǎn)暮江遲。衰疾那能久,應(yīng)無見汝時?!睂τH人無限思念,想著自己年老體衰,不知道能不能有見面的機會,甚覺悲涼。黃昏時分,經(jīng)過了一天的勞作,正是和家人團(tuán)聚的時候,同時也是一天中最富生命意識的時刻。暮色中本該溫馨團(tuán)聚,卻因為種種原因落空而產(chǎn)生的焦灼和無助如影隨形。而詩人親人離散,知己零落,兵戈滿地,山水阻隔,徒添悲情。漂泊、寒苦、屈辱如影相隨,懷念故土,渴望回鄉(xiāng),成為生命的最大慰藉和庇護(hù)[3]。
在好朋友嚴(yán)武去世時,詩人看到的景物全都染上一層暮色,甚至是三峽。詩中寫道:“一哀三峽暮,遺后見君情?!保ā犊迖?yán)仆射歸櫬》)“暮”在這里已經(jīng)不僅指時間上的晚和生命的垂暮,而是代表詩人的一種心境?!抖盼徽貧q》一詩中,杜位是杜甫的從弟,而杜位又是李林甫的女婿。經(jīng)過了李林甫主持的那次烏龍科舉后,這樣的關(guān)系更讓杜甫感到尷尬。在除夕之夜,杜甫寄居在從弟家中,想著自己年過不惑而前途渺茫,他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明朝四十過,飛騰暮景斜,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倍鸥τ谀昙o(jì)的敏感也正說明了他清醒的生命意識,不是盲目度日,而是志存高遠(yuǎn)?!盃€醉”只是掩飾傷痛的一個借口。
杜甫處于長期的漂泊之中,人命如蟻的驚懼及無法把握命運的憂恐讓他身心俱疲。杜甫渴望有一個能安頓生命的家園。即使在相對安定的寓蜀時期,那種安定也不能代替故園的歸屬感。
(一)詩中多次出現(xiàn)“暮年”“遲暮”感嘆功業(yè)未成
時間的不間斷性、瞬逝性和不可逆性,讓人們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短暫。人生在世短短幾十載,在時間的長河中不過一點而已。中國人的美感心態(tài)是一種審美人類學(xué),是價值論與生存論,關(guān)注的是有限與無限的關(guān)系,內(nèi)在生命的超越與永恒[4]53。
暮年標(biāo)志著生命進(jìn)入倒計時時刻,暮年更是讓人在回首往事時,會因為功業(yè)未立焦慮和惆悵。而暮年也正和一天中的黃昏時刻相當(dāng)。生命的凋零和一天時間流逝進(jìn)入黑夜,同屬于一個總結(jié)和思考的時刻。暮年是蒼涼的,因為年華老去,歲月不多,暮年又是平和的,因為已經(jīng)看過人生風(fēng)浪,看透世間紛擾。對于杜甫,暮年是落寞,是失落,是傷感,是對自己生命的尖銳審視。
杜甫有8首寫暮年的詩歌,其中《水宿遣興奉呈群公》寫道:“歸路非關(guān)北,行舟卻向西。暮年漂泊恨,今夕亂離啼。”短短幾字就把自己暮年漂泊的惆悵和身處離亂的時代結(jié)合起來,家國之亂加上自己命運多舛,惆悵的情緒將杜甫牢牢封住。對暮年的悲嘆:“江城帶素月,況乃清夜起。老夫悲暮年,壯士淚如水?!保ā堵牀钍细琛罚┮呀?jīng)進(jìn)入暮年,雖有報國憂世之心,但也只化為一種無奈:“用知苦聚散,哀樂日已作。即事會賦詩,人生忽如昨。古來遭喪亂,賢圣盡蕭索。胡為將暮年,憂世心力弱?!保ā段鏖w曝日》)暮年的杜甫多病多愁,:“久客幸脫免,暮年慚激昂。蕭條向水陸,汩沒隨魚商。報主身已老,入朝病見妨。悠悠委薄俗,郁郁回剛腸?!保ā度牒庵荨罚┍鞠霝閲謶n,但無奈身老病多,只能把這股憂愁深埋心間。
