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仁
(首都師范大學(xué),北京100048)
《瞿佑全集校注》評述
張平仁
(首都師范大學(xué),北京100048)
2010年4月,喬光輝教授整理本《瞿佑全集校注》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該書是瞿佑研究領(lǐng)域的重要階段性成果,囊括了瞿佑現(xiàn)存作品八部及散佚作品若干,是第一部瞿佑作品總集;該書附有全新的《瞿佑年譜訂補》以及其他辨正文章,正面回答了瞿佑研究領(lǐng)域的許多重大問題,呈現(xiàn)出全、精、深三大特點。
喬光輝; 瞿佑; 校注
瞿佑 (1347-1433),明初著名文人,在詩、詞、詩論、小說等領(lǐng)域均有較高成就。其文言小說代表作《剪燈新話》是中國第一部禁毀小說,對明清兩代的《剪燈余話》、《覓燈因話》、《聊齋志異》等均有深刻影響。此外,該書還漂洋過海,在日、韓、越等國得到廣泛傳播,如日本文人上田秋成的《雨夜物語》、韓國文人金時習(xí)的《金鰲新話》、越南文人阮嶼的《傳奇漫錄》等都與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屬“墻里開花墻外香”的典范之作,更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域外傳播的一朵奇葩,目前已引起域外漢學(xué)界的廣泛關(guān)注。
“《瞿佑全集》的點校與整理”最初由法國科學(xué)研究中心的陳慶浩先生發(fā)起,東南大學(xué)喬光輝教授的整理工作肇始于2005年,并獲得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和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領(lǐng)導(dǎo)小組的資助。經(jīng)過精選版本、細致??薄⒈?zhèn)屋嬝?、反?fù)校對,歷時五年,《瞿佑全集校注》方成全帙,由浙江古籍出版社于2010年4月正式出版。該書共七十余萬言,分為“詩、詞、詩話、史學(xué)、小說、佚作”六個部分,共收書八部,散佚作品若干。其中,《資治通鑒綱目集覽鐫誤》在研究界屬首次披露,其他幾部如《樂全稿》、《詠物詩》等也是首次整理;而此前署名為瞿佑的《宣和牌譜》、《四時宜忌》則被證偽,排除在全集之外。
該書是第一部瞿佑作品的總集,對今后的瞿佑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但面對一些近乎原生態(tài)的材料,校點者可謂“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經(jīng)過繁復(fù)細致的工作終于為讀者獻上了一部高質(zhì)量的古籍整理作品。總的來看,該書呈現(xiàn)出三大特點:
瞿佑在世87年,其創(chuàng)作生涯極其漫長,作品涉及的領(lǐng)域也很多。根據(jù)瞿佑75歲時的自述:
少日讀書之暇,性善著述,螢窗雪案,手筆不輟……久而長編巨冊,積成部帙。治經(jīng)則有《春秋貫珠》、《春秋捷音》、《正葩掇英》、《誠意齋課稿》;閱史則有《管見摘編》、《集覽鐫誤》;作詩則有《鼓吹續(xù)音》、《風(fēng)木遺音》、《樂府?dāng)M題》、《屏山佳趣》、《香臺集》、《采芹稿》;攻文則有《名賢文粹》、《存齋類編》;填詞則有《余清曲譜》、《天機云錦》;纂言記事則有《游藝錄》、《剪燈錄》、《大藏搜奇》、《學(xué)海遺珠》等集。自戊子歲獲譴以來,散亡零落,略無存者?!罉肥拍隁q次辛丑正月燈夕,七十五歲翁錢塘瞿佑宗吉甫書于保安城南寓舍。[1](P835)
