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美真
(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社團組織在移風易俗中的作用
——民國時期云南風俗改良會考察
盛美真
(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民國時期,社團組織作為近代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作為民意代表的云南風俗改良會在移風易俗中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倡導改造摒棄不良風俗,為新風尚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從不同角度勸導改革不良風尚,倡導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新風尚;集各方力量,極力促進近代新型社會風尚發(fā)展;利用自身優(yōu)勢,積極影響政府決策和政策制定。
近代化;移風易俗;新風尚;協(xié)同
社團又稱民間組織或非營利組織,是現(xiàn)代化所導致的社會結構分化的必然結果。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非盈利組織國際比較項目中提出并采用了“非盈利組織的國際分類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NonprofitOrganizations,CNPO)”[1](P18-19),得到較為廣泛的認同和實踐,本文的社團主要是指按此標準分類的“公民和倡導性組織”(Civic and Advocacy Organizations)。
雖然自上而下政府主導的改革對移風易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政府政策制度的有效落實離不開廣大民眾的理解和認可,其時民間社團具有貼近社會的特征決定了其協(xié)同配合必不可少。加之民國時期,作為民意代表的社團組織尚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自身的組織方式,還是參與政治的整合方式都尚顯稚嫩。因此社團主要是協(xié)同政府共同作用于云南近代化發(fā)展。
云南風俗改良會,于“民國十二年十二月由省會各機關長官發(fā)起組織成立,以改良風俗為宗旨。會長為云南省長唐繼堯,副會長為滇中鎮(zhèn)守使龍云、昆明市政督辦張維翰。外有名譽會長八人,評議、干事兩部職員共一百余?!e行講演數(shù)次,發(fā)行會刊一種。”[2](P139)隨后各縣紛紛呈報成立風俗改良分會,僅民國十三年就有馬龍縣、路南縣、富民縣、蘭坪縣、大姚縣等十五有余,接著又有大量縣份成立 ,如建水縣“民俗昔本樸厚,自美雨西來,歐風東漸,沿海奢惰浮夸諸惡習相漸輸入,林林總總,競趨澆薄,言念前途即有不堪設想之勢,降及晚近,偏災迭見,匪患頻經(jīng),社會生計困難異?!瓟M照章組織風俗改良會,以黜華崇實為宗旨,互相砥礪,逐漸改良,但求踐履之篤實……”;祿勸縣 “……集各界民眾組織縣屬風俗改良會,經(jīng)擬定簡章并于本月 (一月)二十日就會所開成立大會討論一切會務組織及會章……”[3]于民國二十二年 (1933年)廣南縣風俗改良會公布實施細則,民國二十五 (1936年)年富州縣風俗改良會執(zhí)行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還有中甸縣、曲溪縣、鎮(zhèn)南縣、邱北縣等都成立了風俗改良會。并且更進一步到鄉(xiāng)和保,如昌寧縣風俗改良會暫行章則“總則”中規(guī)定“本縣各級地方機關,均負執(zhí)行改良風俗責任,縣設縣風俗改良會……鄉(xiāng)設鄉(xiāng)風俗改良會……保設保風俗改良會……”[4]等。云南各級風俗改良會的相繼成立對于改良云南風俗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動了新型社會風尚的傳播與發(fā)展。
改良風俗是各地風俗改良會的宗旨,云南風俗改良會宣言開宗明義指出:“我們不敢自信有充分改良的力量,卻不敢完全放棄改良的責任,所以發(fā)起組織云南風俗改良會,集合同志:一方面注重純粹的研究,一方面又努力實際的進行,不但要砥礪群眾的人格,并且要改造四周的環(huán)境,使一般人的生活:由不經(jīng)濟的,不衛(wèi)生的,無理性的里面解放出來,竭力發(fā)揮人類的光榮,造最大多數(shù)的最大幸福?!保?](P6)因此改造摒棄不適宜時代發(fā)展要求的不良風俗就成為各地風俗改良會的主要責任。
