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文韜 楊曉宏 孫慧琴
基于IMS的學習設計論文內容分析研究
□ 陳文韜 楊曉宏 孫慧琴
本文以2003年至2010年期間學習設計方面的論文為研究樣本,采用內容分析法從論文的數量分布、研究內容主題分布、研究重心變化分析、作者所屬地區(qū)、參考文獻五個方面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總結并分析了關于學習設計研究的熱點和非熱點,在此基礎上對其研究趨勢進行總結,最后提出幾點研究過程中的思考。目的是梳理國內學習設計研究的脈絡,找出研究的熱點,總結相關研究內容及研究存在的不足,為以后對學習設計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學習設計;內容分析;論文
2003年初,IMS(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Global Learaning Consortiu) 全球學習聯盟在荷蘭開放大學的建模語言EML的基礎上發(fā)布了學習設計規(guī)范:IMS LD1.0版,引起了各國研究者的關注。2006年在北京召開的“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上,荷蘭開放大學的Miao博士做了題為“學習設計:從學習對象走向學習活動”的報告,引起了國內與會者的強烈反響和熱烈討論。學習設計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設計研究取向,關注技術對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的調節(jié)作用,強調借助技術實現對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的管理。國內研究者從學習設計的定義出發(fā),對學習設計理念和內涵進行了解讀,分析了學習設計的規(guī)范標準,并且從實踐層面出發(fā),探討了學習設計的信息模式,學習設計的應用策略等,在各個層面上對學習設計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雖然國內關于學習設計的研究和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研究領域中,社會反響并沒有預期的好,那么在實踐中學習設計面臨什么樣的問題?如何使學習設計的理念在具體的實踐中更好地發(fā)揮效果?學習設計的下一步研究應該關注哪些問題?基于此,本文通過對2003-2010年期間CNKI上發(fā)表的關于學習設計的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共計86篇文章進行內容分析,對目前學習設計研究的現狀、問題、發(fā)展趨勢等進行梳理,希望能從中發(fā)現問題,并嘗試著從上述要素變化的過程中,得出一定的結論,為今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客觀依據。本文中學習設計有兩種涵義:在各種數字學習標準、規(guī)范相關的論述中,學習設計是指IMS學習設計規(guī)范,它是IMS發(fā)布的描述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的規(guī)范;在教學設計相關的論述中,學習設計是指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學習活動、面向過程的教學設計,它是教學設計的一個視角[1][2]。
內容分析是反映學科或研究領域發(fā)展的一面鏡子,能夠為研究者提供合理的學術研究導向和建議[3]??刹捎梦墨I調研和專家訪談的方法制定相關類目表格;在評判記錄時由三名研究者分別對所收集的學位論文進行歸類,并通過計算兩人的相互同意度K得出內容分析的信度R。對于兩人意見不一致的歸類,則進一步討論,并邀請第三位研究人員一起商定達成一致意見,或者采用主評判員的意見。本研究所使用的統計分析軟件是SPSS 12.0和Excel 2003。在研究過程中,從內容抽樣到信度分析,我們嚴格按照該方法的科學要求進行,具體操作過程參照李克東教授編著的《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一書。
本文研究選取的樣本來自中國優(yōu)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中國期刊論文全文庫、學術會議論文三個數據庫,檢索時間截至2010年12月,應用分別以“檢索項:‘題名’;檢索詞:‘學習設計’;匹配:精確”,進行檢索,從中檢索了2003-2010年之間的文章,經過篩選共計抽得有效樣本86篇(已將政策宣傳、新聞廣告、領導講話、通知、卷首語及編者按等剔除)。具體的樣本統計情況見表1。