正如其自己所說:“自戊子歲獲譴以來,散亡零落,略無存者”,瞿佑在世時已有許多作品散佚。其后不久,徐伯齡 (天順、成化時人)在其《蟲覃精雋》卷四“吊城懷古”中說道:“ (瞿佑)著有《通鑒集覽鐫誤》、《香臺集》、《剪燈新話》、《樂府遺音》、《歸田詩話》、《興觀詩》、《順承稿》、《存齋遺稿》、《詠物詩》、《屏山佳趣》、《樂全稿》、《余清曲譜》、《保安新錄》、《保安雜錄》等集,一見存其目;喪亂以來所失亡者,往往人為惜之,如《剪燈錄》、《采芹稿》、《春秋貫珠》、《春秋捷音》、《正葩掇英》、《誠意齋稿》、《管見摘編》、《鼓吹續(xù)音》、《風(fēng)木遺音》、《存齋類編》、《天機云錦》、《游藝錄》、《大藏搜奇》、《學(xué)海遺珠》等集,茲不可復(fù)得也”[2]。瞿佑去世至今的近六百年時間里,由于戰(zhàn)亂、禁毀、下獄等原因,存世作品已極為稀少,十不得一。1997年徐朔方先生《瞿佑年譜》稱瞿氏著作“今所存者,唯《樂全集》、《樂府遺音》、《歸田詩話》及《剪燈新話》”[3](P491)。喬光輝教授經(jīng)過長期搜集,共得八部作品和“散佚”的部分詩、詞、文,全面、系統(tǒng)、客觀地展現(xiàn)了與瞿佑相關(guān)的信息。
首先,遍求諸序,增補脫落文字,展示全貌。瞿佑為明初著名文人,作品版本眾多,為同一作品作序者往往有數(shù)人,且每一版本作序者亦不相同,他們大多為瞿佑同時代或稍晚之人,與瞿佑或其子侄瞿迪、瞿迎、瞿暹等有過交往,在序言中保存了非常珍貴的史料。同時,由于年代久遠,古籍中往往有脫漏之處,或字跡模糊難以辨認者,嚴重影響后人對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校點者為了彌補這些缺憾,往往兼采諸本以成全帙,力求將書稿的相關(guān)信息全面準(zhǔn)確地記錄下來。以《詠物詩》為例,該書底本為“武林往哲遺著”本,存在不少脫略及訛誤之處,如第九十九首詩《雪塵》有脫句,第一百首《霜信》則僅存題目,校點者遂依據(jù)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本校正補全,并收入了內(nèi)閣文庫本的張益序言,而張益序言交待了瞿佑侄子瞿德啟 (瞿迪)等人刊刻書稿的過程,對了解成書過程有很大的助益。此外,《資治通鑒綱目集覽鐫誤》前的一篇殘序是從日本內(nèi)閣文庫本補入,《香臺集》前的張?zhí)戾a序言則據(jù)徐伯齡《蟲覃精雋·卷十五》補入。凡此,均可看出點校者致力于求全的良苦用心。
其次,錙銖必較,博采佚文,著眼全局。瞿佑在其75歲時的自述中,對其一生作品進行了歸納,便于研究者從全局著眼,搜尋其作品。如瞿佑所說的“閱史則有《管見摘編》、《集覽鐫誤》”,其中《集覽鐫誤》的全稱是《資治通鑒綱目集覽鐫誤》,以前學(xué)者多以為該書已經(jīng)亡佚,罕有得見者,惟陳慶浩先生在《瞿佑瞿佑和剪燈新話》一文中曾稱:“書未見,序則收于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4],經(jīng)過仔細搜尋,校點者在上海圖書館和日本內(nèi)閣文庫發(fā)現(xiàn)該書的藏身之處,這在學(xué)術(shù)界屬首次披露,該書乃瞿佑永樂八年(1410)系錦衣衛(wèi)大獄時的史學(xué)著作,前有作者自序,對研究瞿佑生平有重大價值。在佚作收集方面,校點者更是錙銖必較,如《明太宗實錄》中的《張玉行狀》便是此類作品的代表,校點者根據(jù)瞿佑《樂全稿》之《次東昌府吊河間忠武王》中的一句話“予作行狀,送實錄局”,遂在《明實錄》中找到了瞿佑的此篇作品。此外,校點者還從《蟲覃精雋》、《柘軒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文獻中輯錄出一部分瞿佑的殘存文字,為后人可能的增補提供了思路與方向。
再次,信息準(zhǔn)確,注釋全面,一目了然。為了全方位反映瞿佑作品的現(xiàn)狀,有一說一,校點者對于各書校點時所采用的底本、參校本均有明確說明,使讀者能夠全面把握原書的信息。如《詠物詩》,校點者明確指出底本是“武林往哲遺著”本,參校了清代康熙年間的賀光烈續(xù)本,并在張益序下標(biāo)明“據(jù)日本內(nèi)閣文庫補”,令讀者一目了然。在“注釋”中,校點者不僅對詞意作了解釋,更列出了后人的一些評論。如《詠物詩》第一首《采蓮舟》中“瓜皮”二字的解釋,校點者除解釋該詞外,還列出了方東樹《昭昧詹言》中的評論“詠物,小小體也……,彼胸?zé)o寄托,筆無遠情,如謝宗可、瞿佑之流,直猜謎語耳”。此外,在佚作部分《興觀集序》的注釋中,校點者說:“南京圖書館古籍部藏清抄本《興觀集》存仇遠作品,獨不見瞿佑七律五十首”[1](P891),在《畫中菊譜傳》的注釋中,校點者說:“此《畫中菊譜傳》筆者未見,以俟來哲”[1](P893)。若此者甚多,不一一列舉,這些注釋既反映了較為全面的信息,又指出實際困難,同時還為后學(xué)者指明了研究的方向,使讀者能夠全面客觀地看待瞿佑及其作品。
