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翰
盛夏,位于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的2號展館,再次被媒體的聚光燈照亮——以“再現寫實”為主題的第五屆成都雙年展拉開帷幕。展覽由“主題展”和“新人特展”兩部分構成,在48位“主題展”參展藝術家中,不但有資深藝術家艾軒、楊飛云、羅中立等,也有中青年藝術家繆曉春、夏俊娜、王冠軍等代表中國當代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寫實畫家。300余幅畫作一齊揭開神秘面紗,在世人品讀的目光中,獻上一輪宏大的藝術盛宴。
再現寫實,經典輪回
回首成都雙年展走過的十年歷程,從第一屆的“樣板·架上”到后來的“世紀·天堂”、 “重新啟動”、“敘事中國”,到今天的“再現寫實”命題,很多業(yè)內人士會心一笑。
在繪畫藝術百花齊放的當下,各種不同形式的繪畫作品一時令人目不暇接,審美定義一再廢立,也讓人極易迷失在怪異荒誕的漩渦里。作為一種繪畫的表現形式,寫實具有獨特的影響力,不但經久于美術歷史,更廣植于中國現實土壤,根深蒂固、枝繁葉茂。
談到此次展覽的主題,成都雙年展藝術總監(jiān)、著名畫家馮斌這樣回答:“抽象化的當代繪畫,已經令普通觀眾不太能理解,越來越遠離觀眾,策展方想讓觀眾通過欣賞寫實作品,重新走近當代藝術。此次將‘寫實定為展出主題,與第一屆‘樣板·架上相呼應,是希望通過此次展覽,為中國美術發(fā)展的現狀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平臺,匯聚起發(fā)展演化中的不同方式、不同訴求的寫實繪畫,進行系統(tǒng)梳理和全面展示,以再現寫實繪畫不可泯滅的魅力與經典品格。”
上億元畫作借展
自2001年開始,成都雙年展已經歷經十年;一路走來,在國內外的藝術界已久具盛名。在收藏者中間,甚至已達成共同默契:每一屆成都雙年展的命題傾向,都將成為接下來藝術收藏趨勢的風向標。而此次的“再現寫實”命題,無疑也將在畫壇起到持久的主導作用。
而在這場視覺盛宴的背后,卻有著一番頗費周折的經歷。據主辦方工作人員介紹:通常情況下,很多知名藝術家最得意的畫作都不在自己手中,而是分散于各個美術館、博物館,也有相當一部分已被買家收藏。所以想要在雙年展籌備期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將這些優(yōu)秀作品集聚一堂并非易事。
面對這樣的困難,藝術總監(jiān)馮斌想到了自己多年的老友,臺灣山藝術文教基金會的負責人、收藏家林明哲。說起此事,馮斌笑著感嘆道:“也許在一般人看來這很不可思議,但我確實是在沒有出示任何借據的情況下,僅僅通過一個電話,就讓林明哲同意拿出了自己多幅收藏,包括艾軒、楊飛云等6位藝術家的共20余件早期精品畫作借展,總價值過億元。當然,這是基于有我們多年的友誼,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成都雙年展十年以來在藝術界樹立的良好口碑,奠定了深厚的信用基礎。”
參展畫家的寫實情結
作為國寶級的藝術家,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羅中立在此次雙年展中,貢獻出了自己自藏十幾年的寫實老畫。據了解,為了這次展出,羅中立甚至特地修改了這些作品。
“在日光下看作品和在室內燈光下看不一樣?!绷_中立這樣解釋,在對畫作進行了幾個小時的修改后,他才在畫作背后簽下了“參加成都雙年展”的字樣。
在雙年展現場,羅中立透露:“從《父親》到現在,鄉(xiāng)土題材一直是我不變的關注與情結。早年在農村的生活早已在我的記憶中留下烙印,農民這個群體的改變又最能反映這個國家的改變,因此我的昨天、今天、明天都將繼續(xù)關注鄉(xiāng)土生活。”
在此次展覽中,羅中立的一幅名為《鄉(xiāng)情》的作品,得到了業(yè)內人士的高度關注:樸實的農村孩子,厚重的黃土地,除此之外,畫面上似乎沒有太多花哨的東西。然而,透過這幅畫,人們就是可以一眼看到今天的農村。正如當年那幅《父親》一樣,樸實卻讓人感動。寫實,最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
對于年輕時曾在成都軍區(qū)創(chuàng)作組工作過多年的艾軒來說,回到成都參加雙年展卻還是第一次。說起此次參展原因,艾軒感慨頗深:“以前(雙年展)一直沒有寫實繪畫主題。但現在,我個人覺得,中國的寫實繪畫已經發(fā)展到了一個最高峰,在世界范圍內也是水平最好的?!?/p>
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艾軒言辭間始終充滿了對成都的深厚感情:“成都堪稱是我的‘福地,我第一次賣畫就是在成都,3幅畫賣了3700塊錢,因為是老外買的,扣去各種費用自己還剩下不到2000塊,但那會兒我一月工資才62塊錢?!?/p>
