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聲
這就是“大智若愚”的領導藝術,這就是“胸有成竹”的領導水平,這就是“滴水不漏”的領導風范。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人民群眾中流行這樣一句話:“國民黨稅多,共產黨會多。”
記得有段相聲,說縣長小姨子難產,也向老百姓征稅,美其名曰“萬民催生稅”。至于說到共產黨會多,我想是針對“文革”時期經常召開群眾大會或各種政治學習會、斗私批修會、公審公判會說的。
如今,開會都提倡少開會、開短會了。
上次我有幸參加了一個重要的會、務實的會、非開不可的會。說這會重要,因為上至市領導,下至各主要部門一把手都是與會人員;說務實,因為直奔主題;說是非開不可,因為不開這會,下步工作就無法推進。
這是一個地區(qū)開發(fā)與建設規(guī)劃論證會,下午3點準時召開,開到6點準時結束。開完之后,我覺得這個會還要加上一句定語:有意思!
“有意思”之一在于:會的主辦方沒有實現他們的預期希望。主辦方是想大家為他們地區(qū)的開發(fā)與建設提出意見建議,修改完善本地區(qū)的發(fā)展規(guī)劃。他們把精心策劃制作的規(guī)劃課件,在會上通過多媒體生動具象地展示出來,并讓設計部門派員現場講解。讓我們看了很震撼,聽了很激動,因為設計理念新穎,課件制作先進,所展示的美好前景呼之欲出,令人向往。
只是,給我們看的規(guī)劃課件不是一件兩件,而是六件七件,不是一個類別的課件,而是五花八門的課件。有些是純技術的課件,包括路怎么修、水怎么引、多少萬伏高壓線怎么擴容。
他們會前的準備工作不可謂不細,但忽略了一個細節(jié):這些課件一口氣放下來需要多長時間?一個下午的會議除去放課件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而且連續(xù)近三個小時的課件看下來,沒有幾個不頭昏腦脹的。
我算了下,哪怕只給與會的每個人十分鐘發(fā)言時間,這個會也要開到半夜。這顯然是個無法收場的會,因為會議還沒有進入主題,就已經到結束時間了。但是,會議意想不到地峰回路轉!
這就是“有意思”之二:這次會議得到了比預期還要高的收獲??斓?點的時候,大家都知道,會議已經不能按原定議程往下進行了,大家把目光集中在會場職位最高的市領導身上。讓在場人都沒料到的是,如此重大的議題,這位領導在談笑間只用三言兩語就使它得到了升華。
他看似不經意地表達了這樣幾個觀點:第一領導者不要被所謂專業(yè)規(guī)劃蒙住唬住,或者說牽著鼻子走。有些地方需要專業(yè)規(guī)劃,有些地方則不一定。像簡單修條路,爬樹上望望就能決定的事,為何還要興師動眾、費盡周折地搞個規(guī)劃呢?
第二是一切規(guī)劃都要從實際出發(fā),都要從眼前能動手能達效入手,與其規(guī)劃個方圓幾十公里、耗費大量資金百年以后才能實現的規(guī)劃,不如縮小范圍,集中精力把幾公里的核心區(qū)域先做成做精。
第三,一個地區(qū)的開發(fā)和建設要找到與眾不同或不同凡響的切入點,不能移花接木、照抄照搬。
這位領導這番話不可謂不重,不可謂不一語中的。針對一個考慮欠周全、內容欠精煉、層次欠分明,甚至本不該請他來參加的會議,他沒有簡單地批評指正,更沒有簡單地敷衍塞責,他耐心地陪著下屬進行完會議流程,然后果斷地掌控了會議,讓這個會有始有終。
他談吐自如,談笑風生,一再表明自己“不懂規(guī)劃,是瞎說”的。而且三個多小時的會議,這位領導自始至終充滿興趣、不厭其煩地在看在聽在問,其間還推掉原定5點半召開的另一個會,以示重視。
這是什么?這就是“大智若愚”的領導藝術,這就是“胸有成竹”的領導水平,這就是“滴水不漏”的領導風范。
(作者為江蘇省宿遷市文廣新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