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是實現(xiàn)“大語文”教學的主要途徑,是打開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架設文本與自然、社會的橋梁,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文本,自主地閱讀文本,研究文本。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到底該如何拓展呢?我們先來看一則《山谷中的謎底》的教學片斷:
師:(聲情并茂地朗誦)“確實,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fā)展”,這句話非常有道理,我們在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同桌討論一下。(生討論)
生1:三年級的時候?qū)W過《臥薪嘗膽》,越王勾踐打了敗仗,不得不去吳王那里做奴隸,他忍辱負重,終于取得回國的機會,這就是“彎曲”,最后越國終于消滅了吳國,這就是“反彈”!
師:(微笑)這是個很典型的運用“雪松彎曲反彈”策略的例子,你的知識面真廣!
生2:我覺得當年游擊隊用“地道戰(zhàn)”打敗日本鬼子也是一個例子。
師:(驚喜)哦!你來給大家說說看。
生2:游擊隊在敵人大舉進攻時不與他們硬拼,而是先躲進地道里,這就是“彎曲”一下,利用“地道戰(zhàn)”巧妙地殺死敵人就是“反彈”,他們真聰明。
師:(點頭微笑)你真是個小軍事家,說得真好?。?br/> 生3:我想到毛主席曾經(jīng)提出16字的游擊戰(zhàn)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边@也是雪松策略的一個最佳解釋。
師:你真厲害!地道戰(zhàn)其實也就是運用了這16字的游擊戰(zhàn)術?。?br/> 上面這則案例中,對于課文理解難點“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fā)展”,并沒有一味從淺表層次進行引導,而是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列舉實例。借助拓展,學生加深對了“彎曲”和“反彈”的理解,對于雪松面對風雪所采取的科學策略悄然領會。
由此看來,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必不可少。但在當前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已步入了誤區(qū):一種是無拓展,認為只要教好教材就夠了;一種“濫拓展”,以教材為依托,展開大量的拓展,結(jié)果使得語文課堂不姓“語”。以上兩種誤區(qū),都偏離了語文教改的真正方向,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發(fā)展。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到有效拓展呢?
一、植根課堂,明確目的,把握拓展的多樣性
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說的:“要注重跨越領域的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范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運用的能力。”如果讓拓展得到合理、高效的發(fā)揮,必須注重拓展的目的性,把握拓展形式的多樣性。
1.拓展導入,激發(fā)興趣。猜謎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活動,在教學《山谷中的謎底》時,引入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打一食物)”學生猜出謎底“花生”之后,教師又引導學生說出幾個謎語,結(jié)合具體的謎語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謎”,什么是“謎底”,進而引出魁北克山谷之謎,學生的興趣很快被激發(fā)出來,帶著濃厚的興趣投入了文本的學習。
2.強化語言訓練。語文歸根結(jié)底是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因此,教學中可借助拓展強化學生的語言訓練,培養(yǎng)口語表達能力。如片段二的教師在學生聯(lián)系生活談論了對“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的理解,適時出示了一組語段拓展訓練:
師:古往今來,從自然界到人類,這樣的例子還真不少!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都明白了(結(jié)合同學們的敘說,出示幻燈):
麥苗面對嚴冬停止生長不是____,而是____。
狗熊躲進樹洞不是____,而是____。
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嘗膽不是____,而是____。
中國工農(nóng)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不是____,而是____。
體育課跳遠,先把腿彎曲一下,不是____,而是____。
平日里同學們的謙讓不是____,而是____。
3.豐富知識儲備。拓展的主要形式有介紹作者情況與時代背景,或者與課文主題相關的經(jīng)典語句呈現(xiàn)。如《爺爺?shù)奶J笛》教學時,適當?shù)匾妹跃鋪斫Y(jié)束全課教學:
1.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2.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會見彩虹。
3.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4. 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huán)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
教師帶領學生在反復的吟誦中,加深了對全文主題的理解,同時也擴充了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
4.留白補白,發(fā)展想象。有些課文根據(jù)特殊的表達需要通過留白,來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在留白處適時拓展,既有利于引導學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也能促進學生想象力和思維的發(fā)展?!栋虢叵灎T》中,隨著時間推移,蠟燭即將熄滅:“燭光搖曳,發(fā)出微弱的光?!贝藭r此刻,對于伯諾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來說,他們該是怎樣的一種的心情?教者順勢讓學生展開想象,給他們一個表達的機會。學生以己度人,想象的火花便活力四射。
二、立足文本,跳出課堂,把握拓展的有效性
拓展是不是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語文教學必須立足于文本,依托文本展開教學,注重“有效拓展”。沒有拓展,學生的思維受到局限,語文素養(yǎng)無法得到有效提高;但如果拓展過度,或者不注重拓展的有效性,同樣達不到效果,反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
如教學《山谷中的謎底》謎底揭開部分時,一位教師引入陳毅元帥的詩句拓展:“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北砻婵磥?,此詩與課文是否有些關聯(lián),但細細思量:課文主要贊美松樹的彎曲、反彈的策略,而詩句其實是贊美青松堅強不屈的精神,與課文風馬牛不相及,反而對學生理解課文產(chǎn)生誤導,純屬無效拓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以文本為依托,注重課堂拓展的多樣性和有效性,這不但可以延伸教學內(nèi)容,而且可以鍛煉學生閱讀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真正擴大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增強了學生思維深度,這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真正的高效課堂!
(責編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