表1 樣本情況統計
本文以所抽樣本的數量分布、研究內容、研究重心、作者所屬單位及地區(qū)、論文所采用的引文為研究緯度。分析單元為每一篇獨立的文章,凡結構完整的論文不論篇幅大小,均以一篇計算。參考曾苗苗總結的學習設計研究的四個領域[4]:學習設計工具的開發(fā),學習設計實踐領域,學習設計模式的設計和應用,本體論、語義網與學習設計的相關研究,根據國內學習設計研究的現狀和研究需要,仔細閱讀86篇文獻并從整體上總結概括,最后將研究類目定為六個:① 學習設計的基礎理論研究;② 基于學習設計的模型設計與開發(fā);③ 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④ 基于學習設計的應用策略和案例研究;⑤ 學習設計的發(fā)展研究;⑥ 學習設計系統結構的研究。詳細分類見表2。
內容的信度分析是指兩個以上參與內容分析的研究者對相同類目判斷的一致性。一致性愈高,內容分析的可信度也愈高[5]。本研究中以筆者為主評判員,另有兩名人員為助理評判員共三人進行評判,三位評判員分別記為A、B、C。
內容分析的信度公式為:R=n×K/[1+(n-1)×K],其中R為信度;K為平均相互同意度;n為評判員人數。K=2M/(N1+N2),其中M 為兩者都完全同意的欄目,N1為第一評判員所分析的欄目數,N2為第二評判員所分析的欄目數。本研究中K=(KAB+KBC+KAC)/3,計算后得到K=0.802,所以本研究的信度為:R=評判員人數×相互同意度(K)÷[1+(評判員人數 -1)×相互同意度(K)]=3×0.802÷[1+(3-1)×0.802=0.923>0.90,[6]故證明本研究有效。
通過CNKI(中國知網)檢索統計發(fā)現,有關學習設計的文章在2003年才開始出現,在隨后的幾年內發(fā)表的相關文章并不多, 2004年研究文獻數量和2003年持平,2005年學習設計的研究文章為零,2006年有關學習設計的論文開始有所增加,2009年達到一個研究的高峰,在此期間研究文獻數量逐年變化,2010年學習設計研究文獻數量有所下降。我國的學習設計方面的研究始于2003年國內對IMS發(fā)布的Learning Design Version 1.0規(guī)范翻譯介紹,隨后逐漸由相關專家開始對學習設計的理論進行系統的介紹和研究。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出國內關于學習設計的大量研究是從2006年開始的,到現在,對學習設計的研究在教學設計的研究領域已成為廣受關注的熱點之一。
表2 內容分析類目及統計表
通過統計歸類將關于學習設計的研究主題分為:基于學習設計的設計與開發(fā)研究、學習設計的應用策略研究、關于學習設計的發(fā)展研究、學習設計的基礎理論的研究以及關于學習設計的系統結構的研究,從表2和表3中對樣本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研究的分布比較集中。學習設計應用策略和案例的研究與基于學習設計的模型設計和開發(fā)的研究所占的比例分別為:29.07%和30.23%,這兩類論文之和已超過全部研究的一半以上。其他主題的研究分布不均衡,其中學習設計的理論研究和學習設計系統結構的研究占了研究內容的大部分,而關注學習設計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和學習設計發(fā)展的文獻研究比較少,這兩方面的研究文獻總共占了13.95%。這一研究結果也顯示了當前學習設計研究的趨勢。
由表3數據及對所有樣本文獻內容的具體分析發(fā)現:在2003-2005年間關于學習設計的文獻數量較少,由于研究剛剛起步,主要研究IMS學習設計與其他的教學設計方法的不同之處,以及向國內研究者介紹用學習設計理論來開展學習活動的步驟,應用學習設計課程管理系統的一些方法;2006年,相關研究文獻數量開始增加,除了對學習設計理論、學習設計規(guī)范、學習設計信息模型的介紹和探索外,國內的研究者開始關注基于學習設計的應用策略研究以及基于學習設計規(guī)范的一些學習設計案例或課件的研究;2007年,國內學習者對學習設計的研究面繼續(xù)擴大,將研究的領域拓寬到遠程教育領域中,尤其注重了學習設計應用策略的研究;2008年,關于學習設計的研究開始加大了學習設計理念與其他教學設計理念的比較研究,分析和比較了學習設計規(guī)范和其他以學習內容為關注點的數字化學習標準;2009年,關于學習設計的研究達到了一個高潮,各項研究分布比較均衡,研究者梳理了基于學習設計的課程管理平臺的發(fā)展,同時分析總結了學習設計規(guī)范的一些不足之處;2010年,關于學習設計的研究論文數量有所下滑,研究者對學習設計系統結構的研究比較多,分析了學習設計過程中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闡述了元數據在開發(fā)課程管理平臺的價值。從已經探索出的這六類研究文獻的增長態(tài)勢來看,基于學習設計的模型設計和開發(fā)的研究及學習設計應用策略的研究、學習設計的系統結構研究持續(xù)增長。統計結果表明,對于學習設計的研究是一步一步發(fā)展起來的,而且研究面也是逐漸擴大的。
