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110/HnUPcHBYXK6RSPkBNq5LBY.webp)
![](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110/aT6sfQxvhfWR82EoCedruS.webp)
呼倫貝爾市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東部,總面積25萬平方千米。如果把祖國的版圖比作雄雞,那么呼倫貝爾就是雄雞冠上的一顆明珠。
精致的滿洲里
我們于傍晚到達滿洲里火車站,隨即登上了伴隨全部旅程的大巴車。汽車在滿洲里市的街道上徐徐穿行,不一會兒,一個不容置疑的概念便形成在大家的腦海里:滿洲里果然名不虛傳,不愧為“國家魅力城市”。
滿洲里街道不寬,路上車輛很多,在交叉路口看不到紅綠燈,也沒有看見一個警察。原來,這里的街道全是單行線,車輛都朝一個方向開,只要前車不出事故,交叉路口也能暢行。由于是單行,行人過馬路也安心多了,只要看清左邊來車,即可大膽信步通過。
街邊的建筑是城市的主體。這里所有樓房都是嶄新的,仿佛在一夜之間拔地而起。俄羅斯、哥特、法國古典主義、意大利文藝復(fù)興等風(fēng)格的建筑雕梁畫棟,鱗次櫛比,給人一種摩登、高雅、潔凈、秀美的感覺。街邊也有一些低矮的房子,多是典型的古老俄羅斯風(fēng)格的木刻楞,是用圓木疊壘、手斧嵌刻而成的建筑,有楞有角,非常規(guī)范,非常整齊,所以人們就叫它“木刻楞房”。這些木刻楞房較處于鄉(xiāng)間的大多數(shù)木刻楞房高級得多,墻裙用的是大理石石料,窗檐、門檐處都有雕刻和彩繪,像一個彩色雕塑,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滿洲里的廣場很多,市政廣場、音樂噴泉廣場、站前廣場以及和平之門廣場、火車頭廣場、戰(zhàn)斗機廣場等,其中套娃廣場最有特點。該廣場的主體建筑是一個高30米,上面繪有中、蒙、俄三國美少女的巨型套娃,堪稱世界之最。套娃內(nèi)部是高檔的西餐廳和演藝大廳。主體套娃四周有上百個世界名人和代表不同國家形象的套娃以及幾十個俄羅斯彩蛋,廣場中央還有音樂噴泉和各種雕塑。夜幕降臨,在變幻的燈光襯映下,廣場像一個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非常漂亮。
晚上8點,步行街上已是華燈四射,人頭攢動。小販們支好地攤友好地用俄語叫賣,街邊的所有商店、酒吧都是雙語(中文、俄文)招牌。顧客自然大多是金發(fā)碧眼、高眉深目的俄羅斯人。俄羅斯小伙兒高挑精干,姑娘苗條婀娜,他們有的手拉著手在步行街上閑逛,形成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走進酒吧,昏暗燈光下的就餐者全是俄羅斯人,一幅悠閑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此情此景,不禁使我們覺得來到了異國他鄉(xiāng),來到了俄羅斯人的美好家園。
滿洲里的夜景更是出奇的絢麗,所有街邊的樓房都裝有霓虹燈,設(shè)計講究的裝飾燈把本來就潔凈、美觀的建筑物打扮得更加輝煌而亮麗。那些俄羅斯游客和跨境做生意的商人們十分活躍,他們離開餐桌,伴著歡快的節(jié)奏跳舞、蹦迪,他們的舞步豪放,他們的熱情燃燒著滿洲里的不眠之夜。
莊嚴的國門
走出套娃廣場不久,我們便到了邊境國門。遼闊的原野上,中俄兩座國門相對而立。我國的國門高大一些,門上“中華人民共和國”7個鮮紅的大字方正莊嚴。俄羅斯國門上是一行俄文和一個俄羅斯雙頭鷹國徽。
國門的歷史見證了中俄之間的友誼。從20世紀(jì)初直到1937年間,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人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王明、李立三、鄧恩銘、鄧中夏、張聞天、周恩來等人都先后從這里出境。他們從前蘇聯(lián)捧回了革命圣火,成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還在莫斯科舉行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鐵路路基下的涵洞,殘破的俄羅斯馬車以及一條在原野上無限延伸的印有深深車轍的土路……眼前的一切,使我們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慨嘆著這條“秘密通道”的歷史作用,體會到革命勝利的確來之不易。
國門旁有一個值得留影的建筑——“41號界碑”,這是1994年8月中俄兩國勘界結(jié)束時立下的,碑高1米多,花崗巖材質(zhì)。界碑面向中國一側(cè)是大型的中俄邊貿(mào)城和具有中國傳統(tǒng)風(fēng)格的北國第一門及其他漂亮的建筑,而俄羅斯那邊只是一處由低矮、破舊平房組成的小鎮(zhèn)。