提到如今自己畫作動輒千萬的市場行情,艾軒淡然一笑:“去年的保利秋拍,馮小剛花2070萬拍得了我2009年的作品《圣山》??赡茉谕饨缈磥?,我擁有一群明星粉絲,且畫作被賦予了很高的價值,這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我本人倒希望以后我的畫價格能降下來,讓更多人能買得起?!?/p>
展館現場,擺在入口處的兩幅圓形畫作格外引人注目。畫面上,兩位花季少女清新可人的面龐令觀者為之駐足?!盎貞浱焓埂?、“風云天使”兩個名字引人無盡遐想。
據畫作者凌健介紹,在創(chuàng)作“回憶天使”時,自己是帶著一種特殊年代的記憶來完成整個描繪過程的。畫作中的少女身著軍綠色服裝,可能會喚起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心中的共鳴;而少女的眼神,也能透出那個紅色年代的特有內涵?!帮L云天使”相對來講,采用了更為抽象的描繪方式,架空了時代背景,模糊了著裝等印有時代烙印的標記,但正因為如此,“風云天使”從某種意義上說,代表了更具永恒意義的天使內涵。
談到是否介意自己的畫作被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解讀、賦予不同的內涵,凌健坦然地說:“我不介意,每個人由于個人欣賞角度不同、經歷不同,對畫作的解讀也必然不盡相同。尤其是‘風云天使這幅作品,因為架空了所有背景,更容易被觀者賦予自己的聯想。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如果我的‘風云天使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我會更高興!”
江山代有才人出
“新人特展”是成都雙年展的一大特色,將在校學生和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作為大型展覽的組成部分專項推出,開創(chuàng)了內地此類展出的新形式。據了解,在這種展覽形式確立之初,社會各界對此爭議頗多,評價也是毀譽參半。
藝術總監(jiān)馮斌對此感慨良多:“第一屆時我們聽到了很多批評的聲音,多是對這種‘推新的形式表示質疑。但后來的結果表明,我們這種大膽的嘗試是成功的。 2001年第一屆成都雙年展上,‘全國美術學院學生新人特展華麗亮相,很快受到業(yè)界越來越多的關注。2005年第二屆成都雙年展,我們便以更為簡潔的‘新人特展命名,并沿用至今?,F在,我們的‘新人特展已經成為體現各大美術院校教學水平的縮影。每屆雙年展前期,全國各大美院的院長、主任、批評家都會齊齊上陣,短信、電話不斷,都希望自己認可的新人新作能夠入選?!?/p>
說到“新人特展”評選作品的過程,馮斌講述了這樣一個細節(jié):“在2001年‘第一屆成都雙年展新人特展新秀獎的評獎現場,有幾件作品不論從創(chuàng)作水平還是繪畫功底上都不相上下,甚至幾輪投票下來,居然所得票數都相同。最后,我們不得不特別增加投票輪次,才使評獎事宜終于塵埃落定?!?/p>
細心搜索成都雙年展歷屆的參展名單,我們會驚喜地發(fā)現:不少人在初次參加“新人特展”時,還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通過這個平臺的推介,而今已經羽翼豐滿,有的甚至已經跨入了知名藝術家的行列。同樣在成都雙年展平臺上,曾經的新人已赫然出現在“主題展”的名錄上。
十載崢嶸,放飛無數藝壇新人的希望與夢想。對于成都雙年展上的“新人特展”,很多業(yè)內人士均是贊不絕口:“關注新人,就是關注中國藝術的未來?!?/p>
將藝術作為一種公益
“做文化就徹底公益!”成都雙年展主席鄧鴻的一句“免費”, 意味著近兩屆雙年展,每屆近20萬門票收入已成歷史,同時,自己還要負擔本屆雙年展已經做好的3萬張門票的印刷費用。
在雙年展的現場,筆者側面了解到,從2001年第一屆成都雙年展到現在的10年間,鄧鴻作為雙年展主席,對于文化領域的投入已達數千萬元,其中僅藝術一項就無償投入3500萬元。談到鄧鴻此舉的初衷,雙年展舉辦方內部人員表示,鄧鴻多年來一直希望用文化和藝術的影響力,為打造人文成都和提升成都市民精神生活質量而努力。而如今的成都雙年展,已在鄧鴻、馮斌等主要負責人的苦心經營下,成為成都市的一張文化名片。
目前在中國,各地博物館、紀念館已做到了全面免費向公眾開放。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今年再次提出:要求年底前,國家級、省級美術館全部向公眾免費開放。成都雙年展本來并不在規(guī)定免費的行列中,此次自發(fā)免除門票,做到完全公益,一方面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成都的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也為中國民營企業(yè)和企業(yè)家投入文化事業(yè)樹立了新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