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華,潘炳燦,夏文軍*
(菏澤醫(yī)學??茖W校,山東 菏澤 274000;?菏澤市牡丹人民醫(yī)院)
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是新生兒期因膽紅素在體內過度積聚而引起的皮膚或(和)其他器官黃染的一種癥狀,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黃疸(physiologic jaundice)和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密切相關,約50%~60%的足月兒可出現(xiàn)生理性黃疸[1]。為了干預生理性的出現(xiàn),促進黃疸的消退,自2009年1月起菏澤醫(yī)專附屬菏澤牡丹人民醫(yī)院采取對新生兒進行游泳和撫觸,現(xiàn)對220例新生兒黃疸情況做以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足月剖腹產新生兒220例,所有患兒均無妊娠期并發(fā)癥或合并癥,新生兒都采用母乳喂養(yǎng)。隨即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110人,兩組一般情況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 。
1.2 方 法
1.2.1 游泳及撫觸方法:觀察組110例均在生后第一天由專門培訓的護理人員對新生兒進行游泳和簡單體操撫觸1次,以后每天早8時后和晚5時后各一次,每次10~15 min;對照組110例生后第一天僅接受沐浴洗澡1次,以后每天早8時,晚5時各一次。嬰兒游泳洗澡前1 h喂奶1次,臍部貼防水臍貼,室溫保持在28~30℃,水溫37~38℃,所用器具均為正規(guī)品牌,經過嚴格消毒,每人一桶水,避免交叉感染。游泳擦干后,護理人員雙手擦潤滑油撫觸嬰兒四肢和背、腹部,做簡單嬰兒體操一遍。結束后去掉臍貼,75%乙醇常規(guī)臍部消毒2次 ,然后用一次性護臍帶包扎。
1.2.2 生理性黃疸觀察方法: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后2~3 d可見,4~6 d為高峰期,1~2周逐漸消失。觀察兩組新生兒胎糞首排時間,胎糞轉黃實時間,黃疸出現(xiàn)、消退時間,及經皮膽紅素檢測情況。經皮膽紅素值(TCB)檢測用成都生產的XH-D02型無創(chuàng)經皮黃疸測定儀測定,于每次洗澡后測量新生兒眉心、顴部和前胸正中皮膚,取得3個 數值的平均值。這些指標在早晨查房時做好詳細記錄。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獲數據采用SPSS13.0版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
兩組新生兒在胎糞初排的時間上和轉黃過程上都均顯著性差異(P<0.01),兩組新生兒總體較胎糞初排時間、轉黃時間較早,見表1。另外游泳組新生兒黃疸出現(xiàn)時間也明顯推遲,黃疸癥狀較輕,消退較快,見表2。
兩組新生兒通過經皮膽紅素的檢測,結果顯示參加游泳的新生兒其膽紅素代謝在出生后第一天差別不大(P>0.05),但隨后游泳組新生兒TCB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見表3。
表1 兩組新生兒排便情況比較(例)
表2 兩組新生兒黃疸出現(xiàn)消退情況比較(d±s)
表2 兩組新生兒黃疸出現(xiàn)消退情況比較(d±s)
P<0.01
組別 黃疸出現(xiàn)時間 黃疸開始消退時間 黃疸完全消失時間對照組 3.05±0.71 6.2±1.1 11.1±1.0觀察組 3.60±0.74 5.5±1.3 12.8±1.3
表3 兩組新生兒經皮膽紅素值比較(±s,mg/dl)
表3 兩組新生兒經皮膽紅素值比較(±s,mg/dl)
*P>0.05,P<0.01
組別 1d 2d 3d 4d 5d 6d對照組 14.21±1.02* 16.72±0.89 19.01±2.10 20.10±2.56 20.25±3.04 20.21±2.98觀察組 14.28±0.78* 15.84±0.93 17.27±1.32 17.85±1.50 17.90±2.03 17.23±2.70
新生兒由于其自身生理特點,膽紅素運轉能力差、排泄能力差,新生兒肝細胞內攝取膽紅素及結合膽紅素的能力差,易產生新生兒生理性黃疸[2]。大部分新生兒出現(xiàn)生理性黃疸后可以自然消退,但是膽紅素過高可產生高膽紅素血癥,甚至膽紅素腦病,導致神經系統(tǒng)損傷,帶來不可逆的危害。因此,國內外都主張適時、有效、方便、安全的干預新生兒黃疸,我國于2001年制定了黃疸干預推薦方案[3]。新生兒游泳可以干預膽紅素代謝,從開始的8個月以上的嬰兒逐步發(fā)展到今天部分學者提出的新生兒出生后立即進行[4]。另外,撫觸可以促進新生兒腸道蠕動,刺激排便中樞,減輕新生兒黃疸程度,可以早期干預新生兒生理性黃疸[5]。
