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祿,王芳榮,許 翀
(昭通市農(nóng)業(yè)科學技術(shù)推廣所,云南 昭通 657000)
昭魯壩子是指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qū)、魯?shù)榭h所轄區(qū)域,面積1133.54 km2,是云南省的第四大壩子。昭魯壩子位于昭通市中偏南部,地跨東經(jīng)103°9′~103°40′、北緯 26°59′~28°32′;平均海拔 1920 m。氣候?qū)俦睖貛?,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1.6℃,最熱月7月,月均溫19.8℃,最冷月1月,月均溫2℃;全年≥10℃活動積溫3217℃;年降水量735 mm;年日照時數(shù)1902.02 h;無霜期220 d。屬雨熱同季、干濕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溫差大、雨量適中的農(nóng)業(yè)氣候類型。常年有稻田8666.7 hm2,是典型的高原冷涼粳稻區(qū),特點是6~8月的溫度不高,必須靠拉長生育期來增加有效積溫;但生育期過長,又經(jīng)常受“兩頭”低溫(3~4月“倒春寒”和8月“秋雨”低溫)的危害,導致水稻產(chǎn)量低而不穩(wěn),平均每公頃產(chǎn)量6000 kg左右。
21世紀以來,昭通市農(nóng)技推廣研究所經(jīng)過多年的生產(chǎn)實踐,總結(jié)出以“旱育稀植”、“精確定量栽培”為主體的一套獨特的水稻栽培技術(shù),應用后省工、節(jié)本、增產(chǎn)、增效,在常規(guī)粳稻生產(chǎn)上,創(chuàng)造出單季每公頃產(chǎn)量達11635.8 kg的高產(chǎn)記錄。該技術(shù)值得云南其它稻作區(qū)借鑒推廣。
水稻栽培可分為秧田育秧和大田栽培2個重要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其中培育壯秧是水稻獲得高產(chǎn)的先決條件,俗話說“秧好一半谷”。實踐證明,云南省推廣多年的水稻旱育稀植技術(shù)是目前昭魯壩子水稻生產(chǎn)較適宜的壯秧育秧和豐產(chǎn)技術(shù),具有省水(比水育秧省水30%~40%)、省工(比水育秧每公頃少栽30~37.5萬叢)、省秧田(可節(jié)省秧田50%以上)、省種(每公頃秧田可省種30~45 kg)、省肥(每公頃可節(jié)約氮肥總量1/3)、省秧田用膜(每公頃秧田節(jié)約薄膜50%)、增產(chǎn)(每公頃水稻增產(chǎn)12%~18%) 等優(yōu)點,即具有“六省一增”作用。具體介紹如下:
旱育秧就是在旱地上培育水稻壯秧,培育出秧苗素質(zhì)好、彈性大、根系發(fā)達,移栽大田后無返青期,能早生快發(fā),抗逆性強,是水稻抗旱、抗寒、抗逆栽培的重要前期栽培與管理技術(shù)。其整個育秧過程可分為苗床整理、種子處理、播種和苗期管理4個環(huán)節(jié)。
1.1.1 苗床整理
1.1.1.1 苗床選擇
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方便、土質(zhì)肥沃、耕作層深20 cm以上、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高、蓄水保墑和供肥能力強的土壤。
1.1.1.2 苗床培肥
對選好的苗床地,于秋末冬初開始培肥,按每平方米苗床施5~8 kg腐熟廄糞+0.1 kg普鈣拌勻后,均勻撒入苗床翻挖。冬前未增肥的苗床,可采用播前培肥,即在播前7 d結(jié)合理墑,按每平方米苗床5~8 kg腐熟廄糞+0.1 kg普鈣充分拌勻后,均勻撒入苗床墑面,再均勻澆上半桶(約10 kg) 腐熟人畜糞水,待糞水吸干后進行翻挖,使肥水與苗床土壤充分混勻。
