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朝霞
(長治學院 中文系,山西 長治 046011)
建構“生命”語文課堂
牛朝霞
(長治學院 中文系,山西 長治 046011)
課堂不再單純是教學活動的場所或環(huán)境,已成為課程與教學活動的綜合體,現(xiàn)有的中小學語文課堂依然存在種種弊端,因此有必要建構一種有利于師生身心發(fā)展的“生命”語文課堂。文章從必要性和策略兩方面討論了建構“生命”語文課堂這一問題。
語文;課堂教學;新課程教學
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實施,中小學語文教育進入了新課程時代,但作為語文課程與教學活動綜合體的語文課堂依然存在種種問題,本文僅就語文課堂的建構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目前,有學者認為課堂涵義應包括三個遞進的層次:一是把課堂理解為教室(Classroom),是學校教學活動發(fā)生的主要場所,傳統(tǒng)教學論是把它作為教學環(huán)境來研究的;二是把課堂理解為學校的課堂教學活動,所謂研究課堂就成了研究課堂教學,實質(zhì)是一種狹義的教學研究;三是把課堂理解為課程與教學活動的綜合體,包括課堂實施,課程資源開發(fā),教學活動,師生關系,教學環(huán)境等多種教育要素及其相互關系?,F(xiàn)代意義上的課堂研究趨向于第三種理解:把課堂作為教學研究的一個特殊對象,把課堂作為教學現(xiàn)象與教學規(guī)律發(fā)生的主要“領域”,把課堂作為課程與教學研究的一個自然的實驗室。[1]
以現(xiàn)代意義上的課堂理念來審視當今的中小學語文課堂,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課堂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弊端,是一種“信仰性共識教學模式”。筆者將其弊端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1、語文課堂教學內(nèi)容教條化,這突出表現(xiàn)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唯教材、唯教參和唯教案為上;2、語文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化,這表現(xiàn)為教學結構刻板化、統(tǒng)一化和教學行為程式、線形化兩個方面;3、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組織形式、活動角色單一化;4、語文課堂教學方式靜態(tài)化。
新課程實施以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被提了出來,這些理念為改造傳統(tǒng)語文課堂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diào)認知主體的內(nèi)部心理過程,把學習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體,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協(xié)作,利用與學習資料的對話,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
2、生成性理論。生成性理論認為課程不僅僅是那些預先設定好的內(nèi)容,教學也不僅僅是那些“預設”的活動,它重視教學的“生成性”,認為教學是一個飽含情感、有審美需求的、非完全“預設”的對話過程,而課程則是參與者在此過程中的“動態(tài)生成”。
3、多元性理論。20世紀8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斯滕伯格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多元智力理論為當今課程與教學的“多元性”提供了理論基礎。如新課程教學中確立的一系列觀念:教學中要尊重人的多樣性、主體性,重視“當事人”獨特的感受、體驗及潛能的發(fā)掘等等。就語文教學而言,提出尊重學生符合審美要求的“個性化閱讀”。
4、民主對話理論。伽達默爾對話邏輯要求對話雙方進入對話時“要放棄自己的主體性,使對話成為沒有主體的主體間者。作為主體間者的對話呈現(xiàn)出這樣的邏輯,一方說出的話不是另一方的指令,而是期待,即向?qū)Ψ匠ㄩ_許多未曾說出的東西,使對方獲得更多的言說自由,盡管一方的話語不能直接成為另一方的共識,但是,不斷接納而共生的對話,即便不是當下兌現(xiàn)雙方的認同共識,卻能在對話展開的將來兌現(xiàn)雙方的認同共識。”[2]其對話教學理論對非預設教學、非指示性教學等具有指導意義。
根據(jù)目前課堂理論的研究成果,鑒于語文課堂的現(xiàn)實,我們有必要建構一種利于師生身心發(fā)展的,與主體性教育思想相適應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對話的“生命”語文課堂,這種“生命”語文課堂具有如下幾方面特征:1、語文課堂教學是師生交流互動、共建知識的過程;2、語文課堂教學是使學生形成健康人格的行為;3、語文課堂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xiàn)的場域。
“生命”語文課堂是一種新的語文課堂教學理念,本文從學生學與教師教兩方面展開建構。
“生命”語文課堂教學中,首先要考慮的是怎樣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參加學習活動。
1、建構心理安全區(qū)域,清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得到最優(yōu)表現(xiàn)和發(fā)展。上海特級教師錢夢龍在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照著參考書回答一個較有難度的問題時,這位學生頓時發(fā)慌,滿臉通紅,這時錢老師不僅沒有批評指責,而且還夸這位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欲,能夠自覺主動地查閱參考書,希望大家向這位同學學習,接著錢老師又讓這位學生先聽聽大家的回答,然后根據(jù)參考書上的提示點評一下大家的回答。該生聽后放松了緊張的情緒,滿意地坐下,仔細聽同學們的發(fā)言,等待行使“裁判”的權利。[3]錢老師對這一細節(jié)的處理,慎重而巧妙地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消除了這位同學的心理障礙,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2、提供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和活動空間。合作學習理論認為當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工作時,會創(chuàng)設一個互勉、互助和互愛的場域,這個場域能充分激發(fā)參與者的求知欲,從而達到最優(yōu)的學習效率。如支玉恒老師講《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就組織了一些學生“嘉賓”做“實話實說”節(jié)目,他安排某些學生當“現(xiàn)場觀眾”,某些學生當“電視機前觀眾”,保證每位學生有自己的角色。
3、讓學生自己認識課堂的學習目標,自主定位,自主學習,編寫學案。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在元認識、動機、行為三個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時,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如魏書生老師的“課堂教學六步法”,即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
