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材是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材料,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jù),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載體。人選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佳作名篇,每篇課文都引人入勝,發(fā)人深思。細細品讀,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有些課文中包含著許多育人藝術(shù),給為人師者以啟迪。
寬容感化
《媽媽的賬單》(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講了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媽媽拿來彼得想要的報酬同時也寫了一份賬單,彼得看后明白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慚愧地把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薄秼寢尩馁~單》一文中,面對彼得無理的賬單,作為媽媽既沒有給予暴風雨般的批評,也沒有給予感恩的道德說教,而是也以兒子的方式——寫賬單,將孩子出生以來自己的辛勤付出羅列出來,并標上:0芬尼(芬尼:德國的一種貨幣單位)。多么理性而又巧妙的方法!
,
作為教師,面對孩子的錯誤行為,我們要以寬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理性地分析學生犯錯的原因,思考教育的最佳方法。一味生氣發(fā)火無濟于事,簡單批評說教也蒼白無力,我們要找準教育的契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識自己的錯誤。反省自己的行為。
善意謊言
《唯一的聽眾》(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記敘了“我”因拉小提琴拉得不好,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只好到樹林里去練琴,后來碰到一位自稱耳聾的老人,在老人的鼓勵下,“我”終于成為了一名小提琴手。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育藝術(shù)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在于喚醒、激勵、鼓舞?!薄段ㄒ坏穆牨姟芬晃闹?,家人說“我”是音樂白癡,雖有夸大其詞之嫌,但也反映了“我”的琴技很差。當“我”躲進樹林里練習,一位自稱耳聾的老婦人卻猜“我”拉得很好,在她的鼓勵下,“我”找回了自信并最終獲得成功。其實老婦人耳朵并未失聰,她是一位著名的音樂教授,她用她最美麗的謊言給了“我”信心和力量。
“善意的謊言”是一種巧妙、機智的教育藝術(shù)?,F(xiàn)實教學中,教師可恰當使用“謊言”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欣賞,從而愉快地接受教育,自覺地改進并完善自我。
賞識激勵
《新來的王老師》(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寫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師在第一節(jié)語文課上提問“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學后王老師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鼓勵蔡林好好學習。
葉圣陶先生曾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作為教師,如何對待那些所謂的“差生”呢?《新來的王老師》一文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對于大家早有定論的差生蔡林,王老師用“差生檔案”的方式來鼓勵幫助她,讓她明白落后是暫時的,古今中外許多有著巨大成就的名人,他們小時候也并不突出,并以此激勵學生要用自己的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
當前,許多教師都偏愛那些成績好或聽話的學生,其實教師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對于差生的轉(zhuǎn)化教育重要的并不在于知識的傳授。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賞識、正確的情感激勵,從而使他們擺脫自卑,重樹信心,努力學習。
嚴慈相濟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講述了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小時侯寫了一首詩,母親的評價是精彩極了,因為她知道巴迪還是個孩子,他需要鼓勵;而父親的評價是糟糕透了,因為他認為只有嚴厲才能教育孩子寫好作品。
社會心理學中“阿倫森效應”告訴我們:表揚能令人產(chǎn)生自豪感、成就感,但過多地表揚會產(chǎn)生驕傲自滿情緒,過猶不及?!丁熬蕵O了”和“糟糕透了”》用一個真實的事例告訴我們:教育孩子,需要兩種形式的愛,一種是慈母般的愛,以表揚的方式鼓勵孩子前進;一種是嚴父般的愛,以警告的方式指出不足。教育學生也是如此,既需要恰當?shù)谋頁P、贊賞,也應有必要的警示、批評。
必要的批評指正,能讓學生明辨是非,找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并能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折力,使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鼓勵賞識是愛,批評指正也是愛,嚴慈相濟是教育的大愛。
教育智慧源于博學,源于思考,源于實踐,讓我們向課文學習,向生活學習,做充滿育人藝術(shù)的老師!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