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華 張秀成 (攀枝花學院圖書館 四川攀枝花 617000)
圖書館學學術論文既是過去圖書館學理論與實踐的結晶,又是未來圖書館工作的指南,高層次、高質量的圖書館學專業(yè)論文,對圖書館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筆者也經常收集、查閱圖書館專業(yè)論文,并以此指導自己的工作。在此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目前圖書館學專業(yè)學術論文的客觀狀況既有自己的優(yōu)勢,又存在著某些不盡人意的地方。為此,本文擬對圖書館學術論文寫作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的一些表象進行匯總,歸納其特點,并進一步探究了每一種特征性現(xiàn)象背后更為深層的問題,希望能找到原因,并對今后圖書館學術論文的寫作提出自己的意見。
目前圖書館學專業(yè)論文數(shù)量越來越多,很明顯表現(xiàn)出一些專業(yè)刊物進行改版擴版,出版增刊,有的一年還有兩次增刊,而且還不乏一些代表圖書館學專業(yè)論文較高水平的核心刊物,仔細讀來其中不乏高質量、高水平者,但也存在著大量平庸、空泛之作,論述粗淺,內容重復現(xiàn)象嚴重,有人對論文重復現(xiàn)象進行過統(tǒng)計,多則每年上百篇重復同一題目。數(shù)量多,期刊改版是好事,說明大家開始重視學術研究了,學術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研究都將對實際工作起推動作用。但是如果只重視數(shù)量,不重視質量,那這種作用就不會很大。目前論文數(shù)量多、質量高的少是整個學術界的“通病”,其原因很多,當然跟一些客觀因素諸如學術評價指標、職稱評審、圖書館員大多數(shù)時間和精力都用在業(yè)務工作上等方面有關系。本文擬從兩個主觀因素上進行一些探討。首先是寫作定位問題?!豆饷魅請蟆吩信e了幾位發(fā)表論文不多,但其研究卻對各自學科的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并獲得過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的事例[1]以及顧誠先生一生從事明史研究論文數(shù)量雖然加起來不過20來篇但卻是擲地有聲的奠基之作的事例,[1][2]希望這些事例能夠引起圖書館界論文寫作者對寫作高度、寫作境界以及寫作目的的重新定位與思考。不是說論文寫作數(shù)量越多,就越說明某人學術水平越高。相反數(shù)量多但質量低的文章不僅給自己也會給他人帶來很多不良影響。一個圖書館學家(或學者)能否蜚聲圖書館學界,并不在于他發(fā)表了多少篇論文或出版了多少著作,而在于有多少是被多次引用、被很多人認可、能起到推動圖書館事業(yè)或圖書館學術繁榮的作用。因此圖書館人首先應該改變重數(shù)量、輕質量的觀念,以“不求多,只求精”的宗旨來指導自己的論文寫作實踐;其次,要端正學術態(tài)度,其中包括許多方面,也包括前面提到的數(shù)量和質量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思想上以加強學術自律最為重要,行動上主要指的是整個寫作過程,在此主要強調一定要重視論文的修改過程。修改定稿是圖書情報學論文寫作的必經程序,不可缺少。個人認為,與其短時間寫幾篇文章,還不如花大量時間修改一篇文章,修改文章是最容易提升論文寫作水平的過程。修改文章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思索,不斷優(yōu)化,不斷繼續(xù)思考,繼續(xù)優(yōu)化,繼續(xù)構思寫作的反復循環(huán)的過程,因此認真修改某一篇文章表面是完成了這一篇文章,實則是磨練自我堅持不懈、孜孜不倦做學問的一個過程,也是探尋和調整、完善論文寫作方法、構筑文章框架結構、進行語言錘煉等一系列過程、也可以說是發(fā)現(xiàn)自身論文創(chuàng)作的弱點,挑戰(zhàn)、超越自我的過程。古有“吟成一個字,捻斷數(shù)根須”、“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句,近代魯迅寫文章也要修改很多次等等,說明寫文章確實要講究煉字煉句,同時也說明想要寫出好的文章絕非短時間能一蹴而就的。文章寫好后,一定要反復修改,直到認為盡了自己最大努力為止。當然個人的思考畢竟是有局限性的,可以采用很多人提倡的“冷處理”的方法,也可以請同行或一些知名專家甚至是別的專業(yè)的人來幫忙修改,不要認為“隔行如隔山”,其實寫作學術論文的一些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不同專業(yè)的知識也是可以相互交叉滲透的,請其他專業(yè)人士來幫忙修改說不定會有新的視角來重新優(yōu)化文章。
