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軍紀
錢偉長先生曾用激動的語調(diào)談起了一位老人——他的老師,一位培養(yǎng)大師的大師。
我們只知道中國科技界有“三錢”(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有“原子彈之父”王淦昌,有“航天之父”趙九章,有“光學之父”王大珩,知道華人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卻不知道他們與這位“培養(yǎng)大師的大師”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這個人,就是中國當代物理科學宗師,原清華大學首任理學院院長、物理系主任葉企孫。
解放前夕,在蔣介石的遷臺名單中,葉企孫也赫然在列。梅貽琦向葉企孫探詢他的去留問題,葉企孫說,清華辦學本來就置身于政局變遷之外,過去這樣,以后也會保持這一傳統(tǒng)。國民黨的走與不走,與清華園無關。葉企孫回絕了國民黨,決意留在清華。
1949年5月,在清華學人的一致?lián)泶飨拢~企孫被任命為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履行校長職責,主持新中國成立階段清華大學校務。
1951年底,清華、北大發(fā)出通知:該學期的期末考試暫停,學生配合教師做好思想改造運動和“三反”運動。
1952年1月16日,葉企孫在全校干部大會上作第一次檢討:“辦公時間很少,每天只一點半到兩點半”,“過去對政治學、經(jīng)濟學一向不感興趣,解放后在政治學習上時間也花得很少,因此,水平不高,思想領導做得不夠?!边@確實是葉企孫的肺腑之言。可是他沒有想到,群眾紛紛對他的檢討表示不滿,致使當晚的干部會議舉行到深夜一點多鐘。
這種結(jié)果,葉企孫是缺少思想準備的,他沒有想到他在清華人心目中的形象原來是這個樣子的。他是贊成社會主義的,但不能理解這場運動的本質(zhì);他贊成大家端正一下思想,卻對于這種疾風暴雨式的批評心存疑惑。葉企孫有些迷惘了。難道以往堅持科學救國的信念已成罪孽?
1952年,全國范圍內(nèi)的高等學校院系調(diào)整開始了。中國高校教育進行了全國一盤棋式的改革,提出了“整頓和加強綜合性大學”的調(diào)整方針,將北京工業(yè)學院、燕京大學工業(yè)科學系并入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文、理、法三個學院并入北京大學。
憑著教育家的經(jīng)驗,葉企孫知道,這種全國一盤棋的做法雖然對全國大環(huán)境來說有一定的好處,但對于清華、北大這樣的綜合性重點大學,卻是一次傷筋動骨的肢解。據(jù)葉企孫的侄子葉銘漢先生的回憶,葉企孫內(nèi)心是不同意這一套做法的。他認為這并不是改革,而是“革改”,就是用搞社會革命那一套來統(tǒng)領一切,完全不懂教學規(guī)律,是不科學的。但這時候,他已經(jīng)得不到信任了,他也學會三緘其口。
就這樣,清華大學的文、理、法三院在強制性的措施下被迫遷往北京大學,而北京大學的工學院也并入清華。
葉企孫到北京大學后,由于他在“思想改造”運動中的表現(xiàn),已不可能再讓他擔任什么行政職務了,而這恰恰合了葉企孫的心愿。他在這一時期專心教學,只在1953年一年就教過光學、地理專業(yè)普通物理,氣象專業(yè)普通物理、大氣光學等等。能夠把自己的所知傳給后人,這對于那時候的葉企孫已經(jīng)算是一種奢望了。
“文革”開始后,葉企孫被懷疑漢奸、特嫌,被捕入獄,1969年,又因?qū)嵲谡也坏阶C據(jù)而送回北大監(jiān)督改造。他原來在鏡春園的教授房子被沒收了。教授待遇也被取消了,每月只有50元的工資,他住進了一間又黑又破的房子。在北大這所著名的高等學府里,他再次失去了自由,每天過著囚犯般的生活。