針對當時云南實際情況,各級風俗改良會均把改革奢華之風作為主要任務,云南風俗改良會“以敦樸、崇儉、黜華、務實為信條”[5](P217),副會長張維翰在風俗改良會演講中指出:“婚喪嫁娶有好些無謂的禮節(jié),無故的浪費,……消耗金錢,消耗時間,消耗精力,甚至于平常親友來往,以奢華相夸,宴會流連,衣服器用力求華麗?!辈⑻岢鰧@種無益于社會發(fā)展的奢靡風尚進行改革,認為“現(xiàn)在我們改革風俗是目前最重大的一件事情,人人都負有應分責任?!保?](P9)陳杏圃的演講則通過婚喪之今昔對比指出現(xiàn)實風氣之奢華,他說:“從前辦一喪事,單以米價說,現(xiàn)在高到十倍。中人之家,遇著一件喪事,就是借債也要勉強做去。以后我們應當改良,遵照風俗改良會規(guī)定的婚喪規(guī)約招待客,只用‘八大碗’,不必用魚翅海參,還我們云南樸實的風俗?!劣诨槭拢魅苏埐黄鹂?,也不必多請客……席面也同喪事一樣,只用‘八大碗’,不許用魚翅,海參?!保?](P11)鶴慶縣風俗改良會也擔憂地指出:“婚喪慶典,系之改良,大都不計家之有無,不量力之厚薄,竭力鋪張,以奢華為榮,上行下效,相沿成風,在殷實富戶,固無論矣,而家道清貧者,亦因風俗使然,每多免皮為鼓,不惜變賣典質(zhì),或高利借貸,維持門面,有因辦理婚喪而致傾家蕩產(chǎn)者比比皆是,長此以往,茍不加以改良,不但浪費錢財,抑且有違政府提倡新生活實行節(jié)約之至意……”[4]。建水縣風俗改良會也“以黜華崇實為宗旨,互相砥礪,逐漸改良”等等。針對云南的這一奢華之風,風俗改良會提出改革措施,如崔崶指出當以勸導強制為前提,“欲返樸還淳普及全省,非積極提倡不以為治,提倡之法,非力侍勸導,與采強制二策,尤不能收整躬率物上行下效之功用也,抑所謂勸導云者,非僅布通告之謂也,夫三令五申,社會上久視為具文矣,必各長官除一己力行節(jié)儉外,于所屬機關之僚屬,各速為尚儉會之組織……”[5](P64)。
風俗改良會還把勸誡早婚、禁纏足、廢娼妓、革除喪禮之迷信等改革舊習尚作為其重要改良內(nèi)容,如宜良縣風俗改良會公約第十四條規(guī)定:“男子年滿二十歲方準結婚,女子年滿十八歲方準出嫁,并嚴禁男子與纏足女子結婚”[6];錢翰奇先生在講演《早婚是我們應該拒絕的事》中指出早婚的害處有五:一是害及本人的生理;二是害及事業(yè)的上進;三是自增困迫;四是教養(yǎng)不當;五是子女不能承家,家庭因而墮落。方蔚文先生在勸誡早婚的演講中,從個人、國家等方面分析了早婚的害處即“足以弱種,足以弱國,足以戕身”,并舉例印度、朝鮮說明早婚對國家和民族的害處。在趙漢卿先生講演的《早婚與野蠻人》中,通過分析“火山老”不如我們的種種后,指出皆是早婚所致,警醒人們早婚的害處。[5](P24-29)此外,在 《云南風俗改良會匯刊》(第一冊)的“論壇”中還專門研究了早婚的害處及產(chǎn)生原因,為勸誡早婚提供理論支持。婦女纏足方面,在政府強制推動下,各縣風俗改良會是不遺余力的宣傳和倡導。廢娼妓方面,桂珊把娼妓稱之為“脂粉奴”,與黑奴、農(nóng)奴并稱,并從世界人權的角度指出:“社會日進,人權日張,黑奴農(nóng)奴均得釋放,享平等之待遇,獨此脂粉奴,尚沉淪苦海,無由自拔”,進而呼吁“蓋國家既有法律禁止,營娼業(yè)者即須受法律之制裁”[5](P162)。對于喪禮中的迷信,童振海在《辟喪家回煞之迷信及其研究》中首先進行分析研究,進而指出其危害性。[5](P156)不難看出,風俗改良會在勸誡早婚、禁纏足等改革舊習俗方面的努力,為近代文明風尚的傳入及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為了勸導人們黜奢崇儉,不僅從犯罪學角度規(guī)勸人們以引起警醒,如張維翰認為“據(jù)犯罪學者研究,犯罪的人多半是由奢侈的家庭里制造出來的,這真是很危險的事”[5](P9);而且還考察歷史上國家的興亡與風俗儉樸或奢侈之間的關聯(lián)情況,并舉例“茅菱玉堦,帝堯以興,金杯象箸,夏桀以亡,四千年來,每逢叔世末世,而有暴君污吏,日倡奢淫之風,上行下效,生活日艱……禮防義范之堤日以圮,而國亦隨亡矣?!保?](P50)
從愛國主義角度勸導厲行節(jié)約,倡用國貨(或土貨)以抵制侵略。如昌寧縣風俗改良會暫行章則“總則”第一條,“本縣為厲行節(jié)約,增強抗戰(zhàn)力量起見,舉凡婚喪慶典及一切奢侈浮靡之費用,均應照本章則規(guī)定加以改革……”[4];中甸縣風俗改良會規(guī)約第四條,“對于婚喪冠祭應從儉樸力戒奢侈,1.凡婚喪酬酢之筵宴概用土八碗,禁用海菜;2.凡衣服器具概用國貨……”;廣南縣風俗改良會實施細則也規(guī)定“賠嫁衣物以國貨為主,不得奢華耗費”。[3]徐權保先生針對滇越鐵路通車后云南經(jīng)濟及生活受外貨壓迫之情形指出:“滇人茍自知覺悟,返樸還淳,惟土貨是愛,外貨且無自而輸入,亦安所用其壓迫哉?”洋紗的盛行使先生呼吁:“推廣種棉,最不可緩?!蛊洚a(chǎn)額漸多,即乘時設置紡紗廠?!保?](P33,36)由司長也提倡不用外貨為富滇妙法,他演說道:“本省通車以來,奢風日熾……急欲集合市民,共倡儉德,一方面力求工商興盛,借以購內(nèi)而抵外,一方面力求耗費節(jié)儉用厚財力,舉衣食所需,人事所費,非至不得已不用外貨,非至不得已不事消耗,可一家行之,固足以聚一家之富力,人人行之,即足以塞無量之漏卮”[5](P47)。唐紹湯呼吁“吾國民茍存愛國熱心,非倡用國貨,則利權不足以挽回,非拒絕外貨則權力不足以對外,此誠醫(yī)國之良劑也?!保?](P83-84)