如今圖書館學論文大量發(fā)表,仔細看來,絕大多數(shù)作者論文選題涉及領域十分廣泛,但往往發(fā)過一篇,從此不見下文,長時間反復研究某一方向的很少。究其原因,首先跟大多數(shù)人喜歡跟蹤熱點問題有關。如果圖書館界出現(xiàn)了某個新的熱點問題,大家就熱火朝天地研究起來,似乎不去發(fā)表一兩篇文章就落伍了。圖書館界多次出現(xiàn)在某階段大量研究某一熱點問題的論文,比如“數(shù)字圖書館”、“云計算”、“RFID”等等一度成為熱點,這些問題是新問題,急需解決,因此需要有人研究,又新,所以好發(fā)表。于是寫的人就多。但這就形成跟風現(xiàn)象。最近圖書館界又出現(xiàn)跟風問題,香港某高校圖書館率先以參加圖書館考試才能拿借閱證的方式來促進圖書館讀者培訓,沿海一帶已有高校效仿,估計過不了多久,有關開發(fā)制作考試系統(tǒng)的研究會積極開展,也可能隨之出現(xiàn)相關文章,我們不能說此舉措沒有益處,但很可能流于形式,我們認為學生現(xiàn)場參觀、老師當場講解演示才是最好的讀者培訓方式?!吨袊鴪D書館學報》常務副主編李萬健認為“科研和論文選題可以從熱點問題中選取,而且熱點問題是確定選題的重要依據(jù)之一,選題也可不是熱點問題,但一定要是事業(yè)或工作中需要解決的;熱點是在經常變化的。同一個問題,今天是熱點,明天可能就一般了,在此地為熱點,而另一地也許就冷了。”[3]熱點問題是圖書館理論界和實踐領域都比較關注的問題,我們在此并不是排斥或者否定熱點問題,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探討那些熱點問題呢?或者,有必要那么多人去研究同一問題嗎?大家如果過于重視熱點問題,勢必會致其他問題因研究不深無法解決?,F(xiàn)實問題才是大家該花大力氣去研究的問題。圖書館學專家肖希明曾撰文《關注現(xiàn)實問題:圖書館學研究永恒的方向》,筆者十分贊同此觀點。張秀華也認為“關注現(xiàn)實問題,強化問題意識,是當今圖書館學研究的必然選擇”。[4]河北一位著名作者于新國先生至今所發(fā)300多篇文章中,相當一部分是“小”題目、“小”題材,但它們精悍實用,對圖書館的實際工作和學術研究均起到了不可小視的作用,[5]也為圖書館學論文寫作者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因此,以后應大力提倡寫作圖書館界“不熱”的、自己熟悉的、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哪怕是“小”的但很有實際意義的現(xiàn)實問題。目前圖書館界還有很多一直沒有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諸如大小長短不一的藝術類書籍的上架擺放、書架上很薄很小的書籍的查找以及高校圖書館學生占座問題、殘疾人利用公共圖書館問題等等。最近還可看到首都圖書館無障礙圖書館投資很多的盲人電腦一年僅用15次、[6]有些文獻的零外借率問題等等;其次,很多人寫論文“打一槍換一炮”的做法跟一般人趨易避難的心理傾向和作者自身的科研水平有關,已經寫過的論文如果再繼續(xù)深入下去必然是很難的,于是就不得不趨易避難。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再加上圖書館分工比較細致,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也包羅萬象,要求人人成為通才顯然不切實際,因此最好形成穩(wěn)定的研究方向,相對穩(wěn)定的科研方向才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而且圖書館學專家?guī)缀醵加凶约狠^固定、專一的研究領域,作為普通人士更是應該認準一個感興趣、且能駕馭的方向專門研究,希望有更多的“再論、又論”之類的論文出現(xiàn)。據(jù)個人經驗,只要有人一提到圖書學本土化筆者馬上就會想到劉茲恒先生,一提到圖書館戰(zhàn)略規(guī)劃研究就想到柯平先生,等等。在此再舉一實例,馬恒通先生從2000年到2011年都有研究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爭鳴問題,他從不同的視角潛心、反復研究[7][8][9][10][11],寫出了一系列全面、深入地研究此一問題的論文,產生了很大影響,所以一有人提到圖書館學研究對象問題,筆者和不少人馬上就會想到馬恒通先生??梢?,形成穩(wěn)定的研究方向,是全面、深入地研究某一問題,寫出高質量學術論文的關鍵。