不久,葉企孫就聽到了陳寅恪在廣州去世的消息,還有饒毓泰、翦伯贊、沈廼璋等人因不堪批斗羞辱而自殺的傳聞。在一連串噩耗的最后,是他寄望最大的學生趙九章自殺的消息。
1972年5月31日,北京大學黨委對葉企孫做出了“敵我矛盾按人民內(nèi)部矛盾處理”的結(jié)論,撤銷其專案審查,不再限制人身自由,準其搬回北大公寓,恢復其原工資。
長達四年的囚徒生活雖然結(jié)束,但是,當他的海外友人任之恭、趙元任,學生林家翹、戴振鐸、楊振寧歸國后向北大提出要看望葉企孫時,均遭拒絕。
1974年夏季,曾與葉企孫在清華和哈佛先后同學的郭殿邦聽說他的弟弟郭會邦要到北京出差,從美國來函一再叮囑郭會邦一定代他找到葉企孫,以致深切思念之情。
郭會邦在北大校園多方打聽,竟沒有人知道誰是葉企孫,這讓郭會邦深感吃驚。郭會邦心中隱隱感到了不祥。這時,他看到一個年輕人,忙上前打問,沒想到那個年輕人竟驚愕地查問他與葉企孫的關系,還以警惕的眼神看著他:“你不知道他是國家的罪人?”說完便擺手而去。郭會邦站在原地,似乎經(jīng)歷著“游園驚夢”。所幸又遇見了一位老人,得到老人指點,來到葉先生的住處。
前排左起:葉企孫,張奚若,陳毅,吳晗
眼前的情景使郭會邦十分驚愕??帐幨幍奈葑永铮~企孫獨臥床上,面容憔悴,衣衫陳舊??吹接腥诉M來,葉企孫吃力地把頭扭轉(zhuǎn)過來,迷茫地看著郭會邦。當聽到郭會邦說出他大哥是郭殿邦的時候,葉企孫蒼老僵硬的臉上出現(xiàn)了微微的笑意。郭會邦坐在那里,看到這位當年叱咤風云的清華人物此時竟是這般境遇,很是心酸。葉企孫看著郭會邦,吃力地想從床上下來,由于他的腳腫得已經(jīng)穿不上單鞋,竟穿了一雙老棉鞋!他艱難地移步,搖搖擺擺地走到郭會邦跟前。由于雙腳不能支撐,葉企孫重重地坐在了郭會邦旁邊的椅子上。
葉企孫對郭會邦的來訪非常高興,他讓工友給郭會邦上茶,并憶起了當年他和郭殿邦的一些趣事……郭會邦沒想到一個76歲的老人,在遭受摧殘之后還能如此樂觀健談,對多年以前的老友還會如此地關心。
當郭會邦問及葉老所受的遭遇的時候,葉企孫只是一笑而過,沒有過多地說明。
葉企孫明白,即使自己被這個時代拋到九霄云外,在他的學生心目中,一切已有定論。他對學生的影響已經(jīng)滲入他們的血脈,他們不會因某些政治原因改變對老師的判斷。
但是,趙九章之死還是給了他致命的一擊,從此他的健康每況愈下。他前列腺肥大,小便失禁,兩腿腫脹如小桶……
1976年春節(jié),清華同仁摯友陳岱孫、吳有訓、錢臨照、王竹溪、錢偉長登門造訪,給了葉企孫生前最溫暖的一天。
但葉企孫仍拒絕治療。
1977年初,葉企孫病情迅速惡化。1977年1月10日,葉企孫陷入昏迷,呼吸困難,被送醫(yī)院搶救。期間偶爾醒來,便口中喃喃:回清華……
1977年1月13日,葉企孫在醫(yī)院因搶救無效,平靜辭世,終年79歲。
按有關方面要求,葉企孫逝世的消息,所有報刊均不予刊登。即使是今天,若查閱葉企孫的生平,也只寥寥幾字而已:“葉企孫(1898年7月16日至1977年1月13日),男,漢族,物理學家,教育家,上海人?!?/p>
即使是這樣幾個字的評價,也已是社會進步的結(jié)果。
1977年1月19日,八寶山公墓舉行了葉企孫先生追悼會,由于歷史的原因,在那個小規(guī)模的追悼會上,悼詞只字未提葉企孫在我國科學事業(yè)和高科技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巨大貢獻,更未洗刷葉企孫先生生前所蒙受的屈辱,作為葉企孫摯友的吳有訓先生憤而退場,以示抗議。
前人不可追,后人不堪說。葉企孫——一位真正的知識分子,也是中國最后一位大師,一位我們知道得最晚、被時代拋棄得最遠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