表3 樣本情況統計明細
由圖2中我們可以看到有關學習設計規(guī)范的比較研究、學習設計規(guī)范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以及學習設計規(guī)范標準與其他一些標準的比較研究這三部分的研究較少。學習設計在遠程教育中的研究只占到了4.65%,表明在學習設計的研究領域中,對于學習設計理念在遠程教育課程設計與開發(fā)中的研究較少,學習設計在遠程教育課程資源中的應用分析較少。學習設計作為教學設計研究的一個視角,研究者是從關注教學設計進而進入到學習設計的研究領域中。從表3可以看出,關于學習設計的發(fā)展研究占的比例為9.30%,這說明學術界關注學習設計研究的時間也不長,國內研究者開展學習設計研究的起步不是很早。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到研究學習設計的系統結構占了10.47%,說明有較多的學者關注學習設計系統中的元素,關注教師以及學生在學習設計系統結構下的角色問題。關于學習設計的基礎理論的研究比例比較高,占16.28%,說明了當前有較多研究者從理論的層次關注和研究了IMS學習設計。學習設計應用策略和設計、開發(fā)的研究分別占29.07%和30.23%,這兩項的研究占到了總比重的55%以上。這是由于學習設計作為教學設計的一個研究視角,研究者更多關注的是學習設計的實踐策略;同時,IMS學習設計規(guī)范作為一種可操作性的規(guī)范標準,研究者嘗試從IMS學習設計標準出發(fā),設計和開發(fā)各種課程管理平臺、課件等。
根據學習設計研究論文的數量分布所占的比例情況,我們可以把研究的內容分為熱點研究內容和非熱點研究內容,以此來梳理學習設計研究重心的變化情況和研究的脈絡。
1.熱點內容分析
從圖2中可以看到基于IMS學習設計的開發(fā)和設計研究、學習設計的實踐策略、學習設計的基礎理論,這三個方面的研究占總數的81.39%,是研究的熱點,以下具體分析這三個熱點的情況。
(1)基于學習設計的模型設計與開發(fā)研究
由于學習設計規(guī)范描述了規(guī)范的數據結構,并且提供了實踐指南以及XML形式的信息綁定,因而能夠提供一個機制來建模不同種類的教學和學習過程、內容和服務,所以大多數研究者嘗試著基于學習設計的模型研究以及一些設計開發(fā)研究。從圖3中我們可以看出基于學習設計的模型設計與開發(fā)研究從2006年以來一直呈上升趨勢。在樣本范圍內,最早的研究文獻是華南師范大學孔維宏的碩士學位論文《基于學習設計規(guī)范的學習內容管理系統設計》,文章詳細分析了學習設計規(guī)范、學習內容管理系統,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基于學習設計規(guī)范的學習內容管理系統模型[7]。詳細分析基于學習設計的模型設計與開發(fā)研究的26篇相關樣本文獻,歸納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基于學習設計的模型設計的樣本占了12篇,研究了基于學習設計理念的學習活動管理系統、物理網絡教學系統、學習內容管理系統等的設計,如《LAMS:學習活動管理系統的設計與應用》、《基于學習設計的大學物理教學系統設計研究》、《論序列網絡學習活動的設計》等;第二,基于學習設計的課件及平臺的開發(fā)占了總體樣本的14篇,主要分析了基于學習設計的網絡課件的開發(fā)、學習設計平臺的開發(fā)以及學習設計再生器的開發(fā)等,主要論文如《基于IMS學習設計和開發(fā)面向過程的網絡課件》、《基于工作流網的學習流建模研究與實現》、《學習設計再生器的研究》、《一種改進的適應性超媒體學習單元模型》等;第三,基于學習設計的模型設計和開發(fā)研究主要集中在學習內容管理系統的集成,其他設計和開發(fā)研究比較少。
(2)學習設計的應用策略
由圖2可知,學習設計的應用策略研究占到了總體研究樣本的29.07%,從圖3我們可以看出有關學習設計應用的研究始于2006年,研究數量逐年穩(wěn)步上升,具體分布是2006年、2007年各4篇,2008年5篇,2009年、2010年各6篇,研究數量的逐年遞增,說明有很好的研究潛力和發(fā)展勢頭。
