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珠
(蘇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管理工程系 江蘇蘇州 215104)
得體中式英語在中國文化傳遞中的價值研究
丁金珠
(蘇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管理工程系 江蘇蘇州 215104)
語言扎根于文化之中。英語在扎根于中國文化之中產(chǎn)生了中國英語和中式英語。中國英語被認為是正確的英語語言變體之一,對待中式英語不應(yīng)一味地批判,而應(yīng)采取兼容并蓄的態(tài)度。有必要區(qū)別對待低級中介語和得體中式英語,后者在對外輸出過程中,對特有的中國文化的傳遞有著較高的價值。
中介語;中式英語;得體中式英語;文化
語言有其存在的文化背景,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性的語言,在其落根于其他國家時,必將受到其他國家文化的影響,產(chǎn)生一系列帶有其他國家文化烙印的表達方式。目前語言學家把扎根于中國的英文表達方式分為兩類:中國英語和中式英語。中國英語(China English)被定義為英語語言變體之一,符合英語語言習慣,傳遞中國獨特文化和歷史的正確表達方式。例如:四個現(xiàn)代化(four modernization);開放政策(opening-up policy)和五四運動(May fourth Movement);然而中式英語(Chinglish)往往被看成是沒有很好掌握標準英語的代名詞,是指“中國的英語學習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語的干擾和影響,硬套英語規(guī)則和習慣,在英語交際中出現(xiàn)的不合規(guī)范的英語或不合英美文化的畸形英語”[1]。這種英語對英語國家的人來說往往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但又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中式英語“Chinglish”是中國與世界交流中出現(xiàn)矛盾、出現(xiàn)障礙時所出現(xiàn)的必然產(chǎn)物,也是中外交流增多的具體體現(xiàn)。2010年上海市政府為迎接世博會,組織學生志愿者上街尋找并修改中式英文標牌,有人認為,中式英語或?qū)⒈幌麥纭R粓龅降走€要不要中式英語的網(wǎng)絡(luò)大辯論也由此展開。然而來自英國《衛(wèi)報》的消息稱,中式英語正在國外受到追捧。美國社交類網(wǎng)站Facebook上有一個“救救中式英語”小組,吸引了8 000多名成員,里邊有超過2 500條中式英語例子??偛吭O(shè)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全球語言監(jiān)測機構(gòu)”(Global Language Monitor,簡稱GLM)在2008年度全球電視英語詞匯分析報告中,公布了當年的十大電視詞匯,Beijing是其中之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GLM對中式英語特別關(guān)注,它認為在全球化大環(huán)境下,中式英語正強烈沖擊著英語,大量的中文詞匯進入英語,成為英語新詞匯最主要的來源,如中式英語“l(fā)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已成為標準英文詞組。據(jù)GLM的統(tǒng)計,自1994年以來加入國際英語行列的詞匯中,中式英語占5%到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2]。
上個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學者塞林克提出了中介語理論。中介語是指“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學習者通過一定的學習策略,在目的語輸入的基礎(chǔ)上所形成的一種既不同于其第一語言,也不同于目的語,而是一種介于第一語言和目的語之間的,隨著學習的進展向目的語逐漸過渡的動態(tài)的語言系統(tǒng)”[3]??梢钥闯鲋薪檎Z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學習水平的提高和交際需要的增加而不斷變化,由低級到高級,逐漸離開母語向目的語靠攏。
事實上,有一部分“中式英語”由于同英語言語習慣相去甚遠,一旦用于交際,必然造成言語障礙,這些可以定義為低級的中介語,應(yīng)加以避免。例如: Beijing's winning the bid for the Olympic makes our blood boil。由于英語初學者沒有很好地區(qū)分boil (液體達到沸點后的沸騰)和excited(人的情緒激動)含義的不同,才會出現(xiàn)這樣讓母語為英語的人士的費解,這屬于低級中介語。正確的表達應(yīng)該是: Beijing's winning the bid for the Olympic makes us excited.