3.1 新 生兒生理性黃疸產生的原因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相關因素較多,包括人種、圍產期因素、母乳喂養(yǎng)、母嬰血型、新生兒自身代謝特點等因素。一般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發(fā)病機制與以下三方面因素有關。
3.1.1 新生兒血中膽紅素來源較多 胎兒期處于氧分壓相對偏低的環(huán)境,致使新生兒體內紅細胞相對較多,出生后紅細胞大量被破壞。另外新生兒紅細胞衰老速度較快,被破壞的紅細胞被巨噬細胞吞噬分解出的血紅素轉化成膽紅素[6]。因此,新生兒血液中膽紅素來源增加,是導致其出現(xiàn)黃疸的首要因素。
3.1.2 新生兒肝臟膽紅素代謝功能差 新生兒膽紅素生成較多,但由于新生兒肝細胞內Y蛋白缺乏,肝內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BGT)不成熟,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入能力低下,肝細胞結合膽紅素的能力不足,不能將大量生成的未結合膽紅素從血漿中清除,也不能對膽紅素進行充分結合,致使血中未結合膽紅素增多而出現(xiàn)黃疸。
3.1.3 新生兒腸肝循環(huán)特點 新生兒腸內胎便中含有膽紅素約80 mg~100 mg,而新生兒出生后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將結合膽紅素分解為尿膽原排出,加之排便時間延長,增加膽紅素腸肝循環(huán)的負擔。另外,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激酶活性高,可使結合膽紅素分解成未結合膽紅素,從而增加腸肝循環(huán)[7]。未結合膽紅素易由腸道吸收入血,增加體內膽紅素來源,促進新生兒黃疸的發(fā)生。
3.2 游泳與撫觸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
3.2.1 新生兒游泳對黃疸的干預 新生兒出生后就會游泳,這是一種非條件反射。新生兒游泳可縮短胎糞初排時間和轉黃時間,也可縮短黃疸出現(xiàn)時間和消退時間。由于游泳時活動量較大,能量消耗多,可促進新生兒胃腸道蠕動,加快胎糞的排出,減少腸道內膽紅素的含量,同時減少了膽紅素的腸肝循環(huán)[8],從而降低膽紅素的重吸收,使觀察組新生兒TCB明顯降低。游泳時水對嬰兒皮膚的撫觸,可引起全身包括神經和內分泌的改變,促進胃腸道激素的分泌,增加迷走神經興奮,增強食欲,有利于消化系統(tǒng)的發(fā)育和腸道菌群的健全[9]。
3.2.2 撫觸對新生兒黃疸的干預 腹部按摩可刺激皮膚感受器,通過神經傳導反射增加胃泌素和胰島素的分泌,促進食物的消化,增加新生兒食欲,提高喂養(yǎng)頻率,彌補新生兒因奶量不足、攝食少而胃腸蠕動較慢的不足,有利于生長發(fā)育。同時增加胃腸蠕動,加快胎糞排出,減少膽紅素的重吸收。同樣,背部撫觸激發(fā)皮膚感受器,可刺激脊髓排便中樞興奮,促進胎糞早排[5]。
綜上所述,新生兒游泳加撫觸,日益得到家長和臨床醫(yī)生的認同,對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早期干預有著明顯的效果,對新生兒身心健康發(fā)育都有著重要意義。
[1] 沈曉明,王衛(wèi)平.兒科學[M].第七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4-115.
[2] 夏益芝,肖永輝.新生兒游泳+撫觸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J].中華醫(yī)護雜志,2007,4(5):466-468.
[3]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分會新生兒學組.全國新生兒黃疸與感染學術研討會紀要(附新生兒黃疸干預推薦方案)[J].中華兒科雜志,2001,39(3):184.
[4] 趙少飛,謝麗群,胡海賓,等.“新生兒游泳”在產科臨床應用的探討[J].中華圍產醫(yī)學雜志,2003,6(4):218-219.
[5] 王惠欣.撫觸對新生兒黃疸及排便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1):143.
[6] 祝秀鳳,姚云行,吳小紅,等.早期排便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3):2141-2142.
[7] 李孜.新生兒黃疸相關因素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10):1358-1359.
[8] 韋萍.新生兒游泳和膽紅素代謝的關系[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5):5010-5011.
[9] 王芳.新生兒游泳對黃疸影響的臨床探討[J].常州實用醫(yī)學,2010,26(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