這八部作品全面系統(tǒng)地匯集于一書,在學(xué)術(shù)界尚屬首次。特別是散佚作品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收錄,這一方面靠努力,另一方面則要靠機緣,點校者在整理過程中得到了海內(nèi)外學(xué)界的幫助。就這個意義上來講,《瞿佑全集校注》不僅是校點者個人的貢獻,也是海內(nèi)外學(xué)術(shù)界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
古籍點校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在于質(zhì)量。瞿佑作品眾多,版本繁復(fù),且存在大量海外刻本,一方面為點校提供了諸多可以借鑒的版本,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點校的難度。此外,手抄本中的訛誤、日式漢字的難辨、模棱兩可的語句都為點校和理解原文增加了障礙。這些困難,無疑令校點者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首先,精選版本。《瞿佑全集校注》對于版本的選擇極其嚴格,每一部作品都經(jīng)過多個版本的比對,擇其優(yōu)者以為底本,各版本相異之處盡可能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古籍原貌,同時也有利于今人的閱讀和研究。如《剪燈新話》,該書版本眾多,國內(nèi)較著名者有:胡子昂抄本、瞿佑重校本、瞿暹刊本、張光啟刻本,在日本、韓國也有許多版本,如內(nèi)閣文庫本、慶安本、慶長本等。經(jīng)過認真比較,校點者選取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本《剪燈新話句解》為底本,并校以日本慶安本。此前,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楞伽本《剪燈新話》是最流行的版本,但周本采用了董康“誦芬室”本,該本屬于雜燴本,且妄自收入難以確認作者的《寄梅記》,給讀者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混淆。而《剪燈新話句解》本系根據(jù)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本整理,附有大量序跋,且文后有瞿佑在75歲時的后序,文字上應(yīng)當(dāng)最符合瞿佑的本意,出版者為“侄瞿暹刊行”,子侄出版先伯父文字自然更為可信。此外,《樂府遺音》采用“丁丙跋本”為底本,《歸田詩話》采用“知不足齋本”為底本,《資治通鑒綱目集覽鐫誤》采用上海圖書館藏本為底本皆是經(jīng)過考慮的最佳版本。
其次,精心校點。瞿佑作品版本眾多,且存在一些手抄本和域外刊印本,字跡潦草,傳抄錯誤,令讀者直接閱讀存在較大困難,如《香臺集》。該書此前曾由“臺北偉文出版社”整理過,但由于原作為手抄本,字句難以辨認,該整理本極不成功,著名小說研究專家蕭相愷先生評論道:“臺灣故宮博物院所藏抄本《香臺集》本就錯誤很多,又且‘書法幼稚’,制成膠卷,閱讀就更苦難;而偉文圖書出版社之排印本又‘??鼻飞啤?錯誤更是百出”[5]。在本次整理過程中,校點者對抄本模糊者一一辨認,如“秋娘舊債”條,底本為“秋娘本季綺毒”,六個字中錯了兩個,令人讀后悵然,不明所以,喬光輝教授則依據(jù)《御定全唐詩》中的史實將其改為“秋娘本李綺妾”,“宸妃誕辰”條,底本為“眼御如法”,四字中錯兩字,喬光輝教授將其改為“服飾如法”,令句意明確,無絲毫障礙,便于閱讀,此類改動甚多,不一一列舉。此外,以《樂全稿》為例,該書底本為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手抄本,存在大量“日式漢字”,與繁體漢字有較大差別,極難辨認,校點者一一詳加辨別并如實記錄難以辨認之字。此外,《樂府遺音》雖經(jīng)趙尊岳《明詞匯刊》收錄整理,但缺乏句讀,亦有訛誤之處,在本次整理過程中都得到了補充。對于瞿佑本人文字的錯誤之處,喬光輝教授也一并指出,并作出改正。瞿佑一生曾多次入獄、貶謫,身邊缺乏資料,誠如《通鑒綱目集覽鐫誤序》中所說:“久之,竟謫遣塞外,愈無書可畢此志”,故作品中也難免有缺憾之處。如《資治通鑒綱目集覽鐫誤》的“國臣”條,集覽稱:“國臣,姓名也”,瞿佑已認識到這一解釋的錯誤,于是說:“今以國臣為姓名,不知何據(jù)?”喬光輝教授則認真分析,依據(jù)《御批資治通鑒綱目》進一步補充道:“國臣謂其官屬如主簿劉繇等”。如此精細的點校方法,令讀者既可得見原書面貌,又可以辨別正誤。
