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國家、不同語種母語教材的比較,有助于總結母語教材編寫的基本規(guī)律和主要經驗,從相同文本的不同編輯意圖中,我們更容易看出不同國家、不同語種母語教材編寫的差異,同時入選中美語文教科書的《瓦爾登湖》,為我們的研究帶來了可能。
《瓦爾登湖》(節(jié)選)既入選了中國大陸第一套系統(tǒng)引進的美國中學語文教材《美國語文》;《瓦爾登湖》又同時入選國內多家母語教材。這里,我們僅以人教版高中語文為代表,和《美國語文》加以比較,來感受不同文化、不同母語視界中的《瓦爾登湖》。
一、入選理由
《美國語文》“以美國歷史的發(fā)展為線索”,選取“不同時代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及文學代表意義的文章”作為教材內容,作為“先驗主義作品中的最優(yōu)秀著作”,《瓦爾登湖》理所當然入選。對這部作品,他們更強調“啟發(fā)了作家、環(huán)保主義者還有社會和政治領袖,使一代代讀者意識到人類精神可能達到的高度和社會的局限性?!?br/> 《瓦爾登湖》入選人教版高中《語文》理由則是,“本單元是現(xiàn)代散文和外國散文單元,課文都是寫景狀物的名篇佳作”。節(jié)選部分“寫景之精彩、情味之濃厚、思想之深刻,不亞于單元內其他課文”。
二、入選內容
《美國語文》節(jié)選的是《我生活的地方,我為何生活》以及本書的《結束語》部分的內容,內容描述作者在瓦爾登湖生活的狀況和目的,以及離開的理由和收獲。
人教版高中《語文》則節(jié)選的是《湖》“其中最精彩的寫景片段”,從“一個湖是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到所引小詩結尾“高高的躺在我的思想中”,前半部分著力描寫湖中湖邊的美麗景象,后半部分摻進敘事和議論;寫景狀物中滲透著情感,議論時更是直抒胸臆。
三、教材編排
《美國語文》以歷史發(fā)展為縱線,選取各個歷史時期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及文學代表意義的文章分編為課文,每篇課文“閱讀指導”、“背景知識”、“文學與生活”、“文學聚焦”、“問題指南”、“作品累積”等欄目構成。
“閱讀指導”部分,“亨利·大衛(wèi)·梭羅”、“質疑權威”等欄目,詳細介紹了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在瓦爾登湖畔”欄目介紹了與《瓦爾登湖》相關的資料和對這部作品的評價。
“背景知識”介紹了梭羅與墨西哥戰(zhàn)爭,這是梭羅的另外一篇代表文章《論公民的不服從》的寫作緣起。
“文學與生活”中“聯(lián)系你的經歷”欄目,讓同學們思考“科技的進步是真的使生活更美好——還是只不過使生活更復雜”;“日志寫作”則讓同學們“談談生活在森林中而沒有現(xiàn)代的便利會是什么感覺”。這是調動學生自己的經驗積累,思考沒有讀梭羅的文章前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專題聚焦”明確梭羅的看法,指出“梭羅認為人們需要簡化自己的生活,重新與自然建立聯(lián)系”。
“文學聚焦”提醒同學們關注作家的“風格”,隨后,呈現(xiàn)選文內容。
“問題指南”放在閱讀文章之后,“文學與生活”欄目要求再次聯(lián)系你的生活,思考“根據(jù)你的看法,獨自在一個自然環(huán)境中度過兩年時光的有利之處和不利之處是什么?”并且要你理解梭羅的觀點,回答“梭羅可能對今天快節(jié)奏的社會有什么看法?你生活中的什么具體事情可能會特別讓他擔憂”;“閱讀理解”和“思考”欄目提出問題,思考并應用,比如“今天的旅行社和假期活動組織者為想回歸自然的人們設計假期。為什么這樣的旅行很有吸引力?”
