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曦 (甘肅省天水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甘肅天水 741000)
戲劇性民族男高音淺探之語言訓練
李東曦 (甘肅省天水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甘肅天水 741000)
“戲劇民族男高音”應該是在具備普通戲劇男高音的表現(xiàn)力的同時,充分掌握民族唱法的基本技巧,具有演唱中國藝術歌曲的氣質韻味,表達中華民族性格之深沉豁達。要達到以上要求除了在氣息、聲音方面要進行系統(tǒng)性訓練與研究之外,語言對于從事民族聲樂的工作者尤為重要。本文作者對戲劇民族男高音的語言訓練作一闡述。
語言;元音;聲母;韻母
歌是音樂與文字的結合,聽者與歌者更直接地是通過語言來理解歌曲的。這便是語言在音樂中的首層意義。它是作為音樂形象為之塑造的基礎或者作為對音樂形象的補充而存在的。其次是音樂風格與語言有著直接聯(lián)系。民歌形成中是方言的語調影響和造就了不同色彩的民歌旋律。因此,民族唱法的歌者不僅要能自如地駕馭自己的聲音於歌唱,還應該努力地研究和學習我們民族的語言,從而能更為準確地演唱不同風格的中國歌曲。凡在中國民族聲樂方面因有個性而留給聽眾較深印象的歌唱家,無不在民族語言方面有較深厚的功底。如郭蘭英、黃虹、王玉珍、郭頌、何紀光等人。在視聽技術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后來者更應該在這一領域有較大突破,應該盡量地拓寬自己掌握各民族語言及各種方言的范圍。
不同地域、國家、民族的語言,卻存在著共同的語言規(guī)律:一是大多數(shù)語言都是由元音與輔音兩類音素拼合而成;二是單元音,即母音大致相同,而且都由喉部發(fā)聲,而輔音則由口腔前半部之舌、牙、硬顎、唇以及鼻腔所產(chǎn)生。這種共性使得聲樂訓練上的規(guī)范化成為可能。明確發(fā)聲器官的以上分工,即聲在喉而字在口是聲樂訓練中的一個關鍵,亦即一個飛躍為之產(chǎn)生的基礎。明確了這一對概念,則會派生出如下數(shù)對概念:聲豎在喉,字亮在口;唇、牙、舌、下巴是松弛的,喉、咽、軟顎、鼻腔是擴張的;口腔前部諸器官在歌唱過程中是積極地運動的,而喉、咽部是相對穩(wěn)定的;整個歌唱之所以能有統(tǒng)一的音色,首先是因為各母音都能統(tǒng)一在喉,而歌唱之所以能通過語言產(chǎn)生豐富多彩的風格,是因為吐字諸器官能微妙地把輔音、元音組成無窮的配合形式,從而產(chǎn)生“萬語千言”等。前文第二部分談了聲音,這一部分就要談談“字”的問題。也就是說前面解決了喉、言、口腔后部及頭腔的工作狀態(tài)問題,現(xiàn)在來解決口腔前部,即牙、舌、唇、顎的問題。要較好地掌握吐字,必須掌握吐字規(guī)律,在分析分類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方法。
所謂“字”,有兩個含義。一是寫或印在紙上,作用于眼睛的“文字”,二是根據(jù)眼睛的反映辨認出不同的字形,通過發(fā)音吐字諸器官讀出來而作用於耳朵的“字音”。研究“文字”的結構不是這里的工作。而歌者所發(fā)即為“字音”,因此,必須研究“字音”結構。
歌唱中如同說話一樣,使用語言的最基本單位是“音節(jié)”。音節(jié)由元音、輔音等因素組成,有字頭、字腹、字尾等部分構成。歌唱與說話在語言的基本單位上略有不同的,便是在有些情況下,歌唱發(fā)音把音節(jié)拆開來連貫地發(fā)出各個音素,從而形成一定風格。這就必須研究不同音節(jié)的組成類型,從而分類研究、練習,以形成講究的吐字方法。
中國氣派的歌者首先必須研究、掌握的是普通話的發(fā)音方法。
由于音節(jié)由頭、腹、尾三部分構成,我們按頭、腹、尾分別分類。
以上歸納為聲母總表:
<4>我國傳統(tǒng)的戲曲唱法中總結的吐字五法:崩、打、粘、寸、斷,即主要是咬字頭,即發(fā)聲母時所用的方法。
崩:雙唇彈字,主要用於唇音,包括雙唇音及唇齒音:b p m f
打:舌及上牙齒爆發(fā)摧字。用於舌尖(前、后、中)音:z c s d t n l zh ch sh r
粘:咬住字頭,過渡口腔。用於舌面音:j q x
寸:氣流摩擦,將字托出。用於舌根音:g k h
斷:整個音節(jié)的驟停。為情緒起伏作準備。
<二>字腹:即字的韻頭。由元音構成,按元音口形,可分為四呼。即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嘬口呼。
1.開口呼:以a o e 起頭的韻母。
2.齊齒呼:以i起頭的韻母。
3.合口呼:以u起頭的韻母。
4.嘬口呼:以 ü 起頭的韻母。
由于字腹在歌唱發(fā)音中,相對所占時值較長,因此明確四呼口形是字音正確的關鍵所在。
<三>字尾:由韻腹、韻尾組成。
我國傳統(tǒng)上把字根據(jù)韻腹、韻尾的相同相近而分類為十三轍或十八韻,以十三轍為依據(jù)又可歸納為三大類:
1.單韻母:一七、發(fā)花、姑蘇、也斜??谛位静蛔?,無須專門歸韻。
2.復韻母:懷來、灰堆、油求、窈窕、棱波。口形變化變化大,口腔要調節(jié)、控制才能吐清楚。
3.鼻韻母:中東、江陽、人上、言前。收音歸鼻腔。
字腹、字尾分類可在韻母表中反映出來:
我們這里按音節(jié)拼讀時的先后順序,把字分為頭、腹、尾?,F(xiàn)在已經(jīng)明確的是字頭由輔音構成,而字腹、字尾由元音、復元音以及帶鼻音字母的復韻母構成由於聲音部分以及氣息部分的訓練主要是用元音來訓練的(這是因為元音在喉),所以,除了字腹的明確以及字尾的歸韻有必要下功夫外,吐字功夫擬應主要加強字頭即聲母發(fā)音的練習。前文提到的崩、打、粘、寸、斷五法不失為其訓練論述的精辟總結。
習慣上認為西洋唱法是以聲帶字,而民族唱法是以字帶聲。我避免這樣立論是因為這樣易陷入孤立性與片面性,不利于民族聲樂的發(fā)展。沒有哪一種唱法是輕聲重字或輕字重聲。由于個人習慣以及被訓練者所具條件的不同,訓練上的先后并不是絕對的。但有一點必須重申,即有了美好的聲音,僅僅是具備了唱好歌的諸多因素中的一個方面,還必須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特別是從事民族聲樂的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