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靖 趙長華 (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數(shù)量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預計到202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0%左右。老年人健康狀況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尤其是慢性病和高發(fā)病。而高血壓是老年人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據(jù)統(tǒng)計,我國60歲以下人群調查患病率為11.88%,60歲以上高血壓的患病率達49%〔1,2〕。高血壓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心理、行為因素可以引起血壓的波動,是高血壓發(fā)病的危險因素之一。為了解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健康狀況,我們對開封市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衛(wèi)生狀況及相關因素進行調查研究。調查高血壓病人的心理衛(wèi)生狀態(tài),探討心理因素對高血壓發(fā)生、發(fā)展的影響,對防治高血壓具有重要意義。間。調查員入戶調查,被調查者自填或據(jù)其回答由調查者代填的方式完成調查表。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Foxpro數(shù)據(jù)庫錄入數(shù)據(jù)并核校,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t檢驗、多元相關與回歸分析。
1.1 調查對象與診斷標準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從開封市區(qū)抽取:①高血壓患者172例,年齡60~89〔平均(65.89±11.9)〕歲;男86例、女86例;文化程度:小學31例,初中57例,高中及中專52例,大學32例;職業(yè):腦力勞動為主79例,輕體力勞動為主46例,重體力勞動為主39例,不詳8例。②老年健康者192例,年齡60~94〔平均(68.50±12.12)〕歲;男94例,女98例;文化程度:小學46例,初中58例,高中及中專48例,大學40例;職業(yè):腦力勞動為主65例,輕體力勞動為主64例,重體力勞動為主57例,不詳6例。二組研究對象年齡、性別、職業(yè)和文化程度構成均無顯著性差別(P>0.05)。疾病診斷采用國際疾病分類(ICD-10)標準。
1.2 方法與質量控制 以SCL-90自評量表、社會支持量表(SSRS)和艾森克人格問卷為評定工具。SCL-90自評量表包含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憂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其他10個因子,共計90項。社會支持量表包含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個維度。艾森克人格問卷包含傾向性(E)、精神質(P)、穩(wěn)定性(N)和掩飾性(L)四個方面,共計88題。調查員集中培訓,統(tǒng)一指導語、填表方法和調查時
2.1 SCL-90狀況 老年高血壓患者SCL-90總分及各因子分,除人際敏感無差別外(P>0.05),其他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老年人SCL-90狀況比較(±s)
表1 2組老年人SCL-90狀況比較(±s)
量表因子 高血壓(n=116) 健康對照(n=186) t P值總分149.33±30.48 120.54±30.15 6.348 0.000軀體化 1.57±0.45 1.46±0.43 2.441 0.023強迫 1.56±0.42 1.38±0.40 3.115 0.000人際敏感 1.59±0.46 1.52±0.40 1.351 0.206憂郁 1.73±0.39 1.47±0.41 4.523 0.000敵對 1.57±0.46 1.37±0.52 2.510 0.013恐怖 1.55±0.41 1.34±0.41 3.719 0.000偏執(zhí) 1.54±0.43 1.25±0.46 3.846 0.000精神病性 1.41±0.33 1.17±0.41 4.193 0.000其他 1.59±0.44 1.41±0.47 2.565 0.011 RS總分 37.71±8.43 42.56±7.13 -3.122 0.000主觀支持 9.92±3.67 12.05±3.61 -2.527 0.012客觀支持 22.47±4.38 22.95±5.76 0.793 0.467對支持利用 7.73±2.27 8.52±2.19 2.718 0.008傾向性(E) 53.78±8.46 60.31±8.73 5.776 0.000精神病性(P) 58.13±8.51 52.03±11.82 5.265 0.000穩(wěn)定性(N) 50.41±8.27 46.13±8.49 3.856 0.000掩飾性(L)50.07±8.68 49.77±8.32 0.247 0.253
2.2 社會支持和艾森克人格 老年高血壓患者社會支持總分、主觀支持和對支持利用分均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P<0.05),客觀支持無差別(P>0.05);傾向性低于,穩(wěn)定性和精神病性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掩飾性無差別(P>0.05)。見表1。
2.3 多因素的相關分析 見表2。老年高血壓患者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社會支持總分、主觀支持、傾向性、精神病質和穩(wěn)定性與其心理衛(wèi)生狀況(SCL-90)某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性(P<0.05,P<0.01或P<0.001)。
表2 老年高血壓患者SCL-90與諸因素的相關分析(r)
