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104/6vmx2DZiM4XtEcKjU25S3E.webp)
“人教版”和“蘇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科書(上冊)均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jù)編寫的,經(jīng)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2年初審通過的語文教材。兩版教材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xiàn)了教材編寫的新理念和語文課程的總目標,但也存在許多不同之處,體現(xiàn)出各自的特色。
一、 教材編寫體系的比較
1.教材的框架體例
“人教版”教材主要有兩個部分:課文和語文園地。該冊書共安排了40篇課文,其中精讀24篇,略讀8篇,選讀8篇。語文園地有四個固定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fā)現(xiàn)”和“讀讀背背”,八個機動欄目:“讀讀認認”、“展示臺”、“我會填”、“成語故事”、“趣味語文”、“寬帶網(wǎng)”、“讀讀記記”、“連連認認”,每個欄目在各單元中平均出現(xiàn)兩次。教材后的生字表(一)有200個生字,帶有拼音,要求認識;生字表(二)有300個生字,沒有拼音,要求會寫;詞語表里共有341個詞語,沒作具體要求,教師可自主安排。
“蘇教版”教材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課文、習作和練習。教材共有24篇課文,不分精讀和略讀。不同的是,“蘇教版”將“習作”從單元綜合練習中抽出來自成體系,突出了“習作”的重要性。單元練習共有五個固定欄目:“處處留心”、“寫好鋼筆字”、“讀讀背背”、“口語交際”、“寫好毛筆字”,沒有安排其他機動欄目。教材只有生字表,共安排生字378個,全部帶有拼音,要求會寫的233個,并用不同的字號做出區(qū)分。
從總體要求上看,人教版的教材生字的總量比蘇教版多122個,要求學生會寫的生字比蘇教版多67個,而且有341個詞匯需要學生了解??梢娙私贪娼滩牡碾y度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蘇教版。
2.單元的組合方式
“人教版”教材的32篇課文(精讀和略讀),每個單元都由三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組成,課文共分為八個單元,以專題組織,即每個單元都是由相近或相似的課文組成。“蘇教版”教材24篇課文也分為八個單元, 除了第一單元有四篇課文,最后一單元有兩篇課文,其他單元都由三篇課文組成。單純從課文的數(shù)量來看,人教版教材比蘇教版教材多8篇。
二、 課文內容的選編
1.時間與空間范圍
兩版教材在所選擇課文內容的時間跨度上略有不同。詳見下表。
兩版教材課文內容的時間跨度比較表
?。ㄗⅲ罕碇械陌俜直仁侵阜从吃摃r代內容的課文篇數(shù)與其教材閱讀總篇數(shù)的比率)
上表反映出:“人教版”和“蘇教版”教材都很重視繼承古代的文化遺產(chǎn),同時又特別強調注重發(fā)揚豐富多彩的現(xiàn)代文化,體現(xiàn)了教材的時代特點和現(xiàn)代意識,使教材的內容更貼近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活世界。
兩版教材的選文在空間領域方面,其中“人教版”教材國外的選文共有9篇,分別來自蘇聯(lián)、英、美、法、荷蘭和印度;“蘇教版”教材國外選文共有3篇,來自英、美、法三國。由此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選文的空間范圍較廣泛,不僅有來自歐美等發(fā)達國家,還有來自亞洲的優(yōu)秀作品,體現(xiàn)了教材面向世界,關注人類,理解和尊重多樣化的特點。“蘇教版”教材的選文范圍則顯得較狹窄,數(shù)量也相對較少。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教材選文的總量也有一定的關系。教材的選文如果空間范圍廣闊的話,這樣對于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無疑具有重要作用。
2.選文的體裁與難度
兩版教材的選文在體裁上主要包括故事、散文、詩歌童謠、寓言動畫、神話傳說、科技小品。體裁上都具有豐富性、多樣性、典型性的特點,使兒童不僅在學習中獲得豐富的語文知識,情感上也受到良好的熏陶。
關于選文的難度,我們無法將每篇課文進行一一對照,為了便于同質比較,本文將兩版教材相同的一課《掌聲》作為比較選文難度的一個切入點?!墩坡暋芬晃脑趦砂娼滩牡木幣盼恢蒙蠜]有太大差別,都安排在課本的后兩個單元(人教版為29課,蘇教版為21課),但全文字數(shù)、段落、拼音生字有很大差別:“人教版”的《掌聲》全文共有558個字,分為五個段落;“蘇教版”的《掌聲》全文共有464個字,比“人教版”少了近百字,劃分為七個段落,這樣每個段落的字數(shù)相對減少很多,便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此外,“人教版”課文中出現(xiàn)的拼音字多達19個,而“蘇教版”的只有2個。對此,筆者在訪談中了解到,有教師認為:拼音生字的減少大大降低了學生的閱讀障礙和理解上的困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在內容表達上,以第一段為例,“人教版”這樣寫道:“上小學的時候,我們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學。她很文靜,總是默(mò)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后,她又總是最后一個離開。因為她得過小兒麻(má)痹(bì)癥(zhèng),腿腳落(lào)下了殘疾(jí),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shí)。”而“蘇教版”這樣描述:“在我上小學的時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學,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為小時候生病,一條腿落下了殘疾,她不愿意讓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br/> “蘇教版”教材對課文進行了刪減,并將難寫、難讀的字、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如“小兒麻痹癥”改說成“生病”,“姿勢”改為“樣子”。但一些教師對此有不同觀點:有些教師認為,“蘇教版”教材內容的表達既簡單易懂,又說明了意思,降低了內容在認知和理解上的難度;也有教師認為,如“小兒麻痹癥”之類的詞語,學生可能不明白,但他們可以通過查找工具書弄懂它的意思,且豐富了知識。此外,句子結構也有所調整。如最后一句話,“人教版”將主語代詞“她”放在句首,而“蘇教版”將其置于句中,就使句子的中心意思更明確,且突出了事情的因果關系。這反映出蘇教版教材比較注重學生對于課文內容與涵義的理解與掌握。
