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公民與法治

      2011-12-24 10:15:18丁國強
      民主與科學 2011年4期
      關鍵詞:隱性權力學術

      ■丁國強

      官員的學術道德有多重要

      某地被稱為“最年輕市長”的官員已經(jīng)履新,組織部門在回應網(wǎng)民質疑時,只字不提公眾關注的其碩士論文涉嫌抄襲事宜,令人遺憾。涉嫌論文抄襲事件并未影響“最年輕市長”的升遷,這顯示了組織部門對官員學術道德的冷漠。與此相對照的來自德國的一則新聞。德國自由民主黨美女政客、歐洲議會副議長希爾瓦娜·科克梅瑞宣布辭去所有政治職務,成為德國政壇今年以來涉嫌剽竊而落馬的第二名知名政客。前不久,德國拜羅伊特大學認定,前國防部長卡爾·特奧多爾·楚·古滕貝格以“故意欺騙”方式獲取博士學位。今年2月,古滕貝格在論文剽竊風波中下臺。

      官員的學術道德有多重要?從“最年輕市長”的個案上看,學術道德問題無關緊要,除了在網(wǎng)絡上引起一陣喧囂之外,官照做,而且提拔速度絲毫不減。從德國兩官員的落馬看,學術道德又顯得關系重大。其實,官員的學術道德與學者的學術道德一樣重要。只要你從事學術工作,只要你寫論文就必須遵循學術規(guī)范。建立學術規(guī)范是保障知識生產的健康發(fā)展的需要。學術研究是一項自由思考、大膽探索的事業(yè),是反對循規(guī)蹈矩、亦步亦趨的。但是,學術規(guī)范是作為一條底線,又是一個必要的警戒。近年來,伴隨著知識增量和論文產量劇增的是不絕于耳的 “學術打假”聲。職稱評定、學術評獎等功利機制催生和助長了學術腐敗。學術規(guī)律受到了急功近利思想的沖擊,平靜的、從容的學術創(chuàng)造空間被打碎,在“注水貨”和冒牌貨粉墨登場、批量繁殖的態(tài)勢下,貨真價實的學術作品遭受“劣幣驅逐良幣”原則的詰難。不遵守學術規(guī)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學術研究,學術道德也無從體現(xiàn)。學術失范造成了學術失語和學術投機,樸素的、艱苦的學術勞作被淹沒在浮泛的學術泡沫之中,遮蔽了光芒。學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造,而剽竊、抄襲卻無情地消解了學術的原創(chuàng)性,使得學術研究成為復制、粘貼的拙劣制作。

      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法、道德、科學、藝術等等,都不過是生產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到生產的普遍規(guī)律的支配?!笨梢?,學術生產是容不得人為地拔苗助長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學術成果的優(yōu)秀程度是同研究者的努力程度成正比的。官員寫論文,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切忌把學術研究搞成一項目的性十分明確的功利工作。近年來,不斷爆出的署名之爭、排名之爭、評獎之爭都反映了功利規(guī)則對學術本性的扭曲。為了單純追求發(fā)表的數(shù)量和規(guī)模,官員掛名、別人捉刀所拼湊攢成的學術庸作在學術園地里魚目混珠。

      學術論文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沒有廣博深入的閱讀,沒有對資料的充分占有,就難以寫出有價值的論文。在“官大一級壓死人”的邏輯支配下,學術機構往往對官員的論文高抬貴手。許多官員論文所提出的觀點缺乏令人信服的分析和翔實可靠的資料的支持,文獻資料的引證混亂模糊,有的將轉引的資料化為自引,有的甚至出現(xiàn)大段大段具有剽竊性嫌疑的文字。但是由于學術甄別和學術批評的缺席,這些粗制濫造的論文卻照樣堂而皇之地獲得不實之譽。

      學術不是純個人的活動,學術評價是一種公共行為。無視學術規(guī)律和科學標準,將利益驅動、人際關系、攀附高官轉化為潛規(guī)則,以獲取非正常的學術資本,勢必會造成學術道德的墮落。官員的學術腐敗行為如果得不到及時地揭露,就會使那些尋求官學結合的“終南捷徑”的后來者紛紛效仿,最終會導致官場風氣和學術風氣的共同扭曲?!皣乙詫W術為存亡”,維護學術公器的純潔和健康不僅僅是學術圈子里事情,也是黨政官員的責任。學術道德的滑坡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學術真理無人守護,社會良知無人擔當,是社會發(fā)生根本性危機的危險信號。誠如蔣夢麟先生所言:“學術衰,則精神怠,精神怠,則文明進步失主動力矣?!?/p>