“作品累積”由“點字庫”和“微型寫作課”組成?!包c字庫”包括“寫作”和“項目”兩部分?!皩懽鳌睓谀烤臀恼聝热莩鲱},如“寫給編輯的信”,要求學生給報紙的編輯寫一封信,宣傳人們應該簡化自己生活的觀點;“項目”欄目要求進行實踐,如“調查研究今天的瓦爾登湖的狀況。如果可能的話,收集關于該地區(qū)的照片。把你調查的結果報告給班里的同學。然后討論從梭羅的年代到現(xiàn)在,瓦爾登湖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拔⑿蛯懽髡n”則選取選文寫作的某一特色進行訓練,本文要求用“因果關系的組織結構”寫“說服性文章”。
《瓦爾登湖》一文位于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情趣與理趣(中外抒情散文)”的第四課,前面依次是《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綠記》。
“單元提示”首先指出“這個單元學習寫景狀物散文”,明確學習的目的。簡介本單元內容:“這些中外散文名篇,憑借精巧獨特的藝術構思和優(yōu)美雋永的語言,對大地山川、風物美景做了生動細致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人生的豐富感受和深刻思考。這些作品……像一幅幅清新優(yōu)美的畫卷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引領我們領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姿?!辈⑻崾緦W習方法:“閱讀這一類的寫景抒情的散文,要展開想象的翅膀,力求身臨其境,感受作者心靈的搏動,體會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進入一種審美境界。對文中精彩的語句,不妨做一些圈點批注,寫下你的心得;對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復朗讀,熟讀成誦,逐步增強對散文的鑒賞能力?!?br/> “選文”部分呈現(xiàn)入選文章內容。
“研討與練習”共有三道題目,第一題要求學生對選文部分的關鍵語句“一個湖是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說說自己的理解,旨在對全文的內容有所了解,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所把握。第二題例舉了一些語句,結合語境進行賞析,引導學生揣摩語言,培養(yǎng)語感,體會寫景狀物的深層意蘊及精妙所在。第三題則把視野引向全書,鼓勵學生閱讀全書,旨在拓展閱讀。
四、比較分析
我們通過對《瓦爾登湖》一文在兩套教材中的的“入選理由”、“入選內容”、“教材編排”,可以明顯感受中美各自母語教材編排的不同特色,總的來說,《美國語文》以下方面比較突出。
1.注重規(guī)劃過程
本套教材在教材中規(guī)劃出與語文學習規(guī)則相符的學習過程,細化為學生的學習活動,這無疑對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掌握科學的語文技能起著積極定向的作用。每一課的學習按照讀前收集資料、調動相關生活經驗,讀中聚焦文學知識、思考文章主題和內容,讀后加以運用的學習過程規(guī)劃出特定的讀書程序,讓學生明確讀書活動的程序模式,經過一定階段的操作訓練,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言語技能,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習慣。
2.注意溝通生活
《美國語文》在選文前,設置“文學與生活”欄目,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經歷與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認識問題,思考問題;在選文后,同樣設有“文學和生活”欄目,先請同學們梳理自己的認識,再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見解。在理解文章內容后,教材編輯者依然把學習任務引向生活,在“問題指南”和“作品累積”欄目分別設計了拓展應用類型的題目,將文本學習和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達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目的。這樣既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使語言訓練變得具體、自然而又生動。
3.讀寫結合
本套教材在一篇選文的學習過程中,設置了多層次多樣化的寫作活動,將讀書和寫作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在《瓦爾登湖》一文的學習活動中,既有讀前對主題認識的梳理,又有讀后對主題認識的強化;既有溝通生活的“觀察日志”,又有注重寫作技巧學習的“微型寫作”,將讀書和寫作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雖然在母語教學中,聽說讀寫四項活動本應是渾然一體的。但在具體教材編寫中,怎樣把聽說讀寫很好地結合起來,依然是難點,這套教材給我們提供了成功的示例。
4.強調方法
強調方法的指導,這突出表現(xiàn)在“思考”、“應用”和“微型寫作課”欄目。
以《瓦爾登湖》為例,在“思考”、“應用”欄目中,設置了四個問題:
1.梭羅的評論“受到一個農場的束縛和受到國家監(jiān)獄的束縛并沒有什么不同”是什么意思?(分析)
2.用你自己的話來描述梭羅對于個人主義和遵守常規(guī)的態(tài)度。(解釋)
3.根據(jù)梭羅的觀點,為什么窮人要比富人好?(證據(jù)支持)
4.你認為梭羅有可能在今天的社會里進行他的“試驗”嗎?解釋原因。(假設)
這里,教材編寫者在每一個問題的后面都指出了回答問題的方法,第一個問題要求對梭羅的觀點加以“分析”,第二個問題要求用自己的話對梭羅的態(tài)度做出“解釋”,第三個問題要求找出“證據(jù)支持”佐證梭羅的觀點,第四個問題提醒是在做出“假設”,這些提示,可以避免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走彎路,也對方法加以強調和總結,將知識的傳遞過程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過程,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技巧,為學習者建構自己認識過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人教版教材則比較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化,強調文體特點;提示學習方法,注重準確把握選文內容,注重語言的品味與賞析,但缺乏過程中的具體指導;注重拓展閱讀。
當然,由于中美兩國國情的不同和母語本身的差異,我們只能借鑒而不能照搬模仿。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認識其教材編寫的特點,將促使我們探索母語教材編寫的新思路,促進我國母語教材的建設和發(fā)展。
?。ㄘ熑尉庉媱⒂缿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