三、 課后練習設計和部分單元練習設計的比較
1.課后練習設計的比較
“練習題不能是簡單復述教材內容,它在綜合運用知識時,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基本思維能力,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眱砂娼滩牡木毩曉O計不僅注重培養(yǎng)兒童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加強詞、句、段等基礎知識的積累和課文朗讀、背誦的訓練;且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但在具體的內容設計和要求上又有許多不同之處。
?。?)詞、句、段的要求不同
“蘇教版”側重詞的掌握。如“蘇教版”課后練習把第三題作為固定欄目,要求學生讀詞、寫詞、說說帶點詞的意思、用帶點詞語造句、說話等?!叭私贪妗眰戎赜诰?、段的積累,幾乎每課后都安排句、段抄寫的練習。對于這一不同的側重點,一些教師認為:加強“詞”的讀、寫、說能力不僅能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而且將詞語理解得更深透,運用得更靈活。也有些教師認為:三年級學生剛開始寫作,抄寫優(yōu)美的句子和自然段有助于學生積累寫作語言,培養(yǎng)其良好的寫作思維。
(2)課文朗讀、背誦和指導語的不同
“人教版”教材要求直接背誦的有四首古詩,間接背誦(本文指不指定背誦內容)有五處,要求是兒童喜愛的句子、段落,并以學習小伙伴的口吻引導兒童朗讀、背誦。教材提倡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來讀,讀出自己的生活,讀出屬于自己的那一份情調、韻味、意趣?!疤K教版”教材突出了課文的背誦和復述。該冊書要求直接背誦的課文有9篇,3首古詩,6篇課文;間接背誦2處,要求兒童背誦優(yōu)美的句子和段落。課文多處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或復述故事,意在通過大量的課文背誦、復述,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
?。?)兩版教材稱謂不同,強調的學習方式也不同
“人教版”教材每課練習前都有三個卡通小朋友在一起愉快地討論的漫畫,以學習小伙伴的口吻“我”、“我們”提出問題,引導兒童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如第七課:“讀了課文后,我有一些感想,想和大家交流交流?!薄疤K教版”教材注重培養(yǎng)兒童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如第九課:“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贊成誰的?為什么?如果是你,會怎么樣?”“蘇教版”教材力圖營造一種各抒己見的氛圍,讓學生從自身的經(jīng)歷、感受出發(fā),去思考問題,作出選擇,形成個性化的理解。
?。?)習題序號標寫的不同
“蘇教版”仍沿用傳統(tǒng)的阿拉伯數(shù)字“1、2、3……”作為習題的序號;而“人教版”采用“卡通物”標寫習題序號。如朗讀課文,用“卡通書”作標號;討論交流用“卡通話筒”作標志;抄寫句子、段落用“卡通筆”作為題號。這種“卡通式”的標號方式貼近兒童的生活,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仿佛進入快樂的“卡通世界”,不僅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2.部分單元練習設計的比較
?。?)口語交際的比較
兩版教材都比較重視口語交際的內容,都設計了相應的八個單元。人教版分別是我們的課余生活、講名人故事、秋天的故事、觀察中的變化、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動腦筋解決問題、夸夸我的同學;而蘇教版這八個單元的主題分別是小小讀書交流會、當有人敲門時、學會求救、學會寫留言條、說笑話、介紹我的小制作、小小展銷會、學寫請假條。
其中筆者將“蘇教版”第四、八單元的“說說寫寫”也作為了“口語交際”的內容。
可以說,兩版教材 “口語交際”的內容都很豐富,題材廣泛。不同的是,“人教版”的“口語交際”主要圍繞單元專題同時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設置話題,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疤K教版”的“口語交際”則注重交際活動的情景性,如“當有人敲門時”;交際內容的實用性,如“學會求救”、“學寫留言條”;交際內容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如“說笑話”、“介紹我的小制作”、“小小展銷會”,體現(xiàn)了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
?。?)習作的比較
在習作的內容方面,“人教版”的習作圍繞課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內容配合進行,共安排了八次,分別是:“寫一寫自己的課余生活”、“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寫一幅秋天的圖畫”、“寫一則觀察日記”、“寫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寫自己去過的地方”、“編寫童話故事”、“自由寫作”;“蘇教版”的習作內容緊密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實際和想象世界,也組織了八項:“自由寫作”、“我的自畫像”、“寫迷人的秋景”、“為喜愛的小動物設計名片”、“寫一種自己喜歡的文具”、“用玩具編寫童話故事”、“寫關于詩句學習的感受”。從內容上看,兩版教材都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以及審美能力;注重從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體驗中發(fā)掘寫作的材料,使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并且力求少寫命題作文,給學生適當?shù)陌l(fā)揮空間,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和信心。不同的是,“蘇教版”教材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安排習作內容。如第一單元“習作”就是“自由寫作”,告訴學生“寫什么都可以,讓人看明白就行了”,從而降低了習作的難度。