      在榮譽、地位、聲望和金錢的誘惑下,官員的學術投機行為之所以屢屢成功,是因為他們難以吸引學術批評者的注意力,還有學術監(jiān)督的缺失。與經(jīng)濟上貪污相比,官員的學術腐敗似乎是可以容忍的,甚至有人認為不值得小題大做。不少官員把獲取學位當成個人的登龍術,而忽視了學術的公共品格?!肮俦疚弧?、“錢本位”侵入學術評價系統(tǒng),使學術生態(tài)遭到嚴重破壞。官員作為社會精英,在從事公共服務之余,研究學問,撰寫論文,有益于決策水平、執(zhí)政水平的提升。但是,如果不遵循學術規(guī)范和學術道德,就成了禍害。

      官員的學術道德有多重要?答案是:和官德、政德一樣重要。

      讓公民“被精神病”的可能性歸零

      近期,“被精神病”的傳聞不斷。深圳一醫(yī)院護士“被精神病”維權勝訴,法院判決被告為原告恢復名譽、消除影響并賠禮道歉,同時向原告支付1萬元撫慰金。(見《中國青年報》2011年5月16日第3版)“被精神病”是一種可怕的權利困境。雖然《精神衛(wèi)生法》至今尚未出臺,留下了法律空白,但是,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了國家依法保障人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非法侵犯、限制甚至剝奪任何人的權利和自由。唯有如此,公民才有安全感?!氨痪癫 鼻址噶斯竦拿u權、自由權、身體健康權、隱私權等多項權利,關系到人的尊嚴、幸福和快樂。當一個自由表達意志的健康人因為上訪等原因被有關單位宣布為“精神病人”并且受到強制約束的時候,便落入了絕對弱勢的地位,有口莫辯的痛苦無以復加。

      合法權利受到尊重和保障是法治的基本要求。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在評論武漢徐武事件時說:“今天的徐武可能就是明天的我們。對精神病人的收治得不到法律的約制,那么有可能每個人都成為精神病人。”權力失去法律的制約,就會溢出邊界造成人人自危。失去法律上的安全感,人民就無從把握自己的命運。如果公權部門可以隨意把某個不順眼的人作為“精神病人”處理,那么,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精神病人,一不小心就會“被精神病”。這種假設看似放大了個案的負面效應,卻是一種無奈的推定。在嚴格的法定程序建立之前,誰也無法保證自己不會遭遇權利保護的困境?!盁o救濟則無權利”。法律應當是公民在最無助的時候牢牢抓住的一顆稻草。

      管仲說:“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也所以定分之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規(guī)矩繩墨也。”(《管子·七臣七主》)法律通過約束權力、規(guī)范行為而使得人們獲得一個穩(wěn)定有序的生活。一個理性的社會離不開法律的規(guī)范和指引。人們通過法律可以預測別人的行為選擇,也可以預設自己在何種情況下作出何種行為。法律既是一種行為準則,又是社會基本的衡量尺度。這種預測和判斷是否準確,取決于法律的覆蓋面和有效性。任何一種公權力都必須在法律的軌道上運行,否則,就會發(fā)生權力失去法律約制、權利失去法律保護的可能,從而使公民權利處于危險狀態(tài)。徐武事件就是一個例子。由于收治精神病人的法律不健全,導致了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徐武。

      意大利法學家貝卡里亞認為,公民之所以把自己的部分權利轉讓給國家,正是為了保護公民的自身利益。防止公民個人陷入“被精神病”的處境,關鍵是實現(xiàn)社會治理的法治化,消除公民權利保護的盲區(qū)。得不到法律保護的權利是虛假的權利。只有使權利的侵犯者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權利才有依靠。沒有法律的確認、宣告和保護,權利就只能停留在口頭或紙上。

