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成立之初就意識到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重要作用,但在數字化校園推進的初期也走了很多彎路。首先,建設初期學校主要依賴上級調撥、自行采購,購買由公司開發(fā)完成的數字化平臺。投入大,收效小。其次,教師應用積極性不高,部分教師覺得這些軟件、平臺沒有給他們的教學、管理提供質的改變,反而增加了數據錄入和維護的工作量,加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差異,數字化校園的推進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再次,功能拓展與二次開發(fā)滯后。雖然軟件的開發(fā)者技術力量雄厚,但對學校實際工作的需求認識不足,軟件開發(fā)千校一面,缺乏個性和拓展空間。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軟件提供商大多不愿做后期的維護和修改。另外,大多軟件專業(yè)性過強,受益面窄,而且由于軟件由專人使用,多用于數據統(tǒng)計上報,缺乏人性化和實用性。
數字化校園不應成為空中樓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