然而中介語并不都是錯誤的,也有正確的部分。本文主要討論的并非所有母語為漢語的人所用的英語,即本文將排除那些完全不符合英語語法的低級中介語,而是討論那些體現(xiàn)中國文化特點,語法正確的“得體中式英語”。這些表達是在沒有構(gòu)成言語障礙和言語歧義的情景下形成的,應(yīng)該被視為言語創(chuàng)新,而不應(yīng)當是言語錯誤。隨著中外交流的不斷加深,這些“中式英語”將逐漸成為“中國英語”的一部分,有必要以兼容并蓄的態(tài)度去看待“中式英語”,這種全新的態(tài)度將影響到英語在中國的發(fā)展和英語在中國的未來。
語言與文化有著水乳交融的關(guān)系。索緒爾認為[4],語言是表達人類思想的任意性的符號系統(tǒng)。它是由語音、詞匯和語法構(gòu)成的綜合體系。語音是語言的物理特性,詞匯是表征客觀事物及其特性與關(guān)系的符號,而語法則是詞匯與詞匯之間的組合規(guī)則。這三大部分綜合應(yīng)用實現(xiàn)了語言的社會交際功能。但語言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并不是憑空而就,而是扎根于社會文化土壤的產(chǎn)物??巳R爾·克里拉姆奇(Claire Kramsh)在他的《語言與文化》一書中提出[4]:語言表達文化現(xiàn)實—語言體現(xiàn)文化現(xiàn)實—語言象征文化現(xiàn)實。中式英語的產(chǎn)生無疑是中國文化與英語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是國人運用英語這個語言外殼結(jié)合中國特有的本土文化,對這種語言進行重新編碼的結(jié)果。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式英語表達了中國的文化現(xiàn)實,體現(xiàn)了中國的文化現(xiàn)實,也象征了中國的文化現(xiàn)實。對于中國的英語學習者而言,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必然會發(fā)生英語和漢語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調(diào)和、融合,最后或多或少以基于漢語的文化背景傳遞輸出。而得體中式英語的對外輸出,可以很好地傳遞豐富的中國文化。
從一些中式英語詞匯中,英語為母語人士可以領(lǐng)略獨特的中國風情。例如:quadrangle(四合院),transport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春運),neighborhood committee(居委會)等。有些詞語表現(xiàn)了中國某些階段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如 worship everything foreign(崇洋媚外),eating out of one big pot(吃大鍋飯),iron rice bowl(鐵飯碗),unhealthy practices(不正之風),One nation,two systems(一國兩制)等。這些詞匯最初出現(xiàn)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并不為英語為母語的人士所理解,被認為是錯誤的中式英語表達,但隨著中外交流的加深,這些中式英語逐漸被歸類為中國英語(China English)而為人們所接受。
選擇比喻時英漢語言喻體各自不同。在語言表述中,大量使用的比喻可以明顯表現(xiàn)出英漢語言的巨大差異來。漢語是表意文字,英語是表形文字,在選擇比喻時,往往會從外在形式到內(nèi)在意義,本體、喻體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等方面表現(xiàn)出文化的不同。
例1:Paper tiger。紙老虎。中國人用紙老虎來比喻那種聲大雨點小,表面作威作福,骨子里卻是怕死、狗屁不如的人;而英文中沒有類似的表達。
例2:the pearl on her father's hand。父親的掌上明珠。中國人用掌上明珠比喻極受父母疼愛的兒女,特指女兒;而英文中則用the apple of one's eye來表達。
例3:Xishi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這句話把情侶眼里的普通人變成了超級美女;而英文中則為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以上的中式英語表達符合英文的語法規(guī)范,且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對于不同喻體所表達的不同的意思。
夸張(Hyperbole)是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在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漢語和英語在夸張方面也體現(xiàn)了很大的不同。
例4:one in a hundred。百里挑一?!鞍倮锾粢弧背1挥脕硇稳荨昂芴貏e,很出眾”或“與眾不同”,英文中one in a thousand也有相同的含義。但值得注意的是,漢語用“百”,而英語則以十倍于百的thousand來夸張;同樣,漢語的“十分感謝”或“萬分感謝”,英語則是a thousand thanks(千分感謝)或thanks a million times(百萬次感謝)。
例5:I was so hungry that I could eat up an elephant。我餓到可以把一頭大象吃掉。這是擴大夸張。人不可能吃掉一頭大象,這表示真的很餓。英文中類似的表達為:I was hungry to death.
例6:That really makes people laugh off their front teeth。真是讓人笑掉大牙啊。英文中有類似的表達:That really makes people laugh off their head??梢钥闯鲇吮戎袊诉€夸張。
可見,英語比漢語要夸張,英美人追求標新立異和充分考慮表現(xiàn)自我,而中國人崇尚中庸之道,凡事避免走極端,即使夸大其詞也不太過火。
習語通常包括成語、俗語、格言、諺語、歇后語、俚語等,其表現(xiàn)形式音節(jié)優(yōu)美,音律協(xié)調(diào),或含蓄幽默,或嚴肅典雅,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妙趣橫生,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例7:Some prefer radish but others prefer cabbage。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英語中類似的表達: Tastes differ
例8:spends money like dirt。揮金如土。中國的許多地區(qū)深處內(nèi)陸,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然而英國是一個島國,離不開水;漢語卻常常拿“土”作比,而英語好多習語則與“水”有關(guān)。因此同樣是比喻花錢浪費,大手大腳,英語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漢語卻是“揮金如土”。
以上看似不規(guī)范的英文表達,卻能讓國外人士了解中文的語言特色。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受歷史背景、地理環(huán)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影響,英語習語和漢語俗語承載著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歷史信息,表達出不同的語言色彩和寓意。
現(xiàn)在有很多專家都著力于研究中國英語和中式英語的區(qū)別,然而以筆者看來,并不能從嚴格意義上來劃分中國英語還是得體中式英語。一種語言和文化通過與另一種語言和文化的接觸、碰撞和融合,增強了自身的生機與活力,不僅在于它吸收了另一民族富有其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言語詞句,還因為它吸收了另一民族具有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文學形式。中國英語學習者通過各種方法學習英文、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母語為英語的人同樣也可以通過得體的中式英語來了解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
[1] 李文中.中國英語與中國式英語[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4):18.
[2] 曾向榮.中式英語折射時代特征[N].廣州日報,2007-02-15:8.
[3] 姚鳳華.中介語的石化及教學對策[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5):48-50.
[4] 劉娟.從中式英語看中西文化的撞擊[J].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2006(3):110-115.
On the Values of Appropriate Chinese English in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Culture
DING Jin-zhu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Suzhou 215104,China)
Languages are rooted in cultures.China English and Chinglish have occurred since English was rooted in Chinese culture.China English is universal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English varieties,which is acceptable;while an inclusive approach to the favorable elements in Chinglish should be taken in preference to a blind criticism.Different attitudes should be adopted towards rookie inter-language and appropriate Chinese English,for the latter 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distinctive Chinese culture.
Inter-language;Chinglish;appropriate Chinese English;culture
H 310.1
A
1672-2434(2011)04-0060-03
2011-05-12
丁金珠(1975-),女,副教授,碩士,從事研究方向:應(yīng)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