學習設計的出現,為教學設計研究者提供了另一個研究視角,學習設計的理念要求學習者在做中學會學習,通過序列學習活動提高學習的效果,并對學習設計進行記錄,以供學習者共享和重用[8]。學習設計的出現就是為了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因而關于學習設計應用策略的研究是研究的熱點。詳細分析學習設計應用策略的25篇文章,得出這樣幾點:第一,論述學習設計的宏觀應用策略和一般性應用原則的文章占了16篇,其中Ron Oliver在《學習設計的處方》中提出了四種學習設計的通用處方[9],強調學習設計范式的建立,要理清學習任務、學習資源、學習支架四個關鍵因素,其他研究者研究了學習設計理念在研究性學習、ICT教育、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等,相關文章如《基于學習設計的ICT教育應用模式研究》、《基于學習設計的研究性實施策略》、《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設計模式》等;第二,有關學習設計的具體學科教學中應用研究方面的有9篇,主要探討了學習設計的應用案例,如《基于IMS學習設計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實踐》、《基于LMAS的學習活動設計》、《學習設計規(guī)范應用研究》等,由此可以看出學習設計在具體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還比較少,具體的學科教學案例不多,說明學習設計在國內的研究付諸實踐的還不多。
(3)學習設計理論研究
由圖2可知學習設計的理論研究占到了總體研究樣本的16.28%,由表3可知,學習設計的理論研究始于2003年,具體分布是,2006年2篇,2007年3篇,2008年3篇,2009年4篇,2010年1篇,雖然研究數量不是很多,但是在2010年以前研究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
學習設計理論的研究關注的是“是什么”的問題,具體包括學習設計的概念內涵分析、發(fā)展狀況以及數字化學習標準的比較研究等。在樣本范圍內,最早關注和介紹學習設計理論的文獻是《教學系統建模》,文章分析了教學系統建模的研究現狀并對學習設計規(guī)范做了介紹[10]。詳細分析了14篇文章,可歸納出三點:第一,關于學習設計理念介紹的論文研究有10篇,所占比例約三分之二,可見研究者從不同的層面解讀了學習設計,如《學習設計:一種新型的教學設計理念》、《學習設計提高信息時代學習績效的關鍵》、《學習設計理念初探及應用構想》等;第二,對學習設計規(guī)范及學習管理系統做了理論上的可行性分析,如《學習設計和學習管理系統的新發(fā)展》;第三,針對學習設計規(guī)范和學習設計標準的比較研究,如《學習設計規(guī)范的研究意義》。學習設計的理論研究目前只限于學習設計理念的介紹以及從學習管理系統的發(fā)展現狀來討論學習設計規(guī)范。
2.非研究熱點分析
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習設計系統結構(10.47%)、學習設計的發(fā)展研究(9.30%) 以及學習設計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4.65%),這三方面的研究比較少,屬于研究中的非熱點。這三方面的研究不是很理想。
(1)學習設計系統結構
由表3知,關于學習設計結構的研究的文獻共有9篇,主要分析了學習設計中學習目標、學習任務、教師角色等的結構層次問題。如:陳春雷分析了學習目標的組成結構和層次,找出了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之間的關系,構建了學習目標的信息模型[11];張豪鋒在《面向過程學習設計的教師知識管理體系建構》中提出了一種教師知識管理框架,關注學習設計系統中的教師知識管理;楊雪從學習對象、學習者、學習活動三個方面分析元數據的應用價值[12]。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文獻逐年有所增加,還需要進一步去探索研究。
(2)學習設計的發(fā)展研究
由表3知關于學習設計的發(fā)展研究的文獻共有8篇,主要分析了學習設計規(guī)范的發(fā)展源頭、數字學習標準的發(fā)展以及學習活動管理系統的發(fā)展。主要文獻如孫迪在《IMS學習設計規(guī)范及其實踐》分析了學習設計規(guī)范及其支持工具的發(fā)展;張豪鋒在《數字化學習標準比較研究》中分析比較了IMS學習設計標準和以學習內容為關注點的學習標準;謝曉林在《網絡教學平臺的新發(fā)展》中分析了E-Learning學習支持系統的發(fā)展趨勢[13]。
(3)學習設計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
由表3知學習設計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的研究文獻共有4篇,主要分析了學習設計在遠程教育資源開發(fā),改變遠程教學模式、提高遠程學習支持效果、轉變遠程教學設計理念等方面的作用[14],如《將學習設計規(guī)范引入電大開放教育網上教學的思考》、《學習設計規(guī)范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等。