1.1.1.3 理墑做床
經(jīng)過培肥的苗床,播種時應進行理墑做床,按1.8~2 m下線;墑面寬1.3~1.4 m、埂寬50 cm、長不超過15 m;低墑高埂,埂高5~10 cm。墑面做好后,每平方米墑面用敵克松2.5~3 g+硫酸鉀5 g+硫酸鋅3 g與細土拌勻后均勻撒施,再用鋤頭將農(nóng)藥、化肥與土壤充分混勻,澆透水,待墑面無積水即可播種。
1.1.2 種子處理
1.1.2.1 品種選擇
選擇當?shù)刂魍频膬?yōu)良品種,目前主要有鳳稻14號、鳳稻15號、鳳稻17號、鳳稻23號、會粳10號、云粳31號等。
1.1.2.2 種子處理
選取籽粒飽滿的種子并進行種子處理。一是曬種。曬種1~2 d,以殺死病菌,打破休眠。曬種時,切忌不能把種子直接放在水泥地面上,以免燙傷胚芽,最好薄攤于簸箕、篩子中。二是用泥水或鹽水選種。目的是把癟谷和不飽滿的種子剔除。泥水或鹽水濃度以生雞蛋放進去不沉底為度,把曬好的種子放入對好的泥水或鹽水中充分攪動,先將所有漂浮的癟谷剔掉,再把沉底的種子撈出放入1500倍施???25%咪鮮胺混合液中浸種48~72 h,撈出用清水沖洗后裝入尼龍網(wǎng)袋,將尼龍網(wǎng)袋用塑料薄膜包裹或放在綠肥草中催芽2 d至破胸、露白。注意催芽不宜過長,催芽過長,不利于低位分蘗與發(fā)棵。此外,播種時可用1包旱育保姆(8009) 與2~2.5 kg露白的稻種拌勻后即可播種。
1.1.3 播種
1.1.3.1 節(jié)令及播種量
播種時間為3月,在驚蟄、春分節(jié)令內(nèi)播完,最遲不超過4月5日。播種量為每公頃大田用稻種30~45 kg。
1.1.3.2 播種
播種當天,應對墑面澆透水,使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以中指可輕松插入為度。每平方米秧床播稻種0.1~0.12 kg,播種采取分墑稱量下種,分2次撒播,第1次撒播稻種量的2/3,第2次再補撒稻種量的1/3,撒播時盡量做到均勻。
1.1.3.3 蓋種
剛播下的種子可用光滑的木板或鐵鏟輕輕拍入泥中,使谷種三面入泥,再用6份細土+4份腐熟細糞配制成的營養(yǎng)土撒蓋于種子上,蓋種厚度1 cm左右,不能讓種子外露。1.1.3.4 秧田除草
用除草劑施田補乳油1500倍液均勻噴施于已蓋營養(yǎng)土的墑面上,切忌不能噴于稻種上,因為施田補與種子接觸后會抑制胚芽生長。
1.1.3.5 蓋棚膜
噴施除草劑后,及時用0.06 mm厚、約2 m寬的塑料薄膜架成小拱棚,蓋于墑面上,以利保溫、保濕。在操作過程中,一定要做到播完1墑,及時蓋膜1墑。
1.1.4 苗期管理
1.1.4.1 管水
一般來說,旱育秧播種后到1葉1心前不必澆水,以后若出現(xiàn)葉片晚上無露珠或午間打卷,則應在上午或傍晚澆水,澆水須澆足、澆透。注意:旱育秧一定要采取旱作管理,切忌頻繁與大量澆水。
1.1.4.2 通風
在播種蓋膜2 d后,無論天氣陰晴,須及時揭開兩頭薄膜,通風約1 h,以后則“見綠通風”。一般3~4 d即可見綠,見綠后每天中午通風2~3 h;氣溫低也需通風;氣溫高需加大通風量,即兩頭薄膜全揭開,一般早上10點揭膜,下午6點閉膜,維持5 d左右;1葉1心時需加大通風量,白天兩頭全開,傍晚關(guān)膜;若遇低溫,需及時蓋膜;這樣維持7~10 d后,再晝夜通風3~4 d。然后,選早上全面揭膜。
揭膜后,每平方米用敵克松1 g拌細土均勻撒施于墑面上,并及時澆透水,約管理10 d左右,即可開始移栽。
1.1.4.3 防病
移栽前1 d用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霧防苗瘟1次。
1.1.4.4 移栽期
秧苗齡達30~35 d時即可移栽。在等雨水栽秧的區(qū)域,旱秧可栽中苗或大苗(即秧齡達45~55 d),但播種量應比栽小苗適當減少10%左右,以每平方米播種10~12 g為好。另外,大苗移栽時,在3葉1心期及時施1次清糞水。