海拉爾的今昔
清晨,我們朝呼倫貝爾市府所在地海拉爾市進發(fā)。
海拉爾建城于清雍正年間,清政府為阻止沙俄東侵,在呼倫貝爾地區(qū)建城??紤]到作戰(zhàn)需要,城市建在海拉爾河南,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建城時命名為呼倫貝爾城,由于該城處于海拉爾河邊,日偽時期改名為海拉爾城。近年改制設(shè)市,又改回為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市變?yōu)樵撌须`屬的一個區(qū)。
由于戰(zhàn)略地位重要,日本關(guān)東軍沿中蘇邊境修筑了14個軍事要塞。我們參觀的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是其中最大的一處,要塞為鋼筑混凝土結(jié)構(gòu),面積1萬平方米,諾大的工程全由中國勞工施工。工程結(jié)束時,為了保密,日軍將勞工分批槍殺或活埋。所以,這里是日本侵華殘害中國人民的又一歷史見證。當(dāng)我們逐級下到深達30米的地下工事時,寒氣襲來,不得不穿上棉大衣。
如今的海拉爾已今非昔比,顯示出一幅雍容華貴、悠然和諧的景象。夜晚華燈燦爛,成吉思汗廣場熙熙攘攘,五彩噴泉此起彼伏。清晨,伊敏河畔到處是晨練的人們,還有兩隊英姿颯爽的中老年人,神情嚴肅極其認真地在打太極拳和太極扇。
呼倫湖和呼和諾爾湖
呼倫貝爾之美還在于水,呼倫湖和貝爾湖像兩姊妹分立南北呵護著草原,并成為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標(biāo)志。
呼倫湖方圓800里,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內(nèi)蒙古第一大湖。人們站在呼倫湖邊就像駐足于大海之濱,湖水蕩漾,煙波浩淼,茫茫水天成一色。清初,牧民稱其為“達賁諾爾”?!斑_賁”蒙古語意為“?!?,“諾爾”意為湖,“達賁諾爾”就是海一樣的湖,故呼倫湖亦稱“達賚湖”。
早就聽說呼倫湖是鳥類和魚類的天堂,這里有天鵝、海鷗、鶴、鴨、鷺等200多種珍稀鳥類和多種魚蝦。呼倫湖水呈深灰色,是現(xiàn)在國內(nèi)難得的不受污染的淡水湖,當(dāng)?shù)厝碎_玩笑說:“湖水就是礦泉水!”在這樣的湖水滋養(yǎng)下,魚蝦的鮮美自是不言而喻,能在湖邊的飯店里品嘗一頓豐美的“全魚宴”,可是行程中最大的享受了。牧民們以“全魚宴”招待遠方的客人,清蒸、侉燉、煎炸,各種做法一應(yīng)俱全。我們在這里敞開胃口,嘗到了新鮮的鯉魚、鲇魚、白魚和小白蝦,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贊不絕口。
之后,我們朝呼倫貝爾草原腹地的呼和諾爾草原中的呼和諾爾湖開始行進。沿途的風(fēng)景美不勝收,綠草如茵,河水彎彎,牛羊成群、蒙古包點點,起伏的山巒映襯著藍天白云延伸到天際……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遼闊壯美一覽無余,令人心醉。不知不覺中,呼和諾爾湖便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了。它靜靜地躺在大草原的懷抱中,湖水清澈,波光瀲艷,顯得十分秀美可人。人們高興地在湖中泛舟,在岸邊騎馬,還在蒙古包內(nèi)擺開了“宴席”,品嘗草原風(fēng)味“全羊宴”。手扒肉、烤羊脖、烤羊腿、烤羊肉串、爆羊肚等應(yīng)有盡有。最可口的要數(shù)那香甜的奶茶,大家一杯接一杯品味著草原主人的盛情,蒙古包里的歡呼聲此起彼伏……
室韋俄羅斯民族村
從海拉爾向東北方向走,我們來到處于祖國版圖雞冠處的邊境小鎮(zhèn)室韋俄羅斯民族村。室韋是蒙古民族的發(fā)祥地,是成吉思汗母親家族的故鄉(xiāng),還是13世紀(jì)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諸部的決勝之地。成吉思汗正是從這里跨上鐵騎,走出河灘,走出草原,開創(chuàng)了蒙古大帝國。這里還是中俄《尼布楚條約》簽定的地方,從1689年以后,流經(jīng)室韋的額爾古納河就成為中俄兩國的界河。
小村地處額爾古納河?xùn)|邊,河對岸是俄羅斯奧洛契小村。明媚的陽光下,俄羅斯綠色的哨所和哨所邊的房屋清晰可見。與之遙相呼應(yīng)的是我們中國軍人的邊防哨所,瞭望哨樓建在山坡上,白墻紅頂,在綠色的山巒襯映下顯得莊嚴醒目。
室韋俄羅斯族民族鄉(xiāng)以俄羅斯族和華俄后裔為主體,俄羅斯族人口占全鄉(xiāng)總?cè)丝诘?2%。雖然經(jīng)過數(shù)代的繁衍生息,還是隨處可見混血特征很明顯的村民。那手持木杈在裝滿牧草的大車上叉草的男子,那手揮皮鞭趕車的青年,還有村路上往來的行人,都操著一口東北腔,講著我們聽得懂的漢話,長相卻酷似俄羅斯人,讓我們感到很新鮮。