杜甫詩中寫道“遲暮”的詩有16首,這在唐詩中是一個獨特的現(xiàn)象。屈原在《離騷》中寫到:“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泵廊诉t暮與至老功業(yè)未成一樣可悲。黃昏景象被置于現(xiàn)實政治理想、建立豐功偉業(yè)的語義背景中,凸顯了壯志未酬的焦慮以及積極入世超越生死的生命意識[5]。杜甫的遲暮之感與屈原的遲暮之感又有不同。屈原一生縱然晚年被放逐,但尚有常伴君王側(cè)的時期。而杜甫一生郁郁不得志,即使為官也是職位卑微,稍有不是,便被罷免。生不逢時、多年漂泊、白首無成的身世之憂更加劇了杜甫的遲暮傷感。杜甫的遲暮情懷開啟了中晚唐詩歌失路悲歌的一風(fēng)潮。
10年的漂泊生活在杜甫的生命過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和傷痕。時光流逝,歲月催人老:“北風(fēng)黃葉下,南浦白頭吟。十載江湖客,茫茫遲暮心。”(《憑馮倉曹將書覓土婁舊莊》)在給自己的朋友高適的詩中也寫到:“天涯春色催遲暮,別淚遙添錦水波?!保ā斗罴母叱J獭罚┝髀冻錾钌畹倪t暮之悲。此時杜甫寓蜀,經(jīng)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而人生的已過了一大半。傷感之情溢于言表。
常年的郁郁不得志,讓杜甫產(chǎn)生了一種想遠(yuǎn)離魏闕,想將自己投身宗教以逃避現(xiàn)實生活的情緒:“遲暮身何得,登臨意惘然。誰能解金印,瀟灑共安禪?!保ā杜憷铊髦萃蹰佒萏K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義寺》)但是,杜甫對國家始終有一種放不下的情懷,骨子里的儒家思想終于又讓他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唯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野望》)生命價值的不可實現(xiàn),突出了生命厚度的單薄和生命力度的脆弱。老境驟至、蹉跎歲月的遲暮之傷,加重了他傷懷的濃度。
(二)多次出現(xiàn)“歲暮”感嘆時間流逝
一年將盡,寒風(fēng)蕭蕭,這時的詩人或是黯然神傷,或是寂寞苦楚,或是感嘆一年一事無成,或是哀怨時乖命蹇。歲暮成為詩人審視自我的時刻,清醒,所以更加尖刻。儒家所賦予的給杜甫的責(zé)任感,更讓杜甫在歲暮時分,最易感懷而長嘆。他漂泊在外,除了感嘆時光流逝,還感嘆自己年老無依的悲涼,觸景傷情,心如刀割:“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xiāng)愁。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夕催人自白頭。”(《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逢早梅相憶見寄》)歲暮年老,與家人、朋友相隔,也許見一面都是非常的不容易:“歲暮窮陰耿未已,人生會面難再得?!保ā毒糜昶谕鯇④姴恢痢罚?/p>
當(dāng)感受到個體生命的有限與生活的無奈時,總要把自己對時間流逝的悲嘆、生命不常的憂患轉(zhuǎn)向廣袤的自然。于是詩人在自然與生命的對應(yīng)中,賦予黃昏意象以一種深沉厚重的生命色彩,企圖超越這生命的必然[5]。而《白鳧行》更是以鳥自喻感嘆年老生活的不易:“君不見黃鵠高于五尺童,化為白鳧似老翁。故畦遺穗已蕩盡,天寒歲暮波濤中。鱗介腥膻素不食,終日忍饑西復(fù)東。魯門鶢鶋亦蹭蹬,聞道如今猶避風(fēng)?!薄白詡t暮漂流也。黃童化為老叟,此黃鵠白鳧之喻也。遺穗蕩盡,陸無糧矣。腥膻不食,水又饑矣。此自蜀至楚之喻。鶢鶋避風(fēng),傷北歸亦無安身之地也?!保?]