      對法律的遵循和依賴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人的生存需求和處世之本。但是,法律往往滯后于變化的時代。柏拉圖說:“因為人和人,行為和行為,事和事千差萬別,我敢說,在人類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是靜止不動的,這就注定不可能用什么高明的知識,打算頒布一項簡單的法規(guī)去永遠處理每一件事情?!币苍S,每一個“被精神病”的個案都有其復雜性,我們無法僅憑媒體和網(wǎng)絡的描述就能搞清楚真相。我們在呼吁立法機關加快精神衛(wèi)生立法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在強化公權力部門保障人權的意識,不能把“精神病化”當成一種打擊異己的手段,當成一種壓制工具。

      精神病的認定強制醫(yī)療必須要有嚴格的程序規(guī)定。程序越嚴密,權力的運行就越富有理性。有法學家認為,法治的程度,可以主要用國家和公民共同服從程序的狀態(tài)作為標尺來衡量。只有尊重法律,遵循程序,才能獲得“看得見的正義”,才能讓公民“被精神病”的可能性歸零。法律程序實質上是一種權力控制,能夠有效遏制權力的恣意和濫用。認真對待權利,不僅是“討說法”的秋菊們的堅韌追求,也應當成為公權力部門的自覺??繝奚跽呃?、侵犯弱者權利所實現(xiàn)的暫時的“和諧穩(wěn)定”注定不會長久。一絲不茍地維護公民個人的權利和尊嚴,才是真心實意地構建和諧社會。

      法治是消滅隱性權力的唯一辦法

      最近“調查類”圖書的熱銷反映了公眾渴望知道真相的精神需求。新華社記者李松的《中國隱性權力調查》對公權力領域中存在的隱性權力問題進行了調查,涉及到“駐京辦”、領導身邊人等問題。任何權力都是法定的,法律居于權力之上。我國憲法確立了人民主權原則,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憲法的核心是約束公權力濫用??梢姡[性權力是違憲的。說到底,隱性權力是與憲法法律和人民利益相對抗的一種不合法的力量。隱性權力天生就具有恣意性、投機性和不透明性,是對法律價值的否定,體現(xiàn)著對規(guī)則的蔑視、對法律的褻瀆。

      公權力的運行是需要按照法定的程序運行的。無論是行政程序還是司法程序都以公開公正為價值目標。隱性權力沒有正當程序的支持,其所依據(jù)的“潛規(guī)則”實質上是一種腐敗共識。隱性權力排斥監(jiān)督和公眾的參與,是小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圈子游戲。隱性權力是法律大廈的蛀蟲。權力是與責任緊密關聯(lián)的。有權力,就一定有責任。而隱性權力卻是責任的逃避和消解。英國法學家哈特說:法律責任的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擴大個人在決定未來結果時所作的精明而成熟的選擇的效力,以及他預測未來結果的能力。”隱性權力是缺乏常識理性的,對其后果缺乏預見和控制,因此,其危害性怎么估計都不過分。隱性權力游離于法律之外、不見陽光,不受監(jiān)督,無聲無息地侵害著人民利益和公民權利。韋伯認為,權力是一個行為者擁有的、置他人的反對于不顧、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的可能性,在本質上,它是決定行為者可以使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他人的不平等現(xiàn)象的力量??梢?,隱性權力是戕害公民權利的一支暗箭。

      隱性權力是法治社會的毒瘤。隱性權力的種種博弈與權力游戲繁衍出厚黑學、權謀學、拍馬術等實用的官場技巧敗壞了政治風氣。隱性權力對抗法律,偏離法治,卻始終隱蔽在一部分人的文化心理中,作用于他們的社會行為選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向把禮俗看作法的源頭,所謂“《禮》者,法之大分”(《荀子·勸學》)其實,鄉(xiāng)土社會的秩序權威總是控制在官者或長者之手,法律不過是他們手中的治理工具而已。法律在權力需要時使用,而面子和人情卻貫穿于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禮治的合理性似乎是不可動搖的。費孝通說:“鄉(xiāng)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這個信任并非沒有根據(jù)的,其實最可靠也沒有了,因為這是規(guī)矩?!保ā多l(xiāng)土中國·鄉(xiāng)土本色》)這種規(guī)矩是內在的,與生俱來的,不是外力強加的,而是內心順從的,并且說不出任何理由。只有“懂規(guī)矩”,才能自如地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獲得周圍世界的深刻認同,因為面子、人情在民間社會中已經(jīng)成為習俗慣例。鄉(xiāng)間總有些“明白人”對千絲萬縷的人情有著深刻的同情和敏銳的體察。面子和人情雖然發(fā)生在共時的層面上,卻有著漫長的積累、沉淀的歷時過程。清末法學家沈家本說:“人之情多積于習……習之成也,非一朝一夕之故。由積習而然,不究其習之所由成,而徒用其威,必終于威竭而不振也……”(見《書明大誥后》)禮治秩序的形成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積淀的過程,它的消解甚至崩潰也不可能在一天完成。“五四”啟蒙者是以“重估價值”的離經(jīng)叛道者形象出現(xiàn)的,是一種體制外的破壞,反而使得提醒禮治秩序的控制者加緊權力的占有。

