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娟 陳素英 黃風鶯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內科,福建 莆田 351100)
臨床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把好血液標本的質量關是確保檢驗結果準確性、可靠性的重要前提。生化檢驗標本采集前患者的生理準備、飲食狀況、服藥情況、運動及情緒等各方面,都會對患者的檢測結果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1]。為了適應“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的開展,我們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將護理程序應用于清晨空腹靜脈采血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F(xiàn)將經(jīng)驗介紹如下。
A組:未使用護理程序組,為莆田市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內科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住的患者500例,其中:男369例;女131例,年齡20~82歲。
B組:使用護理程序組,為莆田市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內科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住的患者500例,其中男400例,女100例,年齡18~80歲。
兩組患者均為莆田市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性別、年齡、病情輕重無統(tǒng)計學意義,采血量為8mL,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采用真空負壓采血管及真空采血針,采血對象均為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
由上夜值班護士根據(jù)化驗單備采血管,通知患者空腹時間、采血時間,由下夜值班護士于所通知之采血時間采血。
運用護理程序進行清晨空腹靜脈采血:在白天由當日下夜值班護士根據(jù)化驗單對患者進行評估、計劃、實施,下夜值班護士于所通知之采血時間采血。
2.2.1 評估
評估是整個護理程序的基礎[2],是護士接觸患者的開始,首先主動向患者作自我介紹,注意語調及表情,體現(xiàn)對患者的尊重和關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通過詢問病史、護理體檢,掌握資料。
2.2.1.1 一般情況
患者的姓名、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診斷、家庭成員關心程度。
2.2.1.2 生理方面
病情、生命體征、意識狀態(tài)、用藥情況、肢體活動能力。
2.2.1.3 心理方面
精神狀態(tài)、有無焦慮恐懼,對靜脈采血的認知和合作程度。
2.2.1.4 穿刺局部皮膚及血管狀況。
2.2.2 計劃
將收集的資料分析歸納,制定不同患者的采血計劃。包括建立目標和結果標準,安排具體操作措施和進程。預期目標:患者明確清晨空腹靜脈采血目的,在采血過程中能積極配合,無緊張、恐懼,對整個采血過程滿意。
2.2.3 實施
實施就是執(zhí)行計劃,將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
2.2.3.1 采血前的健康指導
在白天,由下夜值班護士根據(jù)評估資料對患者講解采血目的、檢驗項目、所需時間、采血時間、采血量、止血按壓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項等。
2.2.3.2 心理護理
由于首次入院的患者對住院環(huán)境的陌生及對病情的不了解和擔心,產(chǎn)生心理憂郁、緊張。護理人員采取相應的心理疏導,用溫暖的語言、友善的態(tài)度和行為表達關懷之意,增進患者對護士的信任,避免其緊張、恐懼心理,使其情緒放松,主動配合。
2.2.3.3 清晨采血時,患者處于安靜狀態(tài)下,下夜值班護士幫助其取坐位或臥位。根據(jù)評估資料選擇血管。先消毒穿刺部位,再扎止血帶,此時消毒液已干燥,立即采血,將真空管傾斜5°角,連接采血器,松開止血帶,使血液順管壁流入管底,采血畢,拔出針頭,按壓局部。扎止血帶不超過1min,否則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pH值下降。若壓迫3min后可使BIL、CHO、AST、ALP等增加5%以上[3]。
2.2.4 評價
2.2.4.1 患者
明確清晨靜脈采血目的,采血過程中能積極配合,不緊張,不恐懼,體位舒適,對整個采血過程滿意。
2.2.4.2 操作
堅持三查七對,一針見血,采集合格的血樣。
2.2.4.3 護士
態(tài)度和藹,能全面進行健康宣教,并受到患者的好評。
見表1。
表1 兩種方法采血一次成功率及所需時間
夜班護士工作量大而繁雜,不但要搞好病房管理,負責全病區(qū)所有患者的一切治療、護理、搶救工作,還要隨時準備接收新患者,并要為下一班作好各項準備工作。繁重的體力、腦力勞動嚴重擾亂了護士的生物鐘,在下班前容易產(chǎn)生疲憊、精力不足、煩燥情緒,常常降低護理質量。采用周密、有序的護理程序作用于靜脈采血中,及時評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及血管情況,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作好采集前準備,有效的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時間縮短。B組采血法減少了各種不良因素對所采集標本檢驗結果的影響,無需拍打患者的靜脈,無需運動和擠壓肢體,扎止血帶時間不超過1min。
在清晨靜脈采血中應用護理程序,使患者從心理和身體兩方面做好充分準備,對醫(yī)護人員有信任感,情緒穩(wěn)定,主動配合抽血;護士的操作動作快速、敏捷、自信,極大消除了患者的緊張心理。
[1]李影林.中華醫(yī)學檢驗全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589-591.
[2]崔焱.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71.
[3]江明寧.臨床檢驗樣本采集質量控制的體會[J].醫(yī)學信息,2007,20(4):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