從促進經(jīng)濟、政治、文化發(fā)展方面勸導改革不良風尚。吳均從下述幾個方面論述了奢侈之風對經(jīng)濟之害[5](P169-173),第一則啟資金流出外國之弊;第二則啟食物易于增加之弊;第三則啟地產(chǎn)趨于災中之弊;第四則妨礙產(chǎn)業(yè)發(fā)達之弊,并感嘆道“今日華麗之風,蓋冠絕前古矣,而橫流滔滔,且不知其所□,吾是揭其及于國民經(jīng)濟之弊害,以為國人告,便知欲謀經(jīng)濟之發(fā)達,不能不并謀矯正華麗之風氣也”。王司長在《云南經(jīng)濟紊亂之起因及整理金融之著手》的演說中講解了勤儉之風尚與解決當時中國經(jīng)濟紊亂之關系,即“切要之發(fā)端在勤儉,蓋惟勤而后可以提倡實業(yè),增加出口,惟儉,而后可以少用外貨,節(jié)省財力?!保?](P50)童振藻在《現(xiàn)在宜制通禮以裁正風俗》中詳細講述了改良風俗與政治文化之關系,如“蓋風俗之改良,小之可維持治安,大之可消除革命……近日張亮采著中國風俗史……安知非望有心促進文化整飭政治者只披覽采擇,便于運用。而北京大學設風俗調(diào)查會,其宣言有風俗調(diào)查,為研究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行為論,及法律,政治,經(jīng)濟等科學上不可少的材料之說。更可為風俗與文化政治有關系之證據(jù)。是則風俗與文化政治,既有上項之關系,改良一事,亦屬當今之急務焉?!保?](P45-46)崔崶亦提出“欲達民生主義之目標須自倡儉始”。[5](P166)
由于風尚是一種大眾行為,可以通過輿論、暗示、模仿等信息交流在人們之間相互影響,因此風俗改良會便集各方力量來革除舊風俗倡導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新風尚。
首先鼓動改良會職員從自身做起,以帶動廣大群眾。陳杏圃在講演中提倡婚喪從儉時呼吁:“我想這種風氣,先由幾家行之,其余自然會跟隨改良。最好由我們風俗改良會里面的職員,開始做起。我們云南的風俗自然變奢為儉。”[5](P11)
其次是借助政府力量,為改良舊風俗提倡新風尚提供切實保障。其主要表現(xiàn)在:首先是風俗改良會會長、副會長之職務均由政府要員擔任,以保障其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及改良活動的順利進行。如云南風俗改良會會長為云南省長唐繼堯,副會長為滇中鎮(zhèn)守使龍云、昆明市政督辦張維翰。各縣風俗改良會會長基本是縣長 (或稱縣知事)擔任,如昌寧縣“由縣長兼會長,警察局長兼副會長……鄉(xiāng)風俗改良會,會長由鄉(xiāng)長兼任之……保風俗改良會會長由保長兼任之”。[4]其次,積極響應政府倡導,借助政府權威和強制力推行改革。據(jù)檔案記載,云南省民政廳于“三十三年一月十三日民參三字第三十六號咨:略以關于改良婚喪禮俗,以貫徹節(jié)約目的一案”,文山縣改良風俗委員會“當即查照節(jié)約大綱擬定簡章通行縣屬各鄉(xiāng)鎮(zhèn)并布告人民一體周知,即自布告之日起實施辦理,隨時加以改良,自推行以來于社會奢侈之風力予糾正與取締,以符節(jié)約之旨……”[7]。通海重訂改良風俗會章程則充分借助官方的強制力推行改良,如針對買賣房屋田產(chǎn)不誠信之風,其中規(guī)定:“今規(guī)定凡買賣房屋田產(chǎn)跟定初立定單履行,倘有借故翻悔而希圖要挾者,照例稟官處罰,[8]介紹人需索不遂而從中作梗者亦照例稟官處罰……以上各條曾經(jīng)官紳父老討論議決,茲印就章程分送各鄉(xiāng)鎮(zhèn)一律實行,倘有違反公約破壞章程者,得由各委員會稟官處罰?!币肆伎h風俗改良會公約的褒揚措施中也充分利用政府合法性資源,其中規(guī)定:“如有確有急公好義、勇于建設,對于地方有特殊貢獻,應由會查明事實呈請政府褒揚”。[6]
在移風易俗過程中,代表民間力量的社團組織因為其有貼近社會,可以及時掌握社會的需求來為社會提供滿意的服務之特征,而成為政府改良風尚政策的積極宣講者和執(zhí)行者,加之倡導性社團的性質(zhì)是追求公益,不以營利為目的,被任為職員時亦純盡義務,就容易使人產(chǎn)生信任感,積極影響著政府政策的有效執(zhí)行。如由風俗改良會會議決定呈奉的昆明市市民崇儉公約草案,即是有效落實中央節(jié)約命令暨省政府限制社會酬酢布告的最好詮釋,也是政府將權力移交給風俗改良會,以風俗改良會的名義行使改良風俗職能的表現(xiàn)。風俗改良會通過科學研究,不僅從理論上分析崇儉黜奢的必要,而且還通過職員的帶頭改良從實踐上示范,有力推動了政府改良風俗政策的有效落實。同時,也是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的權力得到擴大,而各地風俗改良會上報給政府的改良風俗資料,則擴大了政府的信息渠道和信息量,有助于政府進一步掌握民情民意,制定切合實際的政策和措施。
