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麗麗
(臨滄衛(wèi)生學校,云南 臨滄 677000)
芻議中等職業(yè)學校普通話培訓方法
熊麗麗
(臨滄衛(wèi)生學校,云南 臨滄 677000)
實踐證明,普通話培訓手段的現(xiàn)代化可通過教練結合,自練為主;分解訓練,重點突破;多媒體合成,CAI教學的方式實現(xiàn)。這些方法有的可通過微觀方法實時測量,有的可通過對比證實,確有實效。
中等職業(yè)學校;普通話;測試手段;培訓方法
語言十分復雜,且與人類社會、自然界、精神活動有著密切聯(lián)系。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工作方法體系。中等職業(yè)學校普通話教學時間短、任務重,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有助于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中等職業(yè)學校普通話培訓的目的是提高學生普通話口語水平,其過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選擇和使用科學的培訓方法,是順利完成培訓任務的關鍵。
“教”是為了“不教”。普通話課的“教”是為了促成學生的“練”,所以要處理好教和練的關系。一方面,教師要講清普通話技能訓練的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要使學生在明白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堅持自學自練,以達到最佳訓練效果。例如普通話教學中陽平和上聲的辨析。
陽平和上聲是普通話四聲中的2個聲調,部分學生卻讀不準陽平和上聲,有的學生只會讀上聲,有的學生只會讀陽平,有的學生將二者混讀,有的學生聲調調型、調勢基本正確但調值明顯偏低或偏高等。筆者在培訓中曾做過一次調查,先讓10名應試者用“云南卷”(JS181~JS190)進行模擬測試,3號應試者將JS188號卷“脖、輪、濃、塘、懷、衡、熊、煌、持、循、擇、革、榆”13個陽平單音節(jié)字詞,全讀為只降不升的“半上”;7號應試者將JS181號卷“讀詞語”一項第二個音節(jié)為上聲的10個詞“發(fā)表、早點、認可、穿孔、苦惱、線索、晌午、攙假、任免、備取”全部讀為“半上”。然后,筆者又使用《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樣卷“讀100個單音節(jié)詞”和“讀多音節(jié)詞語”進行模擬測試,該卷中“讀100個單音節(jié)詞”覆蓋聲調情況為:陽平31個,上聲14個;“讀多音節(jié)詞語”覆蓋聲調情況為:陽平24個,上聲19個(其中上聲和上聲相連的詞語4條)。3號和7號應試者仍未能讀準字音。說明不管是“云南模式”還是“國家大綱模式”,3號和7號應試者在陽平和上聲的聲調上失分率較高。我們知道,漢語是有聲調的語言,聲調作為一種重要特征,使?jié)h語明顯區(qū)別于沒有聲調的非漢藏語系語言;就漢語本身而言,聲調調值也是區(qū)分方言和普通話的重要標志,可以說聲調調值決定著方言和普通話的基本面貌,也是區(qū)別不同方言的重要標尺。普通話水平測試主要側重于普通話語音規(guī)范性的考查,調值的正誤對應試者的普通話成績影響很大。為此,筆者在組織學生進行陽平和上聲的辨析訓練和正音練習時,采用以下方法。
1.1 讓學生掌握陽平和上聲的發(fā)音原理
陽平是一個高升調,調值為[35],發(fā)音時聲帶從不松不緊開始,到最緊為止,聲音由不低不高升到最高。而上聲則是一個降升調,調值為[214],發(fā)音時聲帶從略微有些緊張開始,立刻松馳下來,稍稍延長,然后迅速繃緊,但沒有繃到最緊,上聲的音長在普通話4個聲調中是最長的[1],見表1。
表1 陽平和上聲發(fā)音原理比較
聲調作為非音質音位,主要是通過大腦的“語言機制”控制聲帶,憑語感發(fā)音。訓練陽平和上聲時要找準2種聲調的起點、低音點、高音點的音高,適度夸張地讀,培養(yǎng)聽辨能力,矯正發(fā)音。用音高變化、聲帶松緊之比配之以教師示范發(fā)音、學生跟讀訓練,經(jīng)過反復練習,學生就能掌握陽平和上聲的發(fā)音。
1.2 讓學生讀準陽平和上聲的字、詞
在掌握陽平和上聲的發(fā)音原理之后,教師應帶學生讀好《普通話水平測試用詞語表》中陽平和上聲的字、詞,并重點讀好陽平、上聲的原入聲字。舉例如下。