很多專業(yè)論文都比較重視理論或思想的廣博與厚重,較輕視論文理論或思想的表達,圖書館學也不例外。不少圖書館學的研究者,也比較重視論文的學術性、嚴謹性,以及目前經常提到的要有創(chuàng)新性,但輕視語言幽默風趣等生動性要求,修辭語很少被人使用。羅金增調查過203篇圖書館學專業(yè)論文,發(fā)現(xiàn)“論文沒有文采的占近70%,文章里偶爾有一點文采(1~10個修辭)占約1/5,論文中含有11~20個和21個以上的精彩文句明顯少了,而文采斐然的文章更缺乏了”。目前語言板滯,文路不寬,文筆單調、乏味、老套,干巴枯燥,有骨無肉,已是本專業(yè)論文的一個弊病。因為有了這樣的弊病,有時即使作者提出了新的見解、新的觀點,恐怕也會被湮沒在干澀的語言之中,收不到預想的效果,這就會降低文章的水平。[12]一提到修辭,一些從事科技論文寫作的作者對此頗不以為然。他們往往認為修辭是從事文學作品寫作的作者所必須掌握的語言技巧,與科技論文寫作關系不大。這種在科技論文寫作中忽視修辭的看法是對修辭的一種誤解,至少也是一種偏頗之見。即使是很有價值的學術理論,由于缺乏完美的表達形式,往往會使內容本身大為遜色。在科技論文寫作中恰當?shù)剡\用修辭,會使科技論文的語言表達形式更趨完美、精煉,文從字順。[13]圖書館學家黃宗忠在《談論文寫作(一)》中也提到“論文要具有生動性。論文要有形容、比喻、描寫、有感情、有生氣、語言準確等?!保?4]于鳴鏑先生在講到幾種論證方法時也提及“活用”形象比喻,還提到蟬聯(lián)回環(huán)、排比等修辭手法。[15]王波先生的《圖書館學論文寫作與投稿全攻略》“寫得情真意切,極具說服力,語言生動,妙語連珠”,被認為“是值得作者、編者一讀的好文章?!钡拇_,這兩篇文章最獨特的地方在于其大量運用修辭手法,例如“缺乏語言美的論文就像蓬頭垢面的女子,自然引不起別人的重視,難以登上選美的擂臺,更不用說奪冠封后了”。[16]此處明喻的運用通俗易懂,鮮明形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效果完全是單調平淡的語言描述不可比擬的。另外,“標題要醒目”、“文章一開始就要吸引住人”之類的話比起文中“常規(guī)的容易見效的做法是像程咬金耍板斧一樣開門見山,盡力把新概念甩出,使之驕傲地戳在標題和引言中。讓編輯和讀者一眼就能發(fā)現(xiàn)這個亮晶晶的新貨”[17]的功效也要遜色很多倍。有道是“言而無文,行而不遠”,圖書館學論文在具備學術性、科學性等基本屬性的同時,適當注重修辭,講究生動性也是很有必要的,這既可以增強論文的可讀性、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也可以產生強大的吸引力、感染力等。
受中國傳統(tǒng)“明哲保身”思想的影響,絕大多數(shù)圖書館人都選擇很保守的寫法,即只是發(fā)表個人觀點、見解,很少有人與同行進行學術上的爭鳴、商榷,進行學術批評更是少之甚少。但商榷、爭論和學術批評是學術交流的一種突出表現(xiàn)。不同觀點、理論和學派之間的討論與爭鳴,有利于激活思維,提示對方在觀點或論證上的缺陷甚至錯誤,從而克服認識上的偏頗或失誤,形成學術觀點或理論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機制。[18]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只有通過一輪一輪的爭論和思辨的交鋒,真理才能得以發(fā)揚。學術問題通常比較專門精深,往往要通過同行間的反復切磋和駁難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從而使學術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黎錦熙先生還打算把別人的批評和攻錯作為自己著作《新著國語文法》的序言。[19]因此,我們首先要端正自己對待學術批評等的態(tài)度,要認識到與人商榷或爭鳴、進行學術批評是一種很有效的學術交流,可以有效地推進圖書館學術的前進和本專業(yè)的提升。