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寶重, 薛寶穎, 凌 敏
(1.河北農業(yè)大學 植物保護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1;2.河北農業(yè)大學 商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1)
《農業(yè)氣象學》課程平時成績改革探索與實踐
——以河北農業(yè)大學“中荷園藝學雙學士學位合作項目班”為例①
尹寶重1, 薛寶穎2, 凌 敏1
(1.河北農業(yè)大學 植物保護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1;2.河北農業(yè)大學 商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1)
平時成績是高等院?,F(xiàn)行考試制度下對于成績重要的補充。以兩屆河北農業(yè)大學中荷園藝雙學士學位合作項目班為例進行了平時成績改革的探討,通過將連續(xù)兩屆該項目班級進行分類,2009年開課班級采用傳統(tǒng)平時成績管理模式(對照組),2010年開課班級采用改革后的平時成績管理模式(試驗組),進行對比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學生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總評成績的相關系數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平均成績也優(yōu)于對照組。試驗組學生平時成績構成要素中,出勤率、作業(yè)成績兩要素與期末成績和總評成績無顯著相關性,而課堂表現(xiàn)成績、筆記記錄情況與期末成績和總評成績則成極顯著正相關。
農業(yè)氣象學;平時成績;改革
平時成績是為彌補考試制度的不足而設計出的主要措施,是現(xiàn)行考試模式下成績評定最重要的補充?!掇r業(yè)氣象學》是我國高等農業(yè)院校農學類專業(yè),包括農學、林學、園林、園藝、植保農業(yè)資源環(huán)境及其相關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是目前我國高等農業(yè)教育中最重要基礎課之一,已有多年的開設歷史[1-2]。多年以來,該課程的成績的構成一直是由平時成績、實驗成績與期考成績按比例合成作為最終的總成績,這種評價模式,也是是農學類專業(yè)其它相關課程成績評定中最常見的方式。
長期以來,《農業(yè)氣象學》平時成績的評定主要是由學生出勤率高低、作業(yè)完成情況以及學生課堂聽課狀況等按印象打分,往往就是上課出勤率高的,作業(yè)寫的認真的就可以獲得較高的平時成績。這種情況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強迫學生走進課堂,并且有助于學生寫作業(yè)認真一些,但對學生上課的效率,比如是否專心思考,是否認真完成作業(yè),是否進行預習復習,聽課效果如何等作用甚微,因此平時成績的改革,勢在必行。為此,筆者以河北農業(yè)大學中荷園藝學雙學士學位合作項目班為試點班進行了平時成績改革的初步探索,通過參與式、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自主積極性的課后作業(yè)方式。結果表明,較之其它按傳統(tǒng)手法比較的班級,成績有了顯著提高。所以筆者認為,如果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激勵方法,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參與,再結合課程設定合理的教學手段或方法,全面科學的制定平時成績的考評,就能促使學生提高聽課效率,勤于思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中荷園藝學雙學士學位合作項目(簡稱“中荷班”)是河北農業(yè)大學與荷蘭王國荷蘭應用科技大學的校際合作項目之一。學習方式采取2+2模式,即轉入后的學生先在河北農業(yè)大學按培養(yǎng)方案單獨培養(yǎng)兩年,英語成績達到雅思6.0或托福網絡考試80分,并通過由荷蘭應用科技大學與河北農業(yè)大學聯(lián)合組成的面試小組測試,進入荷蘭應用科技大學農學院學習兩年。從2009年開始招收第一個中荷班共18名同學,2010年中荷班共招收學生25名。《農業(yè)氣象學》(簡稱氣象學)是該項目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于新生入學第一學期開始開設,共16學時,包括講授10學時,實驗6學時。理論課主要包括輻射、溫度與大氣中的水分三種主要氣象要素的基本概念、變化規(guī)律,另外主要講授這三種主要的氣象要素對園藝生產的作用,如不同光譜的輻射對花卉著色的影響、不同溫度對蔬菜營養(yǎng)與生殖生長的影響以及空氣濕度與設施園藝小氣候的關系等;實驗主要包括空氣溫濕度與地面溫度的觀測,農業(yè)小氣候的測定與比較兩部分內容,主要涉及各種溫度、濕度儀表的使用與安裝原則,小氣候的測點布置、儀器使用方法,以及在園藝生產中的主要應用。
1.課堂出勤與課堂表現(xiàn)方面 態(tài)度是不可觀察的一種假設結構,它必須通過對客體做出積極或消極的評價結果來測量[4]。因此,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可以從其學習出勤的表現(xiàn)中間接地反映出來。本次試點班通過點名方式記錄學生考勤,滿勤學生,記60分,以此做為基準。請假,無論事假病假學生均扣2分,遲到早退扣3分,無故不出勤扣4分。不出勤會影響學習效果,論什么假效果都是一樣,但請假不是主觀故意,故請假一次扣2分;遲到早退影響正常行課學習,但依然有一定的學習結果,故扣3分;而無故不出勤屬于逃課,態(tài)度不端正扣4分[3]。
2.隨堂教學活動方面 課堂講授是我們目前教育體系中主要的傳授知識的方式,也是最能反應學生平時表現(xiàn)的場所。本課程采用課堂同學提問、教師提問的互動方式,同時采取學生參與教學的方式。教師提問上次課講授的問題,可以有效反應學生復習的狀況,學生課堂提問可以反應他思路是否在與教師授課同步。每課時結束前5分鐘,由學生自愿簡短的發(fā)表對該堂課的一些意見或者建議,具體規(guī)定如下:
能積極參加課堂活動的(如主動對課堂授課知識提出看法),且達到參與目的的(問題能較為準確的反應該生思路與授課同步)加5分,沒有達到參與目的的(如可以積極對授課知識提出問題,但問題目的不明確,不能準確反應該生認真思考)加2.5分。被動參加參加課堂活動的(如被點名就課堂知識發(fā)表見解以及回答問題等),但達到參與效果的加2.5分,被動參加參加課堂活動的(如被點名就課堂知識發(fā)表見解以及回答問題等),且未達到參與效果的不加分;課堂上其它違紀表現(xiàn),如上課睡覺及走思、心不在焉、上課吃東西的扣2.5分;大聲說話,開手機接打電話等嚴重影響課堂秩序扣5分。