陽平字:薄、雌、行、吾、囊、圍、雹……
上聲字:舞、已、堵、耳、反、啃、鐵……
陽平、上聲辨析時可以利用其他聲調輔助發(fā)音,如陽平+上聲、上聲+陽平、上聲+上聲的多音節(jié)詞。
陽平+上聲:執(zhí)筆、城堡、拔腿、峽谷、覺醒……
上聲+陽平:鄙夷、雪原、樸實、隱瞞、筆直……
上聲+上聲:眼底、窈窕、指點、統(tǒng)領、馬匹……
1.3 讓學生進行短文朗讀強化訓練
在朗讀短文強化訓練中,采取學生自主練習和教師個別輔導指正的方法。以《普通話水平測試用朗讀作品》作品6號《讀書人是幸福人》第一自然段為例。
我常想讀書人是世間幸福人,因為他除了擁有現(xiàn)實的世界之外,還擁有另一個更為浩瀚也更為豐富的世界?,F(xiàn)實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個世界卻為讀書人所獨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閱讀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們的喪失是不可補償?shù)?。世間有諸多的不平等,財富的不平等,權力的不平等,而閱讀能力的擁有或喪失卻體現(xiàn)為精神的不平等。
這一段文字中陽平的字有:常、讀(4次)、人(6次)、福、除、實(2次)、還、一(音變?yōu)殛柶剑?次)、為(2次)、獨、由、能(2次)、不(音變?yōu)殛柶剑?、可(音變?yōu)殛柶剑?、平(?次)、財、權、而(2次)、神,共36字(次)。上聲的字有:我(2次)、想(2次)、有(5次)、也、此、補、等(4次)、體,共17字(次)。針對這53個陽平、上聲的字和詞,可先讓學生鮮明而夸張地讀出聲調的調型特點(同時采用手勢輔助),然后教師帶學生從字、詞、句、段、篇逐字逐段進行語音練習,糾正調型不準的錯誤,直至學生正確掌握為止。
應用教練結合、自練為主的方法,教師要發(fā)揮示范作用,講原理時,盡量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如講解聲帶松與緊時,學生往往不能理解,教師就要反復發(fā)音,讓學生反復感覺、反復聽辨、反復練習。另外,學生自練的方法要多樣化,或個人、或集體、或演講、或討論;既要苦練,又要巧練。
知識和技能僅靠教師講解是不可能掌握的。培養(yǎng)普通話口語技能,需必不可少地進行循環(huán)往復、不厭其煩的訓練,這正是技能訓練的一大特征。但有的技能難點集中,整體訓練困難,這樣就要把難點分解開來,化整為零,從易到難地逐步掌握。孫中山先生談到練口才的做法時曾說:“一、練姿勢。……予少時研究演說,對鏡練習,到無缺點為止。二、練語氣。演說如作文然,以氣為主,氣貫則言之長短、聲之高下皆宜。說到重要處,擲地作金石聲”??梢姡纸庥柧?、重點突破的方法,符合普通話技能訓練規(guī)律,因為技能本身也是分散的、簡單的、個別的技能,通過反復綜合訓練逐步達到熟練程度而成為技巧,進而由各種技巧綜合運用而形成能力[2]。
例如,方言中又一語音難點“ian”的教學,就可以分為零聲母和前拼聲母2部分,重點突破零聲母部分。零聲母又可分為陰平字、陽平字、上聲字和去聲字,如淹、嚴、演、燕。要求學生通過強化訓練零聲母的字,逐步掌握零聲母“ian”(零聲母的“ian”韻字在3500個常用字中只有35個字)。前拼聲母部分就是學生已會發(fā)“ian”的音,以后再前拼b、p、m、d、t、n、l、j、q、x10個聲母(前拼聲母的“ian”韻字在3500個常用字中有159個字)。緊接著重點練習《普通話水平測試用朗讀作品》中的作品12號《海濱仲夏夜》、作品16號《火光》和作品24號《蓮花和櫻花》。因為這些作品“ian”韻字較多。以作品12號為例,“ian”韻字共34字(次):天(8次)、片(7次)、綿(4次)、面(2次)、漸(2次)、變(2次)、邊、田、前、間、焰、顏、淺、顯、現(xiàn)。通過化整為零、從易到難的練習,學生已能掌握“ian”的發(fā)音,讀準“ian”韻的字。
分解訓練有內容之分和形式之分。內容就是根據(jù)技能特點分出主次和難易。如孫中山先生練口才分為“練姿勢”和“練語氣”,“ian”的練習分為“零聲母”和“前拼聲母”。形式就是訓練方式可以多樣化,可以在課內,也可以在課外;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集體,采取重點、難點各個擊破的方法逐一掌握。
