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秀 王虎
(1 山東東方海洋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煙臺 264003 2 煙臺海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山東煙臺 265600)
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俗稱“小硅藻”,是我國較早培養(yǎng)和應用的單胞藻餌料,其個體小,繁殖快,脂肪含量高,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可作為理想的保健食品,在海水養(yǎng)殖業(yè)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小新月菱形藻主要采用繼代法來進行保存,該方法由于數(shù)次接種容易導致藻種污染或者藻種的遺傳漂變,近幾年固定化藻類的研究正在迅速發(fā)展,在能源生產(chǎn)、污水處理和種質保存等領域有很大的應用前景,尤其是在保重和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生產(chǎn)方面,引人矚目[1]。本文研究了固定化條件對小新月菱形藻生長的影響。
1.1 實驗材料: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
1.2 試驗步驟:
1.2.1 載體的制備:稱取海藻酸鈉3g,在開水浴中慢慢攪動(約1h)溶人100 mL蒸餾水中,配成3%(W/V)的凝膠溶液,加人2gNaC1,煮沸消毒備用。以凝膠溶液與鮮藻體積比為4:1的比例接種藻種,充分攪勻后制成膠~藻混懸液,用注射器吸取混懸液,滴入CaC12溶液中,約30min后形成固化的海藻酸鈣膠珠。用消毒海水洗滌3遍后,按各試驗的要求培養(yǎng)于100mL的三角燒瓶(50mLf/2培養(yǎng)液)中。
1.2.2 實驗設計
1.2.2.1 膠珠直徑試驗:在實驗室無菌條件下,將藻細胞與3%海藻酸鈉以體積比1:4混合,在2%CaC12溶液中用不同型號的注射器針頭4.5#、6#、7#分別制備不同直徑的膠珠。藻接種密度為1.74×105cells/mL,膠珠粒數(shù)為200粒,培養(yǎng)液體積為50mL。每組設3個平行。
1.2.2.2 接種密度試驗:在實驗室無菌條件下,分別將不同密度的藻細胞與海藻酸鈉混合,在2%CaC12溶液中利用6#針頭制備成膠珠,粒數(shù)為200個,培養(yǎng)液體積為50mL。最終密度為1.75×103、1.75×104、1.75×105、1.75×106,每組設3個平行進行培養(yǎng)。實驗開始后每隔4d測定其細胞密度。并在此期間定期觀察了各組間的差異。
1.2.2.3 CaCl2濃度試驗 分別配制1%、2%、3%、4%CaC12溶液,滅菌備用。在無菌條件下,將一定密度的微藻藻液與海藻酸鈉混合(體積比為1:4),用6#注射器針頭,分別滴入不同濃度的CaC12溶液中形成膠珠,膠珠個數(shù)為200個,用消毒海水洗滌3遍后,培養(yǎng)于100mL的三角燒瓶(50mL培養(yǎng)液)中,每組設3個平行。
1.2.2.4 膠珠密度試驗:膠珠密度定義為相同的藻初始接種總密度,相同培養(yǎng)液(體積l00mL)中,三角瓶中膠珠的數(shù)量。將海藻酸鈉一微藻混合液用6#針頭滴于2%的CaC12溶液制備成膠珠,分別設有數(shù)量為100、200粒、300粒的固定化組,每組設3個平行進行培養(yǎng)。
固定化小新月菱形藻培養(yǎng)4天后在小球內形成氣泡,部分膠球上浮,8天左右小球顏色為褐色,球內形成菌落,小球大部分沉到瓶底。
從圖1可以看出,開始時6#針頭制作的膠球細胞生長較快,8d后4.5#針頭制作的膠球細胞開始迅速增長。可能由于4.5#針頭制作的膠珠個體小,若制作相同數(shù)量的膠珠,最初單位體積內接種的細胞量相對較少,從而導致了較長的延緩期。但從總的生長趨勢來看,針頭越小,膠珠直徑越小,細胞的生長量越大。膠珠直徑越大,所產(chǎn)生的擴散傳質阻力越大,膠珠內細胞所需營養(yǎng)不足,積累的代謝產(chǎn)物增多,細胞生長環(huán)境惡化,同時膠珠內部的光照不足[2],所以這些不利條件使得大直徑的固定化小新月菱形藻生長受阻,又因膠珠越小,制備速度越慢,一般選用6#針頭。24天時更換培養(yǎng)液,藻細胞繼續(xù)生長。
從表1可以看出,接種量越大,其生長量越大。但從生長率來看,初始接種量低于104個細胞/mL或高于105個細胞/mL時,生長率較低。所以在對小新月菱形藻進行固定化培養(yǎng)時初始接種量最好控制在104-105個細胞/mL。
為獲得處于固定化狀態(tài)的微藻,首先應保證固定化膠珠本身具有一定的強度,力粒度和孔隙度等,以防止固定化膠珠散落,同時保證微藻生長過程中底物和代謝物及時進出膠珠,維持微藻處于較好的生長條件[3]。從表2可以初步看出,CaCl2濃度較低時,細胞生長率較高,其中2%的濃度組高于1%的濃度組生長率。
從表3可以看出,膠珠密度越小,細胞生長率越高,其中200粒/50mL的實驗組稍高于100粒/50mL實驗組的生長率。當膠球密度過高時,培養(yǎng)液中的營養(yǎng)鹽消耗較快,膠珠之間遮光嚴重,使得光照不足,從而引起藻細胞衰老和死亡[4]。膠珠密度過低則使其對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比較敏感,細胞易受損傷,生長速率較慢[4]。從本實驗結果來看小新月菱形藻固定化培養(yǎng)時的最佳膠珠密度為200粒/50mL。
采用6#針頭,2%CaCl2,在含50mL培養(yǎng)液的100mL三角瓶中放置200個膠珠,小新月菱形藻有較好的生長速率,按此條件將小新月菱形藻進行固定化培養(yǎng),比較游離和固定化的小新月菱形藻的生長情況,如圖2表明,游離生長的速率明顯高于固定化細胞的生長速率,但固定化的細胞生長周期長。細胞固定化后,生長較緩慢,可能是營養(yǎng)物質和光線進入膠珠收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所阻礙的緣故[1],但在實驗周期內,一直處于不斷的生長階段,表明固定化小新月菱形藻具有較長的生長周期,有利于進行種質保存。
綜上所述,膠粒大小、不同接種量、CaCl2濃度及膠珠密度對小新月菱形藻固定化細胞產(chǎn)生了顯著的影響,選擇適宜條件可以提高生長速率及生長量。通過對自由化細胞及固定化細胞生長曲線的比較,小新月菱形藻可以采用固定化細胞的方式進行保存,保存時間的長短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驗證。
[1]張繼紅,馬志珍. 三角褐指藻固定化培養(yǎng)的初步研究[J].海洋水產(chǎn)研究,19(1):14-17.
[2]李英敏,楊海波,張欣華等. 叉鞭金藻固定化培養(yǎng)的初步研究[J]. 生物學雜志,19(6):25-27.
[3]李英敏,楊海波,張欣華等. 鹽藻固定化培養(yǎng)的初步研究[J]. 生物技術,2001,11(2)47-49.
[4]刑榮蓮,蘇杭,蘇群等. 固定化菱形藻的生長及營養(yǎng)成分變化[J]. 中國水產(chǎn)科學,2010,17(2):27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