2.4 多因素回歸分析 把年齡(歲)、性別(男=1、女=2)、受教育程度(小學=1、初中=2、高中及中專 =3、大學=4)、職業(yè)(重體力勞動為主=1、輕體力勞動為主=2、腦力勞動為主=3)、孩子數(shù)、社會支持總分、主觀支持、客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傾向性、精神病質、穩(wěn)定性和掩飾性為自變量,心理衛(wèi)生狀況總分為因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自變量的引入水準取。見表3。
表3 多因素與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衛(wèi)生狀況的逐步回歸分析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其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關系密切〔3〕。本研究顯示,開封市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衛(wèi)生狀況較差,存在多種心理痛苦,主要表現(xiàn)在軀體化、憂郁、焦慮、敵對、睡眠和飲食,與國內外一些研究結果一致〔4,5〕。結果提示,老年高血壓患者常伴有焦慮、抑郁和睡眠質量較差。SSRS評定結果顯示,老年高血壓患者SSRS總分、主觀支持、對支持利用度分量分均低于健康對照組,客觀支持無差別。說明老年高血壓患者得到的社會支持比健康老年人少,主觀的、體驗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即個人在社會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不如健康老年人。客觀支持無差別,進一步說明主觀支持與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衛(wèi)生狀況比客觀現(xiàn)實更為密切,在社會支持中更有意義,這與國內外報道相一致〔5〕。這也說明,通過心理健康干預幫助患者控制情緒,放松訓練,糾正不良行為,有助于調節(jié)自主神經(jīng)功能,使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降低,從而促進血壓的穩(wěn)定,減輕疾病對靶器官的損害。還可以為其提供更多的知識和信息。以提高患者的認識領域、自我保健意識,幫助建立健康行為,增強其有效的應對能力,避免誘發(fā)和加重高血壓的危險因素〔5〕,減輕焦慮和抑郁等情緒反應,增強信心,從而有效控制血壓。
經(jīng)多因素相關與回歸分析,老年高血壓患者性別、傾向性和精神病質與心理衛(wèi)生狀況呈負相關,主要表現(xiàn)為軀體化、強迫、抑郁、人際敏感、恐怖和精神病;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社會支持總分、主觀支持和穩(wěn)定性與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衛(wèi)生呈正相關。行政干部、技術人員、教師與軀體化、人際敏感、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有關,文化程度越高越易表現(xiàn)為軀體化、敵對、恐怖和精神病性。教師焦慮、抑郁分高,可能與教師的認識領悟能力較強有關,同齡人中,機關工作人員高血壓發(fā)病率為12.9%,文化程度越高,高血壓患病率越高(大學,13.1%)〔5〕。這可能與他們的工作壓力、認知水平、獲取知識的能力、自我保健意識和抗病自信心有關。職業(yè)緊張是引起高血壓病的一項重要危險因素〔5〕。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子女數(shù)同軀體化、敵對、睡眠和飲食呈正相關,可能是子女數(shù)越多,老年人的煩心事越多,表現(xiàn)為爭論、急躁等不可抑制的沖動暴發(fā)。老年高血壓的發(fā)生同其性格類型也有關,如情緒不穩(wěn)定,多愁善感,心事重重,喜怒無常,易發(fā)脾氣者,高血壓的發(fā)病率較高,與有關報道結果一致〔6〕。
本研究提示: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進一步完善,開展社區(qū)健康教育,培養(yǎng)和加強老年人的自我衛(wèi)生保健和健康意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社會、家庭對老年人的支持與關注,和諧的人際關系,安置滿意的生活起居,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可使他們有足夠的生活信心,能夠改善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環(huán)境等方面的生活質量,減少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生。
1 田立霞,王贊旭.健康老齡化的促進對策〔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3;19(2):232-4.
2 劉雪榮,于普林.河北省燕效社區(qū)717名老年人慢性病現(xiàn)況調查〔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1;23(1):44-6.
3 王大華,申繼亮.老年人的日常環(huán)境控制感特點及其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25(10):1145-7.
4 方興松.高血壓患者心理狀況調查〔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8(1):19.
5 林愛偉,李曉曦.社區(qū)老年人健康狀況與信心量相關關系研究〔J〕.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03;9(4):232-3.
6 崔揚義,孟改君,楊稷梅.心腦血管病與A型性格、心理社會因素關系探討〔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1998;9(3):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