目前,我國圖書館學術期刊有的已開始專設學術批評或爭鳴欄目,刊登有關學術討論和商榷類文章。夏旭等曾對2002-2007年12種優(yōu)秀圖書館學期刊穩(wěn)定欄目和特色欄目進行研究,[20]從調查結果來看,12種期刊中有以下期刊設置類似商榷、爭鳴、學術批評類欄目:《中國圖書館學報》的“探索·交流”、《圖書情報工作》的“評論論壇”、《大學圖書館學報》的“探索與交流”、《圖書館論壇》的“爭鳴·探索”、《圖書館》的“探索與爭鳴”、《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的“爭鳴”等。相信通過學術界尤其是科技期刊出版界的重視,并采取積極措施倡導學術交流,以及廣大作者積極參與學術討論和爭鳴,積極開展學術批評來吸取有益的觀點和思想,對圖書館學學術氛圍的推進和個人學術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
經檢索有十幾位圖書情報期刊編輯撰文研究過如何寫作圖書情報類論文的問題,有代表中國圖書館學論文較高水平的《中國圖書館學報》、《大學圖書館學報》、《圖書情報知識》、《圖書館論壇》、《圖書館理論與實踐》、《圖書與情報》等期刊編輯,也有一些目前非圖情核心刊物如《新世紀圖書館》、《圖書館學刊》、《晉圖學刊》、《科技文獻信息管理》等編輯撰文,的確這些編輯為我們寫作圖書館學專業(yè)論文提供了很好的指導,經常搜集這些論文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揚長避短,也可以規(guī)范自己的學術寫作,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但目前進行此類論文寫作的圖書館學專家極少,經檢索我們可以看到于鳴鏑先生的《圖書館學論文寫作技巧淺談》,另外黃宗忠先生也撰寫了一系列論文寫作文章,但并不是專門講述圖書館學論文寫作。一般而言,能夠稱其為專家學者,無論是學術精神,還是專業(yè)水平、寫作水平肯定都有超越一般人的地方,如果能讓大家分享他們的成果,其自身論文寫作提升的歷程、體會與經驗對圖書館界后輩們定能起到良好的指導、引領作用。如上提及于先生在文中舉了很多的事例來說明標題要言簡意明,[21]讀后對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確是一目了然,頗有啟發(fā)。最近有人談到了著名圖書館學家吳稌年老師完成了一篇又一篇出色的論文,為我國圖書館史研究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還談到吳老師背后所付出的艱辛和汗水,原來“吳老師在周末和寒暑假的時候,每天夜里三點多起來一直到早晨六點,在燈光之下奮筆疾書;六點至七點健身;七點吃完早餐之后繼續(xù)寫到午飯;午飯之后午休;午休之后繼續(xù)寫作……”,[22]這樣的實例是需要用心的博主去發(fā)現(xiàn)的,如果有更多的專家學者自發(fā)的跟大家一起分享其真實學術之路,這比起“做學問需要有頑強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諸如此類的話語要有影響力得多,期待有更多的專家們講述如何進行本專業(yè)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目前國內圖書館學學術論文寫作現(xiàn)象說明,目前國內圖書館學研究與寫作的總體層次還不是很高,主要表現(xiàn)在:高質量論文數(shù)量不足;大多數(shù)人研究范圍較寬泛,形成穩(wěn)定研究方向的少,因此有不少基本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多數(shù)論文生動性不夠;多數(shù)人局限于發(fā)表個人觀點,還沒有上升到和其他學者進行商榷或爭鳴的高度,上升到對其他學者展開學術批評的更少;撰文討論圖書館學術論文的寫作問題還沒有引起圖書館學專家學者的普遍重視。圖書館學學術論文寫作現(xiàn)象的上述特點,前面兩條涉及的是圖書館學學術論文的質量問題,后面幾條則涉及到多數(shù)論文質量不高的原因問題。但如果從更深的層次看,形成這種狀況更深層的原因則可能和圖書館人的學歷、專業(yè)結構有關。圖書館工作人員學歷層次各有不同,有高有低,圖書館學又是后起專業(yè),同時也是社會不很重視的學科,開設圖書館學專業(yè)的大學又很少,碩士、博士點更少,所以,圖書館工作人員中本專業(yè)出身的極少,本專業(yè)的碩士、博士更是少之又少;圖書館專業(yè)人員專業(yè)有優(yōu)勢,但不一定象中文專業(yè)人士一樣專門受過寫作訓練。