3.研究趨勢分析
從圖3我們可以看出2003年學習設計的研究只有一篇是關于學習設計理論介紹的,2004年開始有了基于學習設計理念的模型設計和開發(fā)研究,2006年各方面的研究都開始有一定數量的文獻出現,2007年和2008年各項研究穩(wěn)中有所增長,2009年和2010年學習設計模型設計和開發(fā)研究、學習設計應用策略、學習設計系統結構繼續(xù)保持增長,其他各項研究有所下降。
通過以上的詳細分析和整體把握,可以總結出學習設計的研究趨勢如下:
其一,學習設計的模型設計與開發(fā)。學習設計規(guī)范提供了一個技術文件,詳細描述學習設計元素如何以XML形式編成,因而研究者可以完全遵循學習設計規(guī)范進行模型的設計和開發(fā)或者基于學習設計理論開發(fā)支持學習設計的工具。通過學習設計結合現有的管理系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更容易使用的學習環(huán)境,設計和開發(fā)更加友好的、靈活的學習設計工具以供教師和學習者使用等,這些將吸引更多的研究者關注學習設計的模型設計與開發(fā)研究,因而在今后的研究中有良好的趨勢。
其二,學習設計的實踐策略。學習設計所提供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為學生的自主性發(fā)揮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活動條件,學習設計可以對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進行管理,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因而學習設計的應用策略研究文獻數量在總體樣本中比較多,而關于學科應用案例的比較少。由此可知,今后的研究可能會更多地關注學習設計的實踐案例,學習設計的案例研究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將會是一個重要的研究的方向。
其三,學習設計系統結構及比較研究。學習設計系統中學習目標、學習任務以及師生的角色等有別于傳統的教學設計,在學習設計中,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都被描述為一個學習單元。從表2中可以看到,學習設計的比較研究文獻數量呈上升趨勢,開展學習設計的比較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學習設計的原理、促進學習設計的應用。因而研究學習設計的系統結構以及與其它數字化學習標準、學習管理系統的比較研究將會是一個研究的趨勢。
本研究將按地理大區(qū)將中國劃分為華北、華南、華東、華中、東北、西北、西南和港澳臺八個地區(qū),對學習設計的文章按作者單位所屬地區(qū)進行分類統計,統計結果如圖4所示。
從圖4中我們可以看到,華中地區(qū)和華東地區(qū)的研究占到了總體研究的76.74%,西北、西南、東北地區(qū)的研究比較少,只占了總體研究的5.81%,華北、華南、港澳臺地區(qū)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別為6.98%、5.81%、4.65%。華東地區(qū)研究學習設計的單位主要有華東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浙江大學等,主要側重于學習設計應用策略的研究。華中地區(qū)關注學習設計的研究單位主要集中在湖南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河南師范大學等,研究內容側重于基于學習設計的模型設計與開發(fā)。華北、華南和港澳臺地區(qū)的研究者所屬單位主要有北京師范大學、河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等。西北、西南、東北地區(qū)的研究單位主要有新疆廣播電視大學、西南大學、沈陽師范大學等。
詳細分析作者所屬地區(qū)及單位得出這樣幾點:第一,華東、華中地區(qū)由于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研究者對外交流學術活動比較多,了解國際學術前沿的信息比較及時,同時許多高校成立了學習設計的研究團隊,因而研究者關于學習設計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第二,師范類高校側重于學習設計理論、學習設計應用策略的研究,綜合性高校注重基于學習設計的模型開發(fā)研究,注重從技術上實現學習設計的理念;第三,西南、西北、東北地區(qū)的研究較少,只有少數研究者關注學習設計的研究;第四,當前學習設計的研究者主要集中在高校教師和研究生層面,中小學教師的研究比較少。