另外,社團的意見也會有效影響政府改良風俗的政策。如民國十三年 (1924年)五月二十日云南風俗改良會鑒于“本會所規(guī)定婚喪社交規(guī)約業(yè)就省議會議場,特開大會公布在案,刻已見諸實行,惟各縣尚未成立分會,當即開會議決應請轉飭各縣照章成立,并已由本會評干兩部歡迎各區(qū)省視學于視學期間藉便將規(guī)定規(guī)約宣告,……懇請轉飭各縣縣知事于文到之日起兩個月內(nèi)成立分會并將辦理情形具報查考……”,于同年五月二十六日云南省公署就發(fā)布訓令第4963號,令各縣知事“案據(jù)云南風俗改良會呈稱竊查云云,公便附呈分會章程一紙等請到署自應照辦,除指令并分令為縣知事外,合將分會章程令發(fā),仰該知事即便遵照辦理,仍將遵辦成立情形具報查考”。[9]
由上可見,在近代云南移風易俗的過程中,社團作為近代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不僅從理論局面勸導改造不良風俗,倡導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新風尚,而且在實踐中身體力行,一定程度上有效影響著政府決策和政策制定,對推動云南近代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王名,劉培峰,等.民間組織通論 [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
[2]民國云南通志館.續(xù)云南通志長編:下冊[M].
[3]民國云南省民政廳檔案 [Z].卷案號“11-1-855”,云南省檔案館館藏.
[4]民國云南省民政廳檔案 [Z].卷案號“11-8-114”,云南省檔案館館藏.
[5]童振海.云南風俗改良會匯刊 (第一冊) [Z].民國十五年,1926.
[6]民國云南省民政廳檔案 [Z].卷案號“11-1-856”,云南省檔案館館藏.
[7]民國云南省民政廳檔案 [Z].卷案號“11-8-115”,云南省檔案館館藏.
[8]民國云南省民政廳檔案 [Z].卷案號“11-8-117”,云南省檔案館館藏.
[9]民國云南省民政廳檔案 [Z].卷案號“11-8-133”,云南省檔案館館藏.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civil organizations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early period of modernization.Yunnan Custom Reform Association representing the public opinion had the following functions:it encouraged people to abandon bad customs and create good ones in all fields;it gathered all social forces to build up a new society;it took advantage of its merits to exert some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government policies.
Key words:early modernization;change traditional customs;new custom;cooperation
(責任編輯 王東昕)
The Role of the Civil Organizations in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A Case Study of Yunnan Custom Reform Association
SHENG Mei-zhen
(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K892
A
1672-867X(2011)02-0127-04
2010-11-05
盛美真 (1976-),女,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講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