1.2.1 整田
昭魯壩子水稻種植田一般是冬閑田,少部分為小春或蔬菜田,冬閑田多以干田為主,少部分為臘水田。
1.2.1.1 冬閑干田
在當年水稻收獲后,要及時深犁、炕垡,到第2年栽秧前7 d,可灌水泡田,耙田、栽秧同時進行。
1.2.1.2 臘水田
在當年水稻收獲后,盡量把水撤淺,及時深犁,使垡盡量露出水面,以改善水田的通透性,到第2年栽秧前7 d,可灌水泡田,并可耙田、栽秧同時進行。
1.2.1.3 小春田或蔬菜田
移栽前15 d收完田間作物后,深犁、炕垡10 d,進水泡田,可犁田、耙田、栽秧同時進行。
所有田的耙田標準都是平整、細化,做到“寸水不露泥”。
1.2.2 施底肥
每公頃施腐熟農(nóng)家肥15 t、尿素180~225 kg、普鈣 450~750 kg、硫酸鉀 37.5~57.0 kg、硫酸鋅 22.5~30 kg,于耙田前,先將肥料混勻后,均勻撒在田面上再耙田。
1.2.3 移栽
1.2.3.1 栽插
秧齡達30~35 d、苗齡約4葉1心至5葉1心、苗高15 cm左右時,可及時移栽。移栽時用鐵鏟帶土取秧(根系稍有損傷,有利于促進新根發(fā)生),并帶土移栽;注意稀植淺插,栽插深度1~2 cm,過深不利早生快發(fā),過淺容易倒伏。每叢栽2苗。
1.2.3.2 密度
寬窄行條栽,每公頃栽插密度37.5萬叢左右;株距13 cm,小行距13 cm,大行距28 cm,每叢2苗。
1.2.4 追肥
為避免水稻戀青,遭受8月“秋雨”低溫冷害,在栽后5~10 d,每公頃追尿素90~112.5 kg(可與除草劑混合施用)作返青肥;孕穗破肚期前,每公頃追尿素30~37.5 kg、硫酸鉀37.5~55.5 kg作促花肥;施粒肥時要看苗情,一般不普遍追施,可把肥料追施在缺肥的稻株上。
1.2.5 管水
大田期管水應堅持“淺水栽秧、寸水活苗、薄水分蘗、深水孕穗、濕潤壯籽、干干濕濕”的原則。對排灌方便的田塊,要求在最高蘗數(shù)達到有效穗數(shù)70%~80%時曬田1次,以曬到干不開裂、濕不積水為度;隔5~7 d后,重曬1次,以達到泥土表面泛白、風吹稻葉響、葉尖刺手掌為止。以后可正常進行 6~10 cm的薄水層管理,時間為5~7 d;在灌漿結(jié)束至成熟期,管水以濕潤為主,達到養(yǎng)根、保葉目的。
1.2.6 病蟲害防治
昭魯壩子水稻病蟲害主要有稻瘟?。ㄈ~稻瘟、穗頸瘟)、稻曲病、粘蟲及稻飛虱。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和“綠色、無公害”的方針。
稻瘟?。寒斦麎K田出現(xiàn)3%的葉稻瘟病株(葉片上出現(xiàn)褐色斑點)時,及時用75%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1~2次;始穗期(全田稻株約10%抽穗時)用同樣藥液防治1次。
稻曲?。涸谑妓肫诤妄R穗期(80%抽穗)用5%井岡霉素400倍液,各防治1次。
粘蟲:當田間百叢稻蟲量達30頭時,及時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稻飛虱:當田間百叢稻蟲量達1000頭時,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噴霧防治。必須做到連片統(tǒng)防,葉面、葉背都要均勻噴藥。
1.2.7 除草
秧苗移栽后,每公頃用15包“田毛”均勻撒施,也可結(jié)合第1次追肥,在尿素中加“野老”均勻撒施。
1.2.8 收獲
應根據(jù)品種特性適時收獲,一般要求“十黃九收”,即一塊稻田里有九成谷粒落黃時,就要及時收獲,以免因過熟、落粒而導致減產(chǎn)。
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shù)就是根據(jù)水稻的特性,通過精準定量的農(nóng)藝栽培措施,達到精準定量地表達其生物性狀的目的。也就是說,將生產(chǎn)目標、生育診斷、栽培管理3方面的技術(shù)指標進行科學定量,最終達到省工、節(jié)本、增產(chǎn)、增效的目的。
