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文練筆現(xiàn)已成為語文閱讀教學中—道亮麗的風景。然而縱觀當前諸多的課堂練筆,抒寫感受似乎霸占了練筆的全部領(lǐng)地。于是乎,缺乏語言技能的無感之嘆中夾雜著太多的空話、套話、假話,隨文練筆成了無味的“雞肋”。我們不妨聚焦某教師在《囑咐》一文教學中的隨文練筆片段:
師:你有什么心里話想對母親說?請拿起筆寫下來,可以是詩歌、散文,也可以是記敘文。
(數(shù)分鐘過去,多數(shù)學生只寫了寥寥數(shù)語)
生:母親你真?zhèn)ゴ?,我愛你?br/> 生:母親,我們永遠忘不了你。
乍一看,這是一次水到渠成、情言融合的恰機練筆,但從練筆效果審視,學生勉強寫下的只言片語顯得無病呻吟、干巴乏味。對如此課堂練筆,我們不禁要問:隨文練筆“味”顯何處?情感抒發(fā)和語言表達是隨文練筆“出味”的雙翼,情言分離,“味”則不能出。因此,我們在研究學生和教材的基礎上,如能給學生提供可感的范例,并引導學生運用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則能給隨文練筆注入濃濃的味道。
一、巧借東風嘗“甜”味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了許多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在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上極具匠心,這些文本散發(fā)出的精彩,堪稱“典型”。但“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除了引領(lǐng)學生反復“含英咀華”外,還要巧妙地把“寫”落在這些典型特色處,讓學生通過閱讀領(lǐng)悟模仿,舉一反三,在有效的模仿訓練中強化對語言的吸納,文本的典型范式就能逐漸成為學生的寫作儲備,使學生嘗到練筆的“甜頭”。
(一)在遷移中活化
《月光曲》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課文?!耙磺芯罢Z皆情語”。作者對月光、海面的描寫實則是從平靜到激動的心情描寫,教學時可以將這種借景寄情、聯(lián)想的表達方法遷移到“兄妹倆”感受“明月照松濤”的描寫上。筆者在教學時設計了這樣的練筆:是啊,兄妹倆對曲子的感受化成了一幅奇麗的海上明月升起圖。如果貝多芬又一次來為兄妹倆彈奏,你能像作者一樣,借助“明月松濤”的聯(lián)想,描寫一段有關(guān)“風”的畫面嗎?
貝多芬又一次來到兄妹倆的茅屋,輕輕地按起了琴鍵。妹妹靜靜地聽著。微風 。
在學生練筆交流后,教師適時小結(jié):這樣美妙的琴聲,這樣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都化成了幽幽的月光,徐徐的清風,情中有景,景中有情,這就是聯(lián)想的寫法。這樣的課堂練筆將技能的學習運用活化了。
(二)在咀嚼中悟神
“字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語文教學要為學生學習語言、表達語言服務。課堂練筆要立足在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上。筆者在執(zhí)教《聽聽,秋的聲音》一文時,抓住“抖、振動、掠過”等幾個傳神的字眼,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涵泳、咀嚼。在學生品味了這幾個動詞的神韻之后穿插了練筆訓練。
秋的色彩是五彩繽紛的。它還會發(fā)出什么美妙的聲音呢?讓我們張開想象的翅膀,依照這種句式把它寫下來,一句或幾句都可以。如果能像詩人那樣寫得優(yōu)美,那就更了不起了!
句式:聽聽,秋的聲音, 。
生:聽聽,秋的聲音,稻穗彎下腰肢,“沙沙”,是送來一片豐收的歌聲。
生:聽聽,秋的聲音,菊花舒展花瓣,露出燦爛的笑臉。
……
教學中,教師領(lǐng)著學生對課文的語言細細地咀,慢慢地嚼,咀嚼出了味道,學生才會在自己的模仿創(chuàng)作中主動地去推敲動詞,寫出的詩句就會令人賞心悅目。
二、興趣盎然添“趣”味
小學生隨文練筆應“趣”字當頭,練筆的形式理應常換常新,讓他們不斷有新鮮感。小學教材中課文的題材不盡相同,若讓學生嘗試寫各種文體的文章,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練筆興趣,還可使學生明白表達方法雖形式迥異卻能收獲異曲同工之妙。
(一)妙趣橫生入角色
不少說明文用詞精確,通俗易懂,教師不需花大力氣講解,學生自己也能讀懂。這時,教師就可以嘗試通過轉(zhuǎn)換角色的方式進行練筆活動。筆者執(zhí)教《新型玻璃》一課時,就進行了變換敘述角度的改寫“三步曲”。
第一曲:編寫簡介,梳理內(nèi)容?!缎滦筒AА芬晃膬?nèi)容十分有趣,各種玻璃的特點、用途讓人感到新奇,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了讓學生把握每種玻璃的用途和特點,在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后,教師請學生給每種玻璃寫一份簡介,旨在讓學生學寫簡介,梳理濃縮文章的內(nèi)容,為后續(xù)的改寫作輔墊。
第二曲:再造想象,激發(fā)創(chuàng)作。在學生學文的基礎上,教師引導道:未來是個科技發(fā)達的時代,你想發(fā)明怎樣的玻璃造福人類呢?學生聽了興趣盎然,急著想把自己的設計展現(xiàn)出來。于是,教師請學生為自己設想的玻璃寫一份提綱式的簡介,為后面的具體介紹理清思路。
第三曲:自我介紹,促進表達。經(jīng)過學習介紹玻璃的方法、寫簡介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后,學生對自己心目中的玻璃產(chǎn)品逐漸清晰起來,一種想介紹自己產(chǎn)品的欲望油然而生。此時就可順學而導,請學生以第一人稱的身份介紹自己的產(chǎn)品。學生躍躍欲試,立即下筆成文,并在隨后組織的“產(chǎn)品推介會”上介紹得有聲有色。
由于學生設想自己是文中的主人公,自然融入到了文境中,加上有課文內(nèi)容作范例,學生提筆思有所動,練有所得,頗具趣味。
(二)豐富靈動變結(jié)構(gòu)
漢語表意準確豐富,表達同一個意思往往有不少同義詞或句式可選用。倘若在閱讀時,讓學生對一些句子嘗試變換句式,就能豐富學生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如《花鐘》第一自然段列舉了九種花開花的時間和樣子,句子形式多樣,語言富有詩意。依憑這一資源,教學時,筆者進行了改寫句子的語言訓練。首先請學生畫出時間詞,發(fā)現(xiàn)時間詞有置句前、句中兩種。接著找出開花樣子的語句,并進行比較:如果把第一自然段的句子全換成“午時睡蓮開了”“晚上八點夜來香開了”這樣的句式,效果會有怎樣的不同呢?很顯然,這些句子多了,會顯得干巴呆滯。據(jù)此,讓學生把寫花的兩種句式進行改寫,如“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改成“萬壽菊下午三點欣然怒放”……通過讀、比、改,學生感受到“千言一式”的單調(diào),領(lǐng)略到“豐富多彩”的靈動,增強了語言感悟能力。
三、情動于衷寓”情”味
“情動于衷而形于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大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