3.課后作業(yè)方面 “書為心畫”,書寫工整,卷面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側面反應學生對待作業(yè)的態(tài)度,雖然文字書寫習慣不同,書寫文字水平有很大程度是能力問題,但書寫工整、卷面整潔則是態(tài)度問題。內容與教師要求的契合度,作業(yè)完成的水平從反應了學生對課堂講授知識的消化比例,又從另一個方面反應了學生上課聽講的態(tài)度。以此把學生作業(yè)分為“優(yōu)秀”(加 8~10 分)、“良好”(加 5~7 分)、“一般”(加 2~4分)、“差”(加1分)4個等次。
4.筆記與課堂記錄方面 維特羅克認為,記筆記是一個技術生成的過程[3,4,7]。筆記有助于指引個人注意和發(fā)現(xiàn)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進而建立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前人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筆記的連貫性以及筆記狀況記課堂筆記與成績之間呈現(xiàn)顯著的正相關[5,6],所以,通過觀察學生的筆記,可以非常有效的反應學生上課思路的連續(xù)性與學習態(tài)度。因此作出如下規(guī)定:不記筆記或筆記數量不足課時一半的的同學不加分;整理筆記超過一半但不完全的加3分;能連續(xù)按行課順序記筆記的加5分,筆記完整并能提綱挈領的反映重點,且有后續(xù)整理情況的8分。
本試驗均以中荷班為研究對象,以2009年開課的中荷班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平時成績考核方式,以考勤和回答問題為主要依據給出平時成績。以2010年開課的中荷班為“試驗組”,采用平時成績改革后的管理模式給出平時成績。兩組學生都開設完全相同的實驗課與理論課,經學生與教師測算,考試用試卷難度系數十分接近,實驗課開設情況完全相同。
表1顯示的是試驗組與對照組中荷班各項成績構成情況,由表可知,平時成績一項中,對照組學生中平時成績80分及以上比例為100%,遠多于2010級的76%,但90分以上的比例試驗組要高于對照組,由于對照組采用的傳統(tǒng)平時成績管理,所以由于學生出勤率較高,80分以下的未出現(xiàn),而試驗組則有24%的學生都是80分以下。兩個班均為出現(xiàn)60分以下的學生;期末成績與總評成績比例兩項90分以上學生比例,都是試驗組遠高于對照組,平均高出28.9個百分點,實驗成績中試驗組90分以上學生比例,試驗組稍低于對照組。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成績分布對比
表2所示為試驗組的平時成績、期末成績與總評成績的相關性分析。由表2可知,試驗組學習由出勤率、課堂表現(xiàn)、課后作業(yè)、筆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組成的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呈現(xiàn)極其顯著的正相關(r=0.899,p=0.01),與總評成績不僅呈現(xiàn)極其顯著的正相關,而且相關系數更大(r=0.491,p<0.01);表3所示為對照組的平時成績、期末成績與總評成績的相關性分析。由表3可知,對照組平時成績與總評成績呈正相關(r=0.525,p<0.05),但相關系數但相關系數明顯小于試驗組,而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無顯著相關(r=0.332,p<0.05)。
表2 試驗組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與總評成績的相關性分析
總評成績的相關性分析
表3 對照組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與
圖1所顯示的是對照組與試驗組平均成績的情況,可以看出,試驗組的總評成績、期末成績與總評成績的平均值都要超過對照組,其中期末成績與總評成績的平均值分別高于對照組2.6分和3.9分;試驗組唯有實驗成績平均值低于對照組1.8分。
圖1 試驗組與對照組平時成績比較
表4所顯示的是試驗組平時成績構成要素與期末成績的相關性分析表,由表4可知,平時成績的構成要素中,出勤率成績與期末成績無顯著相關(r=0.194,P﹥0.05),作業(yè)成績與期末成績則則呈負相關(r=-0.286,P﹥0.05)。課堂表現(xiàn)與筆記記錄成績則與期末成績成極顯著正相關,分別是課堂表現(xiàn)成績與期末成績的相關系數r=0.881,筆記成績與期末成績的相關系數r=0.813。
表4 試驗組平時成績構成要素與期末成績的相關性分析
表5所顯示的是試驗組平時成績構成要素與總評成績的相關性分析表,由表5可知,平時成績的構成要素中,出勤率成績與總評成績無顯著相關(r=0.309,P﹥0.05),作業(yè)成績與總評成績則則呈負相關(r= -0.253,P﹥0.05)。課堂表現(xiàn)與筆記記錄成績則與總評成績成極顯著正相關,分別是課堂表現(xiàn)成績與總評成績的相關系數r=0.9481,筆記成績與期末成績的相關系數r=0.798。
表5 試驗組平時成績構成要素與總評成績的相關性分析
平時成績是教學活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平時成績的管理除了更加全面的反應學生成績的構成外,還應該成為教師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開發(fā)學生潛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認真、嚴格搞好平時成績考核,可促進教風、學風的建設和教育體制改革,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7]。適當的平時成績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可以充分挖掘學習潛力,并且獎懲分明的管理方法使得學生更能發(fā)揮自身的學習特長。