引文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質量和數量是評價論文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反映該論文的起點、深度以及科學依據,也可以從側面反映研究者對文獻信息吸收利用的能力和研究創(chuàng)新水平[15]。由于論文論述的是相對專業(yè)的學科范疇,使論文的引文特征比較明顯,容易進行比較,便于統計分析、開展研究。在本研究樣本中共收集到84篇論文的引文,占總樣本的97.67%。論文的引文主要以期刊論文、專著和網絡資源為主。引文的統計結果見表4。
表4 引文統計表
統計顯示,樣本論文中引文數量最多84篇,最少2篇;平均引文數量7.76篇,平均中文引文數3.89篇,外文平均引文數3.86篇。由此得出這樣幾點:第一,關于學習設計的研究大多數都是以IMS學習設計規(guī)范為起點的,對國外的研究關注度比較高;第二,對國內相關文獻的應用比較少,也說明了國內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學習設計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其關注的焦點,以及研究的領域和研究的方向也發(fā)生了變化。由以上對學習設計論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得知,學習設計的研究領域會越來越寬。當前學習設計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學習設計模型的設計與開發(fā)研究和學習設計的應用策略研究,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缺少學習設計應用案例的研究,學習設計的實踐領域不夠廣泛,僅限于在資源開發(fā)和遠程教育中的實踐。IMS學習設計是未來E-Learing和學習過程的一個主要規(guī)范,它提出的是一個相對高層的框架,已經將很多標準納入到它的體系中,可以保證學習資源的高度共享和重用[16]。因而在未來的研究中,學習設計的研究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做”和“如何做得更好”的問題,使學習設計的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寬。
國外學習設計的研究起步比較早,提出了學習設計的規(guī)范、信息模型,出版了學習設計領域的雜志和專著,并有相關的學習設計項目在進行學習設計領域的研究[17]。國內關于學習設計的研究大多還停留在“是什么”的層面上,研究缺乏深度和廣度,今后在研究的過程中,建議立足我國國情,在借鑒和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例如在學習設計模型的設計和開發(fā)過程中,應該在符合我國學習者的學習習慣和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和開發(fā),這樣才能讓學習設計的模型在實際的應用中發(fā)揮效果;對于學習設計的理論研究應該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習設計理論等。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國內關于學習設計的研究者大多集中在華東、華中地區(qū),研究單位也主要以華東、華中的一些高校為主。學習設計在國內的研究還不為廣大研究者所知,研究單位和研究地域還需要進一步拓寬,以便讓更多的研究者能夠參與到其中來,更好地體會學習設計的優(yōu)勢、挖掘學習設計的實踐潛力。
從上述分析我們知道,國內關于學習設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應用策略和模型的設計開發(fā),而有關學習設計的效果如何、該如何評價,則很少有人研究。對于學習設計的研究,我們不能只談好,在學習設計的應用中不能隨意夸大其功能。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和檢驗它的優(yōu)劣,學習設計的研究成果也需經過相關的評價研究,反復試驗,不斷修正,才能達到真正有效。
