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云 焦秀娟
歐陽修的《伶官傳序》旨在諷諫北宋統(tǒng)治者力戒驕奢,闡明“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文章不僅有一定的思想意義,而且在藝術上也很有特色,尤其是句式的運用。綜觀全文,對稱詞句、反問句、感嘆句等多種句式的綜合運用,恰當?shù)乇磉_了作者的情感,讓內容與形式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一、對稱詞句
對稱詞,散見于全篇。文章為了突出“憂勞”和“逸豫”的對比,很注意使用對稱的詞。如“人事”和“天命”、“盛”和“衰”、“得”和“失”、“難”和“易”、“成”和“敗”、“興”和“亡”等,這些對稱詞,對比鮮明。
對稱句,節(jié)奏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對稱句在內容上都是正反對照的,具有駢散結合的特點。歐陽修善于運駢入散、以散破駢,使句子富有表現(xiàn)力,使得句子不僅有音樂美,而且給人以鮮明的對比感,使人在細細咀嚼中深刻領會作者褒貶揚抑的立場。
在文中,凡是敘事議論關鍵之處,作者都著意錘煉四六成文的對偶句,“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這些句子經(jīng)過錘煉,形成鮮明的對比。
二、反問句
反問句,是以疑問的語氣表達與字面相反的意思,是無疑而問,但語意表達比陳述句更確定,更有力,更發(fā)人深省,有更強的感情色彩。如“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句末用的是嘆號,但仍是反問句。)“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等。
三、感嘆句
感嘆句,用來直接表達強烈的感情。如文章開頭以“嗚呼”的感嘆突兀而起,為全文定下了嘆惋的基調。再如“方其……可謂壯哉!及……何其衰也!”,前一句表示對莊宗勝利的贊賞之情,結尾用語氣詞“哉”表示感嘆;后一句表示對莊宗失敗的悲嘆之情,結尾用語氣詞“也”表示感嘆。這兩個長句從整體看是議論而不是敘事,因為所述事實置于“方其……哉”和“及……也”這樣兩個抒情味很濃的議論句中。但因為是感嘆句,其中有敘事的內容,所以這兩個句子又是議論、抒情、敘事兼而有之的。因此,就這兩個感嘆句的具體情況而言,其表達效果是多方面的。
對稱句、反問句和感嘆句的綜合運用,使文章句式整齊而又多變,氣勢十分充沛,感情色彩濃郁,加強了論證的力量。除此之外,文中還運用了長句與短句,整句與散句,陳述句與反詰句等。
正因為作者在文中綜合運用多種句式,錯落有致,從而使文章讀起來抑揚頓挫,一唱三嘆,感情飽滿,氣勢充沛。難怪清代文學家沈德潛認為《伶官傳序》:“抑揚頓挫,得《史記》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