本研究顯示,學生的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總評成績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但采用傳統(tǒng)的平時成績管理模式下的相關系數明顯低于新管理模式下的試驗組的。試驗組的期末成績與總評成績都要高于對照組,這說明改革后的平時成績管理模式對于學生的學習,是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平時成績中各部分構成要素對期末成績與總評成績的影響差異很大,其中出勤率與期末成績和總評成績無顯著相關,而作業(yè)成績與期末成績與總評成績還成負相關,課堂表現(xiàn)成績與課堂筆記記錄情況則與期末成績與總評成績成極顯著正相關。這說明,在學生平時成績中,傳統(tǒng)平時成績考核模式,即依靠學生出勤與課后作業(yè)作為依據記錄平時成績,是有很大弊端的。而真正能反應學生真實學習情況的則是學生課堂表現(xiàn)與筆記記錄情況。當然基于樣本的限制,學生平時成績構成中哪些具體的表現(xiàn)會對成績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研究,以期形成一套有效的平時成績管理機制,把那些平時成績中對于學生成績有顯著促進作用的活動進一步強化,以此來從源頭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 甄文超,王秀英.氣象學與農業(yè)氣象學基礎[M].北京:氣象出版,2006.1-2.
[2] 李亞敏.高職院校農業(yè)氣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保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1):51-53.
[3] 殷雷.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以學習考勤記錄與課堂提問成績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初步探討[J].心理科學,2008,31(6):1471-1473.
[4] 李維,吳慶麟,袁軍,等.心理學百科全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913.
[5] 蔣雪微.生物學課堂筆記與學習成績關系的調查[J].生物學教學,2002,27(2):24-26.
[6] 洪慶紅.化學課堂筆記狀況與學習成績關系調查與思考[J].化學教育,2000(7-8):63-66.
[7] 陸克興,林栩,黃贊松,等.學生平時成績綜合性考核改革初探[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1(6):1012-1013.
[7] 孫繼民.記筆記研究的理論模式與實踐[J].外國教育研究,2004,31(170):26-29.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scores of routine tests for the agro-meteorological course——A case study of the studen t class of China-Netherlands double degree cooperation projects in horticulture in Agricultural Un iversity of Hebei
YIN Bao-zhong1,XUEBao-ying2,LINGMin1
(1.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071001;2.College of Business,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071001)
Scores for routine tests stand for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 lement under the p resent examin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article exp lores test reform though two classes of the China-Netherlands double degree cooperation p rojects classes of ho rticulturel in the Agricultural Universit of Hebei.We classify the p roject classes into two group s.Fo r he class of 2009,the traditional sco re management mode(control group)w as used,fo r the other class of 2010,the performancemanagementmode(test group).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the final sco re and total score of the test group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test group is also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In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ordinary score element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the attendance,assignment and final score and the total score in the test group.But there i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 ithin the class performance score,noting score,final score and the total score.
agro-m terology;scores for routine tests;reform
G 719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志碼:A
A
1008-6927(2011)02-0184-05
2010-11-15
尹寶重(1981-),男,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農業(yè)氣象學教學與研究工作。
(編輯:劉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