在形式和要求的比較方面,“人教版”教材重視“習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評價。如“寫同一個地方的同學,可以交流交流”、“寫完以后,可以讀給你寫的那個人聽,請他評評寫得怎么樣”等,將寫和說、聽、評聯(lián)系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教材還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作習慣和思維方式。如“先想一想打算怎樣寫,寫他的哪件事,把這件事想清楚,再動筆寫。”
“蘇教版”教材注重習作的過程,注意引導、扶助學生逐步學會習作。為了克服學生“習作難”的畏懼心理,每次習作都安排同齡小朋友的習作例文,供學生參考、模仿。學生可以通過“例文”掌握一些習作方法和技巧,從而降低了習作的難度。教材還穿插了有關習作和例文的圖畫,通過展示圖片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同時,教材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作習慣和習作后的交流、展示。如“什么都可以寫,不過,要先打草稿,然后念一念、改一改,直到自己滿意了,再謄寫到習作簿上?!?br/> 四、 價值取向的比較
1.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愛”的精神
如 “蘇教版”的《小露珠》通過描述小露珠的旅程,向學生展現(xiàn)了大自然中草葉、花朵、禾苗、青蛙、蟋蟀等動植物的可愛、美好,使學生深深體會到大自然無窮的魅力;教育學生怎樣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和自然友好相處?!叭私贪妗钡摹囤w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富饒的西沙群島》以及“蘇教版”的《西湖》、《“東方之珠”》,都展現(xiàn)了祖國古代的歷史建筑和文物及現(xiàn)代的風景勝地等,增強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民族情感。
2.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格,但傾向有所不同
例如,“人教版”《我不能失信》告訴學生怎樣做個“守信”的人?!犊鬃影輲煛吠ㄟ^孔子拜大師老子為師的故事,教育學生要勤學好問,學無止境。“蘇教版”《第八次》通過布魯斯王子的戰(zhàn)績,培養(yǎng)學生不懼挫折、失敗的精神?!盾娚瘛繁磉_的是劉伯承將軍頑強的意志力,以此培養(yǎng)學生勇敢、堅強的優(yōu)秀品質。
“人教版”教材特別重視學生情感的體味。如練習設計經(jīng)常有這樣的提示:“這個故事真感人,我要好好讀一讀?!薄拔乙颜n文最后一句話抄下來,再好好體會體會?!蓖ㄟ^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和認真的抄寫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味?!疤K教版”注重個性化的感悟。如第四課的課后練習:“假如你是大樹上那片美麗的葉子,你會想些什么?你會對大樹、對人們說些什么?類似的問題設計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的個性化理解,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內心最真摯的情感和感受。
3.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但側重點有所不同
《語文標準》特別注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兩版教材在練習設計中均有體現(xiàn)。不同的是:“人教版”教材較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幾乎每次課后和單元練習設計都出現(xiàn)如“讓我們來討論討論”、“讓我們來交流交流吧”等類似的指導語,使學生善于集思廣益,樂于合作,與同學交流、分享意見,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交往性?!疤K教版”教材較側重自主學習。練習設計多處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查字典解決生字詞,利用各種方法查找和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信息等。如“讀一讀,再照樣子連線。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 “如果還有困難,就請你查查資料……”通過鼓勵學生獨立動手、動腦,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體來看,兩版教材雖然在具體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上各有異同,但都反映了《課程標準》的要求,不僅強調了“雙基”,同時也重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關于教材的選擇,各地區(qū)、學??筛鶕?jù)各自具體的情況和需要而定。新教材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學生在新的課程理念下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因此“教師不應注意教材本身,而應注意教材和學生當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間的相互影響”。因為“作為為人生奠定基礎的教育,旨在使學生獲得人生應有的與必不可少的普通教育,這才是教材選擇的基本標準”。
(注:本文所選擇的兩版教材分別為:課程教材研究所等編著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南京鳳凰母語教育科學研究所等編著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參考文獻
[1] 瞿葆奎主編.教育學文集·課程與教材(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陳桂生.變化中的“教科書觀念”——“教科書”解讀.全球教育展望,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