      隱性權力是一種自發(fā)的權力。在熟人社會的特定語境中,人們用人情和面子來組織人際關系,平衡人際矛盾。從表面上看,附著在“臉面”上面的是一種道德自信和名聲,但是從人的內心深處考究,驅動人們追求面子榮光的不僅僅是可以在口頭炫耀的道德動機,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獲取超過個人實際地位的名聲。誰的面子大,誰的話語權力就越大。隱性權力之所以能夠導致法律失靈,是因為隱性權力不斷滋生蔓延,形成藕斷絲連、難以突破的權力怪圈。

      隱性權力是一種假想的權力,是對公共權力的侵蝕。吳思認為,所謂的潛規(guī)則就是,“隱藏在正式規(guī)則之下,卻在實際上支配著中國社會運行的規(guī)矩?!保ā稘撘?guī)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在鄉(xiāng)土語境中,善于交織人情關系網(wǎng),左右逢源,上下其手的人,往往被視作能人或英雄。李佩甫的《羊的門》、王躍文的《國畫》等文學作品,都對這種“中國制造”的“人精”進行了淋漓盡致地刻畫。隱性權力中包含著對權力和金錢的欲望,隱性權力往往是攫取利益、權力尋租的捷徑。

      消滅隱性權力唯一的辦法就是推行法治,真正做到用法律來約束、控制和監(jiān)督權力的運行。沒有法治就沒有對權力濫用的有效制約。亞里士多德說:“凡不能維持法律的威信的城邦都不能說它已經(jīng)建立了任何一個政體。法律應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無上的權威。”隱性權力破壞了政治生態(tài),也阻礙了法治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隱性權力的操縱者對法律陽奉陰違,對公開談虎色變,對利益趨之若騖。之所以要用法治來替代人治,是因為權力是屬于全體公民的,而非某個人的。亞里士多德說:“當大家都具有平等而同樣的人格時,要是把全部的權力寄托于任何一個人,這是不合乎正義的?!保ā墩螌W》)隱性權力來自人治,終于法治,這是人類共同的經(jīng)驗和智慧。

      復旦校長何必擔心學者影響行政

      在2011年5月24日的復旦大學第45屆科學報告會暨學術文化周開幕式上,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在強調拒絕行政對學術的無端干預的同時,又強調避免學術對行政的粗暴干預。他說:“個別學者利用他在學術界很多的追隨者以及他的影響力,倒過來影響行政上的決策,這是學術沒有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是倒過來干預行政?!保ā吨袊嗄陥蟆?011年5月25日第1版)此話乍聽起來好像很辯證,很有道理,仔細琢磨一下,便發(fā)現(xiàn)其中的吊詭和偏頗。

      行政就是公共權力的運行,本質是服務。作為公共權力,必須要接受來自各個方面的監(jiān)督。行政的運行程序、成本、效能等既要適應大學的需要,又必須要公開透明。行政上決策關系是大學的公共事務,要聽取學校方方面面的意見,包括學者的意見。楊玉良校長警告學者要待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要影響行政決策,是一種權力壟斷,也是對監(jiān)督的排斥,不符合行政的服務本質,不利于學校管理的民主,只能使大學的官僚化越來越嚴重。大學的管理不僅要接受學校內部人員的監(jiān)督,而且也要接受全社會的監(jiān)督。美國社會學家愛德華·希爾斯說:“大學從來沒有成為如此眾多而不同的要求和抱負的對象;它們從來沒有遇到如此多的要求,也從來沒有被置于如此的監(jiān)督和注意之下。當數(shù)量上如此前所未有的公共資金給了它們,當有那么多的人熱切地想——并且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也這樣做到了——上大學,當對當代社會的問題和‘需要’有如此多的敏感和討論,而且對現(xiàn)存社會及其權威有如此多的仇視時,這一情況很少有可能不是這樣”。(《學術的秩序——當代大學論文集》)