從與當(dāng)?shù)厝说慕徽勚形覀兞私獾?,這里的俄羅斯人源自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前蘇聯(lián)十月革命時期流落到此的富農(nóng)及家屬,另一部分是來此地淘金的人。額爾古納河里盛產(chǎn)砂金,遂有許多的山東人也到這里淘金,黃皮膚善良的小伙子和藍眼睛熱情的姑娘一拍即合,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室韋俄羅斯鄉(xiāng)。2005年,該鄉(xiāng)以其獨特的民族風(fēng)情、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景從全國200多個參選城鎮(zhèn)中脫穎而出,成為20個中國魅力名鎮(zhèn)之一。
莫爾道嘎的歡歌
走出俄羅斯民族村不久,我們來到大興安嶺深處的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
俗話說,“南有西雙版納,北有莫爾道嘎”。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樹枝樹葉交織在一起,莽莽蒼蒼霧氣蒸騰,如同大海的波浪。這里的森林卻是一派北國風(fēng)光,各種樹木都高大挺拔,威風(fēng)凜凜,一副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800年前,成吉思汗祭祖路過這里時,看見林海茫茫,云凝峰巒,霞光四射,一派吉祥,于是發(fā)出巨吼:莫爾道嘎(蒙古語:駿馬出征)!莫爾道嘎由此得名。
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是目前國內(nèi)面積最大的森林公園,它猶如美女靜臥在浩瀚無垠的大興安嶺林區(qū)的中段。這片森林里的樹種主要有3種:白樺樹樹皮乳白,樹干上眨著許多大眼睛,柔情蜜意地注視著過往的游客;落葉松樹干顏色發(fā)暗,葉子似線如針,好似精干的小伙子。這兩種樹時常交織著生長在一起,猶如一對孿生兄妹不離不舍。獐子松材質(zhì)尚好,是世界稀有樹種,腰以上的樹干呈橘紅色,仿佛留住了金色的陽光,由于其樹形挺直婀娜,樹冠伸展搖曳,被當(dāng)?shù)厝斯谝浴懊廊怂伞钡难盘枴N覀冊诿艿陌讟辶种新?,呼吸那清新自然的空氣;我們在落葉松林中俯拾野生紅豆,以寄托對遠方親人的思念;我們在亭亭玉立的獐子松下留影,希望像獐子松那樣健美長壽;我們還在凌晨5點起床,登上龍巖山頂,瞻仰成吉思汗騎馬持槍的雕像,俯瞰小鎮(zhèn)風(fēng)景,領(lǐng)略大興安嶺林區(qū)無限風(fēng)光……
加格達奇的歷史與風(fēng)情
我們向東穿越大興安嶺約640千米路程,來到當(dāng)年鄂倫春人狩獵的地方——加格達奇,加格達奇是鄂倫春語“長有獐子樹的地方”。20世紀(jì)60年代,數(shù)萬鐵道兵將士披荊斬棘開出了這片處女地,從此,北山山頂林海中聳起了一尊紀(jì)念碑,昭示著人民對鐵道兵的景仰和懷念。當(dāng)時這里野生動物特別多,用鐵道兵的話說:“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湯鍋里”。當(dāng)?shù)氐那嗄陮?dǎo)游還教我們唱到:“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森林里面住著勇敢的鄂倫春,一人一匹烈馬一人一桿槍,狍子野鹿漫山遍野打也打不盡?!倍忿D(zhuǎn)星移,如今氣象大變,野生動物不多了,鄂倫春人即使重拾獵槍,也很難維持生存了。
鄂倫春旗所在地阿里河鎮(zhèn)距離加格達奇很近,那里有鄂倫春博物館和著名的嘎仙洞——鮮卑人發(fā)祥地。從嘎仙洞歸來,大家都覺得增長了歷史知識,增進了對鮮卑民族的理解與尊重。過去我們從“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鮮卑族民歌中知道歷史上曾經(jīng)有個鮮卑民族,此行發(fā)現(xiàn)鮮卑族竟然是如此偉大的古代民族。他們從這樣仙境般的大山里走出來,艱苦奮斗,逐鹿中原,建立起一統(tǒng)北方強大的北魏王朝。不僅如此,他們還敢于否定自己,盡量吸收中原漢族先進文化,穿漢服,說漢話,行漢制,主動實現(xiàn)多民族融合,他們的精神和氣度很值得今天的人們學(xué)習(xí)和借鑒。
短短幾天,我們的行程緊湊而奔波、豐富而愉快。在號稱“中國后花園”的額爾古納、在林海茫茫的大興安嶺、在波光粼粼的呼倫湖畔、在萬馬奔騰的呼倫貝爾草原、在風(fēng)情萬種的名鎮(zhèn)室韋、在北疆第一門的滿洲里……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身影和歌聲,也留下我們悉數(shù)不完的對呼倫貝爾的依戀之情。
【責(zé)任編輯】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