再次,注釋精準(zhǔn),考證精詳。喬光輝教授的注釋不僅令讀者能夠理解詞語的本意,還善于發(fā)散開來,上升到學(xué)術(shù)的高度,進行簡明扼要的考證。如《天機余錦》,在黃文吉先生點校本中,第一首詞為《木蘭花慢·和李羽中布政中秋試院贈何性存憲副韻》,黃先生依據(jù)該詞的體例判定為瞿佑作品。喬光輝教授則更進一步,通過《萬歷杭州府志·卷十一》的記載,確定李羽中在洪武十七年 (1384)曾任浙江右布政使,與時任仁和、臨安教諭的瞿佑多有交往,從而用事實證明了該詞為瞿佑作品。此外,《剪燈新話》的注釋也極為精準(zhǔn),底本《剪燈新話句解》中含有大量的注釋,但該本是為了便于外國人學(xué)習(xí)漢文所注,雖然詳盡,但令人感到繁瑣,如“洪武”解釋為“高皇帝,姓朱氏,諱元章,中都鳳陽府人,及滅元氏,改國號為大明,改年號為洪武”,實無必要。整理者易以簡單明了之注釋,也是出于古籍民族化的可行之舉??傊?從選定版本到精校出版,許多原生態(tài)的資料第一次得到系統(tǒng)整理,塵封的文字如同鳳凰涅般重新閃耀光芒。經(jīng)過校點后的瞿佑全集,一本往往耗數(shù)本之工,質(zhì)量上得到了很好的保證,成為目前可資研究的可靠底本。
古籍校點的優(yōu)劣得益于校點者對作者和作品了解的深度?!饿挠尤Wⅰ凡晃┦且徊亢唵蔚墓偶碇?更是一部凝聚著心血的學(xué)術(shù)著作,正如校點者在后記中所言:“整理一部近乎原生態(tài)的手稿,其所費精力,一點不亞于學(xué)術(shù)專著的寫作”[6](P988)。有時候為了一字一句的準(zhǔn)確性,往往會使校點者耗時數(shù)天,孜孜以求,止于至善。
首先,整理者對于瞿佑有及其作品極為熟悉,辨?zhèn)吾屢?解讀極深。瞿佑是明初著名文人,對后世影響較大。明末書商往往假借其名,以圖獲利,對瞿佑的存世作品應(yīng)當(dāng)仔細研讀,甄別真?zhèn)?。如現(xiàn)存《宣和牌譜》、《四時宜忌》均署名“瞿佑”,今人也將其著作權(quán)歸為瞿佑,如李劍國先生在《瞿佑續(xù)考》一文中指出:“瞿佑著作生前罕有刊刻,獲遣后大都散失,……今見存者只《剪燈新話》、《歸天詩話》、《詠物詩》、《香臺集》(殘)、《四時宜忌》、《居家宜忌》、《宣和牌譜》、《俗事方》等,不足十種”[7]。喬光輝教授在校點過程中,敏銳地感覺到這兩部書并非瞿佑之作。經(jīng)過認真考辨,他認為《四時宜忌》乃輯錄明人高濂的《遵生八箋》而成,《宣和牌譜》亦為偽托之作。應(yīng)該出,考證結(jié)果是對瞿佑研究的巨大突破。
其次,目光深邃,力透紙背。從事古籍整理工作比較枯燥,但喬光輝教授卻并未止就古籍論古籍,其目光極為深邃,且往往具有發(fā)散性,能夠挖掘出古籍背后的故事。以《資治通鑒綱目集覽鐫誤》為例,該書為珍本古籍,現(xiàn)藏于上海圖書館,喬光輝教授不僅看到了其在瞿佑研究領(lǐng)域的價值,更從其藏書印鑒中看到了明清兩代江南私人藏書的興衰。為探究版本傳承關(guān)系,他曾多次致信該書的收藏者、著名藏書家黃裳先生,從而和九十余歲高齡的黃先生結(jié)下了難忘的友誼,探索之深令人嘆服。
再次,思考深刻,直面難題。在瞿佑研究領(lǐng)域,存在著許多歷史難題,限于實證資料的缺乏,難以在學(xué)界形成共識。喬光輝教授對于《瞿佑全集》的整理沒有停留于表層,而是深入其中,直面當(dāng)今瞿佑研究領(lǐng)域的各個難題,特別是瞿佑生平的一些重大問題,如瞿佑的籍貫問題以及瞿佑入獄的原因,《瞿佑全集校注》都作出了正面的回答。另外,該書還附錄了全新的《瞿佑年譜補訂》,訂正了既往研究的一些偏頗。點校整理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發(fā)散的研究過程,其中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為瞿佑研究源源不斷注入了新的論題。如,喬光輝教授將整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相關(guān)材料也酌情收入全集之中,以期展現(xiàn)出一個更加真實的瞿佑,其中國圖藏《瞿氏二親挽詩》的發(fā)現(xiàn)便解決了瞿佑的家世問題,由此確認瞿佑為“錢塘”人,否定了“山陽”(江蘇淮安)說,并進一步確認其祖籍為河南開封。凡此,均是近年瞿佑研究的新成果。