杜甫對時間流逝,物是人非的感覺尤為敏感:“束薪已零落,瓠葉轉(zhuǎn)蕭疏。幸結(jié)白花了,寧辭青蔓除。秋蟲聲不去,暮雀意何如。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保ā冻堋罚┣锵x猶在,暮雀已離,有倏忽聚散之悲,寒事已落,人生亦然,有始盛終衰之概[6]615。而感覺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暫時的,脆弱多病的一定會先凋零:“病葉多先墜,寒花只暫香。巴城添淚眼,今夜復(fù)清光?!保ā侗∮巍罚┚退闶欠被ㄋ棋\,也終會無情凋零:“紫萼扶千蕊,黃須照萬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质桥税部h,堪留衛(wèi)玠車。深知好顏色,莫作委泥沙?!保ā痘ǖ住罚?/p>
時光短暫,歲暮更增離憂,面對種種不平的社會現(xiàn)實,杜甫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今日苦短昨日休,歲云暮矣增離憂。霜凋碧樹待錦樹。萬壑東逝無停留。荒戍之城石色古,東郭老人住青丘?!怨攀ベt多薄命,奸雄惡少皆封侯”?!跺\樹行》這種因時間感知而引起的內(nèi)傷與心病成了民族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中的隱性悲劇內(nèi)涵[4]54。
三、暮色中的生命之光
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朝發(fā)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彪m然日將暮矣,但是求索之心仍然沒有停歇。一個人的生命意識既有生存欲望,也有更深層次的生命價值追求。杜甫身上濃郁的儒家情懷,高尚的人格和對現(xiàn)實與自我的清醒認(rèn)識,都使他努力追求自身的生命價值。
杜甫不但用“暮”字醞釀了一種戰(zhàn)亂時的零落和悲慘景象,也用“暮”字透露出一絲微光。朝與暮的句式突出了一種焦急,一種緊迫,也更體現(xiàn)了杜甫的愛國心切,為民擔(dān)憂的迫切。在《三吏》《三別》中只有《潼關(guān)吏》一首沒有出現(xiàn)“暮”字,其他五首都出現(xiàn)了“暮”字。雖然描寫了戰(zhàn)爭的殘酷,但在《新安吏》中,他描寫“中男”被征的痛苦之后,有一段勸勉的話:“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況乃王師順,撫養(yǎng)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倍凇缎禄閯e》中也有一段借新婦之口勸勉的話:“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垂老別》則是以老人自我寬解的方式表示了這種勸勉[7]125。杜甫一方面對征戰(zhàn)的無度表示強烈的憤慨,對人民懷有極大地同情,但是他又心系國家安危,鼓勵人們?yōu)楸Pl(wèi)家園而戰(zhàn)。對于他自己也是如此,一方面感覺自己年老體衰,仕途失意,另一方面又保持一顆忠心為國的心。這與他奉儒守官的儒家思想非常緊密。在悲壯的時間之深谷中漸漸升起的,是那擁有生命之自覺意識,勇敢迎向無限與永恒的詩心[2]220。
杜甫始終沒有對國家完全失望,他仍在熱切期盼有能人志士能拯救萎靡不振的朝廷,仍然對國家安定保持積極態(tài)度。廣德元年,吐蕃陷松、維、保三州:“歲暮遠(yuǎn)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jì)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歲暮》)煙塵鼓角,蒙上用兵。當(dāng)此流血不已,請纓無人,安忍惜死不救哉。故雖寂寞之中,而壯心忽覺驚起,可見公濟(jì)世之念,至老猶存也[6]1068。
自己雖遠(yuǎn)離魏闕,但心仍在朝中:“搖落巫山暮,寒江東北流。煙塵多戰(zhàn)鼓,風(fēng)浪少行舟。鵝費羲之墨,貂馀季子裘。長懷報明主,臥病復(fù)高秋。”(《搖落》)不但要求自己這樣,杜甫也對身邊的人這樣要求,去世的前一年還勸裴虬、蘇渙說:“至君堯舜付君等,早據(jù)要路思捐軀?!保ā赌呵锿髋岬乐菔衷才d呈蘇渙侍御》)“王子思?xì)w日,長安已亂兵。沾衣問行在,走馬向承明。暮景巴蜀僻,春風(fēng)江漢清。晉山雖自棄,魏闕尚含情?!保ā端屠钋鋾稀罚┐鼓喊臀?,自憐地僻,傷春江上,唯待時清,蓋身雖廢棄而心猶戀闕也[6]1069。
“暮”指的是太陽西下之時,反之,此時黑暗尚未籠罩大地,暮色中仍有一絲光線,而這光線也仿佛代表著一種希望。杜甫困守長安10年,安史之亂后在顛沛流離中送走后半生。眼見的是滿目瘡痍的大地和困苦不堪的人民。生命中的色彩多半是暗淡的,但是民胞物與、關(guān)心民瘼的精神貫穿于他的一生。他無時無刻都在審視生命,探求生命價值,希望在人生將盡的時候,還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時間的無情流逝讓杜甫對自己的生命有了清醒和殘酷的認(rèn)識,更加重了他對家園的渴望和對生命安頓的無限期盼。遲暮不遇和暮年多病讓杜甫深為自己和國家憂慮不堪。盡管暮色蒼蒼年華老去,挺立在杜甫靈魂中的卻是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對國家與人民的一往深情。
[1]陸機.張少康集解文賦集釋[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
[2]胡曉明.中國詩學(xué)之精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張娟.杜甫之“夜”——論杜甫的“傷夜”情懷[J].南京工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03(1).
[4]李浩.唐詩的美學(xué)闡釋[M].合肥: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2000.
[5]孫宗勝.黃昏意象與古代文人的生死意識及文化心態(tài)[J].內(nèi)蒙古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1999(3).
[6]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7]羅宗強.唐詩小史[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
I109.3
A
1673-1999(2011)22-0096-03
廖怡(1986-),女,四川綿竹人,廣西師范大學(xué)(廣西桂林541006)文學(xué)院2009級碩士研究生。
201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