4、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質(zhì)疑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動力。如四川特級教師李鎮(zhèn)西在教學中提倡學生對所有課文養(yǎng)成“四問”的習慣:(1)寫了什么?(2)怎樣寫的?(3)為什么這樣寫?(4)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通過引導學生提問,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深入探究和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的能力。[4]
“生命”語文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的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力要想得到充分發(fā)揮亦離不開教師的指導。
1、運用稚化思維突破語文教學難點。稚化思維即教者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退回到與學生相仿的思維勢態(tài)去思考問題,其特征是具有退化性和模擬性。如姜國忠老師在教學中故意醒目地將“再接再厲”之“厲”寫成“勵”,當一個同學指出后,姜老師仍裝作很有把握,要求大家回去查字典。翌日,在師生交流的基礎上,姜老師也裝作大有收獲:先講了有關典故,然后指出“厲”為“礪”的通假字,在此活用為動詞,意為“磨”。通過稚化思維備課,師生都以生命活動投入到語文教學中,教學效果甚好。[5]
2、尋找富有生命氣息的切入點分析課文。“切入法”依據(jù)系統(tǒng)化原理,巧設文章分析的切入點,以點帶面,將課文分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組成有機的整體。如一位老師在講《裝在套子里的人》時,從“別里科夫與華連卡能不能談戀愛?能否結婚?”這個問題切入,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班同學頓時展開熱烈的討論。最后得出別里科夫也是人,有七情六欲,也需要生活伴侶,是可以談戀愛的;但是,他的外表,思想和生活都裝在套子里,非常害怕不斷涌現(xiàn)的新生事物,是不可能和與自己格格不入的活潑開朗、熱情大方的華連卡終成眷屬的,從而揭示新舊思想沖突是一對難以調(diào)和的矛盾,進而諷刺沙皇專制制度。[6]這樣,以簡御繁,經(jīng)濟高效。
3、對教學過程進行動態(tài)設計。如寧鴻彬老師在教“定語”語法點時的設計:
師:今天上課要用一張報紙,我匆忙中忘帶了,請課代表到辦公室?guī)臀胰怼?/p>
課代表:拿什么報紙?
師:(不容課代表說話,武斷地)叫你拿報紙就拿報紙!怎么磨磨蹭蹭的,還不快去?
課代表:老師,這……
師:課代表,這樣帶頭不聽指揮?
(課代表氣得滿臉通紅,欲辨不能。學生對老師的這種態(tài)度也非常不滿。)
師:我讓課代表去拿報紙具體說說有什么不對?
生:老師,你只說報紙,太籠統(tǒng),不具體,到底指的是哪張難以確定。辦公室里有很多報紙,讓拿什么報紙?哪一天的報紙?……
(這時,老師突然改變態(tài)度,露出笑容。)
師:同學們堅持得很對!我讓課代表到辦公室拿報紙,不告訴他拿什么名稱的報紙,拿哪一天的報紙,他確實不好辦,由此看來,在“報紙”的前面應該加上詞進行限制,這樣課代表才好把報紙拿來。
課代表:老師,拿什么報紙?哪一天的報紙?
師(笑):拿某某月某某日的《中國教育報》!
(板書:某某月某某日的《中國教育報》)
師:看來,在名詞前面必須加一些詞進行限制,才能表達得比較清楚,這個修飾、限制的部分就是“定語”,也就是我們這堂課學習的內(nèi)容……[7]
通過“怒劇”,寧鴻彬老師輕松地傳授了教學內(nèi)容,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教師適時地運用教學機智。教學機智,就是教師能夠敏銳地捕捉課堂教學中的突發(fā)情況,適時地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教學尷尬的能力。如有一位長相出眾的年輕女老師,在某班教室上作文課,當她要在黑板上書寫課題時,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畫像在黑板上,旁邊還有一行醒目而俊秀的字:“瞧,像不像某某,漂亮吧?”,該老師頓時感到自己受到了學生的嘲弄與不尊重,但理智告訴她,如果當堂發(fā)怒,肯定無濟于事,反而雪上加霜。于是她強忍怒火,看著自己的畫像道:“這是誰畫的?畫技真高啊,很像我。希望這位同學以后能為我們班的板報出一份力,同學們說好不好?今天的作文課我們就來練習描寫人物的外貌,請同學們能抓住人物特征,寫好本次作文。”[8]隨即把畫擦去。這位教師采用教學機智成功地化解了一場教學尷尬。
總之,讓智慧走進語文課堂,才能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并最終使語文教學通過“符號的轉換”來實現(xiàn)人與自然交往、人與人交往的自然、和諧之美。
[1]王鑒.課堂研究引論[J].教育研究,2003,(6):79.
[2]轉引孔凡成.課堂教學模式的交往分析[J].語文建設,2005,(2):5.
[3]高一萍.從語文名師談語文日常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J].語文建設,2005,(2):32-33.
[4]顧向陽.淺談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J].中學語文教學,2002,(10):11.
[5]姜國忠.運用稚化思維突破語文教學難點[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57.
[6]張巨富.課文分析中的切入藝術[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560.
[7]徐小華.語文課堂教學的兩個核心問題[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11):41-43.
[8]程立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機智[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7):46.
Constructing the“Life”Chinese Classroom
NIU Zhao-xia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hangzhi University,Changzhi Shanxi 046011)
Classroom is no longer a pure place or environment for teaching activities,but an integrated place for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ctivities.There are many questions in Chinese classroom of middle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So it is necessary that we construct the new Chinese classroom——life Chinese classroom.When we construct the life Chinese classroom,I relate two points which are the study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of the teachers.
Chinese;Chinese classroom;new course teaching
G424
A
1673-2014(2011)03-0112-03
2011—01—11
牛朝霞(1981—),女,山西高平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責任編輯 王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