以昭魯壩子水稻栽培為例,供試品種為云粳31號,生產(chǎn)目標是每公頃產(chǎn)量10500 kg。生物學性狀:葉片數(shù)14~15葉,伸長節(jié)間數(shù)4~5個,每公頃有效穗360~375萬穗,總粒數(shù)140粒/穗,結(jié)實率85%,千粒重25 g,每公頃理論產(chǎn)量10710~11145 kg。3月20~25日播種,5月1~10日移栽,8月10~20日齊穗,10月初成熟,全生育期185 d左右。
一般4葉1心時即可移栽,每公頃栽32.1~37.5萬叢,每叢栽2苗。有效分蘗與葉齡關(guān)系的具體計算如下:單株苗分蘗數(shù)=(總?cè)~數(shù)15-伸長節(jié)間數(shù)5) -移栽時葉數(shù)4.5=5.5個,單株苗有效蘗數(shù)(按80%成穗率計) =單株苗有效蘗數(shù)5×0.84=4個。公頃有效蘗 352.5~412.5萬穗。
(1)一般每公頃需總純氮 195 kg。具體計算如下:每公頃生產(chǎn)10500 kg稻谷需純氮為10500×2/100=210 kg;不施肥中等田塊每公頃稻谷基礎產(chǎn)量7500 kg,故中等田塊當季可提供純氮=7500×1.7/100=127.5,肥料當季利用率按42.5%計,故純氮總用量=(210-127.5) /0.425=195 kg/hm2。
(2)氮肥用量和比例。氮肥施用可分為基肥(耙田時施)、分蘗肥(移栽后7~10 d)、促花肥(11葉至11葉1心)、?;ǚ剩?4葉1心)。其中,施農(nóng)家肥時,每公頃用農(nóng)家肥15 t,相當于60 kg純氮;總純氮量=195-60=135 kg;基蘗肥氮(基肥氮48.6 kg/hm2+分蘗肥氮32.4 kg/hm2)=81.0 kg/hm2,兩肥比=6∶4;穗肥氮(促花氮32.4 kg/hm2+?;ǖ?1.6 kg/hm2)=54.0 kg/hm2,兩肥比=6∶4。
(3) 未用農(nóng)家肥時,每公頃需總純氮量195 kg。其中,基蘗肥氮(基肥氮70.2 kg/hm2+分蘗肥氮46.8 kg/hm2)=117.0 kg/hm2,兩肥比=6∶4;穗肥氮(促花氮46.8 kg/hm2+?;ǖ?1.2 kg/hm2)=78.0 kg/hm2,兩肥比=6∶4。
(4) 其他肥料:磷肥按當?shù)亓晳T一次性用作底肥,每公頃施450~600 kg;鉀肥每公頃施105~150 kg(基肥和促花肥各占50%)。
值得注意的是農(nóng)家肥和作為基肥施用的化肥應全層施用。
移栽7 d內(nèi)保持水層2~3 cm;移栽7 d后至8葉1心時(有效穗數(shù)達80%),以淺水2~3 cm管理為主,若秧苗生長過旺,可撒水露田1~2次。8葉1心至11葉1心時,擱田1~2次;第1次在8葉1心時開始,于田內(nèi)開挖豐產(chǎn)溝,溝深15~20 cm,排水擱田至不陷腳、不開裂;復水5 d后,可第2次擱田至田面泛白,達到“風吹稻葉響,葉尖刺手掌”。從11葉1心到齊穗后25 d,以淺水濕潤管理為主;齊穗后25 d到成熟時,管理以濕潤為主,但要注意干濕交替,養(yǎng)根保葉。
其余栽培方法同南方水稻管理一致。
[1]樊紅柱,曾祥忠,張冀,等.移栽密度與供氮水平對水稻產(chǎn)量、氮素利用的影響 [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10,23(4):1137~1141.
[2]李政芳,陳孟珍,吳素芳,等.不同施肥量與施肥方法對優(yōu)質(zhì)水稻品質(zhì)的影響 [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10,23(2):42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