當(dāng)然,該書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方面是全書注釋詳略不一,《香臺集》、《詠物詩》等作品中的注釋過于詳盡,如《香臺集》“易安樂府”一則,原文為一百四十八字,注釋則達到了三百六十七字,是原文的兩倍還多,這對于理解原文當(dāng)然非常有益。但是,個別注釋并未對原文有大的突破,如《詠物詩》第“一二七”條注釋“木犀:通稱桂花。有金桂、銀桂、四季桂等,原產(chǎn)我國,為珍貴的觀賞芳香植物。清顧張思《土風(fēng)錄·木犀花》:‘浙人呼嚴桂曰木犀,以木紋理如犀也。’”[1](P158)第“一三三、一三四、一四七、一五六”等皆如此,注釋似乎過于詳盡。而另一方面,《樂府遺音》、《天機余錦》、《資治通鑒綱目集覽鐫誤》等作品中的注釋又過于簡略,如《資治通鑒綱目集覽鐫誤》的前十二頁竟無一條注釋。作為一部專業(yè)學(xué)術(shù)著作來看,簡明注釋已經(jīng)足夠,但作為一部面向大眾的古籍普及作品來看,注釋則尚嫌不足。此外,某些地方也存在句讀錯誤,如佚作中收錄的《興觀集序》[1](P890),校點者題為“魏驥仲《興觀集序》”,而序尾署名則為“蕭山魏驥仲房甫撰”。根據(jù)《明史·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五十八)、《江南通志》 (卷一百一十四)記載:“魏驥,字仲房,蕭山人”。校點者不會不理解“魏驥名仲房”,極有可能是輾轉(zhuǎn)排版粘貼所致訛誤。
總而言之,該書瑕不掩瑜,《瞿佑全集校注》的問世是瞿佑研究進程中極為重要的階段性成果。這樣一部典重質(zhì)實之作,其價值已遠遠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古籍整理,恰如黃松先生所說:“整理工作本身也是研究工作!”[8]由于瞿佑《剪燈新話》對東亞文學(xué)有很大影響,《瞿佑全集校注》的出版對深化東亞地區(qū)的漢文學(xué)比較研究也有重要意義。
[1]喬光輝.瞿佑全集校注 [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2][明]徐伯齡.蟲覃精雋 (卷四):吊城懷古 [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徐朔方.瞿佑年譜.小說考信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陳慶浩.瞿佑和剪燈新話 [J].漢學(xué)研究,1988,6(1).
[5]蕭相愷.新發(fā)現(xiàn)瞿佑《妙集吟堂詩話》考索 [J].南京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人文科學(xué)·社會科學(xué)),2004,(2):94.
[6]喬光輝.瞿佑全集校注·后記 [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7]李劍國,陳國軍.瞿佑續(xù)考 [J].南開學(xué)報,1997,(3):46.
[8]黃松.快速發(fā)展,成績顯著——古籍整理出版三十年 [J].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2008,(6).
G25614
A
1671-9743(2011)12-0126-03
2011-11-20
張平仁 (1977-),男,首都師范大學(xué)副教授,文學(xué)博士,從事中國古代小說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