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祥武
蕁麻疹是以皮膚上突然出現(xiàn)風團伴劇癢為特征的變態(tài)反應性皮膚病。急性蕁麻疹起病常較急,皮膚突然發(fā)癢,很快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紅色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1]。選取臨床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蕁麻疹患者的診斷與治療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0例急性蕁麻疹患者,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齡13~59歲,平均32歲。以風團和瘙癢為主,風團持續(xù)時間≤24 h;伴發(fā)或不伴發(fā)全身癥狀,如腹痛、腹瀉;呼吸困難;心率加快,血壓降低。誘發(fā)原因,食物過敏20例,吸入過敏12例,藥物過敏10例,接觸過敏5例,其他原因不明13例,發(fā)病時間2~10 h。
1.2 診斷要點 皮疹為發(fā)作性的皮膚黏膜潮紅或風團,風團形狀不一、大小不等,顏色蒼白或鮮紅,時起時消,單個風團常持續(xù)不超過24~36 h,消退后不留痕跡。自覺瘙癢劇烈,少數(shù)伴發(fā)熱、關節(jié)腫痛、頭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胸悶、氣憋、呼吸困難、心悸等全身癥狀。急性蕁麻疹發(fā)病急驟,經治療或脫離誘因多于數(shù)日內痊愈。詳細詢問病史后,多數(shù)患者能找到病因,如食物、藥物等。
1.3 方法
1.3.1 以皮疹、瘙癢 組胺H1受體拮抗劑口服。一般用一種或兩種,可選用氯苯那敏4~8 mg或去氯羥嗪25 mg,也可選用特非那丁60 mg,氯雷他定,10 mg或西替利嗪10 mg,并可同時配合維生素C 0.2 g,2~3歲以內小兒多用0.2%苯海拉明糖漿,或氯苯那敏2 mg,或特非那丁干糖漿15~30 mg,皮疹廣泛且癢著者,可同時給予氯苯那敏10 mg或苯海拉明20 mg,即刻或1次/d肌肉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 ml,或50%葡萄糖液20~40 ml內加維生素C 0.5 g,即刻靜脈注射。
1.3.2 嚴重蕁麻疹伴喉頭水腫、哮喘或有低血壓狀態(tài)時0.1%腎上腺素0.3~0.5 ml,即刻皮下或肌肉注射。注意有心血管病的老人慎用。地塞米松5 mg,即刻肌肉注射或靜脈小壺給藥。同時開放靜脈,給予5%葡萄糖液500 ml加氫化可的松100~200 mg及維生素C 2.0~3.0 g,即刻靜脈滴注。應予吸氧,密切觀察血壓等變化。如經以上處理,喉頭水腫無好轉,必要時氣管切開、氣管插管和輔助呼吸。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療,蕁麻疹均在2~24 h內消退,心電圖的改變隨蕁麻疹的消退而恢復正常。
急性蕁麻疹皮損為突然發(fā)生的皮膚黏膜潮紅斑或風團,部位不定,大小不一,形態(tài)不等,顏色蒼白或鮮紅,忽起忽消,消退后不留痕跡。單個皮損僅停留幾分鐘至幾小時,一般不超過24 h。但可此起彼伏或反復發(fā)作。自覺劇癢,病情嚴重可伴有心慌、煩躁、惡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樣癥狀。亦可出現(xiàn)腹痛,劇烈時頗似急腹癥。若累及喉黏膜,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如伴有高熱、寒戰(zhàn)等全身中毒癥狀,應特別警惕有無嚴重感染如敗血癥等。大多數(shù)蕁麻疹屬于I型變態(tài)反應該類反應,抗原刺激機體產生IgE抗體,因在肥大細胞和嗜堿粒細胞的細胞表面存在著IgE Fc受體,該IgE抗體即與血管周圍肥大細胞和血循環(huán)中的嗜堿粒細胞結合,當抗原與該細胞表面的lgE抗體結合時[2],使細胞表面的IgE Fc受體交聯(lián),引起細胞內的cAMP水平降低,cGMP水平升高,致使肥大細胞釋放組胺、5-羥色胺、慢反應物質、激肽、前列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質,引起皮膚血管的擴張、通透性增加,發(fā)生皮膚風團,血管內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減少引起休克,還可使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發(fā)生哮喘。也可使消化道平滑肌痙攣,發(fā)生腹痛、腹瀉。
急性蕁麻疹但發(fā)病急進展快,急重癥患者如治療不及時,可導致嚴重后果。一般可選用氯苯那敏、賽庚啶、酮替芬等第一代抗組胺藥;一些對抗組胺藥嗜睡作用較敏感者、駕駛員、高空作業(yè)人員、工作及學習要求高度集中精力者選第二代抗組胺藥,如鹽酸西替利嗪、特非那定、阿司咪唑、氯雷他定等。通常以2~3種抗組胺藥合用。維生素C及鈣劑可降低血管通透性,與抗組胺藥有協(xié)同作用。伴腹痛者可給予解痙藥物,對膿毒血癥或敗血癥引起者,應立即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處理感染病灶。病情嚴重、伴有休克或喉頭水腫及呼吸困難者,應立即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5 ml,迅速吸氧,肌肉注射鹽酸異丙嗪25~50 mg,并以氫化可的松0.2~0.3 g、維生素C 2 g加入500 ml 5% ~10%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15 min后可重復注射腎上腺素0.5 ml。有心血管疾病者,腎上腺素需慎用。支氣管痙攣者可緩慢靜脈滴注氨茶堿0.2 g(加入5% ~10%葡萄糖液中)。喉頭水腫時,一般不主張氣管切開,理由是其對腎上腺素反應甚快,且氣管切開不能解決伴發(fā)的支氣管痙攣。
[1]趙辯.臨床皮膚病學.第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2001.164,181.
[2]吳志華.皮膚病診療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842.