研究發(fā)現學習設計的平臺缺少對簡體中文的支持,由于IMS學習設計規(guī)范使用的是XML綁定的方法,技術門檻高,很難被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掌握[18]。中小學教師和學生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不能夠方便地操作學習設計的平臺,這些因素不利于學習設計的推廣,因而,在今后的設計和開發(fā)研究中,應該注重技術實現的通用性,使技術操作簡單化,能夠有簡體中文版的操作平臺等。
總之,本文的研究樣本選取了當前學習設計方面的大部分文章,所得結論反映了教育技術視野中學習設計的學術研究情況。要對學習設計領域的學術研究情況做一全面的解析,還需要將視野放在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領域中繼續(xù)探討。
[1]IMS.IMS Learning Design Information Model.Version 1.0 Final Specification [EB/OL].http://www.imsglobal.org/learningdesign/Idvlpo/imsld_infovIp0.html,2006-7-10.
[2]Koper,Rob Modeling units of study from 8 pedagogical perspective:the pedagogical meta-model behind EML[N],0TEC working paper,2001-11-0l.
[3]張秀梅.文獻內容分析法在遠程教育研究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05,(6):27-3.
[4]曾苗苗.基于學習設計的ICT教育應用模式研究——以初中科學課程為例[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07,(12):10-21.
[5][6]李克東.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7]孔維宏.基于學習設計規(guī)范的學習內容管理系統設計[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4,(6):5-7.
[8]張豪鋒,卜彩麗.學習設計:信息時代提高學習績效的關鍵[J].現代教育技術,2007,(7):19-21.
[9]Ron Oliver,吳文勝,盛群力譯.學習設計的處方[J].遠程教育雜志,2007,(2):21-22.
[10]陳品德,李克東.教學系統建模[C].第七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論文集,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11]陳春磊.學習設計中學習目標的研究和應用[D].長沙:湖南大學,2007,(7):40-43.
[12]楊雪,鐘永江.元數據在網絡教學平臺中的應用研究[C].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計算機輔助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全國CBE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沈陽: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3]謝小林,余勝泉,程罡,黃燁敏.網絡教學平臺的新發(fā)展[J].開放教育研究,2007,(10):12-17.
[14]劉云.將學習設計規(guī)范引入電大開放教育網上教學的思考[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9):15-16.
[15]陳萬寅,徐潔華,劉增芬.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引文分析與研究[J].情報雜志,2002,(2):76-80.
[16]陳品德.學習系統的形式化建?,F狀與評析[J].現代教育技術,2004,(1):11-14.
[17]吳軍其,劉玉梅.學習設計:一種新型的教學設計理念[J].電化教育研究,2009,(12):81-82.
[18]楊琛.學習設計一致性測試模型研究與實現[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5):21-23.
G420
A
1009—458x(2011)08—0022—07
2011-05-15
陳文韜,在讀碩士;楊曉宏,教授,博士生導師;孫慧琴,在讀碩士,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730070)。
責任編輯 池 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