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主要是教師講授和學生閱讀教科書。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尤其是運用計算機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采用聽講、觀看、練習操作等多種手段進行學習、訓練、實踐。如將發(fā)音先錄下來,一邊聽,一邊找語病并分析原因,然后再練習。語音室訓練如MQ-750系列鳴泉語言學習系統(tǒng),則是由計算機控制整個教學活動和訓練過程,具有“個別化教學”的情景。至于普通話教學中“命題說話”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則以微格培訓的方法最為簡便、有效。
以《我的學習生活》為例,5人一組,讓學生依次走上講臺向全班同學作3分鐘介紹。要求:輕松自然地走上講臺,站定、抬頭、挺胸、肩平、兩腳平行站穩(wěn),眼睛看著全班同學。將以上過程錄像后放映出來,集體講評,對不規(guī)范、不得體的地方當場予以糾正。具體步驟是:理論輔導→觀摩示范→學生準備→角色扮演→反饋評議→修改重說。
聲像結合、微格培訓的方法內容單一,評價技術科學合理,學生心理負擔小,加之借助了現(xiàn)代視聽設備,訓練方法科學合理,既減輕了教師負擔,又提高了培訓效率,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
CAI(Compute-assistedinstruction)具有個別化和交互性特點,而這正是普通話交流中必須具備的特點。因此,可以嘗試運用CAI方法進行普通話口語技能培訓。例如,利用語音合成技術、圖像技術、交互編程平臺練習比較讀音、詞語的應用(見圖1)[3]。
圖1 運用CAI方法進行普通話口語技能培訓
從圖1可以看出,普通話2個陰平調相連時,后一陰平的調值比前一陰平的調值略低一點。
可見,CAI方法既可以向學生提供各種感性材料,呈現(xiàn)事物的形態(tài)、運動過程,又能提供逼真的情景,促使學生充分感知,加深認識。另外,利用Flash動畫練習發(fā)音口形,利用電影、電視片斷練習情景對話,效果也非常好。
運用以上方法練習普通話,效果十分明顯。一是有利于加強實踐。學習普通話,勇于實踐、勤于實踐、善于實踐是根本。二是有利于把握環(huán)節(jié)。普通話水平測試試卷的構成包括:讀單音節(jié)詞語、讀多音節(jié)詞語、選擇判斷、朗讀短文、命題說話5部分,它們有共同的規(guī)律和要求,也有各自的環(huán)節(jié)和技巧。把握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可根據(jù)個人特點進行強化訓練,針對自身薄弱環(huán)節(jié),集中練習。三是有利于改進教和學的實踐活動方式,尤其在測試數(shù)量逐步加大,測試領域逐步擴展的今天,更能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以我校近3年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為例,2008年測試人數(shù)為588人,三級甲等以上為588人,占100.00%;2009年測試人數(shù)為837人,三級甲等以上為835人,占99.76%;2010年測試人數(shù)為1247人,三級甲等以上為1244人,占99.76%。3年測試均保持了較高的合格率,可見普通話培訓卓有成效。
[1]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陳宏遂,俞棠棣.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問答[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云南省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普通話水平測試各等級標準語言特征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實驗研究報告[R].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01.
G421
B
1671-1246(2011)13-00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