      大學作為一種公共資源,一個公共服務機構,接受社會的監(jiān)督和質疑是很正常的。楊玉良校長沒有責令學者待在自己位置上的特權和傲慢。相反,他應該歡迎學者對行政的“干預”。任何封閉的行政權力都極容易被濫用,滑入腐敗的深淵。大學行政部門要履行好管理學校事務,就必須有允許別人指手劃腳的胸懷。對于學校事務的決策,要拓寬師生參與渠道,廣泛聽取意見,反復研究論證,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和公開性。沸沸揚揚的清華“真維斯樓”事件,之所以引起公眾的質疑,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清華的行政部門沒有事先征求師生意見,沒有考慮師生對清華的感情和心理承受度。雖然用捐款人姓名為大學建筑命名已有先例,如“逸夫樓”等,但是,真維斯品牌的分量與清華的分量是不相稱的。那些把“真維斯樓”事件上綱上線到“清華精神淪喪”、“大學精神坍塌”固然有些反應過度,但是,管理者無視清華師生的態(tài)度自作主張是說不過去的。行政的理性來自協(xié)商。大學不能僅憑管理者個人經(jīng)驗進行管理,只有實行大多數(shù)人的治理才能形成獲得同意的行政。有人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捐贈收入有時竟占其總收入的近四成,清華為什么不可以呢?答案很簡單,正確的決策需要正確的程序。同樣的問題,面對不同的利益人群,就必然有不同的回答方式。清華的“拿來主義”只能是東施效顰。

      “行政”的含義是“指協(xié)助、服務或作為某人的管家的活動”。(鄧正來主編:《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可見,行政是一種公共管理,而非排他的封閉體系。行政的目的在于促進效率、秩序、平等、正義等價值的實現(xiàn),這就要求大學的行政部門最大化地退去官僚色彩,還原服務本色。楊玉良校長擔心學者教授“倒過來影響行政上的決策”。這暴露出楊校長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官僚體制的行政管理是最厭煩別人的“影響”的。他們喜歡高高在上,喜歡脫離實際,喜歡力排眾議,這似乎成了行政權力的象征。歷史上,許多教授都對大學事務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主張,吸收這些有益的意見往往會推動大學的發(fā)展。錢學森生前對溫家寶總理說:“現(xiàn)在中國沒有完全發(fā)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yǎng)科學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卞X學森說這番話,按照楊玉良校長的說法,恐怕也是利用其在學術界很多的追隨者以及他的影響力,倒過來影響行政上的決策,是沒有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是倒過來干預行政吧。正是有錢學森等一大批敢于直言的知識分子,中國的大學教育才會在批評聲中前行。

      大學說到底是一個學術機構,將學者教授的意見排斥在外是不明智的。成熟和理性的大學管理者不僅要維護學術的自主性,而且還會主動吸納各方的意見和影響,形成包容、大氣、民主、開放的現(xiàn)代大學管理模式。

      猜你喜歡
      隱性權力學術
      隱性就業(yè)歧視的司法認定
      反歧視評論(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fā)的學術思考
      中國博物館(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不如叫《權力的兒戲》
      電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8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權力的網(wǎng)絡
      博客天下(2015年12期)2015-09-23 01:47:57
      芻議隱性采訪
      新聞傳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聞報道隱性失實的四種表現(xiàn)
      新聞傳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與權力走得太近,終走向不歸路
      清風(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喚醒沉睡的權力
      浙江人大(2014年8期)2014-03-20 16:21:10
      隱性但可預防的危險
      世界科學(2014年8期)2014-02-28 14:58:30
      皮山县| 措美县| 隆昌县| 连南| 资源县| 左云县| 锡林浩特市| 兴海县| 都兰县| 双峰县| 洱源县| 修文县| 左权县| 长乐市| 通化市| 乡宁县| 宜阳县| 永寿县| 宁晋县| 富宁县| 曲水县| 哈密市| 金塔县| 始兴县| 克拉玛依市| 吉隆县| 淅川县| 武川县| 娱乐| 璧山县| 措美县| 阜康市| 石景山区| 陇西县| 新郑市| 千阳县| 延津县| 白朗县| 定结县| 诏安县| 太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