其他專業(yè)出身的,有中文、法學、英文、計算機、工程等專業(yè)人士,這部分人員又未受過圖書館學專業(yè)訓練;而出身編輯專業(yè),而從事圖書館工作的人可能則更為罕見。要真正寫出高質量的圖書館學論文,知識結構上以中文、圖書、編輯三結合為最好。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希望編輯和圖書館學家都能研究圖書館學學術論文的寫作問題,要從更高層次引導我們進行論文寫作。作為研究者個人,則應不斷提高自己的學歷、完善其知識結構,提高研究水平;作為圖書館界,也應進一步加強對人員培訓的力度,并要同時開展圖書館學、中文寫作學和編輯知識的培訓。
[1]王業(yè)寧等.正確評價基礎研究成果[N].光明日報,1996-1-13(8).
[2]肖玉華.顧城先生的慚愧[N].光明日報,2003-7-4(A1).
[3]張欣毅,張京生.關于圖書館學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與《中國圖書館學報》常務副主編李萬健編審的訪談錄[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1,(6):4-5.
[4]張秀華.構建理論體系抑或研究現(xiàn)實問題——關于我國圖書館學研究的思考[J].情報雜志,2006,(8):33.
[5]郭慶華.與作者交流:如何提高投稿命中率——兼談圖書館學學術研究及論文寫作[J].晉圖學刊,2001,(2):66.
[6]無障圖書館冷清清·首圖盲人電腦一年僅用15次[EB/OL].[2011-05-09].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4/20/c_121324455.htm.
[7]馬恒通.新中國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爭鳴50年(1949—1999)[J].圖書館,2000,(1):22-27,37.
[8]馬恒通.新中國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爭鳴六十年——一個“知識說”的視角[J].圖書館論壇,2009,(6):97-101.
[9]馬恒通.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爭鳴六十年——一個“非本質說”的視角[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4):33-38.
[10]馬恒通.新中國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爭鳴六十年——一個“近似本質說”的視角[J].圖書情報工作,2010,(13):130-136.
[11]馬恒通.新中國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爭鳴六十年[J].圖書館學刊,2011,(3):5-10,30.
[12]羅金增.內容分析法與圖書館學論文寫作特點的研究[J].圖書館雜志,2002,(5):35.
[13]于華東.科技論文寫作中修辭的運用[J].寫作(高級版),2006,(11):15.
[14]黃宗忠.談論文寫作(一)[J].圖書館雜志,1999,(4):47.
[15][21]于鳴鏑.圖書館學論文寫作技巧淺談[J].圖書館界,1985,(4):33-34.
[16][17]王波.圖書館學論文寫作與投稿全攻略(上)[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1):13-14.
[18]朱大明.應加強論文發(fā)表的學術交流意識[J].科技導報,2010,28(2):120.
[19]王慶.誠邀學術批評[J].社會科學論壇,2010,(1):204-206.
[20]夏旭等.中國優(yōu)秀圖書館學期刊特色欄目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7,(6):112-113.
[22]著名圖書館學家吳稌年老師印象記[EB/OL].[2011-05-0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d484850100qr 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